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将中国酒推到德国

如何将中国酒推到德国

发布时间:2023-06-27 07:56:40

‘壹’ 啤酒和葡萄酒这一类的洋酒是如何传入中国、有分别是谁传入的。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大多数啤酒最先是从德国引进的,现在只要你想要,哪里的啤酒都能买到,中国目前也有很多生产啤酒的厂家。

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
啤酒
年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开始使用苦味剂。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剂虽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确使用酒花作为苦味剂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公元1~2世纪,古罗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过啤酒的生产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纪以前,啤酒多由妇女在家庭酿制。到中世纪,啤酒的酿造已由家庭生产转向修道院、乡村的作坊生产,并成为修道院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修道院的主要饮食是面包和啤酒。中世纪的修道院,改进了啤酒酿造技术,与此同时啤酒的贸易关系也建立并掌握在牧师手中。中世纪,在欧洲可用啤酒来向教会交纳什一税、进行交易和向政府缴税。在中世纪的德国,啤酒的酿造业主结成了坚犟的同业公会。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剂的德国啤酒也已输往国外,不来梅、汉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荣起来。17~18世纪,德国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气。19世纪初,英国的啤酒生产大规模工业化,年产量达20Ml(万升,myriad liter的缩写)。19世纪中叶,德国巴伐利亚洲开始出现下面发酵法,酿出的啤酒由于风味好,逐渐在全国流行。目前在德国,92%的啤酒是下面发酵法生产的。德国在19世纪颁布法令,严格规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纯度,而且由于实行下面发酵法和进行有规律的酵母纯粹培养,从而提高了啤酒的质量,成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誉的基础。在美洲新大陆,17世纪初由荷兰、英国的新教徒带入啤酒技术,1637年在马萨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厂。不久,啤酒作为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超过德国的啤酒生产国。19世纪,酿造学家相继阐明有关酿造技术。1857年,L.巴斯德确立生物发酵学说;1845年,C.J.巴林阐明发酵度理论;1881年,E.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粹培养法,使啤酒酿造科学得到飞跃的进步,由神秘化、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蒸汽机的应用,1874年林德冷冻机的发明,使啤酒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目前全世界啤酒年产量已居各种酒类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产啤酒101588.7Ml。产量位于前10名的国家见表1 1986年啤酒产量居前10名的国家 。

中国啤酒业的发展
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市首先建立了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1901年俄国人和德国人联合建立了哈盖迈耶尔-柳切尔曼啤酒厂;1903年捷克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巴伐利亚啤酒厂;1903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合营在青岛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岛啤酒厂前身);1905年德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梭忌怒啤酒厂。此后,不少外国人在东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厂,如东方啤酒厂建于1907年,谷罗里亚啤酒厂建于1908年,上海斯堪的纳维亚啤酒厂(上海啤酒厂前身)建于1920年,哈尔滨啤酒厂建于1932年,上海怡和啤酒厂(华光啤酒厂前身)建于1934年,沈阳啤酒厂建于1935年,亚细亚啤酒厂建于1936年,北京啤酒厂建于1941年等。这些酒厂分别由俄、德、波、日等国商人经营。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厂(哈尔滨),1915年建立的北京双合盛啤酒厂,1920年建立的山东烟台醴泉啤酒厂(烟台啤酒厂前身),1935年建立的广州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前身)。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
啤酒
。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生产原料麦芽和酒花都依靠进口。1949年以前,全国啤酒厂不到十家,总产量不足万吨。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1979年产量达到510Ml,1986年产量达到4000Ml。中国的啤酒于1954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当时出口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

红葡萄酒
葡萄酒(pú táo jiǔ):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数不能低于8.5°;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

历史传说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的相册(20张)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葡萄酒庄园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目前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在此就不赘述了。[1]

