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古代怎么征服大海

中国古代怎么征服大海

发布时间:2023-05-29 12:45:05

1. 古代中国人对海洋很敬畏,有哪些表现

1、精卫填海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2、妈祖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 ,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州旅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者察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3、海神禺强

禺强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强统治北海,身体像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强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


4、龙王庙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闻名遐迩的兴凯湖畔,在鲜花和绿树中间,有一座占地十多平方米的龙王庙。就是这座普通的龙王庙,竟引发了不少的传奇故事。那时候在兴凯湖北岸,住着七十多户人家,靠种地和在湖上打渔为生。

虽然不算富裕,可是,人们都平平安安,消消停停地打发着日子。就这样过了不知过了多少个时日,多少个岁月。然而在那年夏天的一个早上,风平浪静的湖面上,突然卷起一阵狂风,一根粗大的水柱直冲云天,随即湖上黑浪汹涌,铺天盖地,好大一阵才小了一些。

就从这一天起,湖上就再也没有消停过,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首迹茄以前的风平浪静已经十分少见了,弄得岸上的农民实在难以生存,本来这年从春到夏,大片的庄稼长势非常喜人。

庄稼人以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谁知自从那天兴凯湖上生起的那根粗大的水柱以后,常常发大水,不少涝洼地都被大水淹了,老百姓苦不堪言,到了秋天,只有山旁子的庄稼才有点收成。

5、沧海桑田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2.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向海上扩张古代文明都是怎么扩张的

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大陆强国,基本没有向海洋扩张。中国大陆周边有无数的岛屿,如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南洋群岛等,但是,几千年下来,中国手中只有海南岛和台湾岛两个大的岛屿。在明朝时期,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舰队,但是舰队并非去海外扩张,而是去宣扬国威、大肆册封、搞朝贡外交,终明朝一代,没有为中国多占据一个岛屿。为什么中国古代不热衷于海洋扩张呢?


另外一种文明就是游牧文明。游牧文明的经济依赖于畜牧业,因此游牧民族飘忽不定,他们活动在广阔的亚欧大陆内部。游牧民族的生产十分不稳定,缺乏物质积累。因此,他们形成了一种掠夺的习性,总是喜欢去发达的地区去抢。游牧民族喜欢到处征服稿唤,不过当他们征服一个地方之后,他们如果留下来不走,他们就被当地给同化了。同时,游牧民族自己也无法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帝国,匈奴、突厥、蒙古等最后都分崩离析。因此,他们的征服缺乏稳定性,例如蒙古几乎打遍亚欧大陆以及东南亚国家,但是最终留给自己的还是草原那一块。

3. 征服海洋、万国朝拜,郑和当年下西洋时到底有多威风

郑和率领了由几百艘船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出海航行,航海期间打了几场漂亮的仗,与沿途各国和平外交,所经国家的人民大多前来瞻仰郑和。郑和曾经在燕王朱棣手下侍奉其左右,后因在靖难之役立了功,升为内官监太监。郑和作为正使太监在1405年第一次下海航行,之后依次进行了五次航行。到了1430年,郑和作为南京守备太监第七次出海,在这次航海返航途中不幸在印度西海岸去世,未能活着回京述职,去世时间为1433年。

郑和下西洋的经历让人钦佩,在当时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郑和七次下西洋,途中不知精力了多少困难险阻,但郑和坚持了下来,并且完成了明朝君王下达的任务,与西洋各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打通与西洋各国的商贸往来,使明王朝在世界树立了威信,在世界各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威风。

4. 中国的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泽棋布,沿海9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绵延围绕,得天独厚。为了征服江海,造福人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和发展了造船和航海技术,并在许多方面长期领先于世界。

5. 求中国古代关于海洋的传说

关于海神的传说,最早在巴比伦文明中出现。曾经居住在现今伊拉克东南部的巴比伦人崇敬“艾亚”,因为她是个海神,她的形状类似美人鱼。而在稍后的克里特文明时期,也流传着海神的故事。克里特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岛上的谈碰居民善于游泳和潜水。在公元前3000年时,据说有个卓越的潜水夫鲁劳克斯,为了寻找大海的秘密,就奋勇地投身于海洋之中。上帝为他的无畏精神所感动,就使他成了一个不死的海神。在希腊神话中,全体海神的首领是波塞冬,他动怒时,会用三叉戟拍打海面,这样就会引起狂风。希腊人为讨得海神的喜欢,就在最危险的峭壁上,建立了宏伟壮观的海神庙。

