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朝实行高薪养廉制度,为何会出现反腐越强烈官员越腐败的现象
近几年香港片方连续出了《反贪风暴》《廉政风云》等系列票房尚可的电影,再次将反腐问题展现在公共视野,反腐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横向来说,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从纵向来说,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史其实就是一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
结果就是虽然“有法可依”,但是最终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昨天讲述的关于李清照二婚后,其丈夫谋取他的财产,李清照找到他的把柄把他告上官府,才得以离婚,然而按照宋代的法律,妻子告发丈夫也要被判处两年流放,李清照是宋代名人,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在亲戚的求情帮助下,最终关了九天后被释放。
在北宋的很多时候,往往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败露,需要严惩的时候,皇帝为了标榜自己是仁义之君,也为了收买人心,往往采取纵容的方式。
贪污腐败的官员因为收不到严惩,因此“责罚未几,遇赦复叙,故态复作”。
总结:
王亚南教授曾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过:"中国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当今社会下,我们还是应该小心谨慎,将防止贪腐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B. 中国历史以来贪官最多的是什么时代
宋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占世界总经济比例最高的年代,但国家居然会出现积贫积弱的情况,除了冗兵冗官冗费,还有严重的贪污。
宋朝重文轻武,有时候犯了死罪的文官就因为是读书人而可以赦免,因此贪官众多。
各级官员,包括皇帝的宽容。甚至皇帝留下名言:十个文官贪污,不如一个武将造反严重。
宋朝农耕、贸易、手工业都比较发达,贪官有钱可贪。
宋朝对外战争频繁,一些官员的心思在各国间游走,更容易造成贪污的情况。
C.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新形势
近年来,中国的贪腐官员前“腐”后继,层出不穷,并且职务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像刘志军、刘铁男,都是省部级官员,其腐败行为的危害不能用钱来衡量。因为他们官高位重,涉及面广,牵扯人多,影响面大,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
过去我们认为,一般来说,贪官职务越高,贪腐金额越大。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小官大贪现象时有发生,最近查出深圳东莞的一个村官贪污金额竟然高达20亿元!
可怕的是,贪腐现象比比皆是。社会就像个大染缸,生活在这个大染缸里,谁也不敢保证不被污染。特别是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一枝笔”签字,什么帐都能报销。“家天下”非常普遍。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每月花天酒地的费用达120万元,平均算下来,每天挥霍的钱超过4万元。当有人劝告他要收敛些时,他大言不惭地说:“我一年上交税款200亿,这点算什么?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俨然把企业当成自家的了,不然他就不会贪污近二亿元,最大一笔贪污款达1.6亿元,是目前全国查出的一次性贪污数额之最。
据媒体透露,最近5年全国每年都有上万名官员涉嫌行贿受贿和挪用公款。而查出的还是极少数。另外还有大量贪官外逃。媒体曾梳理最高检历年两会的工作报告发现,抓捕外逃官员数量从2007年开始急剧上涨,涉案总金额也从最早的244.8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020.9亿元,5年间增长4倍以上。最高法院前负责人在其2009年出版的《反贪报告》中曾引用有关部门的统计称,1988 年至2002年的15年间,资金外逃额共1913.57亿美元,年均127.57亿美元。
现在已经形成一种用公款行贿受贿潜规则,逢年过节必送,上边来人必送,有送必收。有民谣为证:“不送白不送,送了不白送。既然不白送,为何不去送?送后能提升,谁都争着送……”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也不能完全怪个人。在这样一种缺少有效监督制约的机制下,谁在台上都难以独善其身。对于官员来说,也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不能融入环境,就会被视为“另类”而混不下去,失去前途;如果融入环境,就必须遵循潜规则,即腐败。
我们相信,大部分人刚开始当官的时候是一心想当个好官清官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一久就不由自主地发生变化。
就拿前深圳市长许宗衡来说,他曾说过许多漂亮话。他的“不飘浮、不做秀、不忽悠”被广为传播,足以打动人心。他还曾声称要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
中核集团前总经理康日新曾多次表示对自己的能力和清廉相当有信心:“我可以大胆地讲,我在重大决策上没有什么闪失。”“我这一辈子都在为核事业做奉献,如果我退休时,大家评价说,康日新在这个位子上是不谋私利的,我就很欣慰了。”
遗憾的是,许宗衡和康日新都因严重的腐败问题落马。不由得让人想起吴思在《潜规则》中阐释的由朱元璋所发现的“新官堕落定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讨过饭,当过和尚,在社会底层饱受凌辱和苦难,深知官员腐败对民众造成的伤害。为此,他坐上皇位后就竭力遏制腐败,实行了非常严厉的惩治腐败法律,但仍旧发现腐败者前“腐”后继。经过多年的摸索,朱元璋总结出了“新官堕落定律”: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
我们有理由相信,许宗衡也好,康日新也好,当初的豪言壮语不一定是作秀;上任之初也是一心一意想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的。可为什么还是在“糖弹”面前吃了败仗?这正是“新官堕落定律”在作祟。朱元璋也讲立法和监督,但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运作体系,于是造成了发生腐败的可能性极大而有了腐败受到惩处的可能性极小,以至于让官员们敢于铤而走险,冒死步入腐败行列。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再任期发展下去,势必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反之,一个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如果不从源头上健全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类似许宗衡和康日新这样的遗憾还会发生,官员上任之初标榜的清廉理想,到最后还是会被无处不在的腐败病毒所吞噬。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任由腐败现象泛滥下去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并且逐步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使一大批官员纷纷落马。2013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历年最多。目前有数据统计的15个省份,被查处的厅级以上官员达到208人,为11年来最多。同时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实行了巡视制度,纪委双重管理等等。
之所以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目的是为了遏止腐败势头,保持社会稳定,为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争取时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把“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新的工作内容纳入其中,这是比较关键的。基于一些研究可以认为:反腐败机构体制是制约我们反腐败成效的一个主要瓶颈性因素。我国的反腐败机构体制需要做整体性的改革。而且,这样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叫蹄疾而步稳。如巡视、纪委垂直管理、各地削减一把手的直管权力、最近中纪委官网邀请网民曝光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等等。
