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过年是怎么起源的

中国过年是怎么起源的

发布时间:2023-05-30 06:22:29

1.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春节的来历是: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猜枝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春节的社会清基效应:

春节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穗正敏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

2. 中国春节习俗由来,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过年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春节习俗由来以及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过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由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吵闭猜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各个朝代如何过年】:

春节据相关记载,大约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据说舜即位天子,祭拜天地,当日称岁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春节。自此春节便传承了下来,虽然春节其意义都大致相同,就是岁首祈年祭祀,祭奠祖先,祭祀神佛,迎接新年祈求丰收,除旧布新登,但各朝各代的春节还是稍微有点不太一样。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春节定期在秋末,时间是在每月十月初一,称为元旦,主要意义和活动是为了庆祝当年的丰收。

西汉时期,汉武帝将十月初一的元旦定在了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春节农历时间,一直延续至今),称为岁首,主要意义和活动是祭祖。

东汉时期,春节与西汉无差别,关于祭祖的考察据崔提的《四民月令》中有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 ”

晋朝时期,在原来的元旦和岁首基础上出现了守岁一说,据《风土记》记载,晋朝有出席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此习俗,经唐宋相袭,并沿袭至今。

唐朝时期,春节基本已经有了节日的雏形,春节除了登门拜年外,还出现了“拜年贴”和现在的贺年卡一样,只不过,现在大多用电子卡了。春节已经有过大节的浓郁气息了。

宋朝时期,春节过年要吃饺子,目前北方吃饺子的习俗基本源于此,还有就是宋代有爆竹,当今春节放爆竹的习俗都源于宋代。

明朝时期,春节到来明朝时期,已经和现在的春节没什么俩样了,明朝过年十分热闹,出来以上的一些习俗,还有就是诞生了接灶神、贴门神、赏灯会等春节习俗,沿用至今。

清朝时期,这个时候的过年,在清朝都正式称为春节,据记载,清朝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民国时期,春节的拜年方式是发挂红名片,就是名片上必须有红色,代表着喜庆,另外,把名片塞别人家里,就代表了拜年过节了。

新中国,也就是当今时代的春节,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也就是现在我们过的春节


【寓意象征】: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寓意:家家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尽可能的和家人团圆,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相关典故】:

传说一:“年”是稔的初文,早在古代的字书上,民间把“年”放在禾部里,寓指谷禾丰稔之意。

传说二:民间百姓把年称为春节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数千年以来,中国历法进行过多次变革,但是一直采用农历,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采用公历。为了区别公历和农历,又因农历新年在立春前后,所以才把农历新年叫做春节。

传说三:古人把岁首安排在寒冷的日子里,正是秋收冬藏与春耕夏耘之间,农闲时光,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投入旺盛体力劳动。

传说四:传说“年”是一个生性凶残的庞然怪物,俗话讲:年怕声响,以爆驱之。”所谓过年,就是要驱赶这个怪物,祈求平安吉祥。

传说五:早在神农氏的时候已经有了所谓“索鬼神而祭祀”。年是一个有形的鬼,过年就是驱鬼保平安。这就是雏形的春节文化,也是年文化的一种,更是鬼文化的初型。《民俗博物馆学刊》1996年第一期里记载:春节是一个人节,同时也是一个鬼节。

3. 过年是怎么来的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亏液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前空槐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慧友过年”之说。

4. 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的起源:

1、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如今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2、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岁末年头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

(4)中国过年是怎么起源的扩展阅读:

关于春节的习俗:

1、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阅读全文

与中国过年是怎么起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今年中国从伊朗购买了多少桶原油 浏览:548
怎么申请英国三本 浏览:275
印度牛粪怎么回事 浏览:768
印度保法止效果如何 浏览:866
越南实力到底怎么样 浏览:583
伊朗为什么支持马杜罗 浏览:162
东京奥运会中国参加了多少个奥运项目 浏览:373
中国农村最豪华的别墅在哪里 浏览:30
英国上市公司有多少 浏览:195
英国短腿小猫多久睁眼 浏览:818
专机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38
印尼3的电话流量卡怎么查剩余流量 浏览:593
中国现在收藏市场怎么样 浏览:306
印度河黄河哪个大 浏览:322
印尼巴士皮肤哪里找 浏览:390
印度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浏览:629
意大利语12345怎么写 浏览:832
香港分给英国多少年 浏览:351
越南为什么吃元宵 浏览:632
越南什么时候打开口岸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