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有什么特征

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有什么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6 11:58:15

① 2020年中国向印度都出口什么了

记者自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查询时发现,2020年中国向印度几乎出口了所有章类中的商品,从农产品、工业用原料、机械设备、工业制成品以及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

根据数据,1990年中印刚刚恢复双边贸易时,双边贸易额只有26亿美元,之后的30年间,双边贸易额突飞猛进并在2019年创造了迄今最高值928亿美元。常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的印度在2014年推出了“印度制造”国家战略,降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成为其目标。

印度报业托拉斯23日报道称,政府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与中国2020年贸易总额为876.5亿美元,比上年的928.9亿美元下降了5.64%。其中印度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6.15%,达到历史最高值208.7亿美元,从中国进口下降10.87%,降至667.8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019年的569.5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亿美元,下降了19.39%。

(1)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中国出口印度贸易未收限制影响

美国曾在2019年从中国手中夺过印度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引发印国内舆论骚动。但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意味着印度政府去年以来多次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提高关税以及各种贸易限制措施,民间掀起的多轮“抵制中国商品”运动,在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中印产业紧密分工下,最终效果不彰。

彭博社23日还提到,印度近年来设法增加对中国出口,2020年对华出口额大增,意味着如果印中关系继续恶化,将威胁印度的出口。

② 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么

2019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统计

据印度商业信息署与印度商务部统计,2019年1-9月,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53.2亿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126.0亿美元,增长7.3%,占印度出口总额的5.2%,增加0.4个百分点;印度自中国进口527.2亿美元,下降6.3%,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4.3%,下降0.4个百分点。印方贸易逆差401.2亿美元,下降9.9%,中国是印度第一大逆差来源国。截止到9月,中国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矿产品为印度对华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9年1-9月出口额为36.5亿美元,增长2.0%,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8.9%。化工产品为印度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28.5亿美元,增长11.4%,占印度对华出口总额的22.6%。机电产品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11.5亿美元,增长14.8%,占印度对华出口总额的9.2%。

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别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其中,机电产品进口额为260.6亿美元,下降9.1%,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4%。化工产品进口额为104.8亿美元,增长3.9%,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9.9%。贱金属及制品进口额为40.8亿美元,增长2.8%,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7%。

中国对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统计

③ 中印对外贸易

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杨汝岱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朱 诗娥

[摘要]本文对1995-2005年珠三角地区与印度、东欧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国际贸易商品在SITC三位数分类的基础上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类产品,并从多项指标考察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的差异与变化。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相对印度有较大的领先优势,而这种领先优势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品;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相对东欧在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珠三角;印度;东欧;贸易;国际比较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早也最好的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980年代,珠三角凭借毗连港澳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占得先机,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资源、政策等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从1980到2003年,珠江三角洲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5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2%,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261元,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当(黄国华、吕开颜,2006)。

很多学者的研究致力于珠三角内部的整合及其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珠三角的经济起飞和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珠三角经济发展在受到国内要素禀赋、产业布局、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的同时,更大的动力来自于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应的,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竞争并不只是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更主要是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自国际贸易市场。而我们的文献综述表明,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文试图填补国内此项研究的不足,从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原因。

本文将比较珠三角和印度、东欧对外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珠三角是我国一个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而东欧是转型国家联合体,属于较为发达的经济。这三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只考虑整体贸易结构的比较,选择印度、东欧与珠三角比较是有牵强之处的。本文更关注的是贸易结构后面所体现的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希望分析珠三角在国际商品贸易市场所面临的竞争,比较的对象应该尽可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印度、东欧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也代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我们还将引入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的比较,这有助于全面了解珠三角对外贸易的情况。此外,印度和东欧在要素禀赋、劳动力资源等方面与珠三角有很多相似之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互补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这两个地区是珠三角非常重要的竞争对手。由此,本文主要选择印度和东欧与珠三角做比较分析。

本文根据1995年以来三个地区详细的对外贸易数据,从不同方面对三个地区对外贸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首先将国际贸易商品在SITC三位数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含量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类产品,从整体上分析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接下来选择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出口结构相似性、主要贸易国等不同指标考察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差异和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二、数据说明、商品分类与指标构建