在东方,古老的中国人传说,颇有些特别。在关于海龙王和虾兵蟹将龟宰相的传说之前,则认为以泰山为中心,北到恒山燕山脚下,南达扬子江入海口,东至冀浙海滨,这片三角形的地域称为“中州”,又名“中原”。围绕中原的四面,则是海洋,每个海洋都有一个皇帝统治。《庄子》一书对此曾有记载:“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在古代的中国人看来,海洋是一个充满黑暗和恐怖的地方。“海”这个字“从水从晦”。晦,便是晦暗。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所谓“无所睹”则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

面对着凶险的海洋,古代的中国人并没有放弃求知的欲望,他们以丰富的想象来获得好奇心的满足。集中描写海外世界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的,是那本着名的《山海经》,它里面的人物个个奇形怪状。“灌头国”其人“人面有翼,鸟喙”;“长臂国”其人“手下垂至地,捕鱼海中,两手各操一鱼”;“一臂国”其人“一臂一目一鼻孔”;“长股国”其人“身如中人而脚过三丈,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聂耳国”其人则“双手托其耳,悬居海水中”。古代的中国人也用神话来寄托他们征服海洋的雄心。最为动人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它说的是管太阳升落的炎帝有一个女儿,她叫女娃,在炎源明帝出巡的时候,失足于东海溺死。她的灵魂化为一只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它就是精卫鸟,每天“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最勇敢地向海洋挑战的恐怕是秦始皇了。“始皇梦与海神战,若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侯’..始皇乃令入海者赉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由此可见,人类在它的幼年期,始终抱着一种矛盾的思绪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博大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海洋的奇幻神秘却对人类又产生了想接近它的魅力。海洋曾是人类最难堪的困窘,为这困窘,幼年期的人类备受折磨..人类对海洋的兴趣首先从海的表面开始。当秋天的落叶在水面上随风飘荡的时候,人可能从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船。1973年,在一次寻找石油的钻探中,偶然在中国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古人类遗址,从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于是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之久。

海能载舟,最初人类用它在海边巡逻,以捕捉鱼虾。在中国的夏代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而人类驾舟远航以探求世界的秘密,则是晚得多的事情。

迄今所知的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远航是在公元前609年。当时的埃及法老尼科是个求知欲十分强烈的统治者,他不满足他的船队只在地中海游弋,他想了解地中海外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个样子,就雇用了一批善于航海的腓尼基水手,租用了3艘含裂谈有50把大桨的木船去探知外面的世界。

从此,人类对海洋的梦幻与追求便一页页地书写下去了。渐渐地,一个地方的人的视角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了新的大陆、新的人群,感受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境遇,成功、失败,失败、成功,他们继续寻找,继续着也许是毕生的漂流,于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了他们的家园;于是,终于发现海洋本是人类的母亲。