特别是中纪委官网让民众曝光身边的腐败,是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大胆创新,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的尝试,应该说这种上下联动机制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巨大。因为即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打消了举报人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对腐败现象的举报率。
还有,为了显示中央的反腐决心,让官员从开始就明白不能贪,从而彻底打消贪污腐败的念头,中央决定今后对官员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只要审计出贪污行为,不管是谁,不管职务多高,都要坚决查处。反腐不设上限。这样的制度,对贪官的警示作用最大。因为他不在台上,有什么问题很容易被查出来。这样以来,谁还敢腐败?
奉劝管人、管钱、管物的同志们,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撞到枪口上,既害了个人,也害了家庭,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中国以后决不会容忍腐败行为。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中国的前景必将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D. 中国历史上十大贪官
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着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
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而王恺则仗着自已是皇帝的亲戚,更是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因此获得财产无数,成了洛阳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富户。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刷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菜,还用香料来粉刷墙壁,压过王恺。
王恺岂肯认输,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门口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珍贵的细紫丝线编织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足足有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设,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听说后,成心压倒王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长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人们要上石崇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锦缎做的屏栏。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又输了一着,这才知道厉害。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听说舅舅在与石崇比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派人把宫里收藏的一株珍贵的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抬了出来,那珊瑚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晋武帝把它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风头。
有了皇帝帮忙,又讨得救兵,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得了珊瑚树后,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文武官员到家里吃饭。
宴席上,王恺故作神秘地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贝,平时不轻易让人观看,今日乘大家高兴,有意让大家观赏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都问是什么宝贝。酒醉饭饱后,王恺才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都说“快请快请”,于是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只见两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不觉连连称赞。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走近珊瑚树旁,慢慢凑上前去,好似在仔细观看,王恺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崇随手操起从桌旁拿的那一件铁如意装饰品,朝着那大珊瑚树的正中心上重重一击,“克朗”一声,那株珊瑚树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见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涎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不由分说,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仰天大笑说:“好好好,我赔我赔。”,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多拿几棵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把石崇家的珊瑚树统统给拿过来了,这一下足足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只见棵棵高大挺秀,晶莹剔透;株株条干挺拔,光彩夺目。比起王恺的那棵,更要胜上几倍。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官员都看呆了。围观的人指指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他,也只好作罢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众达官富豪自叹不如。
石崇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敛官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纵欲浪费,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万钱、还总埋怨没有可口的莱。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
晋武帝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美女穿着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这还不算什么,王济喜欢遭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编织起来的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处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他跟石崇、王恺等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通常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创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进取开拓精神,总能够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但西晋王朝却是例外,晋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统后,不是把富余的精力用于开疆拓土、励精图治上,而是一面骄奢淫逸,纵欲享受,一面崇尚虚无,清谈玄远。
西晋缘何迅速覆亡?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上上下下如此穷奢极侈、荒淫腐败,江山怎么会长久呢!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http://bbs.guoxue.com/archiver/?tid-43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