(一)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珠三角9个城市的进出口数据和印度、东欧的进出口数据。前者来自广州海关,数据为HS四位数分类,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约1200余种;后者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OMTRADE),数据为HS六位数分类,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约5600余种。珠三角的具体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地级市①。由于我们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到2005年,其间,广东省经过了几次行政区划调整,本文将顺德、南海并入佛山,将番禺并入广州,这个调整适应从1995年到2005年的所有年份。由于广州海关提供的数据覆盖了广东省所有的县级行政单位,这个调整不影响数据质量。

本文为简化问题的分析,只考虑东欧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转型经济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对东欧5国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时,会涉及5国内部贸易的问题,分析发现5国之间的内部贸易额并不是很大,因此,本文认为整体分析时不剔除内部贸易是个更好的方法,既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也更能反映东欧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

(二)贸易商品分类

本文参考OECD(1994)和Lall(2000)的研究,首先将HS四位数分类商品和HS六位数分类

商品整合为SITC三位数分类商品。由于统计标准的变化,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有一些商品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整合归类,这些商品的进出口总额占所有贸易额的比例非常小,不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接下来对按照SITC三位数分类的二百多种商品重新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PP)、劳动密集型产品(LT)、资本密集型产品(MT)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T)四个大类。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过程的原材料以及经过简单加工用作直接消费或工业中间品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产品以及简单金属加工品、玩具及塑料制品等,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摩托车、汽车等自动化产品,化学品、纤维、钢铁等加工工业品以及机械、船舶、发动机等工程类工业品,该类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不是太高,但规模经济非常突出,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电子电信类产品以及医疗器械、光学仪器、航空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

三、整体情况与出口商品技术结构比较

首先看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表1列举了3个区域1995年到2005年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珠三角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占全国的比重都在25%到35%之间。近些年随着长三角等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珠三角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但实力仍然非常强大。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明显要比珠三角低很多,尤其出口方面,2005年,印度出口额为1034亿美元,而珠三角出口额为2238亿美元,东欧5国的贸易额则比珠三角规模要大,2005年出口2906亿美元,进口3197亿美元。此外,珠三角2005年有415亿美元的高额贸易顺差,而东欧和印度则分别有291和46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对于贸易额,印度的贸易逆差非常大,占到了当年出口额的45%。

按照前面的分类方法,我们详细分析3个地区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图1表明了3个地区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3个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995年到2005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由224亿美元上升到624亿美元,但所占份额由45%下降到21%,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保持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不过相对地位在下降,出口份额越来越小。相应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由100亿美元上升到974亿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占珠三角地区总出口的份额更是由20%上升到44%。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相对地位发生了逆转,出口商品技术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由7.6%继续下降到4.1%,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10年来基本维持20%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这也反映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差异,珠三角地区毗连港澳,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工业基础,最初的发展就是以引进外资为主,这使得珠三角地区的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最近几年,广东省石化、汽车、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构成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森工造纸和建筑材料这5个轻工业产业的工业产值总和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27%下降到2005年的18%,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和车辆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地方经贸值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4%上升到2005年的55%。

近年来,印度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印度的出口商品技术结构一直以来都停留在较低水平,出口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还非常有限。1995年以来,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维持在45%左右,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近年来,其出口份额还有缓慢上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47%。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占35%左右的出口份额,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印度总出口额的80%,相应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非常少,尤其技术密集产品出口份额还不到4%。整体来看,印度的出口结构还处于以资源换外汇、以资源换技术的阶段。10余年来,其出口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仍然非常低,一直到2005年,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仍然占到76%,从对外贸易这方面,印度与中国的差距还非常大。

东欧5国的出口明显反映出转型经济的特点以及欧盟内部产业分工的结果。如果将欧洲看作一个有完整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完整的经济体,,东欧的产业发展在欧洲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从其出口结构来看也反映出这一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1995年时各占30%的出口份额,2005年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各占20%的出口份额。此外,由于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东欧国家在重工业发展上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使得重工业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不断上升,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额由1995年的3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010亿美元,出口份额也由23%上升到35%,增长速度非常快。相对而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东欧的发展缺乏比较优势,所占的出口份额比较小,不过,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出口份额也由1995年的6%上升到2005年的14%。