海神娘娘的传说

庙相传在宋朝初年,福建省蒲田县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住着一户姓林的渔民。生得一男一女。女儿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后,月余不会啼哭,父母便起名“默娘”。她自幼好学,聪明过人,8岁从师读经,过目成诵,闻一知十。虽生长在渔村,却偏吃素食,从不杀生吃荤,猪羊鸡鸭,渔虾蟹贝,一概不食,只吃五谷杂粮,鲜果蔬菜,特别喜食海藻菜类,饮雨雪露水,虽体态纤弱,却水性极好,潮夕气象不学自通。为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风浪天,独驾小舟,为渔家抢险排难,救死扶伤。深受渔家村人的爱戴。
一天,默娘的父兄出海打渔,她和母亲正在家做饭,天气突然变了,天空黑云翻滚,大风骤起,巨浪翻涌,雷雨交加,正在烧火的默娘却恍似沉沉睡去。母亲见她睡中咬紧牙关,蹙着双目,手扒脚蹬,一付拼命挣扎的状态,非常吃惊,“默娘、默娘......”连喊数声,她也不醒,便使劲推她几下,她才猛然醒来。连叫“不好、不好!”母亲惊问:“我儿,出了何事?”女儿戚然应道:“刚才女儿梦见父、兄在海里翻船落水,女儿手拉着哥哥,口咬着爹爹,正向岸边拼命游来,母亲突然推我,不由得张口‘啊’了一声,似把爹爹丢了,只救得哥哥。爹爹怕是凶多吉少了。”说完,泪珠涟涟。母亲急道:“我儿不要胡思乱说,时候不早,快去海边看他们回来没有?”默娘刚要出门,只见哥哥浑身是水,万分悲痛地进门,扑倒在母亲面前,哭诉道:“我和爹爹正在拖网扑鱼,天气突变,海面风大浪高,爹爹砍断网绠,我们摇橹加棹,紧急收港,可风越刮越大,两三个巨浪,就把船掀翻了,我们一摔进风浪窝里,不大一会就浑身无力,游不动了。这时就觉得有人拽着我的衣服往岸上拖。开始爹爹和我还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爹爹不见了。天黑了,我上了岸,到处找爹爹也来找到,只得回来。”默娘妈哭得死去活来,全家家披麻戴孝,发送了爹爹。
母亲知道女儿不是“凡人”。“默娘救亲”的故事也慢慢地在渔村传播开来。许多船家渔民想起往日遭风遇难,总好像有灯引路,有人推送,遂得脱险平安。便议论猜测,那必是默娘所为,纷纷前往拜谢,祈求保佑。一时门庭若市,消息传遍沿海及诸岛,惊动地方官府。天机一经泄露,默娘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对哥哥道出实情:“我本是东海龙王之女,脱离龙宫,下凡人世,为的是济危救难。现在人皆知我,凡身便再难生活于世上。近日,我多次梦游神往北方一处宝地,意在那里留居升天,便我济难助人,普救众生,望兄助我!”
于是,兄妹驾一小舟,沿漫长海岸线,晓行夜宿,朔北而上。渡过长江口,穿越连云港,开进胶州湾,却不见宝地踪影,驶过“天尽头”,进了龙须湾,不是意中的佳处;看过养马岛,驻足芝罘山,观望烟台山,亦非仙山良居。船过老爷山,远望黄渤海交汇处的一列群岛上空,紫光笼罩,瑞气缭绕,峰峦清幽,岩涧陡峻,松柏参天,修竹茂密。默娘虽未到过此地,却好像似梦中所见,旧日所想的仙山佳处。兄妹急忙赶进群岛,环游数岛,但见居中一小岛,仿佛是一只巨大的五彩的凤凰,静卧水中。默娘轻移蓬步,登上仙境,但见岛上云遮翠岭,雾障清峦,曲水流响如韵,松竹碧绿欲滴,特别是站在那“凤凰”的脖子上,前后两山夹一川,左右海水分两色,格外清丽敞亮。抬头望,天空透清碧兰;看脚下,海水平镜墨绿。放眼四周,东有南、北长山岛,西邻大、小黑山岛,北对一线排列着的猴矶,瑭琅诸岛礁,南望远山的蓬莱大陆,群岛环抱这一辽阔的海湾碧塘,可锚泊成千上万船只,而不受风掀浪涌之扰,岛礁之间尚有五、六个海域通道,伸向四面八方,广连五湖四海。这一天然良港福湾,更是普渡众生,保佑南来北往船只免遭劫难的好地方。
福祗选定,默娘向兄长道别:“哥哥快回老家,代我在母亲面前多尽孝道。我虽不在你们身边,但魂灵永随左右。今后,你们有啥急难之事,只要喊我三声,我会即到相助。我在此宝岛良湾,坐守黄渤海要道,外通五湖四海,静心致志为船家渔民排险解难,随我终生宿愿。”说完便闭目静坐,不吃不喝,无声无息,打坐三日,化为一尊石像。远近船家渔民闻讯,齐聚小岛,焚香烧纸,顶礼膜拜。积极响应倡导者,纷纷捐金集资,建造一座庙宇,供俸着默娘的石像,尊为海神娘娘。从此,神庙名扬四海,传遍神州。小岛也因此叫做“庙岛”。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福建的商会名士不远万里,追寻而来,在庙岛重修了娘娘神庙——天后宫,精塑娘娘金身。
海神娘娘升天以后,乘风踏浪,灵游四海,普救众生。哪里有难,她便哪里显灵,哪里遭灾,她便哪里出现。娘娘显灵救难,祖祖辈辈,家喻户晓。海难中求助于娘娘,更是人们战胜劫难的一种精神力量,四海船家无不对海神娘娘虔诚恭敬。传说最多最广的当数海难中“娘娘赐灯”保佑的故事。每当狂风肆虐,恶浪排空,天海难分,黑暗无边的危难时刻。船只遇难,只要连喊三声:“娘娘保佑”!那船头的不远处,准有一盏红灯,仿佛是娘娘擎灯引路,船头前面,即刻闪开一条金光平静的海水通道,跟着红灯走,沿着金光行,总能化险为夷,安全抵达海岸,就是再大的风浪,也保准平安无事。在无数海岛渔村里,更有“娘娘歌舞镇风浪”的传说。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海难天灾临头,船只遇险未归之际,渔村老少便拥向海边,跪拜滩头,焚香烧纸,为出海亲人祈保平安。高声喊着:“娘娘保佑!”海神便乘风驾云,赶到海边,轻声吟唱,翩翩起舞,说来也怪,海神的歌声传开,风便悄悄地息了;海神的裙裾飘过,浪便慢慢地平了,海上的亲人便好生生地回岸归港了。类似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与日俱增,在船家渔民中,祖祖辈辈,延绵不断,越说越多,越传越广,越讲越神。在长岛县的北五乡镇,至今仍有健在的老人,能活灵活现地讲述当年亲身经历过的海难中得到娘娘的救助和为亲人祈祷而受到娘娘的荫护,平安脱险的真实故事。这也正是天后宫建庙以来,历朝各代,一修再修,四海船家,八方渔民,对海神娘娘顶礼膜拜,近千年香火不断的缘故。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光了,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绘画:文艺复兴期间有一幅名画叫《维纳斯的诞生》,刚从海洋泡沫中诞生的维纳斯站立在一只蚌壳上,两位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时辰女神拿着花斗篷前来迎接,天空下着玫瑰花雨,海面微微泛起波澜。这就是艺术诞生的隐喻。

