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过去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
中国以前是一个世界组装车间。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世界工厂”角色,只是挣着一点辛苦的代工费,把利润的大头留给外国的同时,还对本国的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也才有了“8亿条裤子才换来一架波音飞机”的感慨。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等。加工制造仅仅是创造出产品价值的10%,而后六个环节则创造了90%的价值。
B. 中国世界工厂时代已过去,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美媒称,中国是世界工厂已成过去时,且正日益成为世界的消费者。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达63.4%。家庭消费出现迅猛增长,增至4.5万亿美元。零售销售以年均10%的增长率稳步上升。中国消费者已越来越成熟,而且越来越富裕,其购买的产品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过去的国情决定
中国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制造业就成为中国经济起步时所能选择的方式,因为我们缺资金、缺技术,不缺的只有劳动力优势。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工资很高。就算发达国家把零部件运到中国组装完成,然后销往其他国家,也比本国组装的划算。
总结:中国的消费性质出现了改变,即消费不再围绕着生活必需品。
C.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中国必须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也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日前在第一财经“财经大讲堂”节目中旗帜鲜明地表示。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表达这样的观点,这种声音的另一面是从企业家、政府官员、学者到媒体的许多中国人并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
要不要成为世界工厂?
樊纲认为,从技术进步发展的角度,中国只有先做好世界工厂,才可能做好世界实验室,服务业才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才可能稳固。但他更多地是从就业方面的考虑来论证这个问题的——因为农民问题、低收入阶层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都是中国社会经济中最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中国必须成为世界工厂。
“要不要成为世界工厂?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是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樊纲说。他认为,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将来还需要转移出两亿到两亿五的农业劳动力人口,才可能解决现在的收入差距问题。而转移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按照2001年的劳工组织的数据,全世界制造业的劳动力总人口大约一亿六千万,其中中国八千万,其他35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八千万,其中还有一半在发展中国家。樊纲说:“由此可见,就业机会还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抓住现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创造就业机会,千万不要让它流失到别的国家去,而尽可能把别的国家的就业机会吸引到我们中国来。”
“为了中国不陷入由于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当中去,我们必须大力创造就业机会,”樊纲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不同意有人说,我们这个不要干那个不要干,任何一个就业岗位都是宝贵的。我们已经创造劳动密集型的这些就业岗位一定要巩固住,也许一个企业要升级换代而放弃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个就业机会一定要留在中国。”
“在我看来能够创造就业的产业就是最光荣的产业。”樊纲对现在从媒体、政府到学者都瞧不起劳动密集型产生的态度颇不以为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世界资源拉过来放在中国生产来创造我们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不仅为我们生产,而且要为世界生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尽可能让更多的就业岗位长期保留在中国。”
除了劳动密集型行业,樊纲还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他说:“有人说重化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这是不对的。重化工业本身也许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需要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为重化工业前前后后服务的这些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比如说一个大型的钢铁厂也许只有二三万的钢铁工人,但是周围为这家工厂服务的就业岗位就可能是三五十万。”
“对中国来讲,任何一个就业岗位将来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能大笔一挥,说这个我们不干了,说我们不要了,这不行。”樊纲说。
基于扩充产业结构的考虑,樊纲说:“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从解决几亿农民进一步进城的问题出发,我们需要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即使我们能够造更多的飞船、导弹,我们仍然要生产皮鞋、袜子。我们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要保持世界上最宽的一个产业谱,才能够解决我们最大的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
能不能成为世界工厂?
樊纲认为中国不仅必须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要素:第一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会得以继续保持;第二是需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业保持技术创新;第三是需要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和政府机制改革;第四是必须解决好约束中国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樊纲对第一个成功要素充满信心。他说:“我们还有两亿到两亿五的农村劳动力人口需要逐步转移出来,这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价格不会涨得太多,在世界上依然是有竞争力的。这是我们能够发展各种制造业的一个基础。只有当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我们就有机会把那些宝贵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继续留在中国。”
对于第二个成功要素,樊纲认为这将决定中国能不能成为一个创新的社会,这一点对于成为世界工厂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创新不仅仅是高新科技产业的问题,所有的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有一个创新的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要想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今后也需要有大量的创新,才能够使中国的这些产业在世界上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樊纲认为导致中国许多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还在于体制上的缺陷,因此需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我们也没法成为世界工厂。”他说,“如果我们在资本市场和政府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下去,就会提升我们整个产业对资源运用的效率,我们在这方面的竞争力也会不断地改善,从而使得我们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樊纲认为资源约束确实成了中国发展重化工业的一个瓶颈要素,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搞重化工业,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他说:“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资源约束从来不能够限制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你可以没有资源,但是只要你有效率,你就能够搞重化工业。日本是资源最稀缺的国家,但是日本成了世界上利用资源率最高的国家。”
“一种积极的态度是我们要努力去提高我们的资源利用的效率,积极地去搞重化工业。”樊纲说,“而不是说我们投降了,我们不搞重化工业了,这不叫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叫反工业化道路,那是懦夫的道路。”
樊纲认为,我们也不可能再靠大量的污染来换取我们重化工业的发展,但是没有污染仍然是可以发展重化工业的。他说:“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提高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来弥补这块的损失,或者在治污方面的效率能够比欧洲比美国更有效率一点。发展重化工业并不一定就加大污染的代价,也更不是因为治理污染而竞争力必然低下。”
D.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成为世界工厂
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的消费大国。
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正是由于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型制造业的发展及迅速壮大。
支撑出口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工资低、工作意愿强烈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还有沿海城市政府实施的众多“经济开发区”建设。
