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设计如何走向世界
目前,当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取得一定的国际声誉的时候,我们的建筑设计企业却依然在为是否要走出去犹疑彷徨。从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中方投资来牵头进行国际项目建设的占绝大多数比例,即经援项目、贷款项目,这些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市场竞争的。同时,我国设计企业往往是跟着总承包商走,依托其承包的大型项目来获得设计权,直接受国外业主委托进行设计的情况较少。一句话,我国设计企业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与影响力。要想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无论是政府还是设计企业,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现状:我国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困难重重 其实,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希望能够走出一条可行之路,但很多企业的实践经验说明:我国设计企业走单纯设计之路的难度很大;即使是做EPC,在设计、施工方面也难以与国外要求相对接。这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如下几个。 首先是不熟悉国外设计规范与制度,影响服务质量。我国建筑设计规范、制度与美英法等设计规范、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是由语言不同带来的。语言不同导致我们在阅读和理解外国设计规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即使是同种外语之间,如英式与美式英语,也存在着不统一性,更加大了我们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设计规范与制度的内容本身也存在很大差异。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英美实行的是建筑师负责制,从设计、监理到产品选定,建筑师成为整个项目的主导和核心。他们有一套完善的白皮书规范与设计图纸相对应,也有习惯性地表达方式,以及完善的工程设计软件系统。这种不同导致我国的设计工作难以完成与外方的对接,往往不能获得有效沟通,也就难以获得外方的认可,最终导致设计、施工工作的延误,从而影响服务质量。当然,很多国家也会选择采用中国规范,但仍会在合同文本中注明:依照中国规范,同时结合当地具体要求...... 其次,国外本土情况各异,后续问题较多。比如,在某些非洲国家,他们的电力供给并不稳定,给设备运营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设计企业往往要求由国内提供变压器来进行稳压工作。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出口经营权,产品出口本身就会受到国内政策法规的管制,从而引发问题。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缺乏高素质、国际性的人才队伍,导致管理、沟通不畅;资金缺乏,试水成本不足;风险控制成本较大;国内企业前瞻性不足,走出去的动力不够等等。对策:五大举措为走出去护航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我国设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应当共同努力,各尽其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与帮助。 第一,做好规范对比工作,搭建竞争平台。要广泛参与国际市场,就要了解主要国家的设计规范、设计制度、设计法规等,这样我们才能处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否则我们连竞争的基础都没有。而各个设计企业在其国际项目实践当中,都在中外规范、制度、法规的了解比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比较零散,且未能互通有无,重复作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一方面影响单个企业的设计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是行业资源的浪费。 由于是惠及整个行业的事情,需要国家给予支持。比如,国家有关机构可以组织设立专家组,分别从事美标、英标、德标、法标的翻译以及相应的对比工作,以明确中外在设计深度、出图格式与程序、表达方式、特别要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或者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科研课题,让有能力的建筑设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等从事这一工作。甚至我们设计企业可以自行出资,然后由国家机构或者行业协会组织专门团队来负责这一工作,这也是舍小利获大益的事情。目前,已经推出的《国内外建筑工程设计深度与费用比较分析》、《职业建筑师业务手册》等就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加强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鉴于国际项目的复杂性,要在国外树立中国品牌。首先,应当依靠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走出去。他们的资金实力、人员队伍、对外工程承包经验等,将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在这些大型建筑企业总承包业务的带领下,我们设计企业要紧跟、配合,不断提升走出去的规模与水平。决不能让中小企业一窝蜂涌入国际市场去相互倾轧、恶性竞争。对此,国家有关机构应当严格市场准入管理,以赢得国际市场对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信任度,保证有实力的建筑设计企业能够带头先走出去,树立起中国的品牌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行业经验推广,团结一致。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经验教训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设计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面对国际市场时也有共同的利益期盼。所以,我们应当团结一致,以开放的胸襟,将个体的经验教训通过一定的途径反馈给其他设计企业,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别人的实践和自己的进一步探索中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 为了保证信息为业内共享,建议由行业协会为企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各种信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汇;或者由行业协会定期向企业了解情况,统一发布信息;也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定期组织讨论交流会等。 第四,提高开拓意识,未雨绸缪。目前国内设计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不足,这种认识是缺乏前瞻性的:首先,中国的庞大版图和城市化速度的确给国内设计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这不仅缘于国内设计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而且缘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趋势。其次,国际建筑市场投资规模不可小视,其空间十分广阔,有待开发。三是中国的设计企业具有设计复杂工程的实战经验,且效率高、收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通过开发国际市场,最终将为中国建筑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出路。所以,我们的设计企业一定要提高开拓意识,尽早将其提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早做准备,早占先机。 第五,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团队。人是各项事业的关键因素,中外设计市场的差异性更给我们企业的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的设计企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国际性的视野、综合的素质,能够在建筑设计、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语言、国际商务等方面既有专攻,又能多有涉猎,能够尽快融入国际商业环境,把握国际商业规则,有效进行沟通。这类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招聘,也需要我们有准备地去培养。 此外,要建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市场开拓;增强合作意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项目管理,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市场定位,循序渐进;强化风险监控,完善保障制度。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只有以前瞻长远的眼光,主动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才能为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发展动力,也才能为发扬中国文化、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提供支持。
