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什么还要进口那么多的粮食
农业大国并不代表就是畜牧大国。中国人口众多。如果不从国外进口肉类产品。也许国内的肉类价格就会牛气冲天。适时从国外进口肉类产品。有利于市场价格稳定。有效解决国内肉类产品困局。张嘴的消费,如果要不是个农业大国,大家就都得三根肠子闲两根半,这是40多年前中国人最不愿听到的形容,每人每月27.5斤口粮还得强行节约半斤,2两食用油半斤肉。
②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一、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二、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三、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粮食产量虽然在增长,但是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推动了国内粮价逐步上涨,导致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入了中国。
(2)中国为什么要进口粮食扩展阅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豆产量不断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已超过了80%,而大豆是我们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
玉米产量15年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粮食供给制度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
一、要逐步减少关税配额外的玉米替代品进口,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让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
二、新的库存不能再增加,这是数量问题,但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去限产,而是要放活机制。
三、放活市场。“价格合理了,玉米购销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让市场主体都愿意采购粮食,库存的压力才会减下来。”
四、不能让农民太吃亏。陈锡文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农民利益“大起大落”的情况。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农业政策不当,损害了农民利益,会导致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在改革过程中维护好农民的合理收益,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阀门。”
③ 我们为什么要进口粮食自己种的不够吃吗
一般情况下来说,之所以要进口粮食,也是因为出于粮食稳定考虑的,所以说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说粮食产量高,但是相平衡之后,粮食确实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国际粮食价格相对要较低,正因为如此我国才会选择进口粮食,总体来说也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产量相对较低,粮食投入成本较高。我国是有长期的种植经验的农业生产大国,正因为如此农业在生产力方面一直逊色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粮食产量上又很难实现资产自自足,正因如此还需要进口粮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无法达到供需平衡,只是出于某种安全考虑才会选择进口低价的粮食。
进口粮食一方面会平衡贸易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粮食产量上也很难实现资产自足,而且从生产来说,我国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家,产量上稍逊于那些发达的国家的粮食产量,所以才需要进入粮食。
④ 中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
1、不能自给自足!例如,大豆。我国居民平均每年人均食用油数量为20升,国产大豆每年是1000万吨(进口这9000万吨),绝大部分被用于豆制品的制作,如果不进口这9000万吨的大豆去榨油,食用油市场的缺口太大只能由我国自行弥补。在东北,大豆亩产是120公斤,国家需拿出7.5亿亩土地种植,问题是我国可用耕地只有20亿亩,拿出1/3种植大豆现实吗?以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来说,中国不可能让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赖国外的进口大豆已成为国家默认的现实。
2、外国粮食便宜
以大米来说,东南亚大米是中国的一半价格。便宜当然可以进口!而且玉米等是禽类牲畜的主要粮食,要养牲畜,必须进口粮食。
3、平衡贸易
而且中国商品对于世界来说都是需要的,也就是作为平衡贸易考虑,中国也要进口他们国家一些商品,粮食换工业品,是非常合理的,例如高铁换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