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试通车,这意味着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也被建造出来。而在国庆期间,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位于福建平潭海峡,首次试通车,而这一次了两用大桥的试通车,中国的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水平。
福建平潭海峡跨海公铁两用大桥的建成和使用,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这座大桥的建筑耗费了中国设计师不少的心血,也是由多名中国建筑师合力建造的。足以见得中国的建筑水平之高以及中国建筑师的伟大抱负
Ⅱ 公铁两用桥的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哈尔滨新市区三棵树松花江桥是我国境内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该桥上层为公路,全长1,147.6米,双车道;下层为单线铁路桥,桥长1,039.6米,共15孔,自哈端起为2孔64米、1孔80米、1孔96米、1孔80米、10孔64米平弦钢衍梁。设计载重等级公路按日本内务省6吨汽车计算;铁路为L一20级。直线平坡。1932年3月开始勘测,7、8两月设计完毕,同年11月开工,1933年11月,铁路部分竣工,1934年9月,公路部分竣工,全桥建成。本桥由日本铁道省研究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分别设计、施工,造价350万日元。后续的有湘江公铁两用大桥,衡阳湘江大桥位于衡阳市东洲下游200m处,桥连大庆路和广东路,1955年建造,是进出衡阳市的咽喉之一。该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为单线铁路,七孔,全长426.7m,公路桥全长643.5m,宽10m,桥高3m,桥下净空4m。引桥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目前该桥荷载为汽—15级、拖—80吨。整座大桥横卧湘江,雄伟壮观,为衡阳市的一景。 1950年毕业于北大的方秦汉改写了历史。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他使衡阳湘江公铁大桥于1955年9月开工,1957年底竣工,次年交付使用。这既是新中国湘江第一桥,也是中国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
Ⅲ 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哪一座
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双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建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大桥于1955年9月开工,1957年10月15日建成并正式通车。
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端口。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端口,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
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是采用桥梁建设界惯用的气压沉箱基础。这种技术工人得到深水作业,承受气压和水压的变化,在长江这样接近40米深的江底,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工作2小时,而且呼吸困难,极易出现氮麻醉现象,得一种“沉箱病”。
前苏联专家西林提出了管柱钻孔基础的创议,就是将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岩面上,并在岩面上钻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使其牢牢插结在岩石内,然后再在上面修筑承台及墩身。
这是一项完全创新的技术。两国的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地质勘测和艰苦的试验研究,最终决定使用这种技术。
因为使用了这一当时世界最先进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