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呢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呢传统节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29 14:26:19

⑴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18个)

01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如下:

1、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谈握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3、寒食节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后来晋文公反复请介子推出山,他不愿为官,最后晋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树下。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氏培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6、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描写七夕的诗作有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含核庆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8、中秋节

中秋为八月十五,处在秋季三个月的中央。此时为秋分前后,秋高气爽,月亮圆时显得更为明亮皎洁,为家人团聚之时。在这个节日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9、重阳节

重阳为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描写重阳节的诗作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

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人将其看做节气的起点,要举行庆祝祭祀活动。古代于岁末要举行腊祭,该日称腊日(日期不定),该月称腊月。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响,民间将腊日定在此日(即腊八),并煮腊八粥。

11、小年

小年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现今为二十三日),又称祭灶日,据说灶王爷是上帝派往民间的监护神,每年此日上天报告民间善恶,于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说自己好话,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这一天主要扫尘、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等。

⑵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传统,最受重视,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被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有:祭灶、扫尘、除夕夜、祭祖、守岁、迎春、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放爆竹、压岁。而到现在,仅有除夕夜、祭祖、守岁、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等习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乡村地方让放鞭炮外,几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穷„„除了桃符转化成了春联,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的春节习俗中也已经非常少见。其实很多春节习俗,都是中国人民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延续这些习俗不符合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加之现代人对自然和科学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大增强,封建迷信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们祈福也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并不在乎繁文缛节和各种忌讳,所以部分春节习俗的消失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因为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简滑斗,虽然有些习俗消失了但它还是存在并且节日气氛也很浓,而其他的传统节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许多节日文化色彩都逐渐淡漠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文化都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要破除掉。节日没有文化上的阐释的时候,人们渐渐的就忘掉了。但是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那么,在都市化进程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都市生活中获得传承与转生,获得新的载体,却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维持夏历和西历并存的历法制度:建设传统节日不能离开与之息息相关的夏历,对此,
政府应该声明:夏历和西历并存是现政府的历法制度,报纸、电视台等媒介也应该夏历与西历并用,也许会觉得繁琐,可是却是对民族文化的觉醒意识,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珍视。不至于让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我国现行的法定节日中,只有春节是民族传统节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出发,来设置了七天长让皮假,少了文化底蕴,节日的欢愉,却多了浮躁与喧嚣。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在2005年的两会上,60多位香港特区代表又联名提案,呼吁把清明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门也纷纷建议将增设传统法定假日纳入议程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教授多次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意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所探讨。
第三、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拦磨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第四、需要民俗学学者的努力,社会对民俗学的重视:民俗学家在发掘传统节日文化意蕴,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转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应该重视民俗学家的工作,其中政府也应该在此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创设各种条件,引导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传统节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蕴,又在新时代下,增添了新的载体,新的方式为年轻人所喜爱。使年轻人在快乐地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时同样不忘记我们自己的节日,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多一份温存和敬意,对洋节多一份宽容。
华夏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珍惜,华夏传统节日该如何回应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考验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领域能否继续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标志。但是传统节日的现代转生并不意味着抛却固有的传统和精神内核,一味地去屈就现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给人们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认同。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发光发大。

⑶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在每个节日,都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习俗。

⑷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吧。


1.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⑸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⑹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天)

习俗: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岁斗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乱雀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哗烂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条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10.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

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祖。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到来,就意味着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在这个芳香弥漫的腊月时分,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仅养生,更寓意丰收美好。

13.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习俗:除尘、吃灶糖

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腊月二十三小年也被视为过年的开端,祭灶节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来年平安。

⑺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运裤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1、春节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⑻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7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冬至、腊八节、小年、除夕。

1、春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虚吵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销咐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⑼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小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信念。

⑽ 中国有哪16个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一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
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它是最大的祭祖节,以扫墓为主。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16、除夕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吃团年饭。

阅读全文

与中国呢传统节日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旅游去哪里好 浏览:782
印尼出入境可携带多少美金 浏览:2
中国历史有哪些侯爷 浏览:262
伊朗回国第一入境点是哪个城市 浏览:673
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杀伊朗总统 浏览:152
伊朗为什么开放 浏览:393
英国为什么不并入印度 浏览:350
以色列和伊朗战争哪个伤亡最多 浏览:875
本届意大利有哪些米兰球员 浏览:28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浏览:199
与英国相邻的国家是哪里 浏览:7
怎么做的印度飞饼又脆又好吃 浏览:825
中国哪个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浏览:866
为什么国内无印尼的榴莲 浏览:711
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知乎 浏览:427
日本为什么在印尼建厂 浏览:387
越南春卷皮怎么做千层蛋糕 浏览:793
越南拍手是什么意思 浏览:994
五英镑在英国可以买什么 浏览:378
越南自媒体比较活跃的主播有哪些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