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企业去北美如何发展

中国企业去北美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07 20:48:52

1. 为什么对外投资对谁投资去哪里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简析

中国公司走向海外已经成为中国融入到全球经济当前阶段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但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比例仍然较小。此次金融危机给众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标志性海外并购。在雷曼兄弟倒下后的10个月里,中国企业宣布了50个对外直接投资要约,总价值约500亿美元,单笔交易额均超过了3000万美元。 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没有实质性的对外直接投资,到2004年之前对外直接投资也一直处于低位。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锡、铁矿石、锌、铝、铜和镍消费国,以及第二大铅和石油消费国,中国目前面临着上述资源供给不足。对此,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几乎是2007年的两倍。 为什么进行对外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战略考虑。一为拓展市场,扩大出口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并规避贸易壁垒;二为提高效率,但由于中国成本已经相对较低,提高效率并不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三是寻求资源,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加热衷于对澳大利亚、拉美和非洲等地进行资源类的并购;四为战略资产投资,主要针对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取知识、技术和国外品牌。 关键问题是对谁进行投资? 对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比例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一些数字表明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大量参与了对外投资(2008年共有8500家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事实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来自大型国企,近年来,估计央企对外投资所占比例分别为2003年73.5%、2004年82.3%、2005年83.2%,其余部分由地方国企、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投资组成。 由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历史相对较短,中国国企的对外投资经常被认为是政府行为。事实上,对于来自中国和中东地区的投资,大多数西方国家近年来从严了投资立法。总之,投资保护主义现象在加剧,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经常遇到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的抵制。 在立法繁琐的复杂跨国投资交易中,中国企业大都显得缺乏经验和信心,这也表明了他们在一些走向海外必要的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快速的对外投资增长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处理西方国家类型并购中的不足,但同时,另一方面在许多中国对外投资目标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国家,中国企业在商业惯例、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干预和不同体制公司管理等方面也均不完善。 去哪里进行对外投资?非洲、其他地区 非洲有相对丰富的未开发资源,如能源、木材、农产品和渔业。到2006年为止,共有超过800个中国企业在49个非洲国家从事商业活动。中国的大型国企主导了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投资。例如,中国最大的跨国石油集团——中石油从1996年以来一直开始参与苏丹石油工业开发,显示了其在石油开采运营管理方面的国际水平。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商业活动也招致了一些非议,如中国公司压低劳动力和管理成本,导致其在竞标过程中赢得关键性的优势。还有一些说法指出缺乏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得一些中国国企在非洲(特别是赞比亚)的活动受到影响。不过一些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企正逐步将社会责任列入到公司议程,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市场中来,对股东责任不断增加以及对管理原则的坚持,其商业行为也将随之逐步改变。 中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许已经从非洲较弱的法律环境和较强的政府干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模式,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使得这种模式并不能持之以恒,未来十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模式可能会效仿西方国家的最佳经验。中国的目标,用中国最大石油企业之一——中海油负责人的话说,“不是推翻,而是参与和加强世界秩序,并从中受益。

2. 中国在海外投资方式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指的是我国一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在东道国设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机构,借此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境外贸易性企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55%,这些贸易性企业中有相当数量是国内主办企业的海外营销机构。这说明到目前为止,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模式。

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这种模式。三九集团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均在国内,海外公司主要是营销机构。自1992年以来,三九集团先后在香港、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南非、新加坡、日本、中东地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公司。这些营销公司作为三九集团在海外的窗口,担负着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了解三九产品,开拓三九产品海外销售市场的重任。海外营销公司的发展壮大,使三九集团产品的市场由单一国内市场逐步演变成为全球性市场。另外,福建福耀集团、天津天狮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和中技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主要是为了建立本企业的海外营销网络,也属于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具有其优点和制约条件,其中优点表现为:一是企业通过构建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目标市场,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二是在此种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直接扩大产品出口,通过直接掌控海外销售获得流通领域的可观利润,还能直接了解市场信息。三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因为导致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四是对于部分大企业而言,设立海外营销渠道,有利于其通盘考虑进出口和国内外市场,通盘考虑国内外可利用资源,实施其全球发展战略既推动出口也寻找进口赢利的好机会,真正做到国际化经营。五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还能够为国家出口创汇,并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即采用这种投资模式主要是销售走出去了,企业的生产、采购和研发等并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国外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企业需要适当增强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二、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是指我国有些企业通过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由于适合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模式。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12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已达490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

