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稻是哪个朝代引进到我国
水稻原产中国,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20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4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的。
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
(1)水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扩展阅读
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出土地点已达一百六、七十处。时间在万年以上的就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其中在江西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12000年的稻作遗存。
而且在其不远的东乡县至今仍有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水稻实物标本。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江苏、湖南等地距今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水稻田与灌溉的水沟,这些都为中国为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说法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稻米一直就是中国南方人民的主食。公元1000年前后,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由最初落后的象耕鸟耘、火耕水耨,逐渐发展成以耕、耙、耖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间管理技术。
中国的水稻栽培直接影响到周边其他国家稻作的发展。2000余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越人把水稻栽培带到今日本九州一带,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
东汉时,九真(今越南北部)太守任延将内地的耕犁技术传到他所辖的地区,影响到邻近的交土(同交趾)、象林(越南中部)等地的水田耕作技术。
⑵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稻的
我国是从3500年开始种植水稻的。
我国北方发现较为完整的古灌渠表明: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位于辽宁西部的阜新市紧靠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然而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3500年前竟是“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稻浪翻滚”的地方……考古专家在该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发达水渠,经研究发现,这里是我国北方较为完整的古代农田灌溉系统。
与高台山文化应属同一时代文化遗存:
在古代墓葬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古人为了防止洪水冲毁墓地而人工开挖的排水沟。但是在务欢池遗址,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员渐渐否定了这一分析,因为沟坑遗留不仅仅分布在墓葬周围,还向远方延伸,虽然扩大了一些发掘面积,仍然没有找到尽头。
从揭示出的17段沟的宽窄深浅布局看,可能是一种水渠性质的遗迹。明显可分为干、支、毛渠,并在其交汇处还发现有排水、泄水、分水等设施遗迹现象。因而初步认定这是一处古代人工挖修的原始农田灌溉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我国北方发现较为完整的古灌渠表明: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
⑶ 葡萄,水稻,石榴,丝绸,核桃,苜蓿,小麦分别是什么时候传入或传出中国的
葡萄 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 为汉代人张骞引入。
水稻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 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石榴,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 西域,汉代传入我国
丝绸,最早产于中国太湖流域
核桃,欧洲东南部、喜马拉雅山 汉代张骞传入 山核桃(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我国,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
苜蓿,俗称“三叶草,金花菜。 原产地西域,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
小麦 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春誉做土地区 传入中国 唐或宋
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虚告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扒衡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的张骞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⑷ 水稻是哪个朝代引进到我国
水稻原产中国,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20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4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的。
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
(4)水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扩展阅读
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出土地点已达一百六、七十处。时间在万年以上的就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其中在江西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12000年的稻作遗存。
而且在其不远的东乡县至今仍有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水稻实物标本。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江苏、湖南等地距今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水稻田与灌溉的水沟,这些都为中国为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说法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稻米一直就是中国南方人民的主食。公元1000年前后,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由最初落后的象耕鸟耘、火耕水耨,逐渐发展成以耕、耙、耖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间管理技术。
中国的水稻栽培直接影响到周边其他国家稻作的发展。2000余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越人把水稻栽培带到今日本九州一带,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
东汉时,九真(今越南北部)太守任延将内地的耕犁技术传到他所辖的地区,影响到邻近的交土(同交趾)、象林(越南中部)等地的水田耕作技术。
⑸ 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追溯到什么时代
根据已有考古和研究结果来看,种植水稻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三个万年以上的古稻遗址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其中玉蟾岩遗址经年代测定为距今一万二千多年,这时候的稻谷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含有籼、粳特征)之间,因此被认定为是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古栽培稻类型。
后两个遗址的时期要更早一些,属于旧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但没有发现稻谷的碳化颗粒,只是发现了稻谷的植物硅酸体。
以往我们教科书上告诉我们,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水稻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但根据严文明教授的《中国稻作文化起源》来看:“这里发现的稻谷遗存极为丰富,单是1973年冬至1974年春第一次发掘时,就在第4文化层发现约400平方米的稻谷、稻壳和稻草堆积,其厚度从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最厚处达70-80厘米。。。颗粒大小接近于现在的栽培稻,比现在野生稻大得多,加以还有许多稻作农具共存,可以肯定这些稻谷堆积的遗存属于栽培稻的收获品”,说明处于新石器中期的河姆渡时期的稻作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一定的程度了,所以在这之前肯定是有前例的,也就是说河姆渡的稻作农业是被传播过来,不是独立发展而来的。
但,中国那么大,随着考古的发现,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成果被发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探析,黄剑华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⑹ 水稻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⑺ 水稻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7)水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扩展阅读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原产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
资料参考网络-水稻
⑻ 水稻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它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好像不能说“传”到中国。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
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
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