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3-05-19 06:55:06

1. 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啊

中国是1949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49年10月9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由许广平代马叙伦提出的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建议。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作出正式决定。

2. 中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你具体是问中国的起源呢,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间。
中国起源是在五千多年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

3. 中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新中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立的。中国是在秦始皇的时候统一的

4. 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自居。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5. 中国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国”一词自古有之,最早指居于“天下”(古人对世界的称谓)中心的中原地带,在近代以来,特别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一词始成为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法律和政治概念。

“国”
古代汉语中的“国”不等同于现代的“国家”。

“国”最初的意思是天子、诸侯所居住的筑城的地方(及周边近郊),更远统治的地方称“野”,“国”对天子可指京畿(jī),如:“国人暴动”。当然诸侯方面也可以使用“国”。如:(卫)懿公好养鹤,鹤有禄位,狄人入侵,“国人不出战”,招致灭国。(参考来源)因此,就是要加“中”来修饰“国”才能明确地表示“京畿”的含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政权的直接统治范围不断扩大,至春秋“国野”已逐渐不分,原先称“野”的地方也能称“国”了,“国”指代的范围就这样逐渐扩大。随着兼并更加剧烈,进而秦统一各国,“国”的概念开始趋向于“地方”、“地带”,如“北国”、“南国”、“水乡泽国”、“雪国”。

“国”也被用掘汪来抽象地指代某一地理区域的政权和人民,如:“治世不一道,便国(有利于国)不必法古。”(《商君书》),这种用法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国家”一词。

“中国”
“中”的意思即为“内部”、“中央”;“中”之一字要查部首“—”,上下相通的意思,很显然,“中”代表的是定位的标准点,任何人都是以自己为立足点,然后分出上下与四方;古代中国人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相信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汉朝以及汉朝以前,可考证的“中国”一词的用法有如下几种:

指京师,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如《三国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又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又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由上可见,“中国”一词在古代,首先是一地域概念。

但是,当中国强大时,中国因无挑战者,所看到的只是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天子(或皇帝),因此,中国一词,作为地域概念,并不明显,反而隐晦。

然而,当中国衰弱时,尤其是遭到外力挑战侵扰之时,因为涉及到内外之分,中外之别,中国一词,反而凸显出来,疆界也随着显露出来,天子(或皇帝)的代表性,也呈现出来。

春秋时期的“中国”(等于“中土”、“中原”)只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卜中区不算“中国”。由于“中国”(中原)地区的王朝建立之时间最早,经济与技术的水准远较“四夷”为高,华夏文化也一直居于“四夷”之上,是所谓礼仪之邦;战国策(赵二)将“中国”的实际内容说得极为详尽:“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楚之所义行也。”所以随着华夏文明的扩展,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不断侵入,“中国”一词逐渐拥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义。

战国时期的中国汉朝以后,少数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便以中国自居。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 ,将南朝叫作岛夷;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如:《晋书》苻坚对其弟苻融言“刘禅可非汉之遗祚;然终为中国之所并”。 “中国”一词的政治意义在辽宋和金宋对峙时期更显突出: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曾自称中国,且一度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这里的中国一词,是和王朝的正统性紧密相连的。

由于“中国”主要是地理、文化和政治概念,所以和民族的关系甚小,古代中国人也没有近代西方式的民族概念。型散山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无不出自“蛮夷戎狄”,华夏族便是夷夏不断融和的产物。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临终时要子孙“善事中国”,此“中国”是指沙陀族在中原建立的后唐。五代有三代(后唐、后晋、后汉)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新旧《五代史》都把他们视为正统,而把南方汉人政权放在次要地位,只称梁、唐、晋、汉、周为中国,却不称南方立国的各汉族政权为中国,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言“十国非中国之有也”。南宋时,女真控制中原地区,陈亮在上孝宗书中说,不能“置中国于度外”要经营荆襄“争衡于中国”(其中的“中国”,前者指中原地区,后者指占据中原的金国),因此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而是各族人民的中国。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满清的雍正皇帝在其着名的《大义觉迷录》中宣称:“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至清朝后期,“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一直只是作为一种泛指的词汇来使用,不曾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清廷与西方国家交流时,虽然往往按照传统的观点以世界中心自居而使用“中国”这个名称来称呼自己,但在多数官方正式文书上还是把“大清国”作为国号。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这一称谓首次具有了法律上的意义,是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以来,在国际上的主流认知中,“中国”逐渐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中华民国政府继续存在并有效管辖台湾岛、澎湖和福建的金门、连江等地区。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会议,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10月1日下午3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从收到的3012幅图案中选出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关于国旗的讨论中,会议研究决定去除原设计稿中意识形态浓厚,且与苏联国旗相仿的镰刀斧头标志。最后形成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

