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叫中国

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叫中国

发布时间:2024-04-20 21:40:41

Ⅰ 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华夏子孙,但是我国为什么要叫中国

为什么要叫中国?!

现在看来,“中国”这一命名绝非是随意。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可见,“中国”名称的由来,与这“中”字有很大关系。其它如“中原”、“中华”的由来,大抵如此。

谈起这“中”,执“中”、“中”和、“中”正(不“中”则不“正”),素为中国古圣人所推崇!中国之所以不叫“东”国“西”国,其缘由亦大抵在此。

儒学《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这就是孔夫子传授的“心法”。

宋代理学家也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十六字心传“道统”,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核心精神”,那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意思是说人心是叵测和危险的,理学的“道心”是精妙入微的,妙就妙在能执其“中”。只要立身中正,执中协同,心气平和,便可事理通达,进而中和之气圆满洋溢,就不怕任何不测风云和人世变故的危险,为人处世就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了。

现在,我们该初略知道,中国这个“中”字是有点来头的, 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的。 倒还不见得就因了是“居天下之中”的缘故。中国古人咬文嚼字的功力,也是可以令我们折服的,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我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名,如果有才俊之士觉着哪饥伏怕有丁点儿不妥不贴之处,那几茎须子肯定是没有了的,说不定头发也得断光光呢。再者,据“五行”的观点,“中”为“土”为“黄”,黄皮肤的国度名之为“中国”,似亦为理之所当然。

由此见得,中国人尚“中”,偏爱这“中”,认为这“中”着实好,才使“‘中’国”这一名儿能一直承续下来。而且这“中”字的来历一定与阴阳五行八卦,即中华《周易》之学有着关联。

说到《周易》,其实儒学家的“中携肢祥庸”之学,理学的“执中”之理,都从《易》学体悟而来。因为首先这“中”辩搏,便是《周易》哲学追求的最高理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以阴阳的对立统一为核心,扩展开来形成了两个侧翼:一是斗争性的不断深化,揭示了阴阳矛盾彼此争胜和“贞夫一”,由此而产生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最终归结到要坚持“两点论”,即凡事要看到阴、阳,好、坏等两个方面,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要防“过亢”,善“知几”。“亢”即过头、过火,所谓“过尤不及”,“亢龙有悔”,当然不好,所以要谨防;“几”即几微,即事物显示出来的细微变化趋势或倾向等,犹如说“苗头”,即现人谓之“苗头性”倾向,所以要善于察知苗头,以不断提高自我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二是统一性的不断深化,提出了阴阳和谐的整体观,强调执“中”而协同,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与稳定。阴阳和谐是矛盾运动的最佳状态,即“保合太(大)和”的境界,“太和”,就是阴阳对立面力量均衡无偏胜,矛盾双方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即是一种“太极态”,具太极“中和”之美,是使事物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周易》哲学的最高准则、理想追求。达到这种理想境界又何其难,因为处事很难“知几”,却又往往很容易“过亢”,所以《周易》强调要用“柔”不用刚。阴性柔顺而主于静,虽不利于奋发和进取有为,却有利于守成,有利于巩固既得利益和成果。

如果说中、执中、中和、太和,是《周易》哲学的理想追求,那么用“柔”,便是迎送人们奔赴“太和”之理想彼岸的一叶轻舟了。所以《周易》强调“其用柔中也”(《系辞传》),用“柔”执“中”,便是《周易》谆谆教导的全部人生哲学。

孔夫子说:“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早几年,让我五十岁开始学《易经》,人生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夫子对《易经》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之后读《易》,

韦编三绝,可见读的有多用功了。夫子读《易》,读懂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就人文哲学方面,他大抵上是读懂了两个字:一是“礼”;二是“中”。

孔夫子读《易》后,运用八卦模式网络建立起一大套“禁锢得象罐头一样严密”的礼治秩序。它以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为基础,把强制性的规范(尊卑名分)注入这种关系,进而确定人伦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个体的责任义务,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为人的“十义”。

