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各国如何评中国百年

各国如何评中国百年

发布时间:2023-06-05 12:43:08

A. 全球对中国的评价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是强国吗

中国发展越来越强大,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大国,虽说和美国有一段距离,但相信中国会慢慢拉近两国之前的差距。全球对中国的评价怎么样,相信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很佩服,用那么短的时间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是其他国家都无法做到的,连美国都要用一百多年才能达到现在的经济规模。


各国对中国的评价怎么样
最近澳大利亚前总理公证评价中国,中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取得的,并不是说依靠哪个国家。现在美国应该是最担忧的是,中国将在经济和技术是哪个超越美国,而美国却错误的认为中国技术成就是盗窃的,连澳大利亚前总理都对美国进行怒斥。
其实现在中国在外国人的眼里就是强国,中国经济发展如此快速,主要是因为人口已经再次成为GDP增长的驱动力,并指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重要性。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全球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真正的了解到这个正在各领域强势崛起的东方大国。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有很多地方是令他们惊叹不已的,比如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便捷的基础设施,先进的高铁,便捷的移动支付,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梦寐以求的东西早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着令世界惊叹的建筑奇迹,更有着5000年从未中断的悠远文明。正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产业不断抢占全球市场更是让老外觉得中国来得太突然!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百年来未像今天这样以极其现代化的面貌展现的世界的面前。

B. 中国100年前现状如何描述

100年前,中国科技落后、教育落后、制造业更落后、经济也是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低,但100年后,中国人扬眉吐气,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连续纤稿数超越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领先,工业体系最完整,军事上拥有了原子弹氢弹,太空毁首有敬闷许多的中国卫星,对比强烈!

C. 世界各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

朋友你好!不同的国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看法都不一样,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地位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30年间,中国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发展、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孤立到全球交往的历史性转变。
●墨西哥学者韦利娅•埃尔南德斯: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传媒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韦利娅•埃尔南德斯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法国索邦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史专家雅克•马赛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副校长阿诺德•万•齐尔教授说:“30年来最震撼世界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

●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就可谓显着、惊人

在国外学者看来,1978年的中国还是一个低开放、低收入的国家,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对此,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塔尔•侯赛因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已经使中国变成了另外一个星球”。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也颇有同感地说:“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就可谓显着、惊人。我们当初也没有想到中国能发展得如此之快,能取得这样的成功。”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瑟斯•德里克(Scissors Derek)说:“30年前的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无足轻重,过去30年的发展带来了中华巨龙的腾飞”。

●英国学者阿塔尔•侯赛因:中国农村上亿人摆脱贫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权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濒于崩溃的经济,而且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使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的生活还停留在缺吃少穿的阶段,今天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说:“数千年来,吃、穿、住一直是中国民众操心的大问题。但在改革开放10年后,这些问题就基本得到解决。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这一历史性的功绩。”墨西哥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农村问题专家约兰达•特拉帕加•德尔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30年间,中国农村上亿人摆脱贫困,现在中国基本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政府对农村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独特而卓有成效的”。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塔尔•侯赛因看来,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权的巨大成就。

●俄罗斯学者雅科夫•贝格尔:改革开放改变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德国着名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现代化的过程体现为原先整合在一起的不同领域逐渐分离的过程。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就是社会领域不断分化的过程,随着政治——经济的分化,迅速导致了其他各方面的分化的连锁反应,文化的分化当然也是其重要结果。中国经济的自律和分化导致了观念的极大转变,市场经济促成了市场化的大众文化的出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认为,中国每年有数万年轻人赴西方大学深造,数百万人在本国大学学习,包括学习英语。在掌握现代化知识的同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受到了西方的世界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日趋国际化。他说,中国年轻人跟西方同龄人一样听同样的音乐,看同样的好莱坞大片、肥皂剧和电视娱乐节目。美国的电影和体育明星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本国。中国有的城市还准备建迪斯尼乐园。改革开放改变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爱情婚姻等。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可能改变中国人对民主的看法,并进而塑造中国政治的未来

不少国外学者肯定中国的村民选举、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认为这些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成果。他们注意到,中国公民比以前享有了更多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所指出的:“中国正在发生很多变化,在政府中、在共产党内、在经济领域中和在一般社会生活中,这些变化可能改变中国人对民主的看法,并进而塑造中国政治的未来。”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认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相当有效地应对了(党所面临的)许多挑战……从而维持了它的政治合法性和权力”。

