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现在应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免陷于“比较优势陷阱”
才查完的作业呀,给你分享一下吧,是篇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如何避开“比较优势陷阱”
【摘 要】 介绍了比较优势的核心内容、比较优势陷阱的含义和类型,分析了比较优势的成因、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实行竞争优势战略的现有条件,并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外贸战略取向应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即在比较优势战略的基础上实行竞争优势战略,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重点培育国家知识竞争力,从而使中国对外贸易避开“比较优势陷阱”。
【关键词】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知识竞争力;外贸战略
1比较优势及其局限性
1.1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存在和贸易利益的主导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2比较优势陷阱的含义、类型及成因
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迷”等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等现象,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陶醉于自己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低成本或既有能力的比较优势假象而不能自拔,而事实上,以低劳动力成本或丰富自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从而使自身优势不断消失,而且由于过多资产的投入被套牢,其比较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
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和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两种类型。它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随着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再具有垄断优势。
其次,是由于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制成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一般要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利益。
再次,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而现实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再加上规模经济的扩大、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
2中国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迅速转化为出口优势。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983年的378.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850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5%,不仅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我国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但是,作为中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和效益都在下降,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为继。中国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中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工资增长较快,致使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上升。
(2)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更加大了价格下滑幅度。
(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使低劳动成本依赖型产业发展受阻。
此外,我国长期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强调利用劳动力优势,这使得引资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大上,忽视了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
3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我国目前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表明,比较优势战略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应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整,即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避开“比较优势陷阱”。
3.1竞争优势理论及竞争优势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特(Porter)相继发表了他的着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从而提出并发展了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竞争优势理论采用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和局部分析方法,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理论前提,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以便从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竞争优势理论更符合当今世界对外贸易的实际状况,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适时地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转为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有利之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y),即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3.2中国实行竞争优势战略的条件分析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不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变创造了主、客观上的有利条件:①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②中国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③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④主观上,人们竞争、创新意识增强。这些都为我国贸易推行竞争优势理论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要认识到现有市场环境下我国实行竞争优势理论客观上存在的问题:①缺乏实行竞争优势理论的微观基础。②人为分割封锁的国内市场使企业缺乏良好的竞争环境。③国内市场运行传导机制及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④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要超越传统的“比较优势”的观念,从宏观上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并指导建立国家竞争战略和体系。
4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以知识为核心的高科技竞争,这就使知识优势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主要优势。因此,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是中国对外贸易避开比较优势陷阱,获得更多贸易剩余的必然选择。
4.1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利用。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知识技术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在国际劳务市场上,高级人才、高素质劳务人员的跨国流动越来越成为主流。在贸易保护手段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初露端倪。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争端。
4.2知识经济有赖于教育的发展
知识经济要求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创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因此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知识竞争力的培育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4.3知识竞争——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贸易发展战略应该围绕如何提升我国的知识竞争力来展开,而知识产权的维护是获得国家知识优势的关键。
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治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仍是个很少提及甚至从未被提及的新话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各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抓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协调配合,及时有效地查处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行为,抓好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同时,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企业要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以便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
第二,建立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全程的监控、跟踪和管理。
第三,通过行业协会的方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借鉴国外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做法,建立和健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第四,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加强商标的确权、管理和保护,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维护品牌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经济研究,1997,(6):23~34.
[2]徐振龙.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机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5):12~14.
[3][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7~99.
[4]Neary.J.Peter.Competitiv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World Economy,2003,(4):16~18.
[5] Michael E.Porter.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9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