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火车的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火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
随着火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骑马(或以其他牲畜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中国早期的火车车厢是绿色的,因此叫绿皮火车。
Ⅱ 火车由内燃机改为电气化是在哪一年
据史料载,一条是法国人于1907年建成的正太(河北正定——山西太原)铁路,一条是由阎锡山筹款于1933年修建的同蒲铁路。建成正太铁路前的1906年,法国人在太原城原首义门,即正太路太原站北侧,今五一广场东南处,开始兴建蒸汽机车洗修库,定名为太原车房,标志着山西将出现蒸汽火车头。自此,从1907年到2018年的百余年来,山西铁路的火车头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的更新换代。正太铁路初建成时,只修到石家庄,也是窄轨,1933年交回中国后,1939年才改为标准轨。初建成的同蒲窄轨铁路,北端也未修到大同,修至韩家岭十里河南岸,南端则与黄河相隔,所以形成山西窄轨铁路“死胡同”的历史。1940年北同蒲铁路由窄轨改为标准轨,正太铁路改名为石(家庄)太(原)线,南同蒲铁路窄轨拨宽工程也于1956年1月28日完工。到了1958年,连接南同蒲线和陇海线的潼关黄河便桥建成通车,标志着结束了山西窄轨铁路“死胡同”的历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的更新换代标志着铁路设备的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山西铁路主要使用的是德国、日本生产的杂牌蒸汽机车,如日本产的斯洛5型机车,担当石太线、北同蒲线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牵引吨数仅有500余吨,运行速度每小时30多公里。进入1960年后,国产建设型蒸汽机车投入运用,逐步取代了莫克6等型号的外国机车。1971年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投入运用,因此解放初使用的KT5等外国机车全部被淘汰。到了1984年,迈开了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的步伐,先后有了东方红、东风4和东风7等机型。1982年9月27日,石太线阳泉站至太原北站间双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开启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新纪元,先后使用了国产韶山SS1、韶山SS4型和从苏联引进的8G型机车。进入本世纪后,大秦重载货运专线铁路上奔驰的和谐D1、D2型国产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运煤载重量分别达到了1万吨、2万吨。值得记录的是1992年4月,北京铁路局下辖的山西境内太原、大同、临汾3个铁路分局中,太原铁路分局管内正线率先全部更换为内燃和电力机车,从此结束了蒸汽机车牵引客货车85年(从1907年算起)的历史。历史定格在1999年9月26日。这一天,山西省境内国铁最后一台前进型3131号蒸汽机车从太原北机务段“光荣”退役。在这前后,取而代之的是进口和国产内燃、电力机车,行驶速度更快,牵引定数更大,这是伴着改革开放春潮中国铁路前行的巨变。而今,时光如梭,老蒸汽火车头早已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有不少上了年岁的人却很想听到那似显狂躁的轰鸣声,看到那比人高的红色动轮由拉杆推动着前行,便会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大的力量,感受到中国铁路工人勇敢前行的动力所在。
Ⅲ 中国铁路那么长是怎么修的
建国前后的铁路,比如:青藏铁路,宝成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陇海铁路改线等都是由铁道工程兵负责人力修建。
后来铁道兵裁撤,大部分人员改为中铁建工程局,还有一部分人员进入国有铁路单位中。
往后,中铁建工程局负责铁路的建设,桥隧的修建,接触网的架设,开始使用大型工程机械,比如:铺轨车,放线车等进行修建,架桥有架桥机输送桥梁,隧道有盾构机负责钻取。
Ⅳ 中国早期的铁路是怎样修起来的,修铁路的资金从哪里来
铁路早期都是政府修建的,由铁道部出资加地方政府投资修建。
最近几年铁道部改革,分为建设和运营两大部分,组建公司成为企业化国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