近年华源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投资的规模已接近3亿美元,起到了示范和龙头作用1992年诞生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华源集团,是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是国内市场萎缩、生产能力过剩,而在国际市场上又不断受到以出口配额和保障措施等为主要形式的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华源集团抛弃单纯依靠出口占领海外市场的传统做法,另辟蹊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先后在塔吉克斯坦斯坦、尼日尔爾尔、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并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绕过国外贸易壁垒,规避反倾销,拓展了海外市场,并带动和扩大了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华源集团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设立了两个纺织企业,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贸易区成员国境内生产的棉纱或纤维制成的纺织品享有免税、免配额的优惠政策,扩大了对北美尤其是美国的棉纱和面料产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团、珠海格力集团和江苏春兰集团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多属于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的最大特征是两个互动即投资与贸易的互动和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与国内经济的互动。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和促进外贸出口第一个互动;通过对外投资与出口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第二个互动。这些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国外市场、带动出口,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的第二个特征是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

采用这种投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我国技术成熟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原料药等行业的制造业企业,投资集中在亚、非、拉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条件是企业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但其产品在国外又有市场。

企业采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开展海外投资,首要的优点是可以将成熟的技术设备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搬迁到市场销路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就能够使企业过剩的生产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继续获得收益。其次,采用这种投资模式,主要是以国内的技术、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等实物作为出资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汇资金,可以节约外汇支出,符合一些企业的实际需要。第三,企业采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开展海外投资,还能够合理地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和突破各种贸易壁垒,有效拓展海外市场。

三、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

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是指我国某些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论是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还是采取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均坚持在全球各地树立自主品牌,靠长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国际知名品牌,靠消费者认同自己的品牌来开拓海外市场。

该模式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海尔集团在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过程中,始终以创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为核心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就提出了“创海尔世界知名品牌”的战略。1998年后海尔全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使海尔成为国际化的海尔,让海尔由中国名牌成长为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在海外投资办厂时,坚持打海尔的牌子,中方投资方是海尔,企业的名字是海尔,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海尔牌的。由此看来,海外投资不仅是海尔占领国际市场的手段,更是其创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径。海尔赋予了海外投资新的功能和含义。海尔采用的“先难后易”策略是由海外创牌模式决定的:海尔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最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靠质量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取得当地名牌地位然后靠品牌优势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海尔在美国、欧洲实施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正是为了在欧美国家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进而让海尔成为世界名牌。随着一个个本土化的名牌崛起于世界各地,海尔实施的创世界名牌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大陆只有海尔集团一家入选,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创牌投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十分明显,一是企业海外投资无论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还是跨国并购方式,其核心目标之一始终是创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采取“先难后易”策略,其中有两层含义:即采取该模式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采用先难后易的策略,如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有份量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靠质量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的品牌取得当地名牌地位后,再靠品牌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同时,采取该模式的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道路也是先难后易的,即先到发达国家建厂而后再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由于创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初期注定要经历较长的困难期,之后品牌才能逐渐被消费者认识、认知和认同,才能打开局面。二是“先有市场,后建工厂”,如海尔先通过出口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等海尔的品牌被当地消费者认同、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投资建厂。

海外投资自主创立品牌的模式有其优点和制约条件。从优点来说,首先,这种海外投资模式属于“厚积薄发”型,虽然开始阶段起步艰难面对的成败风险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国际投资和生产中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就可以不再为国外跨国公司打工,从而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该模式将树立统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战略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不同需求,海尔在坚持统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实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发展战略。

从制约条件来看,这种海外投资模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首先它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拥有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时还需要国内投资企业有熟谙国外当地市场情况的专业人才来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为,到海外去办企业已经有一定的难度,而在那里林立的名牌之中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难,而要将一个有待树立和打造的品牌在当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难上加难。这要求国内投资企业起点要高,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其次,这种海外投资模式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国际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品牌投入,应当说品牌的价值实际上是品牌投入的回报。那么,海外企业既要进行生产投入,又要进行品牌投入,由于进行双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响。

四、海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

海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是一种与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资模式,它是指通过并购国外知名品牌,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开拓当地市场的海外投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买壳上市”,即先收购国外当地知名品牌这个“壳”,然后借助这个“壳”对产品进行包装,获得或恢复当地消费者的认同,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二是由于所并购的多是经营不善或破产的海外公司现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所以该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三是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资金基础、信誉较好、有能力收购和驾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

