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学界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2012年以来,中国GDP增速逐年下滑,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要靠是什么?
⑵ 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至5000美元后,人均收入增长长期陷入停滞,而迟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现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在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是持续增长而转变为发达国家,还是会步拉美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后尘而迷失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
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首先,从资本层面来看,尽管中国的投资率已经相当之高,然而在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方面,中国还至少有两方面潜力可挖。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制造业过度发展、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失衡。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来刺激服务业投资的发展,不但有助于缓解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而且有助于提高居民部门的相对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投资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
其次,从劳动力层面来看,中国政府应从延缓劳动力数量下降与提高劳动力素质两方面下功夫。在延缓劳动力数量下降方面,中国政府应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未来也可以通过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等方式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再次,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政府至少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创新体系,提高中国居民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一,中国政府应努力提高研究开发支出在GDP中所占比率;第二,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增强个人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第三,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发展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在内的一系列直接融资体系,为国内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市场化融资支持;第四,中国政府应保持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从国外引入新的科学技术,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来增强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⑶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第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无疑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⑷ 如何绕开“中等收入陷阱”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对中国来说,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
⑸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坑蒙拐骗黑横行、假冒伪劣毒充斥、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至5000美元后,人均收入增长长期陷入停滞,而迟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现象。一般认为,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智利可能是个例外)、东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与泰国、东欧一些转轨国家,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在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是持续增长而转变为发达国家,还是会步拉美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后尘而迷失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
一国经济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增长问题,即当一国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之后,该国能否继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用生产函数的框架来分析这一问题。一个典型的生产函数是指,一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劳动力与全要素生产率这三大因素决定,其中劳动力又分为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素质(即人力资本)。
用这个框架来分析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几大传统动力:首先,在资本方面,中国的高储蓄率支撑了投资率的不断上升,而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其次,在劳动力方面,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内享受了双重的人口红利,一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少年人抚养比率的下降以及劳动力占总人口比率的上升,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双重人口红利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与全球化红利一起塑造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再次,中国经济在如下两个层次上享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其一,过去30年的每个十年间,中国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包括1980年代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90年代的小平南巡以及2000年代的中国入世,这三次制度变革均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其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着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在科技方面可以享受所谓的后发优势,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科学技术而实现本国科技水平的上升。
然而,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都呈现出衰竭之势。这也是为什么市场担忧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首先,从资本因素来看,一方面,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率已经接近50%,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且中国目前很多制造业部门与局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部门都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继续扩大投资的潜力不大;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会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从而难以继续为高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从劳动力因素来看,计划生育的正面效应正让位于负面效应,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化。此外,富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开始面临供给端约束;再次,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其一,随着经济改革从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演进,重大制度变革越来越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要取得进展非常困难;其二,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科技方面能够享受的后发优势已经相当有限,且发达国家已经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频繁向中国发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日益衰竭之势,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进而帮助中国经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呢?笔者还是试图从生产函数框架来寻找对策。
首先,从资本层面来看,尽管中国的投资率已经相当之高,然而在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方面,中国还至少有两方面潜力可挖。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制造业过度发展、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失衡。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来刺激服务业投资的发展,不但有助于缓解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而且有助于提高居民部门的相对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投资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通常低于民营企业。因此,通过降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化的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民营企业投资比重来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更进一步讲,考虑到目前很多高利润率的服务业部门都处于国有企业垄断之下,因此,提高中国投资效率的关键,在于打破国有企业对特定服务业部门的垄断,真正向民营企业开放这些部门。
其次,从劳动力层面来看,中国政府应从延缓劳动力数量下降与提高劳动力素质两方面下功夫。在延缓劳动力数量下降方面,中国政府应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未来也可以通过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等方式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提高劳动力素质意味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体系,尤其是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体系的发展。为了激励中国居民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即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潜在收益率),中国政府一方面应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另一方面应该取消户籍制度限制,并通过各种措施努力降低个人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的难度。
再次,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政府至少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创新体系,提高中国居民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一,中国政府应努力提高研究开发支出在GDP中所占比率;第二,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增强个人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第三,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发展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在内的一系列直接融资体系,为国内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市场化融资支持;第四,中国政府应保持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从国外引入新的科学技术,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来增强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