B. 建筑企业策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建筑企业策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对积极策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中国建筑之乡”、“江苏建筑强县”,**建筑业如何抢抓机遇,快人一拍,争得更多市场份额;
如何主动策应,拓展发展新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认真谋划。
一、“一带一路”给我县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沿线有44亿游袜人口、65个国家地区、梁颤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开辟了巨大的基础橡磨败设施建设市场。《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将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必将为建筑企业创造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以铁路建设为例,多数国家铁路里程与国土面积之比在1%以下,而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在5%以上。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未来十年每年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约8000亿美元,国际市场空间巨大。在国内市场方面,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等因素,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可以预见,未来2—3年每年各省仍将有不低于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进入到国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海安建筑企业,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抢占市场能力,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应该说“一带一路”为我们广大建筑业企业开拓新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县建筑企业必须抓早抓好、及早融入,及早“走出去”。
(二)“一带一路”提供了良好的争创品牌竞争优势契机。《愿景与行动》提出,将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这将为我县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更多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市场竞争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倒逼现有建筑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竞争力。目前我县建筑业在总量规模、施工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建筑业发达地区相比,特别是与央企相比,建筑企业在管理、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县建筑企业必须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传统比较优势向以投资、管理、技术和集成为特征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转化。
(三)“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制度保障。《愿景与行动》明确,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层面上,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经运营。亚投行已正式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将于年底前成立。国家相关部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国开行已建立数据库,涉及64个国家约900个项目,涉及投资8900亿美元,计划与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合作,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在省级层面上,江苏省设立了首期规模30亿元的“一带一路”投资基金。随着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的三大机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组建运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将得到缓解,建筑企业走出去的资金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得更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落地成为可能。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高度关注“走出去”存在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相当的市场上仍然存在政局不稳、业主甚至政府诚信度不高、地方保护、技术壁垒等问题,给对外承包工程造成困局甚至引发纠纷。从自身角度而言,全县取得对外签约权的建筑企业仅有苏中集团、南通苏中、华新集团3家,高端人才缺乏,海外市场开拓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等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少数建筑企业家拼搏精神有所减退,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同时,海安企业资质较为单一、转型步伐不快,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质竞争、恶性竞争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建筑业策应“一带一路”的有效实践
面对“一带一路”投资大、领域宽、沿线长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7月份,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策应 “一带一路”专题座谈会,10月份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建筑之乡海安策应“一带一路”座谈会,让**建筑企业与央企、国企面对面坦诚对话、深入交流,共商合作、共话发展,为**建筑企业与央企、国企、知名国际承包商搭建了交流对接的平台。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制订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实施意见。
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建筑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加强与大型建筑企业和当地知名企业的的战略合作。南通苏中公司今年新签合同额2000多万美元,力争对外承包营业额1.5亿美元。苏中建设集团与巴基斯坦拉沃尔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联合体,参与城市高架建设。达欣、工泰、信拓等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对外签约权,力争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
作为**建筑企业代表之一的华新建工集团在面对行业内严峻挑战以及国家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下,主动拥抱变化,用国际化的眼光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全方位打造走出去平台,多举措搭建走出去桥梁,力求在广阔的国际建筑市场上谋求发展新空间,从而实现国内、国际建筑市场“一体化”发展。通过前期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策、金融、商业竞争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海外重点经营区域。一是以哈萨克斯坦为中心的中亚市场;
