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
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与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激烈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构成了独特的贡献
建立中国文艺自己的魂魄,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练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我们,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让全球共同享有这份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张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经验,这是近年来文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话题的价值和意义不容置疑。不过,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现实的中国故事如何进入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又如何在中国故事中提取中国经验?
㈡ 如何理解社会组织所说的中国经验的核心是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
1、一切都在于速度。寻找并隔离确诊病例、追踪密切接触对象的速度越快,抗疫就越成功。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方面充分运用社区基层工作者、道路卡口检测员等一线力量做好疑似病例检测,另一方面利用5G、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流动人员疫情监测。
2、速度也体现在提升检测效率。艾尔沃德在采访中说:“中国每台(CT)机器一天大概做200次,一次扫描5到10分钟。甚至可能是部分扫描。
在西方,一家医院一般每小时扫描一到两次。”另外,中国把给疑似病人取拭子做PCR测试的时间缩短到了4个小时,而在美国,直到前不久还需要把所有样本都送到亚特兰大接受检测。
3、科学施策,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中国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了分级防控措施,疫情发生之后武汉迅速“封城”,湖北以外的各省市根据疫情传播情况采取了不同等级的响应和防控措施,在春运期间有效控制住了人员流动。
4、用科技驱动疫情防控。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是坚持科研攻关。不管是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300人份提高到2万人份,还是进行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或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中国发挥制度优势、统筹科研力量的重要成果。
5、财政和医疗政策为疫情防控“兜底”。截至3月4日,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1104.8亿元用于疫情防控。为防止医疗费用成为病人接受诊疗的障碍,中央财政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进行60%的补助。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2)中国经验是什么扩展阅读
学习中国的抗疫模式,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和“不赢不休”的莫大勇气。正如艾尔沃德在接受《纽约日报》采访时所说,面对目前危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必须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防控成效也表明,只要其他国家能够针对疫情采取严格措施,将中国的经验做法充分运用、用到实处,那么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就有望得到控制。
㈢ 中国战疫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战疫的基本经验:建立机构,全国一盘棋。每一次疫情爆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构迅速成立,统一制订计划,统一调配人员和物资,全国一盘棋。集中攻坚、综合防治,稳步推进抗疫工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
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抗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组织、动员全社会共同出力。需要统一领导各项防控措施逐步、有力落实,特别是党中央的各项决策,为疫情防控指明了重要方向。
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之一,也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3)中国经验是什么扩展阅读:
战胜疫情为了人民,也需要依靠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最好办法是把河流、水塘里的水抽干再用土填充,没有亿万人民的参与是做不到的;消除“四害”是全民的爱国卫生运动。
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中,千万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建筑工人、科研人员不分昼夜努力工作,各级各类人员坚守岗位,全民参与、全民配合,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彰显了人民的无穷力量。
人类与疫病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科技发展进步史。从历史看,由于疫苗的研发和广泛应用,才彻底消灭了天花这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等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㈣ 什么是中国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工伤矿难等现象的普遍关注中,很少有人从研究现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书作者们,历时三年用对八个中国企业的深入调查表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正是此类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一种制度性和文化性资源所在。通常,在对中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批评中,有一种基于发达国家劳动关系模式和企业治理模式的非现实主义的期望。而本书的实证描述和理论概括,则力求基于中国的现实语境,着眼于中国企业生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用与之相契合的概念和规范。本书的作者们,力求描述“中国现象”,概括“中国经验”。
㈤ “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关于“中国模式”,我们可以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一些深刻的认识。概括地说,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精神是三个“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可以从成功的经验和鉴戒的教训两个方面来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要素———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追求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同时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把效率和公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追求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对国内的改革与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有机地结合;根据自己的国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同时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主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行增量的经济与政治改革,以渐进改革为主要的发展策略,同时进行必要的突破性改革;在全面推行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同时,适时进行以民主治理和善政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和治理改革。
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㈦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
㈧ 新中国取得伟大成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1、廉价的劳动力输出,吸引外资投资。
2、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中国人常常抱着一种多学、多看的优良传统,导致了现在的中国制造。
正是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
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包含什么
十八大的论述如下: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 平正 义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 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 平、机会公 平、规则公 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 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 等参与、平等 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 距 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 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 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 产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㈩ 中国革命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