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中国已经拥有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摩托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规模,并且成为最大出口国。全世界粗钢的23%、彩电的25%、手机的27%、水泥的37%、汽车的40%、计算机的45%、摩托车的50%、电话机的53%、相机的72%、纺织品的85%产自中国,且生产份额均为全球最大。
中国将通过出口工业产品赚取的外汇投入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将其用于购买国外新设备,以此奠定发展国内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手中持续增多的外汇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美元国债,这也使得中国政府在G20伦敦峰会(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4月召开)等国际场合更具话语权。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历经30年,而无需30年中国就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正如日本、韩国所经历的阶段一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中国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至少会是其中之一。
中国正由世界最大的工业品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全球最大、或者至少能与美国相媲美的世界最大市场。也就是说,“世界工厂”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今后“世界市场”将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达国家”。
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崛起发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互联网,中国企业能够与快速与国际接轨,与国外企业接触、洽谈,进而产生订单,而企业跨国通过互联网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电子商务,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聚拢国内的行业企业,更能通过平台的效应,联系国内外企业共同发展。
E.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求大神解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费类产品中,从小工 艺品到冰箱、电视等家电产品,大量中国 制造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国商品 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0 亿美元,世界 排名第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468 亿 美元,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升至第中 国家和地区首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 龙等世界着名跨国零售集团近年来在中国 的采购数量和金额不断上升。这么多看得 绩,令一些外国新闻人士惊叹:中国成了 “世界工厂”!国内不少媒体、专家和一些 政府官员也表现“激动”,随声附和地产小 熊维尼玩具和乔丹气垫运动鞋,到成为全 球高科技产业的加工厂,已经是世界制造 业基地,中国将作为高利润的先进而崛起 ,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的制造业格局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已成了“世界工厂”。 面对“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喧静、理智的思 考,为此不妨分析一二。一“世界工厂”的 内涵人们对“世界工厂”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这一称谓并不陌生。19 世纪 后半期,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近代产业 为机器工业的发源地,以坚船利炮开路, 用廉价商品摧毁了一个又一个不发达国家 的关卡,把许多国家网罗进英国的原料劳 动力供应地。许多大宗制造品在英国能更 为有效地生产出来,比其它任何国家具有 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具有商业、金融和政 治上的国外的竞争对手。英国的产品一度 主导了世界贸易格局,垄断了世界工业生 产和销售市场,引领了近代工业发展的潮 流。仅占世界人口2% 左右的英国,一直 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 和世界贸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其它国家 能与英了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的称号。 到了20 世纪,大英帝国日渐衰落,美国 、德国、日本等国家后来居上,取代了英 国成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发展历史经 验,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世界工厂”, 就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市场 基地。其主要特点是:有一批企业群和一 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这 些企业和产业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经 营管理水平、市场份额已成为世界同类企 业和同类产业的排头兵,注册专利数相对 较多,并在世界市场结构中处于相对垄的 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市 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 趋势: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贸成为 贸易大国之一;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 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领导 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世界工厂”可以从 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在一段时期内, 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它国家具有比较 优势,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生产 规模和进出口国家。第二,它与工业化不 同,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大多数发达 国家都经历有工业化的过程,但不是每个 国家都能成先于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的进 程,这种时间上的优先使其在世界工业革 命初期扮演了早期“世界工厂”的角色。第 三,它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的生产组织 管理。总之,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 能够带动该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 高下降和国际竞争力的上升。从历史经 验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 劳动力和资本,相对廉价而且富裕的劳动 力,先进技术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需 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 工厂”至关重要。二是对外开放的市场环 境。一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并参开放, 开放带来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只有开 放的原材料、工业品甚至技术市场才能保 证“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三是金融撑。 金融是“世界工厂”得以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有了强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厂”才有 雄厚的基础,同时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
F. 为什么外国人把中国称为世界制造工厂呢
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工厂在中国能降低成本。
完整的工业体系、大量受过教育的熟练工人、政府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定承诺和有效举措也是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具备这些基础,尤其是注入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力,中国制造才得以迅猛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搭载上国际市场快车道的“中国制造”以星火燎原之势茁壮成长。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相继诞生,大大小小的出口代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很多企业从零起步,抓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创造的机会,向先进企业学习,通过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各市场主体的合作,已经逐步发展成长为全球性的制造巨头。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是过去全世界很多制造型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
一般来说,新工厂选址会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原材料生产国。比如:有的国家铝矿产丰富,有的国家大片种植咖啡豆。
第二个选择:第三方制造国。把原材料运到第三方国家加工,完成后再运到全世界。
第三个选择:目的地市场国。就是消费者所在的市场。
就像iphone的生产制造一样,很明显,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是很多全球性的制造企业选择中国作为第三方制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