表2所列举的1995年和2005年珠三角、印度和东欧地区按照HS两位数分类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商品,同样反映了三个地区最近11年来出口结构的变化。珠三角地区1995年排名前5位的出口商品为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84、85)和劳动密集型产品(62、64、95),到2005年,机电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鞋靴服装类产品(62、64)出口排名已经退出前5,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光电产品和精密仪器(90)的出口则大幅度上升,跻身前5,出口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印度的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商品中,1995年包括三种资源密集型产品(03、10、52)和两种劳动密集型产品(62、71),2005年同样包括三种资源密集型产品(26、29、27)和两种劳动密集型产品(62、71),不过,1995年的三种资源密集型产品都是农产品,而2005年则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工业原材料,出口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东欧重工业产品出口在行业上并不是太集中,1995年

有车辆(87)和钢铁(72)出口额进入前5,在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 2005年反而只有车辆(87)的出口额进入前5。此外,东欧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则较为集中,机电产品(84、85)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额在1995年和2005年均排名前5。

四、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

本文用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结构相似指数比较3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为体现3个地区在不同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差异,本文还将分析3个地区主要的出口贸易国。

(一)相对显示比较优势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珠三角相对于印度和东欧在整体上以及在各类产品上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图2表明了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的出口显示比较优势。

整体来看,1995年到2002年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的显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2年的5.0,而2002-2005年表现比较稳定,维持在5.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由2.8下降到1.4,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下降幅度更大,由4.4下降到0.9,是造成整体相对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则经历一个先下降后势。图2表明了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的出口显示比较优势。

整体来看,1995年到2002年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的显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2年的5.0,而2002-2005年表现比较稳定,维持在5.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由2.8下降到1.4,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下降幅度更大,由4.4下降到0.9,是造成整体相对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则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波动。综上分析,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出口产业的差距集中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2005年,东欧的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已经达到369亿美元,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份额达到35%,重工业产品成为东欧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而珠三角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

珠三角地区相对于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整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11年以来,由15.5上升到24.5,领先优势较大,而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从4.0上升到16.3,增加了3倍。实际上,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还有轻微下降,这种下降是珠三角地区出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必然后果,表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重要性在不断下降。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审慎的看待这个结论,对此做如下两点说明。(1)珠三角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非常高,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结论。1997年,珠三角出口中有84%的份额是加工贸易,2005年出口中仍然有76%是加工贸易(杨汝岱,2007),而印度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加工贸易的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珠三角地区对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但是,11年来,在加工贸易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珠三角对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却迅速上升,这反映出本土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姚洋和张晔(2007)的研究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2)整体来看,珠三角对印度的领先优势主要来自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种领先优势并没有相对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由4.0上升到16.3所反映的那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加工贸易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本文只分析贸易商品所造成的局限性。对贸易商品的分析只能反映两个地区在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上的差异,很多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不能得到体现,很多不参与贸易而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业的竞争力也不能得到体现。印度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人才,这是珠三角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这种优势并不能在对贸易商品的分析中体现出来,印度的软件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

表3分别计算了珠三角地区、印度和东欧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例。由于资源密集型产品绝大部分直接用于消费或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更高层次的产品,其产业内贸易的比例没有太大的意义,本文不做分析。

