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吕思勉写的中国通史怎么样
不错,无论是入门还是深度研究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吕思勉,字诚之。是中国史学界唯一的通读二十四史三遍之人,以一己之力撰写了两部通史,三部断代史。
❷ 读《中国通史》,是傅乐成的好还是吕思勉的好
1.吕氏的书写作风格太不符合读者阅读时的思维规律。尤其是制度史部分,吕思勉每每写道一些事情,就喜欢拉拉杂杂牵扯出一大堆古书摘录,以古人评价该事例的话语众多来作证作者并非信口雌黄,作者的评论是“正确有考”的,是能旁征博引的。于是全书充满着半文半白的大段风格不一致的文字。这种写作风格非常令人讨厌,①这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很不流畅,思路不断地被停滞,就好像在行驶中不断地刹车一样,非常不流畅。②不断地考证与佐证,就如同我想买本微积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看看,你却在里面写了大段大段的数学分析先证明一下每一个数学理论的正确性!有必要嘛!读者不是在买考证,写这么多字数纯属是浪费读者的买书钱。
2. 事实上,就算是吕氏所谓的各类制度史,也毫无亮点之处。大概是我早已看过当代一些专门的中国制度史内容,比如土地行政类,官职类的,所以我觉得吕氏所写的那些实在是太零散不成体系了,既不深入,也不系统。就算是当知识普及,也数量远远不够。
我一直觉得,既然你是在写中国通史,有必要带到太多制度史的内容吗?本末不分。如果要看制度史,我干嘛不专门去看专门的着作呢?写得还详细深入。所以,在中国通史中加入这不相干的内容,不但严重压缩书本的主干(就是通史一块),还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导致任何一块制度史写的草草而过。吕氏居然在本书中囊括从婚姻、政体、阶级、财产、官职、选举等等等等18大类制度内容,好家伙,你这不写得蜻蜓点水才怪呢!
3. 正因为制度史部分严重挤占了全书的篇幅,所以吕氏之书的主体部分(就讲通史)就严重缩水了。吕思勉写的太简略了,真的是太简略了,以至于你看了后仍然对各朝代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仍然不知道。一方面制度史拉拉杂杂,一方面通史部分简略的几乎等于没说。因为通史部分也被吕氏的另一写作风格:评论,占据了一部分篇幅,同样评论得没有任何新意。那真正讲历史的就更少了。
看看傅乐成的通史吧!①他不塞过多古书摘录去占用读者时间,也不多加作者对史事自己的评论,从一开始就对历史娓娓道来。②傅乐成对历朝过程讲得非常明白,重要人物、突出事件,都很清晰明了。我看吕思勉所写的汉朝一块,看了后还是不清楚秦汉的整个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而看傅乐成所写的,框架很清楚。所以傅乐成书的净含量,事实上要远远高过吕思勉的。
我也见到有些人说,傅乐成的书仍然太简略了,不详细。大概有流水账的意思吧。但什么叫“中国通史”啊?它是通史,不是断代史。通史的任务就是在读者的头脑里建立起一个5000年中国历史的整体框架(而吕思勉连这最基本的一点都没做到),其他更深层的任务不属于这类书名的范畴之内。如果读者想看更详细的内容,完全可以去看《剑桥中国史》,或其他断代专着。正如如果你想看各类制度史,完全可以去看专门着作,不要妄想在中国通史里面能看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傅乐成要在这几百页的篇幅里面能写完中国通史,自然不可能对每一个朝代事迹都非常详细深入。
我想,吕思勉的书名气之所以超过傅乐成的书,大概正是因为吕氏着书的时代很早,中国当时没有太多与之同类的书籍存在。而且他旁征博引很多,说明他读书甚广,学富五车。所以读者慕其名而众多。但在今天看来,当今比吕思勉写的更好(我不是指写作文采,而是历史研究的深度)的人大有人在。《吕着中国通史》毕竟是近百年前的着作了,其内容和当今读者有差距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评论地历史深度不够也无可厚非。但我们读者在买书时,却不可因其名望而将其他当今更好的选择置于视线之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正如我今天想学习一下医学,我不会去找本《本草纲目》来看。虽然吕氏之书仍然在当当京东等销量第一之列,但能不能从中获得多少新知,只有读者你心里最清楚了。
❸ 在下读吕思勉大师的《中国通史》觉得晦涩难懂,望指点一下
首先,喜欢历史并不代表你能静下心来看历史书,尤其是偏学术类的书。吕思勉是一位旧学功底很强的学者,要看懂他的书必须要有相关文言文的技能储备。
第二,吕思勉的书我觉得不适合第一次就入手(除了《三国史话》还算比较浅显),主要是他的书比较晦涩。其实,虽然像袁腾飞的书有许多毛病,但是作为普及历史背景还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不要小看自己哦。我身边就有个初二孩子,他都把这本书看完了。你要相信自己。
❹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的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怎么样
我有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一书,不过我买的是武汉出版社的,内容应该没大的区别吧
谈一谈看法:
1,这本书中大量引用了古籍原文,先生的治学态度可谓严谨,对自己的推断很多都附有文言文的古籍原文,但是这也造成一个很大的麻烦,文言功底不好的的人读起来很困难,要借助古汉语字典
2,所谓通史,侧重的是“通”,只有一个历史的大概样貌,写得非常简略,不少东西先生都要读者去查古代典籍原文,这点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毕竟不是谁都有耐心去找古籍的
3,一些史观与主流史观不同,吕思勉先生同情秦桧,并说岳飞、韩世忠是“招群盗而用之”,因为这点,这本书还曾经被民国政府查禁,不过这也说明先生有骨气,不像钱穆和郭沫若那样去拍当权者的马屁,从这点看,本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