●南非学者马丁•戴维斯:中国政府作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战略决策具有远见卓识

大多数国外学者肯定,中国经济不仅在数量上发展迅速,而且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着名中国问题专家、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自1986年以来,先后访问中国25次,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中国政府作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战略决策具有远见卓识。30年来,中国科技界在纳米、超导、古生物、航天科技等方面一项项自主创新成果让中国科学家站到了世界前沿。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更加自信,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更强,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更辉煌。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分别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可能成为科技领先者。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全球第一,甚至超过北美用户的总和,而且多是年轻人。中国还拥有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的15台,成为仅次于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超级计算机大国。中国培养的科技人才比西方多得多,每年达64.4万,比美国多三倍。“中国曾经是创造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它的科技创造力有可能突然爆发出来并一举成为众多现代科技领域的领先者。”

外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无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创新是中国党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征,创新能力和决心使党和政府能够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进行连续的深入的变革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起到了解放思想、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正是这种渐进性改革保证了理论上的全面性和实践的实验性能够结合在一起。季塔连科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政权能够解决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他还认为,创新是中国党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征,创新能力和决心使党和政府能够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进行连续的深入的变革。

●美国学者齐迈克: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

美国洛杉矶太平洋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齐迈克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突破禁区,并把一系列重大措施付诸实施。“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开放经济特区,打破国营独大的所有制模式,鼓励人们自由择业,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出国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取消人民公社,关闭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大批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如果没有这一项接一项的大胆尝试和重大措施的出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他认为,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所以他说:“尽管一些西方人经常批评中国共产党,但我认为它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以及所采取的有效的改革措施值得充分肯定。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因此,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

●俄罗斯专家皮沃瓦罗娃: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打破了原有社会主义的教条

新加坡的郑永年说,“这次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如果美国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或者欧洲更加社会主义化,并不会使人感到惊讶。对中国来说更是这样。它提醒人们,中国需要避免的是意在消灭市场和资本的贫穷社会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本身。社会主义就是要社会对资本和政治进行节制和监管”。俄罗斯学者皮沃瓦罗娃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打破了原有社会主义的教条。这符合世界潮流。

●瑞士学者胜雅律: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是一项正确的政策,深谋远虑的政策

在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时,以研究并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三十六计”而闻名的欧洲着名汉学家、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胜雅律教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是一项正确的政策……如今已持续30年,而且还要继续下去,这显然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政策。”

多数国外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的加大,中国应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开始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在美国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媒体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以晚宴款待各国领袖,每次与客人合影时布什都站在左边,唯独与胡锦涛合影时,是让胡锦涛站在左边。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目睹这一幕。他说,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世界就感冒”;如今变了,“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开始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在此次峰会之前,《纽约时报》已经指出,在这次被称作“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峰会上,最吃香的是中国。法国《世界日报》12月3日发表达尼埃尔•韦尔内的文章,指出“世界重心”正在“向逐渐取代西方位置的亚洲迁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崛起并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谓是二战后第二大最能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事件

不少国外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既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也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产品的主要生产者,“中国制造”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受益。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他国家也可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认为,如果要排列二战后世界上最重要的有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事件,那么除了冷战结束,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崛起并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排在第二位不会有争议。

阿根廷萨尔瓦多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豪尔赫•马莱纳说:“国际社会和发达的北方国家为了使中国利用经济繁荣来缓解危机而赋予中国的主角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南非学者马丁•戴维斯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繁荣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经济、地缘政治格局都会因中国的发展而改变。

●俄罗斯学者雅科夫•贝格尔:在中国全球化的同时,世界也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化”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对中国30年的发展有一段概括性看法。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个诞生过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古老国度,如今已经屹立在世界舞台的显要位置,但她从未有过野心,始终保持着‘谦谦君子’的风度。在奥运会之后,我相信中国人民还会以平和心态面对世界,不骄不躁,踏实工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认为,随着中国影响的扩大,中国会“全球化”,而世界也会“中国化”。他说,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来看,它能够成功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使其自身文化得到充实和巩固,但不会被其他文化所彻底改变,西方世界也不可能像改变中国经济那样在未来彻底改变中国文化。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中国全球化的同时,世界也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化”,这既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方面。

