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为什么中国选择市场经济

为什么中国选择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22-02-26 20:28:43

① 为什么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br> 这主要是: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的要求;③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高速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④促使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②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更适应今天的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打开国门,让世界上的企业进来,人家都是市场经济,你不是,那怎么玩,所以必须搞市场经济才能同步。

③ 李义平:为什么必须选择市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资料图) 编者按:面对危机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发生了对市场经济的怀疑。2012年第3期《读书》杂志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文章称,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我们应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和谐相处。以下为全文。 为什么必须选择市场经济?——重读斯密 尽管市场经济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人们却或多或少发生了对市场经济的怀疑。重读斯密,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和谐相处。 一、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和谐的康庄大道。 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斯密认为这是唯一的。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互尼特曾在其《市场经济读本》中指出:“历史的记录其实就是对生存和饥荒的势均力敌的较量的写照,经济增长时期只是几次罕见的例外。英国商人的收入在一二一五至一九七八年的七个多世纪里其实并没有重大差别。正如人类早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度日一样。两百五十年前,我们的祖先也过着相同的生活。”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人类漫长的、不发展的经济状况呢?是市场经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德国、日本这些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都是步入市场经济较早的国家,一千七百年前漫长的岁月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发展,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只有0.11%,六百三十年才增长一倍。后来,那些率先步入市场经济的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一八二O到一九九O一百七十一年间,人均收入增长英国翻了十番,德国翻了十五番,美国翻了十八番,日本翻了二十五番。更令人震撼的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三次工业革命都先后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就连那些自然资源相当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也大相径庭。例如,韩国和朝鲜,原西德和东德等,各种原因在于经济体制的不同,有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有的不是。对市场经济的魅力,马克思、恩格斯也有着生动的描述。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力里呢?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讲的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 世界经济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是源于市场经济。中国的历史是自然经济的历史,五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建立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自我封闭使我们落后了。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中国什么时候开放什么时候进步,什么时候封闭什么时候落后。自给自足,没有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闭的,封闭带来了落后。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但最终由于计划经济的低效使中国经济蹒跚前行以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并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当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无一不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体制的不平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④ 我国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实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过一场关于市场经济姓私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有计划。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贫穷主义,我们的经济要想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想提高,就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盘活中国的经济。

经济发展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通过三十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虽然这其中也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加大,物价上涨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市场经济确实比当年的计划经济更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物质丰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而要做到这一点, 一定要依靠市场经济。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是从社会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教条出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表现为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⑤ 简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以下四点:
1,中国传统计划体制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在我国必然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种体制与实践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组织机构上的条块分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2)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与政企关系危机的矛盾,束缚了企业手脚,扭曲了企业行为。
(3)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于劳动效率损失的矛盾。
(4)社会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与经济失衡的矛盾。

2,中国依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间接原因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首先是一种商品经济。
(2)社会主义的这种商品经济与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小商品经济不同,它不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而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的商品经济。
3,计划与市场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原因:
实践经验说明,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单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制度和体制方面的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尝试将市场和计划两大经济手段结合起来,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发展生产力。
4,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原因:
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来发展自己的经济。现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几乎所有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因此,国际经济体系的实质是国际范围内的市场经济。

⑥ 中国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

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已经不可阻挡,而全球经济的主导模式是市场经济。要融入国际大家庭,势必要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

⑦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试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答:(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4)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2、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工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仍然存在。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且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不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世界经济通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起能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⑧ 为什么中国非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只想到了一点点。其实有人说我们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很相似的,甚至带有了浓重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色彩。而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意识形态上的策略。而且,我国仍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的一些经济支柱还在国家手上,只要这制度不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就不会和别国完全一样。中国有时候喜欢用一些词来形容我们走的特殊道路,比如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没有可以模仿先例。
暂时就想到这些了。
你如果真是写论文的话,我建议你去别处问问,学术性的论坛都好。网络知道新浪爱问这些地方很难有耐心思考并探讨问题的可能,这里资源共享和常识是答得最快的。

⑨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主要取得了如下标志形成就: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占99%,非公有制经济仅占1%。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通过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2)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例如,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环节,政府定价比重占4%左右,政府指导价比重占1%左右,市场调节价比重已高达95%。

(3)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经过试点,使企业向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转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计划、投资、财税、金融、外贸、外汇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基本上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只规定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总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货币供应、国际收支、人口和就业等预期性指标。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逐步转变为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在城镇进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和300多个县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伴随着我国2008年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贸合作、地区和平与发展等重大事宜上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与不可或缺的力量。

⑩ 中国存在市场经济的原因

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全方位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首先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并存的现象存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其二是M2/GDP指标。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这里面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绩效可以说代表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绩效。但是,按照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业银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财务数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资产排名分别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绩效排名则分别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将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全面竞争,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之严峻。第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5%,而同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5340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5%。再进一步具体化,从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第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2年末,中国GDP总值为10万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为35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其中,企业债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偿额不到1000亿,占GDP总额的比重不足1%。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自1991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4万多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6%。股票市场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在调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达到了4.8%。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已近7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总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总额已达到4298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10余年来,在多数年份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都不超过500亿元。从2004年的情况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二、对策建议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实体经济背景。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积累资本,配置资本,资本的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体系。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它还地依赖于金融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承担的过重的政策性负担,使之在愈来愈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无论如何,融入市场,加快自身的市场化步伐是国有企业的唯一选择。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攻坚战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是站在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患难与共,祸福同享。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必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攻坚战步伐,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条件和前提。第二,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金融产权制度。完善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产权主体控制金融,都要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负责,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经营失败成本转嫁,即真正实现金融产权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机构转嫁失败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机构的成本才是真正内在化的完全成本,预算约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约束。目前的一个着力点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权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约束的内部治理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还原为真正的金融企业,使其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真正以利润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也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促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是尽快出台2000年以来一直加紧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放松一级市场管制。一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并逐渐进步到注册制。二是打破对发债主体的限制。三是放宽所募资金使用限制。四是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风险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法国意大利那么多奢侈品 浏览:726
意大利渔民发现了什么 浏览:309
巴厘岛哪里能换印尼盾 浏览:89
英国超市买到变质的怎么办 浏览:281
伊朗和德法英什么关系 浏览:322
伊朗第一副总统是哪个 浏览:477
如何在国外登录中国服务 浏览:151
英国大学在哪里学英语 浏览:732
1000元印尼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419
中国味精大王在哪里 浏览:708
湛江越南护照到期哪里续签 浏览:513
怎么投稿意大利媒体 浏览:610
中国第一次排球比赛在哪里参加 浏览:417
为什么印尼汽油是蓝色的 浏览:694
中国进口越南木材有多少 浏览:246
中国男人唱女生的有哪些 浏览:605
意大利统一是怎么完成的 浏览:646
滕州中国银行地址在哪里 浏览:363
中国旅游去哪里好 浏览:95
印度小艇造价多少 浏览: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