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会有腐败
腐败是由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公职人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而引起的。腐败会严重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坏人四处横行、社会风气腐化、人际关系冷漠,导致官场产生官官相护、官僚主义、浮夸风气等现象。
社会层面上,腐败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贫富悬殊,社会问题暴露。腐败会孕育由作风不正经而产生的结党营私、漠视或侵害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和违背立法原始精神内涵、徇私枉法、过度暴力执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使官员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
(1)中国为什么要腐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阳发表署名文章,探讨当前中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对策。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
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
B. 我国大力反腐倡廉有哪些重要意义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 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的斗争,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二、坚持党的领导,主动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应该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大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各级党委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C. 中国为什么要反腐败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而腐败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
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个人谋利益,破坏利益分配的正常格局和合理秩序,必然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腐败是对党风的严重损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党风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腐败的存在必定严重损害党风。腐败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式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就必然严重损害党风,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谐文化建设。从文化意义上看,腐败是对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否定,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否定,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腐败分子把以权谋私作为价值取向,一切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完全颠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腐败的存在,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念信心,破坏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影响和谐文化建设。所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增强其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应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积极构建廉政文化教育大格局,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建廉政文化的局面;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廉政文化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D.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反腐工作和廉政建设
我举例来说中国共产党加强反腐倡廉的原因。
这可以从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中看出,每个朝代之末,腐败现象都非常严重,上威胁统治,下危害百姓,然后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又有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注重勤俭节约,减轻税负,让民生息,当然经过战争洗礼之后,社会财富被毁坏很多,建国之时尚致力于温饱,无条件腐败。
最近的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启的国共两党之争,很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强大的国民党,却最终被共产党打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内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到了后期已经形成风气,不是蒋介石、某个军队长官和政府部门所能禁止的,因为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在行腐败之实,又怎能真正起到反腐的效果呢,尽管蒋介石也提倡过很多类似今天反腐倡廉的活动,但从效果来看毕竟只流于形式,而终无效果。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之初就多次提出反腐,杜绝党内腐败现象发生。从执政者角度来看,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确本身做得很好,所以效果很好。但有些人据此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物质财富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当时还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是消费品供销配给制,改革之初也是凭票购物,不像今天只要有钱就能随心所欲地买到任何商品。这个观点显得偏颇,而且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不能把毛泽东复制到今天,也不能把今天的领导人超时空放在当时的历史中。腐败当然与社会的条件有直接关系,尤其物质条件。但我想说的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的财富已经翻番地增加,完全能够满足国内人民的消费,但是当前的人民购买力很低,仅凭目前手中的工资远远达不到民生的要求。越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内越是宣传反腐倡廉,因为社会财富总量是恒定的,百姓的工资低,消费能力有限,那必然就反映在国家公务员和官员的作风和作为上。中国的很多政令在全国都不是一个标准的,因为各地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很多政令都必须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执行上就必然有差异,又没有相关的权力监督部门跟踪监督评判,约束官员的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权力虽然很大,但是在形成不了大范围合力的前提下,人民在不作为或者违法的官员面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个从很多上访的事件的处理情况得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情况和党员干部的评判标准,只能由党内解决,人民群众的监督权限毕竟很小,因为当前的政治体制内腐败和落后的状况已很明显。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标准都是先“钦定”,然后再考核,这种暗箱操作的腐败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也大大降低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是企业,不能总“打广告”、“作秀”,应该切实地坐下来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如果党内再不加强反腐倡廉,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而失去其作为执政党的意义和地位,甚至一切。我可以举1989年12月末在罗马尼亚政变,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表现为购买力低,有毒假冒食品产品严重危害了百姓的健康和权利,官与民争利,人民通过正常渠道提升自己的机会和门槛受到严重限制,工作压抑,人心浮躁等。这些情况党中央都是清楚的,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恢复昔日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那么社会暴乱现象的出现会如昔日的农民起义浪潮此起彼伏。中国古代就有格言警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这句话也有,手无寸铁的百姓是不怕死的,而那些私有财产不断增加的官绅权力阶层却因担心人民起义而被杀和失去家产,因此,比起无产又不怕死的百姓来说,官员权力部门永远都是怕死怕失去财产的。
中国共产党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不想象当时的国民党那样失去与人民的关系,不想失去统治地位,而且它也深深懂得某些历史警句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又有“民心可畏”。它也晓得一个国家、民族、团体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对其执政的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不仅会被百姓戳脊梁骨,而且也会使正在和即将进行的国家建设付诸东流。
E. 党为什么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1、腐败问题本质上是政治变质,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彻底背弃,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从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腐败分子不仅经济上腐化,而且政治上蜕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团结统一。
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
2、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3、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的优秀品质。
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强调:“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这既是政治宣示,也是对全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号令。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腐蚀和反腐蚀斗争依然严峻复杂”,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已走过百年光辉历程,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从提出“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到要求“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再到强调“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党中央严厉惩治腐败、去存量遏增量态度坚决,一以贯之。
党的十九大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写进党章,郑重宣示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
5、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
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更要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
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重申“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重要原则,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干”,彰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清底存量、遏制增量的鲜明立场。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意义
1、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凝结着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当前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是一个相互融合、交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形成叠加效应,增强总体效果。
2、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需要强化综合治理,形成反腐合力。
对于腐败问题,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形成强大震慑。同时,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
3、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补齐制度短板、扎紧制度笼子是关键。
要将防腐措施与改革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有针对性地完善各方面制度。要聚焦权力运行和监督这个重点,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4、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堤坝是重要基础。
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要注重固本培元,厚植不想腐的土壤,通过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推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真正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以上内容参考:
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中国纪检监察-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
F. 为什么要反腐倡廉
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现实情况看,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那种因循守旧、违背规律、不顾长远的做法,那种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热衷做表面文章、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还要切实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创造条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有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证。
第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保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对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坚决遏制各种腐败现象,是党永不懈怠、社会主义国家永不变色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强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工作等等,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更加突出反腐倡廉建设的位置,要通过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第三,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执政党来说,如果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迟早会丧失执政地位。事实也告诉我们,一个政党虽然把经济搞上去了,但在执政过程中如果自身腐败问题严重而又无力克服,最终也会丧失民心,带来灾难性后果。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就不可能取得和巩固政权。
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各项任务。党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腐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越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总结党的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观察国际上一些政党失去政权甚至分崩离析受到的深刻启示。因此,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四,这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腐败是腐蚀剂。如果党内发生腐败问题而又不能有效加以遏制和防范,那就会失去民心,涣散党员干部的信心和斗志,销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难以有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难以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止因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这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顺应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