6. 中国古代关于海洋的传说有哪些

在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关于海洋的传说,颇有些特别。在关于海龙王和虾兵蟹将龟宰相的传说之前,则认为以泰山为中心,北到恒山燕山脚下,南达扬子江入海口,东至冀浙海滨,这片三角形的地域称为中州,又名中原。环绕在中原周围的则是海洋,每片海型渣洋都有一个皇卜碧悄帝统治。

在古时候人们的眼里,海洋是一个充满黑暗和恐怖的地方。“海”这个字“从水从晦”。晦,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晦暗。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这里所说的“无所睹”,则表明不可知。由此不难想象到当时人们对海洋的敬畏程度。

面对着恐怖而凶险的海洋,古时候的人们并没有放弃求知的欲望,他们以丰富的想象来满足好奇心。集中描写海外世界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的,是那本着名的《山海经》慧空,它里面所讲述的人物个个怪模怪样。“灌头国”其人“人面有翼,鸟喙”;“长臂国”其人“手下垂至地,捕鱼海中,两手各操一鱼”;“一臂国”其人“一臂一目一鼻孔”;“长股国”其人“身如中人而脚过三丈,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聂耳国”其人则“双手托其耳,悬居海水中”……内容可谓丰富而神奇。

古时候的中国人也常用神话来寄托他们征服海洋的雄心壮志。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它讲的是管太阳升落的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有一次炎帝外出时,女娃不慎失足于东海溺死。她的灵魂化为一只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它就是精卫鸟,为了不让大海再夺去其他无辜的生命,精卫就发誓将大海填平,于是它每天“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敢于向海洋挑战的第一人可能要数秦始皇了。“始皇梦与海神战,若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侯’……始皇乃令入海者赉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7.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的海战战役

讲讲国内的。。。。
齐吴琅琊海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海战。

公元前485年,齐大夫鲍氏谋杀了齐悼公,改立其子壬为君,号齐简公。吴王夫差为称霸北方,以讨伐为名,假惺惺在军门外大哭了三天后,率师北上,吴王夫差率陆军借道鲁国北伐齐国,会鲁、邾、剡之君进攻齐国的南部地区,并派大夫徐承统领水师奔往齐国的南鄙(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一带)。吴国人水陆并进,想把齐国一举打败。
吴王夫差自恃力强盛,想吞并山东,吴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山东半岛的齐国,吴国舟师声势浩大,它们从长江入口出海北上,远航奔袭,进攻山东半岛。但齐国舰队队也十分强大,没等吴国舟师到达,就在黄海海面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拦腰截击。齐吴两国的舰队在波涛翻滚的黄海海面展开海战,结果吴国战败。