传说之一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王家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的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波斯隔里海,与高加索遥遥相望,同为葡萄酒原产地。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等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目前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传说之二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葡萄酒最早大约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在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传播路线,一般被认为是由外高加索区传到土耳其与美索不达米亚,然后再由腓尼基人与希腊人将葡萄带往西欧。后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直至17世纪,葡萄酒都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与政治色彩。对基督教徒而言,葡萄酒是耶酥的血液。整个中世纪,基督教会对葡萄园的建立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一场葡萄病虫害袭击了整个欧洲大地,仅法国就有250万公顷的葡萄园受到殃及。最后根治的方法是将欧洲种葡萄嫁接到美国种葡萄上。多么奇特的结合!20世纪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取代葡萄园天然环境的重要性。1936年,法国开始建立原产地控制命名管理系统,不仅控制葡萄酒的品质,同时也在于规定和保持各地葡萄酒的特色和传统。
许多人视法国葡萄酒为世界最好的葡萄酒,说起来这大致是事实。因为,法国得天独厚的多样化气候和土壤,以及累积了2000年的酿酒工艺、严格的法定产区(原产地域控制命名)管理法规,使得法国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风格各异的上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法国的酿酒技术,还是法定产区管理法规,都早已为世界其他葡萄酒生产国接受并仿效。
1、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
世界上最早开始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即今天的安那托利亚(Anatolia,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半岛,位于里海和地中海之间,全境属于土耳其)。在大约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历史上认为,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了。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浮雕)清楚的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最着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据今已有6O00年的历史。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它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都是由航海家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带回的。大约在三千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极为兴盛。
一直到公园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但是,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并没有在当时受到重视。后来,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罗马人对葡萄酒极为热爱,他们在十二木表法中规定:若行窃于葡萄园中,将施以严厉的惩罚。
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开始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殖民者开始将欧洲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但由于根瘤蚜的危害,欧洲葡萄栽培始终难以成功。到十九世纪中期,嫁接技术的出现挽救了美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业,并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2、葡萄酒的发展
1)欧洲葡萄酒的发展
希腊有着极为璀璨的葡萄酒文化。在着名的《伊利亚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绘成黑色的,而伟大的诗人荷马也将他对人生实质的理解表现为一个布满黑葡萄的、富有田园风情的葡萄园。
葡萄酒不仅是他们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时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酿制的葡萄酒被装在一种特殊形状的陶罐里(如图),用于储存和贸易运输。在美锡人(Mycenaen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后来,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当罗马帝国于公元五世纪灭亡以后,分裂出的西罗马帝国(法国、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国地区)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详细记载了关于葡萄的收成和酿酒的过程。这些巨细靡遗的记录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农作区最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 “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也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公元768年至814年统治西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其权势也影响了此后的葡萄酒发展。这位伟大的皇帝预见了法国南部到德国北边葡萄园遍布的远景,着名勃艮第产区的“可登-查理曼”顶级葡萄园(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经一度是他的产业。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可以说是法国传统葡萄酒的典范。但是,它的源头却是教会——西多会(Cistercians)。
西多会的修道士们可以说是中世纪的葡萄酒酿制专家。西多会起源于1112年,当时,一个名叫伯纳德(Bernard de Fontaine)的信奉禁欲主义的修道士带领304个信徒从克吕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产区的科尔多省,位于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内一个新建的小寺院,建立起西多会。西多会的戒律十分残酷,平均每个修道士的寿命为28岁,其戒律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修道士们在废弃的葡萄园里砸石头,用舌头尝土壤的滋味。在伯纳德死后,西多会的势力扩大到科尔多省的公区酿制葡萄酒,进而遍布欧洲各地的400多个修道院。
西多会的修士,沉迷于对葡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二十世纪杰出的勃艮第生产商拉鲁列洛华(Lalou Bize-Leroy)相信西多会修士会用尝土壤的方法来辨别土质,事实上正是这些修道士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质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样的葡萄。也就是他们培育了欧洲最好的葡萄品种。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西多会的修士是欧洲传统酿酒灵性的源泉。大约十三世纪,随着西多会的兴旺,遍及欧洲各地的西多会修道院的葡萄酒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到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最好的葡萄酒被认为就出产在这些修道院中。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
2)新世界国家葡萄酒的发展
新世界国家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基本都是在十五、十六世纪才开始的。由于新世界国家最初都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或是欧洲移民,所以,新世界国家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方面是继承于旧世界的技术。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国家打破了传统的人工的方式,将工业化带入葡萄酒的生产中。开始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
新世界国家的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基本都经历了悲惨萧条的“禁酒期”。虽然各国的“禁酒期”不同,但对于葡萄酒行业的打击几乎都是毁灭性的。但在这之后,特别是经历过根瘤蚜及嫁接技术的出现,不仅新世界葡萄酒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旧世界葡萄酒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中国葡萄酒的发展
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比较辉煌的成绩,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我能找到的只有这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愉快!

