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古代如何搞春运

中国古代如何搞春运

发布时间:2024-12-09 23:38:06

1. 古代也有“春运”,猜一猜: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做了什么

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统一运输价格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节假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古代春运的交通出行

古人对家庭观念比现代人更加的深刻,因此不管回家的路途有多么的遥远,也不会管交通工具有多么的简陋,都会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甚至不顾舟车劳苦,提前一个月两个月就从家里出发,而为了回家与家人团圆。

他们的交通工具与今天相比可选择的种类也是少之又少,因此离家近点的,就可以直接选择步行,远一些的就需要以牲口拉车代步,如牛车、马车、骡车、驴车等,而这些就相当于现在的汽车了。除了这些外,还可以选择坐船,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一段许仙和白素贞坐船航行的经历。

2. 现代春运高峰回家难!古代的春运高峰是什么样的



古代的春运高峰是什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校易搜一起读。


最近最火的话题可能就是“过年”了。回家过年,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自1月12日起,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开始了。要说春运热潮,似乎全世界都只发生在我们中国。春节前后是运输狂潮,游客集中在这个疯狂流动的时期。“春运抢运难,难于上青天!”说到这里,李师傅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古代的春运高峰是什么样的?祖先是怎么回家过年的?今天李师傅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春运热潮中的有趣话题。


过年回家的趣闻


追溯到唐朝,玄宗年间,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琬”,住在河南洛阳,却常年在江浙一带工作生活。有一次,快过年了,他急着回家。他乘船来到江苏镇江的顾北山脚下,独自航行,听着杜妍的哀鸣。王万突然动了感情,写了一首不朽的诗,《次北固山下》,其中两句“.夜晚现在让位给太阳的海洋,旧的一年融化在新鲜事物中“翻译成现在的中心思想,仅仅意味着“我想回家”!据说这两句话得到了当时宰相“张硕”的高度赞赏,亲笔题写,挂在宰相的议事厅上,让文人墨客向王婉学习。


话说回来,王万为什么不在江浙过年?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常年不回家,就得回家,打打麻将,喝点酒。但这是我们现代的理解。据老一代人说,它与一种叫“年”的怪物有关,这种怪物有角,力气很大。每年的最后一天,他都跑出去做妖。那时候生产力低,人弱。没有办法处理这个“年”。这是一个非常凶猛的怪物。但是,人多力量大,一家人睡不到一起。当“年”来临时,他们会一起把它赶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你没有回家,你的家人被年困扰,谁是你这边的负责人?所以不管什么困难,什么原因,你都要回家伸出援助之手。


春运热潮的由来


“春运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0755到79000年的1980年,但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中国最早的字典《人民日报》雅》记载,“过年”的说法产生于周朝。古代的春运热潮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在封建时代,由于孔子提倡“父母不宜远行”,流动人口数量少,路程也不会远。古代春运热潮的主体不是农民工,而是公务员和商人。现在所谓的“北漂”“平漂”,这些人到了年底归心似箭,但旅途中确实有很多困难。李灿大师为你讲述一些古代春运的尴尬方式。和他们比一比,也许你就不会觉得回家太难了。


古人在春运高峰时也堵车。


明朝万历年间,除了大名鼎鼎的张之外,还有一位大臣名叫“王羲之”。这个王大仁不简单。在他的任期内,丰臣秀吉入侵了朝鲜。这时候朝廷上议论纷纷,打还是不打?王希爵看透了日本是朝鲜的跳板,真正的目的是入侵大明的本质。所以他主张对日一战。最后在他的谋略下,明朝大获全胜,彻底打破了日本侵略大明的妄想。这说明这个王大仁真的很棒。当然,今天主要说的是他老人家与春运热潮相关的故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夫子认为应该是“堵”。为什么用这个词?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技术的不发达,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拥挤的人群和堵车的情况时有发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年底,王老爷从北京雇了一条船回老家松江。以前松江在上海边上,沿着京杭大运河往南走。经过长途旅行,他终于到达了上海。等船靠岸的时候,发现码头上停满了篷船,一片漆黑。我等了两个小时,现代差不多四个小时,才把船停好,王老爷脸都绿了。过年的时候高速堵车,有车主直接在路边用锅煮面条。我们不知道王老爷堵船会不会有东西吃。