发生在公元前485年春的吴、齐黄海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文献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战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唐军与日本的白江口之战-迫使日本臣服,影响东亚格局
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 [1] )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御空前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白江口之战是短暂的,而其带来的影响却深刻改变了东北亚政治局势。镇清朝鲜半岛方面,结束了三国时期,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征战就此结束,打破了半岛均势,新罗王国在大唐扶持下终于统一半岛,建立起新罗王朝,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而一个具备实力的半岛国家,将让日本没有任何机会。

宋金黄岛海战 -最终导致了金政权的败亡
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完颜亮夺取金朝政权后,通过十余年的改革和强化中央集权,积蓄了力量,实现了迁都燕京和再迁汴的战略部署,并大肆征兵和训练军队,大造战船于通州广泛征集马匹、粮草,疯狂进行备战。至此,完颜亮已完成了侵宋的战争准备。

宋金黄岛海战发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地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凤凰山下海面,这里又称陈家岛,故当地人称这次海战为“陈家岛海战”。这里发生了中国古代最具规模的海上大战,这次战争的显着特点是以弱胜强、海陆协同作战。
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统领40万大军,分四路向南宋大举进兵。其中,完颜亮还准备了一路水军,因为南宋占有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渡江必备水军。水军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副之,率战船数百,兵将7万余,辎重无数,拟由海路直取临安(杭州) 。
南宋军队在李宝的指挥下以3000将士对抗金国70000大军,历史上首次在海上使用火器,用130艘船舰击沉金国船队600艘,海上大火四日不绝。
这一战对整个战局有重要影响,它彻底粉碎了金军从海上包抄南宋都城的阴谋亏搭,夺取了至关重要的制海权,从此之后,金国再也无力发动海上攻击。

宋元崖山海战-汉族第一次彻底沦亡与异族铁蹄之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8. 有关水的神话故事

1、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

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3、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伏茄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4、鲧治水失败

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非常忧愁。洪水泛滥之时,几个大臣推荐鲧去治水,但尧对鲧很不放心,说他"不服从天命,危害族人,用不得。"但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尧只好起用了鲧。

鲧治水,理所当然要用土来堵洪水,肯定就是一个"堵"字。中国有成语"水来土掩",鲧采用不断加高堤坝的办法治水,泥沙排出不去,河床越淤越高,堰塞湖越来越多,最终事与愿违,堤破水决,淹死无数黎民。

舜执政后巡视天下,发现鲧不仅是个凶神恶煞的人,而且只会用堵截的办法来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九年不见成效,祸害了老百姓,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

5、龙吟琵琶

好多年以前,离济南黑虎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馍馍铺缺悉察,主人叫王忠,他有个女儿叫荷花。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父女帮助了私访受困的东海龙王父子。为报恩,东海龙王赠给王忠玛瑙宝珠一枚;龙子赠给荷花龙吟琵琶并教她弹奏仙曲“龙吟三弄”。

后来,这事被知府得知,便抢来宝珠,宝珠落地,化为玛瑙泉,淹掉了府衙。荷花陆镇姑娘更是宁折不弯,为不受知府儿子的调戏凌辱,怀抱琵琶跳入泉中。此后,每逢夜晚,泉中便传来丁冬悦耳的琵琶声,人称此泉为“琵琶泉”。

