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寓意
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熬年守岁。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扫墓、踏青。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
5、中秋节,八月十五
二、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 正月十五 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三、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月4日 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明月,设宴赏月,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还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❷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哪些
1、春节: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5、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❸ 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春 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传统的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2,元宵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清明节
时间是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特有的农历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起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4,端午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中国自古相传的“卫生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虽然叫法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
5,七 夕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每到七夕――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6,中秋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从北宋开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类的节令食品。直到今天,中秋节仍流行赏月、吃月饼。
7,重阳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中国老人的节日。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