‘贰’ 中国白酒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虽然中国白酒在中国发展速度惊人,但是与国外的洋酒和红酒在中国市场大肆跑马圈地相比较,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文化载体的白酒却在国际酒类市场一筹莫展,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白酒人心中的痛。 中国白酒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国外缺乏白酒标准;二是白酒没有批量进入国外流通市场;三是缺乏海外认知度;四是中国的白酒文化在国外消费者心目中并没有概念,而不像中国人已经受到几千年白酒文化的熏陶。 关于白酒标准问题。因为白酒毕竟是要入口的,作为一种饮品,消费者首先要关心的是这种产品是否安全,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在欧美等国家,没有标准的食品是消费者不敢尝试的瓶颈。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恐怕也不是一个酒企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中国的政府机构、相关行业协会、酒企一起推动中国白酒标准的国际化,需要打通市场准入、流通的各个环节,才会真正让中国白酒走向全球化。确定国外标准,打消国外消费者疑虑,恐怕是中国白酒走向全球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际化就会成为死结。 建立合作同盟,从欧美发达国家入手,快速切入国外酒类的流通市场。这里的合作同盟,一是指中国的相关白酒企业可以联手结成同盟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指要与国外大型的酒类贸易商等形成战略联盟,借助他们的渠道快速进入国外的流通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入手,是因为这些国家对其他国家会起到示范效应,这些国家一旦突破,其他国家进入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有了渠道的支撑,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白酒国际影响力,国外消费者才会更大范围的接触中国白酒。 强化中国酒文化的传播和体验,把中国白酒消费融入国外消费者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恐怕是中国白酒最终才能在国外站住脚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洋酒和国外的红酒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就在于他们不是单纯在推广他们的产品,而是在推广他们的文化,并把这些酒类的消费逐步转化成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洋酒和国外红酒的营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推广的成功,来源于洋酒、红酒生活方式推广的成功。也就是说,中国白酒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洋酒、红酒在中国的文化营销、体验营销、生活方式营销是值得中国的白酒企业认真研究和学习的。 首先让中国的文化、酒文化来征服国外消费者,使他们对神秘的中华文化通过白酒这一载体来进行感受和理解,并进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才是白酒产品本身给消费者生理上和精神上带来的感受和认知。所以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价格战、促销战等方式并不适用于国外市场的运作,而应把重点放在文化营销、体验营销、生活方式营销上。当然这个文化营销不是在国内一样、单纯的某个白酒的品牌文化营销,而是一种大文化营销、一种中华文化的营销、一种中国酒文化的营销。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国际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速度的加快,使有着国家品牌背书的和中华文明和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和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尽管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只要去做,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一定就会到来,甚至产生世界级的白酒奢侈品牌。 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毛小民:企业咨询顾问,营销实战专家,十多年的企业一线营销操作和管理经验,先后担任企业业务代表、区域主管、销售经理、营销总监、负责产供销一体的分公司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也曾从事媒体经营和企业咨询顾问工作,曾在《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等杂志和《中国经营报》等报纸发表大量的专业文章,20多家网站的专栏作家,多家媒体顾问和特约撰稿人,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荣获2007年度中国管理咨询行业评选十佳咨询师称号。)进入毛小民专栏