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是最低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比例非常低,且由1995年的0.18下降到现在的0.10,这表明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已经完全进入产业发展成熟阶段。印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比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印度的出口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印度人口基数大,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大,近些年来,对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印度对部分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增加,导致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此外,印度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也在上升,表明印度在少量出口重工业产品的同时,还在进口一些必要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东欧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尤其重工业产品,这是否也如国内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是进口了大量的中间品,经过简单加工、重组而出口最终产品,而东欧国家只是获得较少的加工装配费用,并没有获得较到的产品附加值呢?东欧国家是否有沦为“欧洲工厂”的可能呢? 此外,东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也较高,更详细的分析发现,这实际上由于东欧国家从俄罗斯等国大量进口石油等原材料,而出口了大量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制成品和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个地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都非常高,这是生产模式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禀赋,生产过程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和团队协作,这可以用传统的比较优势来解释其国际分工。但是,高技术产品生产有很大的不同,规模经济、不完全市场竞争构成了国际分工的主要原因。尤其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地位日益上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单独生产某种高技术产品的现象非常少见,国际分工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不同零部件将会由不同的企业乃至不同的国家生产,正是这种生产模式使得技术密集型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19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人质疑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由于加工贸易的比重过高,对外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本地的企业只是收取少量的加工和装配费用,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没有真正提高。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这些质疑是没有足够的依据的,至少在和印度、东欧的比较中,珠三角的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在3个地区中甚至还是最低的。更重要的是,1980年代从加工贸易开始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由此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姚洋、张晔,2007)。

(三)出口结构相似指数

我们分别计算珠三角地区、印度、东欧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指数,和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很好的体现一个经济体现在所处的阶段,此外,我们还计算了印度、东欧相对珠三角的出口结构相似指数。

由表4可以看到,与发达经济的出口结构相比,印度的相似性最低,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最低。相对而言,印度与美国的出口相似指数要高于与日本的出口相似指数,这可能是因为印度和美国同为大国经济,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较低,而日本更加注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珠三角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性在0.35左右,且呈轻微下降趋势,这应该与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分工有关。珠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布局中有特定的定位,不可能和一个国家一样要求工业门类齐全,这样就使得珠三角地区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性较低。东欧是一个以国家为单元组成的较大的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也较高,相对而言,其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有更大的相似性。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印度和东欧与珠三角出口结构的相似性。印度与珠三角的出口结构相似性较低,且在不断缩小,实际上,这从前面的出口结构也可以看出来,印度的出口越来越偏向于资源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珠三角的出口则越来越偏向于高技术产品。整体来看,珠三角地区对印度有较大的优势,且这个优势还在不断扩大,但与东欧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主要贸易国比较分析

表5列举了2005年3个地区主要的贸易伙伴。珠三角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来实现,出口的主要市场是香港和美国,进口则基本来自香港。2005年,珠三角地区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1823和2238亿美元,而对香港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就有1480亿和1355亿美元,由此可见香港在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香港转口商品的主要流向国为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国家,我们可以认为珠三角出口商品最主要的目的国还是美国和日本。印度的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中东地区。印度向美国的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珠三角向美国的出口基本上都是机械、电子、精密仪器等产品,两个地区在美国市场的竞争非常小。此外,印度和珠三角地区向欧盟的出口均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存在一定的竞争。

东欧的商品基本上都出口到欧盟国家,对美国、日本等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弱,在美国、东亚、东南亚市场和珠三角不构成竞争,但在欧盟市场和珠三角的竞争非常大,两个地区往欧盟出口商品的同构性较强,这也许是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迟迟不能有效开拓欧盟市场的主要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相对于美国和日本而言,我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较为缓慢,除欧盟市场的产品准入门槛较高之外,在欧盟市场的竞争非常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欧盟和美国不同,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劳动力完全可以自由流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欧洲有几十个国家,包括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的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不尽相同,能够生产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这就使得我国产品在不同的层次都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很难打开欧盟市场。

五、结论与扩展

本文对1995-2005年珠三角地区与印度、东欧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1)印度的出口结构还非常落后,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且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珠三角的出口结构有很大的提升,出口商品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东欧则受本身产业结构和欧盟内部分工的影响,以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2)显示比较优势分析表明,珠三角相对印度有较大的领先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业,东欧则在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对珠三角有一定的领先优势。(3)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珠三角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低,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具备很高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内贸易比例非常低;印度和东欧的产业内贸易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上升较快,两个地区在出口重工业品的同时,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本身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与发达国家出口结构的比较表明,印度所处的发展阶段最低,而珠三角相对于东欧的差距仍然在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5)在国际贸易市场,珠三角与印度的竞争比较小,两个地区的出口结构相差甚大,而珠三角与东欧在欧洲市场的出口商品同构性非常强,有较大的竞争。