海外并购品牌模式,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投资模式。2002年9月,中国TCL集团下属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购了具有113年历史、在德国和欧洲有广泛的基础、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尔)等着名品牌的商标权益。继收购德国施耐德之后TCL集团又于2003年7月花费几百万美元间接收购了美国着名的家电企业戈维迪奥(Govedio)公司,这次收购是一次全资收购。戈维迪奥公司是一个做录像机、DVD等视像产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销售额约2亿多美元。并购美国戈维迪奥公司后,TCL集团仍计划在美国市场继续使用戈维迪奥品牌销售彩电、碟机等产品,努力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借外国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TCL集团独特的海外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最主要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最差的是品牌优势,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三个优势的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

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指的是我国那些具有得天独厚品牌优势的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时不投入太多的资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资形式或采取特许加盟与连锁经营等其他方式进行拓展。采用该模式开展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目前为数不多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已成为一家现代化的大型中药企业。同仁堂的品牌誉满海内外,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其品牌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同仁堂商标已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于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同时同仁堂的产品已经畅销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在中国拥有300多家零售和专营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药店,是2002年全国出口创汇最多的中药企业。显而易见,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开展跨国经营的特有优势。同仁堂的海外投资,无论是品牌入股的合资形式还是采取独资、特许加盟、连锁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这个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输出,拓展海外市场。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与前面分析的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不同,后者是一边“走出去”一边进行创牌活动,而前者则是在往外“走”时已经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比较成熟的品牌。

采用这一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需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而这正是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因此,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采用这一模式的条件。但是,伴随着中国企业争创名牌进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时期以后这种模式将会逐步流行开,因为来华投资的许多外国跨国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确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药和中式餐饮等行业,中国的一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在国际上拥有核心竞争力。这些行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一定要注意发挥自身品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争取早日将企业做大做强,早日成为独具中国产业特色的跨国公司。

六、海外资产并购模式

所谓海外资产并购模式是指中方企业作为收购方购买海外目标企业的全部或主要的运营资产,或收购其一定数量的股份,以实现对其进行控制或参股的投资行为。中方企业并购目标企业后一般不承担目标企业原有的债权债务及可能发生的赔偿,只承接目标企业原有的资产和业务。2000年4月,万向集团整体收购美国舍勒公司即属于海外资产并购模式,另外,像海尔集团收购意大利电冰箱制造厂、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收购韩国现代电子、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购并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两亿多美元收购印尼油气田资产、中国网通(香港)公司牵头收购亚洲环球电信网络资产、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在美国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美国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电电池生产资产项目等也属于这类投资模式。

美国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给了万向一笔3万套的万向节订单,万向由此开始了汽车零部件生产之路。万向的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都冠以“舍勒”商标。从1994年开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内部决策的失误,舍勒公司的经营开始下滑。后来,舍勒主动提出请万向并购的要求。结果,万向花了42万美元收购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网络等主要资产,而厂房、设备等由另一家公司买走。并购“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万向在美国市场每年至少增加500万美元的销售额。更深远的意义则是,由于并购了“舍勒”,万向产品有了当地品牌、技术和生产基地的支持。

采用资产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可以避免目标公司向我方企业转嫁原有债务及“或有债务”。因此,以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时,若我方企业考虑到海外目标企业可能存在债务不清、可能因对他人提供担保而在交易完成后引起赔偿等问题时,可采取资产收购方式。另外,在资产并购方式下,只要目标公司赞成资产出售的股东达到法定人数即可进行收购,即使目标公司有少数股东想阻挠也不影响我方企业的实际收购。

这种方式的制约条件一是由于多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故需我方投入较多运营资本。二是由于中方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后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以实现海外并购的目的,因而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对目标企业债务、税收和法律诉讼等情况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并购陷阱,制约并购目标的实现。

由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业务中主要的方式是并购投资,而不是新建投资方式(或称绿地投资方式),所以应当说海外资产并购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海外投资方式。还有,资产并购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业为交易对象,上市公司终归只是海外企业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因而这一模式比海外股权并购模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适合广大中小企业。随着我国海外投资规模的日趋扩大,并购投资将日益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其中资产并购模式会被更多的企业选用。

七、海外股权并购模式

海外股权并购模式是指我国公司购买一家海外目标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所获得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可对该公司行使经营管理控制权的一种海外投资行为。在海外股权并购模式下,其交易的对象是海外目标公司的股权,而最终取得的是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我国企业作为收购方成为海外目标公司的新股东。近年来,国内企业选择股权并购模式进行海外投资的事例逐步增多,如2001年万向集团并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UAI公司、2003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收购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都属于此类并购。