●荷兰籍中国问题专家柯伟亮:中国必须积极参与打造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荷兰籍中国问题专家柯伟亮指出,在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一直“韬光养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项策略是成功的。但如今中国必须积极参与打造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说:“当前世界经济急需一套全新的管理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已不适应需要。中国必须在新的国际管理组织中担任领导角色,中国不能再逃避。”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在一篇题为《下一步,中国会让整个世界安心》的文章中指出: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最好的演出,展示了许多人一起击缶和打太极的场面……其主题是和平发展。但中国人还应当继续努力,不应该表现自己的民族优越感。中国的经济规模要求中国人必须谦虚谨慎,以便让世界各国相信,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

●维也纳大学学者特拉普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必须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全球责任,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维也纳大学学者特拉普尔表示,中国不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另一个世界警察。他认为,首先,世界现代史已表明,只有一两个警察来管理世界是管不好的。就算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目前正在上演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中国文化的最显着特征是目光远大,中国哲学的精髓是谦和。儒家突出一个“和”字。历史上,中国没有殖民地,没有境外驻军,尽管中国曾有过这样的实力和机会。所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必须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全球责任,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国外学者认为,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或西方自由主义理论都难以说明中国的成功。于是,便出现了种种解释。几年前,“北京共识”比较流行,近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受到关注。

●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北京共识”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发展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2004年,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了“北京共识”理论。他认为,“北京共识”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发展。就中国而言,发展的三个基本定理是:(1)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2)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3)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墨西哥学者杜塞尔•恩里克认为,“北京共识”与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不同,政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即根据发展情况,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对政策措施进行修正。墨西哥和拉美国家盲目采用新自由主义理论,造成了可悲的结果。“北京共识”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模式整合了各个方面的动力机制,因此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基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混合模式,既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西方模式的延伸;既否定了苏联的完全公有化模式,也破除了西方的极端私有化模式。它整合了各个方面的动力机制,因此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基础。中国模式是国际最优经验和中国本身实践结合的产物,既有世界性,也有中国性。因此,在讨论中国模式时,光强调国际性或者光强调地方性(中国特色)都不是很科学的。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皮沃瓦罗娃认为,中国模式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受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指出:“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处方可谓背道而驰。”

●俄罗斯学者米哈伊尔•季塔连科:中国改革开放理论提出了解决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不同文明冲突的最佳模式

多数学者逐步认同,中国模式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结合。因此,它既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缺点,又避免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弊病,值得发展中国家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俄罗斯学者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的经验可以成为缩小南北差距、打破“金元帝国”对世界格局垄断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危机,提出了解决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不同文明冲突的最佳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国外学者看来,“中国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中国模式具有特殊性。中国的成功在于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中国模式具有包容性、兼容性和创新性,它努力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起来,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结合起来,把效率与公正协调起来,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3)中国模式强调发展的人民性。“华盛顿共识”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家、金融家,而“北京共识”的目标是帮助普通民众,强调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

多数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目前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日本学者宇野重昭:中国改革开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种思想和道德标准的真空状态,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国外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建设美好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所有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教育制度都是在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增长的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目前应当利用扩大内需的机会,尽快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制度,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根本,也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基础。没有保障体系,内需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拉动。

还有的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价值缺失,需要引起充分注意。日本学者宇野重昭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种思想和道德标准的真空状态,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经济改革越是向前推进,就越是有必要重新加强传统道德,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泽菲林•迪亚布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贫富差距扩大问题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泽菲林•迪亚布雷认为,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这意味着贫富差距扩大。他指出:“在经济转轨的初期也许还可以容忍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充分考虑这个问题。”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柯伟亮(Willem van Kemenade)认为,“保持稳定”既是中国政府此前30年最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今后将面对的最大挑战。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尽快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纠正社会不公。日本学者奥岛真一郎与内村铃木认为,“中国政府有必要像20世纪的许多国家那样,确立一种再分配制度,……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机会均等”。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学委员会主席彼得•诺兰:中国政府要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不能倒向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学委员会主席彼得•诺兰长期研究中国问题,其《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一文以极其宏大的视野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些深层问题,如贫困与不平等、全球商业革命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挑战、环境恶化、政府能力的下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挑战、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等。他由此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已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政府要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不能倒向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要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改进。其中,他尤其强调了国家的作用,强调政府应该在根本上提高效率和消除腐败。

●德国着名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中国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就只有“一线之隔”,走错一步,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保持稳定”