当代研究者指出,儒学发挥的人伦关系的特点在于,以生活小圈之内(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等等)感情交流的人际关系为基点,赋予它们尊卑名分的意义,一方面将伦理权力化,另一方面是将权力伦理化。所以,在古中国,人伦可以构成一种秩序,可以作为社会调节、群体控制的工具。即根据礼治秩序规定给每一个人的尊卑名分原则来维系社会,而与法律和法治精神无缘。━━虽然古中国制定过一些个法律。

孔夫子读懂的第二字就是“中”。夫子那种相见恨晚的感慨大抵上就是针对这“中”而发的,认为读懂了这个“中”,可以人生“无大过矣”。应该说,《周易》强调“用柔执中”,是无可厚非的,是正确的;而问题似乎也正在这里了,这种道理大抵上是只能意味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明白说出来,昭示天下,并说这是一“不易的法则”,恐怕就很容易让人用偏、走偏。夫子极力倡导“中庸”就是典范的一例。因为事实上中庸思想是过分强了用“柔”执“中”,而最终使得以儒学思想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成了“守成”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守成”也是不错的;可惜,后世竟发展成了“自闭”的文化,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从这一点上说,倡导“中庸”的人成了最不遵守“中”庸之道者,成了“犯规”的典型。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古代学者认为,帝王之所即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神秘的天空看作神界,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考察四方,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在这里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己围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Ⅱ 为什么我们国家叫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Ⅲ 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叫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

“中华”,即中国、华夏的意思。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共和”一词的英语republic来自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为人民的公共事务)。

共和一般包含共同享有权力、共同治理的意思,只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共和的权力主体包含的范围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强调所有公民参与国家的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和执行,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比如公民表决、代议制等。

(3)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叫中国扩展阅读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9月29日,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9月30日下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产生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其他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Ⅳ 为什么中国简称叫中国不叫中华

中国简称中国,是在民国时期也就是1911辛亥革命之后固定下来的,相当于国号,从此广为流传,是一种中国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而中华则是中国和华夏的合称。

中国在从前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中华这个称呼则是中国和华夏的合称,众所周知,华夏是我们民族的称呼,是居住于中原或者可以说是中国地区的民族的自称,我们的民族是炎黄子孙,夏后传人,华夏一词由周朝创立。

Ⅳ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1、“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2、《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3、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扩张,“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

4、秦汉以来,又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5、从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6、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7、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严格地说,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8、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5)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叫中国扩展阅读

建国后的确定过程

抗战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阐述将来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含义。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宣布:“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小组讨论时,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提出质疑。他表示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最后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年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会通过决议正式定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39]并且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自此之后,政协会议通过的大会文件,就完全去掉了“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在人们习惯性称呼中渐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

参考资料

网络-中国




Ⅵ 我国为什么要叫中国是谁起的名字

中国这词,目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西周人认为自己是居住在大地中央,因而脚下的土地叫中国,此后历朝历代均以此为延续,中国成为中原王朝的自称。

明朝万历皇帝给丰臣秀吉的诏书中,就明确写道:“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至于正式定为国名,应该是在清朝初期,1689年清朝和北方的俄罗斯帝国规划边界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清朝明确写明自己就是中国,中国一词,也就第一次出现在西方价值观世界里,成为国名。

不过国名这个概念,其实在清朝之前,由于我们中国人已经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的高度文明世界,所以中国一词更多的代表的是正统、世界中心的意思,并不是国名称呼,而是一种文化概念,是一种称霸世界尊号。好了,今天我们聊到这里,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呗。。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叫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吃的都有哪些 浏览:915
中国石化加油券马上到期怎么用 浏览:93
中国核电主泵是从哪里引进的技术 浏览:886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计算工具 浏览:635
低绩点想读英国硕士怎么办 浏览:378
200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浏览:727
中国哪个朝代裁杀和尚 浏览:175
印尼上网课用什么软件 浏览:462
印度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有哪些 浏览:940
意大利大学治安怎么样 浏览:731
中国金价多少一克今天 浏览:977
印度进口的钙片有哪些 浏览:788
中国接回印尼华侨多少 浏览:925
印尼语ar怎么发音 浏览:534
印尼硫磺哪里可以买到 浏览:40
意大利都是有哪些球队 浏览:458
意大利队为什么叫欧洲中国队 浏览:700
1万越南盾换人民币值多少钱 浏览:602
英国如何平衡欧陆法德俄 浏览:741
越南什么街最好玩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