2003年8月,北京东方电子集团以10.5亿港币收购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份3.56多亿股,以占有其超过26.36%的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PDP显示器以及液晶电视类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本次海外股权收购,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将自此拥有从TFT-LCD面板到显示器整机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市场、研发、服务体系,从而奠定了实现“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在股权并购模式下,作为投资主体的我方并购企业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海外目标企业一般为在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权并购实施过程复杂,但法律程序简单。在法律程序上,只要并购方取得股权优势后即可进行董事和监事的改选。股权收购完成后,海外目标公司作为我方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存在,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由于买卖协议的签订方是我方收购企业和海外目标公司的不同股东,故该投资模式的交易决策具有分散性。

采用股权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由于不增加海外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税收支出,故收购成本较低;同时可以运用股权并购方式取得目标公司的控股权,使目标公司在经营上与我方公司形成一个整体,为我方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服务。但采用这种模式,在股权收购条件下,我方企业要对海外目标公司的一切债务负责。另外,由于并购交易决策具有分散性,可能会遇到少数股东的阻挠。

随着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并购模式日渐通行。采用股权并购模式进行海外投资,我方企业既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获得生产要素内部化收益;运用股权并购方式我方公司可以在部分出资控股的情况下,以“小资本”控制“大资本”取得海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实现企业资本滚动式发展,迅速实现企业海外扩张的目标;通过股权并购,还可实现我方企业海外间接上市的目标,即买壳或借壳上市。

八、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

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是指我国一些大型能源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主要是政府的推动,注重的是国家的宏观利益是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向海外资源开发方面进行的投资。海外能源开发投资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这类投资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限长,投资风险大,需要政府来推动和承担主要风险。在这种模式中,即包括新建海外企业也包括通过资产或股权并购而设立的海外企业。现阶段,这种投资模式主要体现在能源战略方面,今后将向资源战略扩展。

开展该模式海外投资的代表性企业当属我国三大石油巨头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开展国家战略主导模式的海外能源投资是解决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大石油巨头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着眼国家长期能源安全,纷纷进行海外油气田的投资开发,先后启动了二十几个项目。三大石油巨头与国外的很多合作项目采取的是“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石油企业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石油进口数量以及价格的稳定。

海外投资的主体一般是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重点能源企业,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资金来源有保证,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从而有利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由于把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宏观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就比把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第一位的其他投资模式能更有效地为国家战略服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有些自然资源如石油的供给形势己越来越严峻,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必须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能源生产分工,尽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实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就发生在自然资源行业,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国家战略主导模式的海外投资仍将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模式之一。但这种投资模式在非能源行业一般不采用,由于所需投资数额较大,眼下非国有大型能源企业采用也不现实。

九、海外研发投资模式

海外研发投资模式是指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而非传统的制造企业或资源开发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对外直接投资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首创这一海外投资模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和32个分支机构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研发中心,并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进行研发,从而能够及时掌握业界最新动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2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1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华为申请国际和国外专利198项,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里最多的。华为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华为依托全球化技术开发网络,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发机构,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价格,帮助全球运营商确立可持续赢利的运营模式。现在,华为的设备已经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40多个国家昼夜运转,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

高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展海外投资,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弱势和薄弱环节正在于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学习华为的做法,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的研发资源,推动研发国际化取得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国际竞争力。

3. 请问各位: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成功的投资、收购案例。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所负责的领区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九个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基地,集中了全美56%的制造业,《财富》全美500强企业中近120家位于领区内。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企业共在该领区投资设立了30家公司,投资总额约1亿美元,主要行业为汽车零部件、集装箱拖挂车、机床及组合生产线、手机电池、割草机等。近几年来,中国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收购了一些美国企业,利用其国内母公司原有优势,在美国市场开展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中国企业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并购的几个特点归纳如下,希望能为国内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一、同业并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在美中西部地区并购了四家美国制造业企业,基本上属于同业并购,例如大连机床集团并购了英格索尔公司下属的两家企业、秦川机床公司并购美国机床公司、深圳集装箱公司并购并成立了美VANGUARD集装箱拖挂车制造公司。通过并购,不但扩大了国产配套部件的出口,而且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和品牌等,通过优势互补,提高了产品档次并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实力。