‘叁’ 中国葡萄酒如何走向国际化

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的世纪。跨国公司透过“收购、控股、兼并、品牌输出”等形式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化浪潮,正以惊人速度吞并越来越多的企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跨国公司控制全球70%的海外直接投资和50%商品出口,控制行业标准、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竞争的游戏规则和发展形势。因此,任何一个企业总有一天都有“被国际化”的危险。
中国企业向来有自恋自大症,并常以“民族工业”等自诩。然而今天“民族工业”安在?都一个接一个逐渐踏进“被国际化”了的浪潮里。别的不用说,就以水市中最强的两个品牌乐百氏与娃哈哈,如今均已被全球饮料业巨头法国达能集团收归麾下。更要命是中国最大的乳品生产企业上光明乳业也被达能成功插股,如今达能堪称是称霸中国饮料业、奶业的国际企业。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向标榜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非常可乐也傍嫁达能,可以说非常可乐已是“染有法国味道的可乐”了。
由此及彼,不禁令人想到中国葡萄酒业的现在和将来。中国葡萄酒业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化潮流能独善其身、岿然不动吗?中国红酒市场一向被张裕、王朝、长城、华夏等几个老大瓜分,并以民族代言人之势支配红酒这块大一统市场。然而时过境迁,中国葡萄酒老大张裕最终还是与国际化势力妥协,和世界最大葡萄酒集团法国卡斯特合作,双方共同出资800万美元,共同开发适合欧洲、亚洲市场的中高档葡萄酒,其中卡斯特持有张裕30%股份。不管怎么说,有先见之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葡萄酒被国际化的前兆。
被国际化隐忧
葡萄酒是西方文化的一种独特精神载体,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其产业历史之悠久,管理之卓越,工艺之先进,设备之优良,规模之巨大,是中国所无法比拟。而中国葡萄酒业还是个稚嫩产业,葡萄基地、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原来保护民族产业的两大屏障:进口配额限制和高额关税将取消,全球洋酒巨头势必长驱直入,而且以物美价廉之势赢得极大竞争优势。比如加入WTO未来几年后,中国关税将从原来65%降至10%左右,原来一瓶50元人民币的红酒,将会降价到20多元,与定位在20-60元之内的国产红酒张裕、王朝相差无几。
2001年在葡萄酒业掀起一股跨国并购旋风。澳大利亚BrlHardy公司斥巨资并购美国第二大葡萄酒公司Con Stecation和贝灵哲酒庄;英国葡萄酒集团Domecq公司则先后收购了阿根延Craffigna和Saintelice公司、德国第四大红酒厂Kuemmerling Gom bh及智利等国葡萄酒厂;意大利Montatcino公司则将保加利亚Yal 2000公司和瑞典等国葡萄酒厂纳入其麾下。由此可见,葡萄酒业国际化可谓气势如虹,风起云涌,焉能不波及中国?
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外面世界很无奈,亦很精彩。加入 WTO后,中国葡萄酒必须勇敢走出国门,大胆参加国际竞争,全力加强自己在全新环境中的国际竞争力,闭门造车,鄙帚自珍,只有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从市场战略方面讲,加入WTO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市场根据地,更能扰乱敌人后方,打乱敌人布署,从而达到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状大自己的目的。同时,入世也给中国葡萄酒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同等发展的平台。因此中国葡萄业如何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主动去学习、适应并创新,师夷之长以制夷,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属于自己的强势国际品牌,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有几点是中国葡萄酒业非进行不可的动作。
(一) 文化国际化
“推动帆船前进的不是帆,而是看不见的风”。而这“风”就是集观念、意识、素质、制度、历史、形象等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资本是船,人才是本,文化是魂”。没有灵魂的葡萄酒,就是没有文化的葡萄酒,没有文化的葡萄酒如何面对WTO,如何品牌国际化,走向世界?只有当葡萄酒产品质量、市场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为一体的时刻,中国葡萄酒企业才有可能构建自己的国际品牌。诚如可口可乐说,我们生产的不是糖水而是美国的文化。葡萄酒企业一旦使其经营的产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环,融合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被国内外消费者广泛接受,才有可能产生如核爆一样作用的国际品牌效应。
