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麦原产地,何时怎样传入中国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
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 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沙漠绿洲生态的脆弱性,一点点改变就会给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晋书·五行志》说:“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吴郡(今江苏)、吴兴(今浙江湖州)、东阳(今浙江东阳)无麦禾(这里的禾是指稻说的),大饥。”可见四世纪初,麦在江浙一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后,又陆续得到推广,主要是出于农民自己的传播,有时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广。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省。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麦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麦价大涨,刺激了麦的生产。因此,麦的栽培迅速 扩大开来。南宋庄季裕在他写的《鸡肋编》(十二世纪前期)中说:“此时一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经不亚于淮北。”这就是说,已经不亚于北方了。
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夏季收麦以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两熟。麦的推广并不妨碍稻的栽培面积。北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就说:“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后来南宋陈旉(fū肤)《农书》(1149年)和王祯《农书》(1313年)所说的也是稻麦两熟制。而且根据王祯《农书》的记载,南方对于种麦,已有相当技术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并不比北方差。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
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shà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割麦人用钐割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就拉到打麦场上。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镰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速收麦器的。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这虽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麦在明代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而居第二位。
❷ 小麦传入中国 小麦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截止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
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
在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栽培小麦,且占粮食作物的第四位。说明在夏代,麦子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
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是欧亚草原通道。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收。
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通道也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随着小麦传入的还有青铜冶金术等其它关键技术。
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小麦自中亚出发,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向西传播,穿越河西走廊,进入黄土高原地区。这条绿洲通道到了后来就是丝绸之路。
值得研究的细节特别有趣。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小麦传入中国时只是传入了种植技术,与之相应的饮食传统并没有被传入或者被接受。
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❸ 小麦是何时被引进中国的
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开始种植。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在黄河流域两岸的三门峡、洛阳、卢氏以及西安、宝鸡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学特征与普通小麦栽培种亲缘最接近的小麦草,这种小麦草很可能早已为我国先民采集和栽培。
在中国继云南小麦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称西藏半野生小麦);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国通称节节麦)原生群落,而黄河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这些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小麦面怎么传入中国扩展阅读
中国从1996年起就对小麦进口实行配额管理。从2002年4月份开始,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出口零税率政策,提高了我国粮食品种的出口竞争力。小麦进出口增加,则与品种有关系,以较低价格向韩国等周边国家出口饲料用麦陈麦(主要是春小麦),从美国等国家进口优质硬粒小麦。
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加入WTO,中国将在五年内将农产品关税减至14.5%-15%,开放小麦等农产品进口,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到2006年,小麦配额应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私营部门最初应为10%。中国政府力主在世界贸易谈判中保留关税配额。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