本文的所有结论都只是基于对国际贸易商品的分析,所反映的也只是对外贸易结构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差异,而不是反映3个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珠三角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印度的发展过程并不太重视引进外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是太高,而东欧的发展是“内外并举”,这种发展模式的差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结论。珠三角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外贸依赖性非常高,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与主要的竞争对手做出比较分析。这样有助于珠三角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实现珠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来说,本文仅是从宏观的角度以贸易商品为基础讨论了珠三角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相应的政策含义也只是宏观发展战略方面的。而实际上,我们也许更关注某些微观产业层次的对外竞争力与结构调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

④ 如何正确处理中印经贸关系

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是个经济问题,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从总体上看,中印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合作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对中巴的密切关系依然怀有戒备心理,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响两国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其次,“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使印度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畏惧心理,对中国商品产生抵制情绪,使得中国在印度的市场缩小,中印贸易发展受挫。另外,中印边界和西藏问题也对边境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运输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印贸易合作水平虽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国盈余有限。然而到2006年,印度对华贸易出现赤字由2005年的八亿美元顺差变为逆差41.2亿美元。进入2007年,印度对华贸易赤字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在印度引起了强烈反响。

印度媒体曾专门撰文建议印方采取措施,积极寻求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种类,以缩减正在扩大的印方逆差。两国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从进出口结构分析,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械制品、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纤维及纺织制品。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这种进出口结构使得印度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有限,也容易产生贸易逆差。印度方面的媒体认为,如果不解决快速增长的中印贸易赤字问题,巨大的贸易失衡将会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障碍。

印度保守的市场准入政策也在客观上阻止了中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尽管印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经济改革,但其内向型经济特质十分明显,整体的对外开放度并不高。其次,印度的贸易保护水平之高在全球的开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制成品平均关税之外,印度还对进口维持着一系列的额外收费,各种非关税措施纷繁复杂,贸易争端立法不规范,解决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来印度关税已陆续下调,但仍居较高水平。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商品的进入,阻碍了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印度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多,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欠佳的国内投资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⑤ 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这对两国有何好处

现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家特色以及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外交方式。两个国家可能会因为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也有可能会因为某个双赢的项目而变成合作伙伴,所以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双方的利益达到了,不管之前的关系有多恶劣,都会变得像亲兄弟一样,只有利益才能使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经济共同发展才是所有国家的追求。

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对于两个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带动了印度贫瘠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拓宽了我国的经济交流道路,使更多国家看到我国经济实力强横的一面,得到更多的合作资源。

⑥ 中国再次成为印度头号贸易伙伴反映了什么

据悉,印度自中国的进口总额为587亿美元,超过其对美国和阿联酋的总和,两国分别是印度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月23日,印度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重新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根据印度商务部的临时数据,2020年,中国与印度的双向贸易额为777亿美元。数据低于前一年的855亿美元,但足以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商务伙伴。

不过,印度报业托拉斯23日报道称,政府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与中国2020年贸易总额为876.5亿美元,比上年的928.9亿美元下降了5.64%。其中印度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6.15%,达到历史最高值208.7亿美元,从中国进口下降10.87%,降至667.8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019年的569.5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亿美元,下降了19.39%。报道还引述印度出口组织官员的话称,“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了印度出口商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有什么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10月20日是什么节日 浏览:91
印度为什么那么多后勤物资 浏览:69
伊朗首都有多少家医院 浏览:742
英国下议院人员多少 浏览:134
疫情期间英国缺什么 浏览:587
伊朗现在还有多少人死亡 浏览:539
中国一本学院最低分是多少 浏览:871
越南有多少人有华人血统 浏览:800
伊朗为什么更改货币 浏览:64
疫情过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多少 浏览:789
在中国的越南人都有多少 浏览:792
常吃意大利生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浏览:821
英国电影传染到底讲的是什么 浏览:983
英国为什么建立福利型社会 浏览:991
什么是法国意大利 浏览:11
印度高压电塔是什么电影 浏览:394
印尼巨蟒为什么那么多 浏览:386
中国石化加油卡为什么用不了 浏览:276
现在印尼气候多少温度 浏览:884
伊朗国家有多少人口经济好吗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