中国有哪几家葡萄酒企业有自己的真正地道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张裕?长城?还是华夏?充其量仅是阿Q式中国文化。至于又土又洋、中西合璧的国际型葡萄酒文化呢?好像也是没有。那中国的葡萄酒要如何在文化上达到国际化目的?这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是产品标识(名称)国际化,主体商标必须英文化而非拼音化或汉语化,让外国消费者一目了然,耳熟能详。比如国际化的张裕标识称zhangyu就不如zaniu贴切洋气;第二是广告语国际化,广告语国际化不是强求放诸四海皆准,而是广告语不要老是抖露老祖宗的东西,如“健康发财大团圆”之类,国际品牌的广告语也要本土化,切合洋人视听的心理习俗;第三是文化营销国际化,及早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国际推广中心,透过开办葡萄酒文化对外讲座、文化图片展,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开辟中国葡萄酒对外专栏等,让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
(二) 网络国际化
时下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过度饱和,企业有限营销资源和无限膨胀的营销费用的矛盾日益尖锐,这迫使企业营销方式、手段和策略亟需一次彻底的裂变,充分的革命。中国葡萄酒要走向世界,如果在外国依然使用中国传统的经销方式,则中国葡萄酒品牌的国际化,必然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因为外国市场环境与中国市场是迥然不同。因此许多厂家和企业家总在扪心自问: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和品牌长出翅膀,成功飞出国门,走向世界?现今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给了中国葡萄酒企业一个确定的选择;不出家门,也可以走向世界。
网络所带给企业的好处,首先是网络营销交易费用低廉。网络营销使光电代替了印刷,网上谈判交易代替实物式交易,直销成为主要销售管道,从而大大节约交易费用。二是网络营销不受时空限制,只要上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国外厂商进行网上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打破国际壁垒,促进全球贸易更大更多的发展,这对于中国葡萄酒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更是一个难得商机。葡萄酒企业可透过网络不时发布企业最新的商业信息,供全球检索,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企业,推销企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并透过网络与各行业进行交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发掘潜在客户。在意大利,就连很多小型酿酒企业也懂得利用目前世界上这一最流行的信息工具寻找和扩大国际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宣传和促销独具意大利风格的葡萄酒。在法国,消费者借助互联网就可按照提供的商品样本目录,与特定葡萄酒厂商的计算机终端连接,随心所欲选购各种名酒。在美国,着名的韦尔斯葡萄酒厂也开始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以方便各国消费者从网上方便买到韦尔斯。
虽然网络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但中国葡萄酒企业,必须要有所体认,并非只要建构网络国际商务体系,国内外的利润就会滚滚而来,中国葡萄酒企业,要建立成功的网络国际商务体系,必须着手进行下列动作:
1- 大力宣传自己的网站。
2- 有奖促销自己的网站,提高点击率。
3- 与国际着名网络尤其是酒类食品网站合纵连横。
4- 提高网站服务质量,解决网上资金交易的瓶颈
5- 与中国各地政府网站,尤其是中国政府商务网站连结,进入其网站首页。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中国酒推到德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人在中国怎么换护照 浏览:724
伊朗的小孩有什么特点 浏览:777
中国移动用户端怎么设置 浏览:785
意大利语a1a2是什么考试 浏览:28
越南是以什么为主体 浏览:655
印度和土耳其哪个国家发展好 浏览:142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哪里制造的 浏览:585
意大利队队长叫什么 浏览:818
中国印度和意大利哪个发达 浏览:924
伊朗封建制是什么 浏览:547
在英国别人骂我怎么骂回去 浏览:115
印度都有什么药 浏览:551
中国五大家族是哪些 浏览:727
印尼落地签可以续签多少钱 浏览:511
山东国际快递印度哪里有 浏览:341
越南当地现在月工资多少 浏览:913
小米为什么在印度热卖 浏览:971
印度小黄瓜怎么煮好吃 浏览:224
中国有多少人感染食脑虫 浏览:421
意大利语时间是哪个单词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