二是以沙特为中心的西亚市场。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已注册了分公司,通过与中铁十局的合作,承接了军营房建开发项目土建、装修及安装工程项目。在哈萨克斯坦,与当地未来建筑公司合作,双方各出资50%,注册成立了公司,共同开拓房产等项目领域。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控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在哈共同开拓市政道路等市场。同时,公司还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力争在承接国外工程的同时,将**的建材带出去,实现建筑业与贸易的共同发展。
三、**建筑业走出去对策和建议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抢先一步,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海安建筑业在有机遇、有平台,有政策、有支持的大好时机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到更多市场份额,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我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市场调研,科学谋划“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家众多,领域较宽。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必须强化主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我县建筑企业家必须自觉摒弃“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强化建筑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动意识和开放胸怀,培养和提升国际化竞争力。同时,**建筑企业切忌盲目跟风,没有目标的走出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和人文情况,把预防和规避项目的风险作为市场开发的前提条件,做好市场调查和项目考察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环境较好、开放程度较高的周边国家,找准走出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科学谋划好“走出去”计划及措施,为扎实稳妥地走向海外市场指明方向。
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走出去”竞争力。通路、通航、通联、通商、通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的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基础先行将是五通的基础。各沿线国家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全面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广泛化对**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我们**的大多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为主,施工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方面竞争力相对缺乏。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要积极向工程总承包转型。海安广大建筑企业要积极创造走出去的条件。已取得对外承包签约权的苏中集团、华新集团、苏中建设三家企业要整合企业的资源优势,瞄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着力提升市政、道路、桥梁等专业资质,提升参与国际总承包的能力。其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报对外签约权,争取早日取得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经营模式。要在保持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分包优势的基础上,熟悉更多的项目承包模式,同时要整合企业产业链条,加大企业专业领域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具有多专业承包能力,加快承包模式的转变,以PPP、BOT等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携手我县工业企业共同开发市场。
三、整合自身优势,加强与央企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一带一路”项目的大型化、综合化、高端化对建筑企业的资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我们**建筑企业凭自身单打独斗,可以拥有自己发展的一片蓝天,但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是国外优秀企业,一个企业单独行走可能很难驰骋市场。整合优势,与国内央企抱团出海,实现互惠共赢将是**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最佳途径。**建筑业的发展是在央企、国企的带动下慢慢地成长起来的。我县建筑企业走出国门也是借助与大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国内许多大型的企业在海外市场耕耘多年,有着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抗风险能力强,他们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军、主力军。**建筑企业要把与央企合作,作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首选。**建筑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海安建筑企业与央企交流对接的平台,让建筑企业与央企牵手,加强合作,通过借船出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达到顺利出海。
四、坚持互利双赢,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法律体系都不同。而我县建筑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缺乏对当地政府、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再加上国际化人才储备不够,难以尽快融入和适应当地的市场,也容易产生各种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积极推进本土化经营是国际承包商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我们要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优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当地共同建立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了解和融入当地市场,也可以促进与所在国的共同发展,互惠互赢。
五、加快人才引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制定国际工程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支熟悉海外技术规范和图纸的施工工程师,熟悉海外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合同的商务工程师、律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促使企业逐步熟悉国际工程承包的法律法规、国际通行规则。同时,**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在新一轮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不仅要以世界眼光,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工程拿过来,也要通过与国外优秀企业间的合作,把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学回来,吸纳优秀的国际人才加盟,为企业自身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带一路”,路向开阔,气象多彩,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将是海安建筑企业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得风气之先的**建筑企业也将会主动应对全球变化,在高大上的“一带一路”的舞台上,走出持续发展、稳健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