毛泽东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因此,又是团结,又是革命。这一设计满足了各个阶级,各文化,各民族人群对于国旗的需求和想象,因此得到了普遍的欢迎。

(6)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参考资料:网络-新中国成立

7. 中国什么时候成立的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积累,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这在旧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1949年10月,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个空前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管辖下回归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管辖下回归祖国怀抱,洗去了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加诸中国的最后的耻辱。金瓯完璧,领土主权的完整实现了。这在旧中国是不能解决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意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实施没收官僚资本为人民的国家所有,1949年年底基本完成。对于在华的1300多家外国资本企业,没有采取直接没收的政策,而是首先废除了外国资本企业依据不平等条约所享有的经济特权,然后通过监督和管制、收购、征购拦闭掘等办法,妥善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到1952年底,基本上清理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势力。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它形成了人民共和国的物质基础,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了发展经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成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态明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标志。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支持力量,也为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我们看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现代工业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若干城市,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很小的比例,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且改变中国传统农业国家的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现代化是在1949年以后大规模开启的。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国迈入长治久安的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一向追求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法西斯专政的政治制度,在江西苏区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试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开始摸索能够体现绝大多数人民意愿的民主制度。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表明,参加政协会议的各革简核命阶级和党派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的“国体”。至于政体即政权机关,《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的决议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了中央政府即国务院,任命了国务院组成人员,依法完成了《共同纲领》提出的政权机关的组成。1954年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部宪法在1978年后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修订,但这个政治制度的基础被反复申明和强调。国家的权力运行模式经过多次改革并且至今还在改革中,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并未动摇。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广大工农大众第一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代表加入了各级政权机关,也成为各级人民代表构成中的主要成分。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中,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新中国的国家权力构成和政权组成模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能反映民意的模式、最民主的模式、最能集中绝大多数人民意志的模式。这个模式,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从此,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少到不能再少,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那时的中国还是在帝国主义的东方链条上,美帝国主义还在通过条约控制着中国,还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中国仍然是一个没有实力支撑的弱国,不但在战后处理欧洲问题时没有发言权,甚至内政问题还被提到联合国的会议上加以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摆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鼓舞并支持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新中国有明确的外交政策:“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收回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这一外交政策,清楚地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本质特点。只要同意上述外交政策,按照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新中国可以与任何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对于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要求“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废除旧约,重订新约” 。这就叫做“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这个原则之下,到1950年10月,就有25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通过有步骤地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控制权,中国人、中国这个国家就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就确定了。这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志士仁人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
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通知联合国秘书长,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派驻联合国的外交代表,并且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中国的主张,发出独立主权国家的声音。此后,中国在国际社会一贯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政治,主张多极政治,主张发达国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主张对话反对战争,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关系理念,对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8. 中国形成于什么时候

 中国从西周时候开始叫中国。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据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记有“余其宅兹中或”。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
  所谓“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谓“国”,在古代意指“城”。“中国”一名,古代含义不尽一样。  有的指京师为中国;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为中国;有的则指华夏族和汉族所在的地区为中国;也有的指我国华夏族所建的国家在黄河流域一带,以为黄河流域为天下之中,故称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全国解放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9. 中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约公元前2070年,从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卜让镇。型粗如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话是在1949.10.1建立滑亩的

10. 中国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6�1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6�1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岁尺,交于中国”;《庄子�6�1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枣拿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6�1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6�1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6�1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6�1成公乎岩高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时候形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50万人民币等于多少印度钱 浏览:885
中国女足该如何守护最后的后防线 浏览:871
越南为什么关闭厂 浏览:158
中国农业银行怎么写 浏览:620
越南盾对克朗汇率多少 浏览:814
印度恒河平原为什么人口这么多 浏览:705
印尼黑酸枝沙发多少钱 浏览:4
中国优质小麦生产地是哪里 浏览:1002
英国女王有多少只天鹅 浏览:50
印度flag是什么 浏览:148
伊朗石油储量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浏览:795
中国gpu公司有哪些 浏览:579
中国从印尼进口产品关税多少 浏览:927
印度人怎么称呼茶叶 浏览:452
外交部怎么回应美国中国病毒 浏览:648
伊朗人在中国哪个城市生活 浏览:411
为什么英国丹麦瑞典不加入欧元区 浏览:822
伊朗为什么向美军基地发射导弹 浏览:672
madudan印尼民歌什么意思 浏览:779
意大利语最高等级叫什么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