俄罗斯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学者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发展以及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都会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走向产生影响。该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遭遇来自大国的直接军事威胁,但却存在隐性风险。比如,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加强,世界的传统领袖(美国、欧盟、日本)决不会在自己控制的市场空间对中国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共产主义中国”就会被他们视为潜在的危险,必然受到他们来自各方面的遏制,包括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的遏制,以达到削弱中国国际地位的目的。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这种威胁作出正确的反应。当然,西方世界也不希望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连的中国出现混乱。因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在高层建立合理的机构和机制,以应对各种风险。德国着名中国问题专家、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桑德施耐德:“中国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就只有‘一线之隔’,走错一步,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保持稳定’”。

D. 如何认识百年变局中的中国

变局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都是空前的。非西方国家群体崛起带来的世界权力由西向东转移、人类处于工业4.0革命前夕,中国都是引发这两种变局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国家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实际上中国也在因应时代之变,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而是主动把握,积极应对。

在世界乱局变局仍在持续,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和”“合”理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将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机遇、释放更大红利。

另一方面,通过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共同安全、力促合作共赢、推动开放包容、秉持公平正义,为世界稳定增添了新信心,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前景。



(4)各国如何评中国百年扩展阅读

这是一个大变局的时代,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之变复杂而深刻。大国博弈的升温、新技术革命的酝酿、政治和社会动荡的起伏以及单边和多边之争的激烈,成为2019年变局加速深刻演变的最新注脚。

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中国的“稳定者”角色更加凸显。构筑友谊信任的桥梁,分享开放合作的机遇,捍卫秩序规则的尊严,倡导命运与共的理念。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新时代的中国,以新时代的作为担当,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征途上留下更加鲜明深刻的印记。

E. 看看全球各国都怎么评价中国

全球各个国家评论中国的情况褒贬不一。赞扬的国家在之前普遍是亚非拉国家,后来亚非拉国家里很多人不认了。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里,欧盟里的德国对中国评论比较高,主要是走了德国的老路和历史。而其他欧洲国家里也就俄罗斯对中国评论比较好了

F. 中国百年历程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敬的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一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涉及怎样看待民族问题,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这种看法,很难说是客观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分析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将在今后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当某一个人群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就会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共同的语言文字,由此便会产生一种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一种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制造和随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变得不可分割,这是事实。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差异,各民族之间在利益上也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事实。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显着特点。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几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下,又逐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

到了近代,随着主要来自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整个中华民族都感到自己已濒临亡国灭种的险恶局面。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更强化了中华民族那种内在的凝聚力。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目标,严复发出"救亡"的呼喊,不只是代表中国国内哪一个民族的要求,而是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极端残暴野蛮、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更把中华民族一步步逼向绝境。这就毫不奇怪,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无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不分彼此地凝为一个整体,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抗外来的侵略。

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思潮是有两重性的;如果把某一个民族的利益、意志和价值尺度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和压迫,或者挑起不同民族之间的种族成见和仇杀,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它都是反动的或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相反,如果是激励被压迫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爱国救亡,对其他民族采取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不是去侵略和压迫别人,它就是正义的,进步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属于哪一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历来主张民族平等。他认为世界各民族应当是平等的,国内各民族也应当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明确宣言:自己不仅是国际主义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内的民族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中国对处理国际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关于革命和建设的问题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一直在进行革命斗争,集中力量先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这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走入了误区"?无数先烈为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不是多余的?当然不是。

中国的现代化走过的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一般说来,人们最初总是希望能在现有社会秩序下从事建设,或进行温和的改革。这样做,不但牺牲少,而且也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孙中山、毛泽东在早年莫不如此。但是,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却迫使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决定他们投身革命的,是由于中国当时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实在太尖锐了,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的旧势力又那样强大,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变革。和平建设和通过温和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的面貌是无法做到的。客观局势不容许人们长期等待下去。国人民已经忍无可忍,而又没有其他出路可供选择,这才迫使他们不能不下定决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严肃的理性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后作出的抉择。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一直处在热气腾腾的革命大震荡中,这不可能是哪一个人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只能是客观环境的产物。当然谁都明白,革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客观条件已经成熟,革命在很短时间内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所起的扫荡作用,是平时多少年也无法同它相比拟的,而且要彻底得多,从而为以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一个证明。

