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花最小的钱 就想拍大片 结果都花广告上面了。。。还有全是古代片。。。没有科幻片!!炒作的比国外的大片还厉害~~这就是中国的电影特征~~!
2.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时长只有30分钟。
中国第一部影片比起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晚了十年。《定军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录制内容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表演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拍摄地点就是北京第一家照 相馆——丰泰照相馆。这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年。
谭鑫培身着戏装在摄影机前,扮演黄忠,随着锣鼓点,唱念做打,神气十足。刘仲伦用手摇动把柄,摄影机对着全景,拍摄时连续不断。200尺一盒的胶片很快拍完,然后停下来装胶卷,演员休息,装好胶卷再拍,谭鑫培接着往下演。就这样停停拍拍连续3天,拍下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 3个片段,完成片长度为3本,约600英尺。按照当时的放映速度大约能放映10分钟左右。
3. 中国首部电影是什么、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半个小时的京剧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电影,谭鑫培主演。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黑白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诞生,主演胡蝶。
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
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黑白电影《桥》摄制完成,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1953年,新中国拍摄了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4.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详细点
http://www.cnradio.com.cn/tfmb/dybn/ythg/t20051223_504145498.html
5. 中国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电影的特点:
特点一: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贺岁档失利导致票房饮恨300亿
特点二:华语名导大崩盘新生代逆势崛起
特点三:明星“改朝换代”黄渤加冕“喜剧之王”
特点四:互联网公司来袭电影行业上演“生化危机”
影视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过去电影行业主要是由中影、华谊、博纳、星美等六大电影公司主导,但是如今格局突变,网络、阿里巴巴、腾讯来势汹汹。
参考资料:中国报告大厅材料。
6. 中国电影什么与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为中国电影三大奖项。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中国电影金鸡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
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6)中国电影是什么扩展阅读:
金鸡奖评奖创始于中国农历鸡年(1981年),故定名为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晓激励电影工作者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而奋发努力。 又因为安徽怀宁洪铺镇有“金鸡碑”。“金鸡碑”为戏神碑立于清雍正八年。是中国研究戏剧史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两座。
1984年7月,怀宁县文物普查中发现。“金鸡碑”位于洪镇乡学堂村。碑高1.1米,宽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直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
7. 中国电影特征是什么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但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还要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因此,电影就其本身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都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这就使得中国电影理论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历史。这一传统和历史有以下3个特点:
①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上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使中国的电影理论不是发展成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学,而是形成一种和批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b] ②中国人伦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b]这使中国电影理论相对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并且不是停留于抽象的载道功能,而是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并具体演化为对电影和时代、电影和社会、电影和人民、电影和政治等一系列关系的研究。
③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在对电影基本结构的研究上侧重于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镜头水平的研究。剧作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一水平上,中国传统的电影理论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戏”。这一概念强调电影的戏剧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戏”的手段。影戏虽是一种独立的兴行物,然而从表现的艺术看来,无论如何总是戏剧.
中国早期的电影通大都过影片故事对作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郑正秋的“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优伶者,社会教育之良师”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的声明,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 结构、 冲突、高潮、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调和”、“流畅”。和情节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种“扶助”的成分。
到了中国近代,由夏衍等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他们在参加编剧创作的同时,亦着手建立新的电影理论批评工作。他们从革命的功利目的出发,要求电影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舆论工具。他们阐述了电影与时代的关系、电影的阶段性等问题,亦涉及了主题与题材、形式与内容、真实性与倾向性等广泛的文艺理论问题。这些主张超越了抽象的“为人生”和“教化社会”,而把电影放到更广阔、更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奠定了中国电影理论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基础。
1949年后,研究电影如何贯彻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总方针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理论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中间,曾产生过不重视艺术规律、过分强调电影直接为当时政治运动服务的偏向。对此不少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例如:史东山从分析小说、戏剧和电影的异同入手,
一方面强调“注意电影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整场整景的结构形态,以及场与场、景与景之间的结构形态,而不被分镜头的形式所迷”,