例如,大连机床集团投资上千万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机床制造业知名公司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成立了大连机床集团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DMTIngersollProctionSystems),主要从事组合机床(生产线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这个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公司,既有世界机床业的驰名品牌和销售渠道,又有中国低成本后援和大连厂在国内的25个销售网点。产品既在美国市场销售,又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公司正常经营后,承接来自美国通用、福特及其他国家的订单,每台机床售价高达百万美元以上。

中国深圳集装箱北美公司投资收购了美国一家集装箱拖车生产企业。收购完成后,中集北美公司及时投入了部分设备和资金,完成了对原公司的技术和生产线的改造,聘请了资深专业人员负责新公司的管理、销售和财务。同时,中集北美公司注重利用国内母公司管理和技术优势,从国内采购部分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目前,该公司已经达到了年产8000台的设计生产要求,年销售额可达1亿美元以上。

陕西秦川集团有限公司,在密执安州投资收购了一家美国拉床(broach&machine)生产企业及其子公司。通过结合秦川集团在切削方面的技术优势,企业目前运转正常,除继续生产机床产品外,还将销售秦川公司产品。

二、获取销售网络、物流系统及品牌,延伸价值链

在美国中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市场。凭借投资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原企业的各类资源,包括销售网络、物流系统、品牌等,使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无形资产。

例如,大连机床集团收购濒临破产的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后,使其资金周转问题得到解决,公司摆脱困境、重整旗鼓进入了正常运营。该公司凭借在美机床业界的良好声誉,使得老客户接踵而来。来自通用汽车(GM)、福特汽车(Ford)、约翰迪尔拖拉机公司(JohnDeere)、德尔福公司(Delphi)、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er)和康明斯柴油机公司(Cummins)的订单使得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近两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三、明确并购目标,选择合适方式和时机

坚持公司主业,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盲目追求大而忽视强,在收购或投资前反复论证,选择最佳时机及时出手。

大连机床集团和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已经有20多年的业务往来。大连厂对英格索尔在机床业界的名望敬仰已久,对其产品技术、质量、市场甚至领导层性格特点都非常熟悉。在通过知情者得知该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大连机床公司抓住机会果断地将其收购。

深圳集装箱公司在收购前,对美国市场和集装箱拖挂车行业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印地安那州选定了几个收购对象并通过破产拍卖形式并购了美国企业。这种方式的并购,被拍卖公司财政状况完全公开,买方对其债务情况一目了然。

四、聘用外方管理人员对于收购完成后的企业管理,以上几家中资公司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由外方负责并雇用当地工人。大连机床集团保留了原厂的全部管理人员,中方仅派遣一名股东代表常驻美国。深圳集装箱公司也聘用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人士负责经营和管理,中方派遣技术人员。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生产、财务、销售均由当地雇员负责,中方作为股东着重把握企业盈收、技术交流以及部分产品国内配套等问题。

五、企业效益与其在当地的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后,订单源源不断,销售前景乐观。深圳集装箱美国公司并购仅一年,其拖挂车销售就超过了1亿美元,大连机床美国公司除了立足美国市场外,正在通过上海通用、海南马自达公司寻求对中国出口。它们同时也给美国当地经济带来活力并创造了就业机会。大连机床美国公司为依利诺州的罗克福德市(Rockford)创造了95个工作职位,深圳集装箱美国公司给印地安那州西北部带来了300多个就业机会,并成为其所在的梦那镇(Monon)雇佣人数最多的企业,它同时还带活了小镇的餐饮业。中国企业在美中西部的投资动态,近来引起媒体关注,芝加哥商界杂志《Crain’s》、《金融时报》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情况进做过客观报道。

阅读全文

与中国企业去北美如何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护照如何去越南 浏览:533
伊朗位于什么区 浏览:508
印尼哪里产玛瑙 浏览:992
伊朗盛产什么水果 浏览:744
印度辣眼睛怎么吃 浏览:663
意大利车站在哪里 浏览:852
怎么从伊朗带猫 浏览:723
瑞丽和中国哪个发达 浏览:646
中国海军在建的军舰有哪些 浏览:969
英国贝纯衣物除菌液怎么样 浏览:549
中国柴犬是哪里的 浏览:18
意大利人怎么看番茄意大利面 浏览:339
中国企业去北美如何发展 浏览:242
近代中国女性多久结婚 浏览:690
英国多少钱才是富豪 浏览:601
意大利西班牙哪个队厉害 浏览:569
50万越南币能在越南买多少东西 浏览:481
印尼喜欢什么 浏览:265
进口伊朗石油多少吨 浏览:446
中国熊猫哪个地方多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