9. 古代中国人对海洋非常敬畏,但是是谁忍不住第一个发起了挑战

中国人从未背弃过海洋,但也从未真正关注过海洋,海洋作为“化外之域”的观念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那么,中国人是怎样看待海洋的呢?在古代中国人眼中,海洋是一个充满黑暗恐怖的地方,认为“海”字,从水从晦。汉人刘熙《释名》说:“海,晦也。”所谓晦,是指月朔或日暮,昏暗之意。晋人张华《博物志》也说:“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把大海与苦难、凶险和荒蛮联系在一起,如把沉重的灾难称之为苦海,把北方西伯利亚荒凉不毛之地称之为北海,把茫茫沙漠称之为瀚海,等等。中国古代曾有“君乘而王,则海夷”的说法,意思说有了君子、好人做君主,海洋就不会泛滥成灾。中国古人把海洋等同于灾难所在,所谓“海夷不扬波”,即大海不起波浪、风平浪静就是天下清平的象征。成语中的“海宴河静”,更是把平静的海洋与不泛滥的黄河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条件。
据《山海经》等文献记载,北海之神禺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海洋神),其形象是十分凶恶,且地处幽暗,掌管生杀予夺,实际上又是一位死神。上古神话中还有关于大禹巡海、海外异国的奇人奇事等故事,其中《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海外世界的异国奇民的神话,比如其中记述了“灌头国”、“长脚国”、“大人国”、“玄股国”等的生活情况,充满了奇诡怪诞。这些神话折射出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即海洋是强大、凶险和变化莫测以及不可知的。即使像世人皆知的《精卫填海》神话(最典型的非海神神话:言炎帝之女女娃,失足于东海而被溺死。她死不瞑目,为了与溺死她的凶险大海进行抗争,其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每天衔着西山的木头去填大海),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征服海洋的雄心壮志外,主要是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海洋观——海洋是阴森可怖的死亡之所。及至唐宋,伴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兴旺,出现了新的民间海洋神话,最富有影响力的是海上女神天妃妈祖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说妈祖女神经常显灵,解救海上从事捕捞和运输业的人们。这则神话表现的出无非还是人们对大海的畏惧心理以及祈求航海安全的心愿。
出于对大海的恐惧和崇拜,中国古人也祭祀大海,但往往列于江河之后,“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礼记·学记》)。事实上,秦以前,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人很少与海洋发生利害关系,因此人们祭祀的水神除了江河以外,就是湖、泉、井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体之神。直到秦朝一统天下后,随着疆域的拓展,人们航海活动的增多,让兄才开始祭祀海神。到了汉朝,海神才逐渐被提到了与内陆水神同样的地位。这种河享有独特地位而轻视海洋的倾向,完全出于人们的功利目的——对华夏民族来说,大海所能给予的恩惠远远小于江河;与此同时,古人对海洋的祭祀和崇拜,主要出于对这种自然力的畏惧。可以说,对海洋的畏惧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之中的。
中国人对海洋的敬畏心理与占统治地位的“四海”说相结合,乃有“海内”、“海外”之别和天涯海角之说。这种认识无非是把滚轿海洋与陆地的边缘看作一道自然屏障,屏障之内是可触摸的土地,屏障之外则是虚无缥渺、吉凶难测的未知世界。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形成了中华民族封闭的“海洋地域观”,对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海洋的畏惧使中华民族更多地在大陆上纵横驰骋,而很少涉足海洋。长期以来,我们这个民族习大滑肆惯于“脸朝黄土背朝天”,对苍天厚土甚至贫瘠的不毛之地充满了依恋,能够做到寸土不让;而对像蓝天一样广阔、比土地更加肥沃的海洋或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或视而不用。中华文明之所以被称为大陆文明,显然与此有直接和重要的关系。

10. 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有哪些

1298年后 《马可·波罗游记》成书。

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375年 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

1405年~1433年 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1415年塌烂 葡萄牙占领北非的 *** 据点休达。

1415年后 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

1450年 欧洲的活版印刷技术出现,书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侣的专利,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 *** 人控制。

1455年 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 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

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海。

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

1480年 大航海时代3代的开始年代。

1488年 巴瑟罗缪·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年,德国人马丁·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

1494年 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签订。

1498年 华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航路。

1499年 奥斯曼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

1501年 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1502年 大航海时代1代的开始年代。

1510年 葡萄牙占领印度的果阿。

1517年 马丁·路德在德国维腾堡发表95条条陈,宗教改革开始。

葡使节到达广州。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出发,力图环绕地球航行以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520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里曼一世即位,帝国达到了鼎盛。

1520年10月 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

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1521年 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1521年4月 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卷入当地土人的冲突,战死。

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摩鹿加群岛(就是着名的香料群岛),随后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1521年8月 中葡“屯门之战”爆发,9月,葡萄牙船团衡漏败逃马六甲。

1522年 大航海时代2代的开始年代;同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回到圣卢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5年 大航海时代2代外传的开始年代。

成吉思汗的后裔巴贝尔统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儿王朝。

1529年 葡西两国签订《萨拉哥斯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的势力划分。

1532年 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

中国成为世拦坦界上仅存的古文明。

1558年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1561年 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等平倭战役,连战连胜。