一方面把电影视像的具像性和小说描写的相对抽象性作对比,强调电影“直感直觉”的视觉艺术性质。[b]把电影的故事叙述和影像表达两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了。[b]张骏祥针对当时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重视和不熟悉电影特性的问题,着重从艺术技巧角度对电影艺术特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归纳和论述。他阐述了电影具有的具像形像和时空可跳跃的优点与它“一次过”及画面视野局限等缺点,指出正是这些优缺点相反相成,互相制约,构成了其艺术形式的特性,即“鲜明的动作性”、“结构上的简捷鲜明”、“依赖视觉形像,依赖造型表现力”、“要求在生活逻辑之外对蒙太奇逻辑的遵循”等
夏衍在1959年发表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根据自己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电影剧作规律的认识。他特别强调电影创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要求电影“准确、鲜明、生动”地“诉之于观众的直觉和联想”。他很重视电影创作的革命功利目的,提出“目的性决定了体裁、结构”,认为“电影和戏剧一样需要戏剧性和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因此他特别强调戏剧或情节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影剧作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传统文艺中“剪头绪”、“密针线”等许多经验丰富自己的剧作理论。
60年代初,袁文殊、罗艺军等人把“向传统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提出。他们阐述了电影艺术“具有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认为这是电影艺术“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之一”。他们主张“电影艺术向民族传统学习,主要是向传统的姐妹艺术学习”,认为这种学习包括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艺术技巧等不同的层次。徐昌霖的《向传统艺术探胜求宝——电影民族形式问题学习笔记》以及韩尚义的《环境·情景·情境》、姜今的《论形式美》等文章,分别从叙事和造型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影创作中如何对传统的叙事艺术(特别是说唱艺术)、传统美术和画论的经验进行借鉴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重新开始了电影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标志这一时期电影理论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的是对电影本性的探讨。
不可否认,电影艺术在形成过程中,确实从戏剧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电影依靠戏剧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当电影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后,难道电影还要永远依靠戏剧这条拐杖走路呢
[b] 不要忽视了电影的文学价值.“文学价值”
首先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
其次是“关于典型形像的塑造”
第三是“关于文学的表现手段”
第四是“节奏、气氛、风格和样式”[/b]
这些都是应由剧本所“提供”和“决定”、而由导演用电影手段来“体现”和“完成”的“文学价值”。
关于电影民族化问题的研究在6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主张的具体和深入的阐述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口号本身的反思上。电影的民族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既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民族特色(人物的民族气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民族风貌)把握上,也显现在民族审美经验、审美习惯的追求中。这不是对古典文学、 戏曲、 国画的某些技法、程式的生吞活剥,而是按照电影艺术的特性吸收传统美学的精神。
新时期电影理论的发展,一个共同的倾向是对传统命题全面反思,开创了中国电影理论史上一个空前活跃的时代。
8. 中国电影都有哪些奖项它们有什么区别
1、中国电影金鸡奖(1981年)
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奖杯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2、大众电影百花奖(1962年)
中国电影百花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始创于1962年。百花奖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曾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它以百花盛开象征影坛繁荣,鼓舞电影工作者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好的影片。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1964年停办,1980年恢复举办(第三届)。从1992年开始,金鸡、百花合并举办、共同颁奖。但如今,百花奖和金鸡奖已经不在同一个重量级,百花奖已经沦落成了一个小“配角”。
3、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4、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当时,有1100名中外宾客参加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人士竟相聚首的盛会。中国导演谢晋、美国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诸、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组成国际评选委员会,在19部参赛片中评出了四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3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成交额达2700多万元。电影节还邀请了着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劳、张艺谋、巩俐、张曼玉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经世界国际制片人协会的严密考查和论证,上海国际电影节被例在世界九大国际电影节之列。
5、第一届中国长春电影节(1992年)
金鹿奖:《秋菊打官司》 编剧:刘恒 导演:张艺谋
6、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其间中断 22年,从 1979年继续进行一年一届的评奖活动。 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调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除 1986年与 1987年、1989年与 1990年合并评选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华表奖一般包括优秀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科教片、合拍片、电视电影、电影技术、译制片、特殊贡献等9个奖项,以及优秀导演、男女演员、电影歌曲、电影新人、中外合作荣誉等6个奖项。最初几届华表奖的评奖条件大都只看重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而不大注重票房、拷贝发行量和影片投资成本回收。而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影片虽然荣获了华表大奖,但票房拷贝发行量极低。有的获奖电影则严重亏损投资成本根本无法回收。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范围和相关条件较往年进行了重大调整,优秀故事片奖的市场参评增添了新的条件:
1影片的总成本与市场的总收入(含电影后产品)持平,即投入与产出比为1 :1;
2票房总收入达到 500万元;
3票房总收入达到300万元。并且在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或其他电视频道的观众收视人数达2200万;
4农村直供影片,16毫米销售拷贝达到 250个。
对于优秀戏曲片奖和优秀对外合拍片奖,可参照优秀故事片奖的市场参评条件评选。而且将会采用商业化操作模式,不提前公布获奖名单,而是改在现场揭晓
9. 这是什么中国电影
《记忆大师》,由陈正道执导,任鹏担任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 人 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
10. 现在中国电影是什么状况
恐怖片好看就看你害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