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味精传入中国是什么时候
味精及核酸系调味品从发现到生产都是20世纪初的事。据说,最早是日本于1909年开始生产味精的。当时采用从味之素中采取盐酸分解小麦谷朊的方法,将谷朊中约25%的结合态的谷氨酸转变为游离态之后,加浓盐酸从分解液中以难溶性谷氨酸盐酸盐的形式分离出谷氨酸;然后用温水将粗谷氨酸盐酸盐溶解,经过滤并用氢氧化钠将滤液的pH调至L-谷氨酸的等电点3。 2,得到结绝滚晶的L-谷氨酸;再将谷氨酸的粗结并宽余晶悬浮于水,用氢氧化钠中和,用活性炭脱色,经浓缩及再结晶得到精制的L-谷氨酸。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1956年味精的发酵法诞生为止。
味精的发酵法得以问世,受益于美国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出了被认为是谷氨酸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α-氧代戊二酸,日本的协和发酵工业(株)的技术人员从中受到启发,以葡萄糖和铵盐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出了谷氨酸,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原料有所变化,当初使用的葡萄糖现在已被价格便宜的糖蜜所替代。 另外,铵盐也改换成了液体氨。 ------------------------------------------------- 日本人发明。
池田教授在东京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 半年以后,他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奥秘终于揭开,正是谷氨酸钠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味。 于是,池田把它定名为“味之素”,并获得专利。
20世纪初,中国到处巧游可见味之素的广告。 有一个叫吴蕴初的工程师对这种能产生鲜味的粉末很感兴趣,便买了一瓶回去研究。他化验出粉末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于是就想造出中国的味之素来。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提炼出10克白粉似的结晶来,一尝味道,与日本的味之素无异。
吴蕴初想:“最香的香水叫香精,最甜的味道称糖精,那么,最鲜的东西,不妨取名为‘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