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经常提到什么“百皮书,蓝皮书,绿皮书”都是些什么意思啊
1、绿皮书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议题而正式发表的咨询文件,起源于英美政府。因为报告书的封面是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书。
2、蓝皮书早期主要指英国议会的一种出版物。因封皮是蓝色,故名。开始发行于1681年,自1836年才公开出售。其名称是《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后用于代指部分官方文件,通常代表的是学者的观点或者研究团队的学术观点。
3、白皮书是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
(1)绿皮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文件类型
封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用红色,叫红皮书(如西班牙);用黄色,叫黄皮书(如法国);用绿色,叫绿皮书(如意大利)等。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最多,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则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白皮书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英语中“WHITE PAPER”和“WHITE BOOK”汉语均译做白皮书。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英国,“WHITE PAPER”主要指政府发表的短篇幅报告。任何题材、任何组织机构均可使用,亦可用于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声明。
而“WHITE BOOK”篇幅较长,内容更为重要和充实,主要是有关重大事务的一种官方报告书。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在使用“WHITE BOOK”和“WHITE PAPER”时,往往未加严格区分。
英国1965年4月用“WHITE BOOK”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白皮书》,书名用白皮书,封皮也用白色。
日韩等国也称“白书”,还被借用到文学中,指记录、宣言等,如“幽游白书”等。
2. 白皮书,蓝皮书,红皮书,绿皮书有何区别
1、封面不一样
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封面用红色,叫红皮书(如西班牙);封面用白色,叫白皮书(如法国);封面用绿色,叫绿皮书(如意大利)等。
2、适用不一样
白皮书,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蓝皮书,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
绿皮书,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红皮书,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2)绿皮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白皮书的发布形式:
世界各国普遍更加重视以国防白皮书或相近形式的政府文告,对内对外进行国防政策阐释,以进一步明确防务或军事动向,增加军事透明度,努力树立自身良好国际形象,并满足国内民众的知情权。
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美国、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每年发表一次;英国5年发表一次全面性白皮书,其间还发表若干份专题型白皮书;瑞典国防白皮书的发表时间由5年改为3年;印度的国防白皮书则采取了跨年度国防报告的形式;1998年至今,中国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还有一些国家的国防白皮书则是不定期发表。
3. 蓝皮书、白皮书、红皮书、绿皮书、黄皮书分别指什么
皮书大致分为两类:政府官方文件、专业领域与种类。
一、政府官方文件:
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如中国、美国;也有用红色(如西班牙)、黄色(如法国)或绿色(如意大利)的,分别叫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二、专业领域与种类。
蓝皮书:以经济、区域、行业、社会相关领域为主题的皮书,其数量占到总体的90%以上。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京津冀蓝皮书、国际城市蓝皮书等。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绿皮书:与生态、环境、农村、旅游等可持续发展主题相关的皮书,取绿色代表可持续之意。约占总数的7%。如:气候变化绿皮书、农村绿皮书、旅游绿皮书。
黄皮书:以国际政治、经济等为主题的皮书,在总量中占3%。如: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拉美黄皮书、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
(3)绿皮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1、皮书最遥远的旅程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图书馆中都有皮书,最远的是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接受采访时说:“到哈佛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里,看到很多皮书都摆在他们的书架上”。
除了纸质书,皮书数据库也被多国图书馆收录,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及美国国会等政府、智库机构的学者们都在通过皮书数据库关注中国的发展。
2、写作最曲折的皮书
与一般学术报告不同,“资产管理蓝皮书”作为行业类皮书强调实践性,多数作者都是资管行业的一线从业者,课题组采用“作者众筹”的形式,每年组织上百位从业者参与撰写,很多章节都是多个作者背对背完成的,几个作者写同样的内容,经过内容的PK,选取最好的部分,把每个主题几万字的内容精编到几千字。
这种“同行厮杀”的写作方式多年来反复使用。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每个人的业务视角有局限性,希望能够在蓝皮书中呈现更加客观完整的行业全貌。也正因如此,“资产管理蓝皮书”在众多行业类报告中脱颖而出,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
3、销量最广的一本皮书
20年来销量最广的一本皮书是“经济蓝皮书”,这是“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1991年,李鹏总理从总理预备金中拨付专项经费,“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国光、李京文等运用经济模型分析预测中国经济形势。
在此之前,中国对于经济只搞统计不做预测模型,因此这个预测工作在当时就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每年12月出版的“经济蓝皮书”对下一年GDP的预测仍是政府决策机构和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4、 题材最潮的皮书
皮书的主题总是紧跟着时代发展,如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伊始,就推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出版“老龄蓝皮书”、“养老金融蓝皮书”,在区域战略方面自几年前“京津冀蓝皮书”大热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雄安新区蓝皮书”也都在积极筹备中。
在2017年7月的皮书准入会中,新准入了两本国别区域类皮书,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的“法国蓝皮书”和内蒙古社科院主编的“蒙古国蓝皮书”,国别区域问题类皮书是未来皮书品牌重点打造的板块,通过对其他国家的国情研究,展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治理的担当。
5、最不像“皮书”的皮书
2013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在国情调研中发现,作为中国的原生树种,杜仲橡胶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虽然周总理在1952年就有批示,要赶快把杜仲种植和橡胶的提炼抓起来,但那时候百废待兴,未得到应有重视。李景源力邀产学研各方专家详加论证,并推出杜仲产业绿皮书。
一个产业想要出一个皮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个产业已经完全成熟了,有它固定的统计方式、统计指标,而且有各学科的介入来参与研究,形成产学研的共识。而杜仲产业绿皮书是倒过来的,杜仲是新兴产业,想用皮书方式整合业界各种共识,向社会发出声音,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进一步推动杜仲产业的发展。
考虑到这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作品,出版社为此开了先例。《杜仲产业绿皮书》的发布,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最终促成了杜仲产业进入国家产业规划。
6、最厚的一本皮书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这3本书可以说是“皮书系列”中最“厚重”的,每年出版常常是700页左右的一大厚本,都来自于同一个写作团队——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
2013年11月,“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成果介绍会在日内瓦联合国环境大厦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的评价说:“这是第一部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推出的环境绩效评价报告,它打破了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话语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