即便处在大革命的形势下,革命同建设与温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微妙的。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又相互补充。在旧中国,只要是在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这个目标下,许多"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政治改良"等主张,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造中国的问题,仍然在某些方面起过有益的作用。凡是在这些方面做过一些切实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暴力革命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根本上改造旧有的社会秩序,都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未必都能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当旧的社会制度已经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孕育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一句话,只有当社会大变革的内在条件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生婆。没有这种客观条件,任何人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单凭自己的意旨,使用暴力来实现他所主观设想的目标。人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次社会大革命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强烈要求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追求有时在感情上达到狂热的地步。革命的胜利更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也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原先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一切问题,仿佛一切都能以革命胜利时期同样的速度在短期内得到实现。他们往往忽略了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时期同和平建设时期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当客观历史已经从前一阶段转人后一阶段时,人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常常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前一阶段,习惯于以前一阶段用熟了而且取得成功的办法去处理后一阶段面对的新问题。这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而不自觉的状态。五十年代后期要求"大跃进"和随后提出的"阶级斗争为纲"等严重失误,多少都同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推倒一座旧的建筑有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可是在这块废墟上清理地基,建设一座新的大厦却必须持久地循序渐进。新社会制度内部肯定存在种种缺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会滋生一些新的不良现象,使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成为必不可少。这种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革命,但它同以暴力为手段、以根本改变原有制度为目的革命完全是另一回事。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艰苦跋涉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正确理解这个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离开"探索"这个重要特点,许多事情便很难讲清楚。

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空前激烈的大变动中;中国又是一个和任何西方国家不同的东方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是发动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a这些新问题,在书本上和别国经验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摸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事前把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许多事只能是看准一个大的方向,勇敢地往前闯,在闯的中间作种种尝试。其中,难免会有风险,会有曲折。有时,人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上不那么谦虚谨慎,还会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遭受过两次大的失败,几乎使革命濒临绝境,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犯过两次严重错误,一次是因为急于求成、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而发动的"大跃进",另一次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下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惨痛的。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智慧的、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和优良传统、同中国人民建立起血肉联系的政党。这个党的素质和基础是好的。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客观环境,无论多么巨大的外来压力,无论自己一时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遭受多么巨大的挫折,都没有把它压垮。它不但总是能在失败和挫折中挺过来,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纠正错误,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来。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所反复证明的。

这样讲,自然不是原谅我们过去所犯过的那些错误,只是说对事情需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采取分析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它;真正从中汲取教训。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原因,即便是出于好心,只要主观不符合客观,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样都要受到惩罚,甚至是严重的惩罚。人们总是通过实际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地对客观事物达到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吃一堑"应该"长一智"。过去的沉痛教训,是一笔反面的精神财富,无论如何不应该忘却。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又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理想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现象强烈不满的产物。它的产生并非凭空而来。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于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

对一百多年中尝够了贫穷、社会不平等和外来压迫等苦涩滋味的中国人来说,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理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世纪初,满怀化国忧民之心的中国先进分子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他们对社会主义远景的憧憬。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社会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随着对中国具体国情认识的加深,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毛泽东有一个科学的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即便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心目中所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实践的经验还很少。人们虽然强烈地向往社会主义,但具体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在摸索前进中犯过许多错误。

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在思考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他在南方谈话中这样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始终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严格地以处在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中的客观事实为根据,不受任何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的限制。他明确地指出:必须从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一心一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比较完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正是历史所作出的结论。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走向振兴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世纪。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一百多年中吃够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头,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敏感,坚决反对一切威胁、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霸权行为,自己也决不会这样做。现在地球上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从温饱经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这将是多么大的社会进步。它是整个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

与各国如何评中国百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离伊朗多少公里 浏览:549
越南苗乡带什么 浏览:617
中国最惨的帝王墓在哪里 浏览:11
中国人在印度被抢怎么办 浏览:598
英国人自嘲的纪录片叫什么名字 浏览:14
英国曼联球队成立于什么时候 浏览:201
中国民众是怎么抗击疫情的 浏览:269
印尼polo为什么这么便宜 浏览:787
印度卢比银币在哪里 浏览:445
伊朗打美国有多少胜算 浏览:354
为什么伊朗最高军阶只有少将 浏览:940
越南现在是什么政策 浏览:187
印尼新娘条件怎么样 浏览:168
越南评论中国歌曲为什么好听 浏览:393
意大利哪个城市新冠最严重 浏览:647
伊朗击落无人机是什么型号 浏览:561
意大利面番茄肉酱哪个牌子好 浏览:870
和平精英国际服训练场的吉利服在哪里 浏览:310
印尼做肺部ct多少钱 浏览:650
英国普次茅斯在哪里 浏览: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