15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

1566年 西属尼德兰地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569年 墨卡托首创用圆柱投影法编绘世界地图。

1571年 勒班多战役爆发,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1580年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

1588年 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年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中国援朝,中朝联军最终击破日军。

1595年 荷兰人范·林斯霍特编着了最早的航海志,记述了大西洋的风系和海流。

16世纪末 大航海时代四代的开始年代。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 *** 正式取消。

1602年 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

17世纪初 荷兰眼镜商人帕理席发明望远镜。

1604年 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40年 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

查理一世重开一会,世界近代史开始。

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642年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航海家塔斯曼发现了今澳大利亚东南的一个大岛,后命名为塔斯曼尼亚岛。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先后发生9次海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是荷兰战败。

1662年 郑成功 *** ,成功赶走盘踞台湾的荷兰人。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各有失利,双方最后签订《布里达合约》。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此以后荷兰势力有所削弱,英国取得了最后胜利。

1675年 丹麦人罗默首创恒星中天法测时

1688年~1697年 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

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

丹彼尔发现澳大利亚。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699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个让特兰斯瓦尼亚给奥地利。

亚德里亚海新娘-威尼斯崛起。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优势。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

英国取得海上霸权。

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

1730年 英国人西森发明经纬仪。

美国人哥德弗莱和英国人哈德利首创用六分仪在海上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

1740年~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三次交锋,法国还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

但库克的功绩在于发现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来防治坏血病的方法,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

库克在航海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1779年2月,库克在与夏威夷人的冲突中被杀。

一千多年前

冬天的北欧,到处都被白雪所覆盖。

人们靠盐渍保存的肉类过活。

在漫长的冬天里,咸肉纷纷变质,发出难闻的腐臭味。

但这就是那时人们唯一的主食。

十一世纪初

东征的十字军发现了一种“魔法香料”,她原产于遥远的东方之国印度,是一种细小的黑色颗粒,只要撒上这种“魔法香料”,咸肉的腐臭味就会立即消失,她叫做“胡椒”。

当时,胡椒的运送通道有两个,一条是从小亚细亚方向经过君士坦丁堡,一条是从 *** 海湾经过亚历山大,穿越沙漠与海洋后,胡椒的价格暴涨几百倍。

她成为了财富的代名词。

一四五三年五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铁骑攻陷了欧洲东部的大门,沦陷后的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改名伊斯坦布尔同时开始的,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西方陆上贸易路线的封锁东方的胡椒还有各种香料,绢、金银、宝石、乳香、茶叶……

还有马可波罗描述的那强盛的天朝因为贸易路线的封锁,这一切对欧洲人来说只能是一个梦但是,去往东方的道路还有一个那就是海路。

十六世纪目标——遥远的东方向着未知的海域,起航——

伊比利半岛上两大海运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兴盛,大大促进了欧洲航海的发展。

到十六世纪中叶,英吉利,荷兰等新兴势力渐渐强大。

不久,欧洲的航海家和传教士们劈波斩浪,远航到世界各地,甚至频频往返于遥远的日本。

大航海时代,就是无数勇敢的冒险家驾着小船,向广阔而神秘的大海挑战的时代;就是不畏艰险,向未知的领域挑战,给欧洲带来无数的发现和希望的时代:就是大冒险的时代。

如果近代史是从全球所有地域都联结起开始的话,那么,大航海时代就是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怎么征服大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击落多少战斗机 浏览:784
英国和美国打了多久贸易战 浏览:408
中国到荷兰坐船多久 浏览:273
英国的房子每平米多少钱 浏览:395
印度旅游去哪里好 浏览:782
印尼出入境可携带多少美金 浏览:2
中国历史有哪些侯爷 浏览:262
伊朗回国第一入境点是哪个城市 浏览:673
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杀伊朗总统 浏览:152
伊朗为什么开放 浏览:393
英国为什么不并入印度 浏览:350
以色列和伊朗战争哪个伤亡最多 浏览:875
本届意大利有哪些米兰球员 浏览:30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浏览:201
与英国相邻的国家是哪里 浏览:8
怎么做的印度飞饼又脆又好吃 浏览:827
中国哪个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浏览:868
为什么国内无印尼的榴莲 浏览:713
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知乎 浏览:429
日本为什么在印尼建厂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