古代学生的春运热潮


由此可见,春运拥堵并非现代人的专利,自古就有。除了春节回家堵车,你当然能看到背包客,大包小包的民工,装满各种过年物资的蛇皮袋,北京的驴打滚,天津的麻花,湖北的腊肉香肠,广东的菱角糕各种各样。其实古人回家也不例外,很多东西都会塞在包里。这本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朝有个大臣叫杨廷和,四川成都人,很有名气。他的儿子杨慎更加出名。后来得了一等奖,写出了“长江东流,浪花淘尽英雄”的名句。杨廷和年轻时就读于北京国子监。他有一年春节回家,走到今天北京通州的大运河,然后坐轮渡,坐马车,兜了半个多月,才到了成都老家。好在朝廷体恤学生,发了节日费用和生活物资,背了大包袱。估计里面有很多北京小吃。


它是古代国子监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那时候他们没有寒暑假,也没有周末,但是国子监还是要提供学生春节假期回家的路费。现在的学生都很羡慕,国子监的学生可以放“长假”了!而且,长假可以长达一年。超过一年不来国子监终止休假,将被除名。所以杨廷和回四川过年应该是长假。从北京到成都有1800多公里。如今,汽车需要两天左右,高铁需要8小时,飞机需要2小时。但是在500多年前的明朝,老阳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着口袋回家。太神奇了!


古代很难去


在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有限,很多人无法回家过年,“回家难”的现象相当普遍。隋代诗人薛道衡写过一首《尔雅》的诗,“入春才七天,离家两年。人归大雁后,思花前”。薛道衡是陕西人。他从北方来到南方,却没能及时赶回来与家人团聚。看着南方欢快的过年气氛,他一个人在异乡,所以他的诗里流露出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我记得在一份地方纪事报上读过一个故事。1053年,安徽阜阳知府欧阳修回江西永丰老家过春节。现代人从阜阳开车到永丰大概需要9个小时,而欧阳修当年在路上来回花了两个多月。他感慨道,“水会回归大地,但奔驰会努力”。前面提到的唐代诗人王纨留下了一首诗“.“夜现在让位于太阳的海洋,旧的一年融化在新鲜空气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运的道路是不容易的。


古代宫廷很难去定居。


实际上,在古代春运的困难背后是“一票难求”。对此,历代统治者都不忘改善这个问题。在商朝,古人非常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发现大量车马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全国公路网,为春运高峰提供了便利。据《王锡爵列传》记载,“驰道”是秦国的国道,宽69米。路边种了一些松树,要注意绿化和降噪。当时是世界第一,功能不亚于现代高速公路。除了“驰道”,秦朝还有“直道”、“轨道”等。这里说的“轨道路”,就是当时的高铁。当然,当时的跑道不是现在的跑道,而是硬木做的,下面是软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它与现代铁路基本相同。马车在上面跑得很快。即使古人在交通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可以极大的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毕竟古代比不上现代。杨廷和先生就算在硬木轨道上坐马车,过几天也回不了家。


古代春运中的收费


说完了难走,李师傅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春运高峰的票价。现在买机票回老家是没有折扣的。动辄几千块钱,买一张高铁票也不便宜。如果遇到黄牛,价格可能还要涨。古代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没有“一票难求”,黄牛就没用了。但是古人回家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他们可能工作半年,赚的钱还不够付车费。


据《杨文忠公》年的记载,唐朝雇了一辆驴车,装满了行李。步行100英里的费用是900便士。如果走山路,车费会涨到1200便士。李白的故乡是四川江油。如果他从首都长安回老家江油过年,要走1600里,中间还要翻越秦岭。加上吃住,路费肯定超过15000人民币。李白最高官职是六级翰林,年薪只有两万四千文。回国需要半年的收入。按照购买力,15000条相当于现在的6万多人民币。如今,从西安到江油的火车票只要250元,古今路费相差240倍。你觉得回家难吗?


民国难。


谈完古代,李师傅又谈到民国。此时,虽然交通与古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铁路和公路,但也面临着春运难去、春运急的问题。临近民国末期,火车上挤满了人。李同育在小说《人日思归》里狂言道:“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一列从北平开来的火车刚刚驶入天津站,站台上的乘客像蚂蚁一样蜂拥而至。每辆三等列车都挤满了人。没见过这么挤的方法。我连针都插不进去。第一批强壮的年轻人挤了上来,他们的身体像一堆货物,塞在车厢的过道里,直着脖子站着。第二组挤上来的人只好站在门边,撑住门,关不上。剩下的,我们得挤到车厢外面的站台上去。”


与此同时,作家程形容它更可怕:“拥挤!拥挤!三等车厢变成了五层!最高一层的乘客大多是军人,坐在轿顶;其次,在高卧铺两侧的架子上,放行李和杂物的架子;其次,椅子搁在三等工房的靠背上;其次,坐在椅子上;底层,席地而坐。因为人多,我把左脚的吊袜带脱了,这让一只金鸡自立了。我抬起左脚,穿上吊袜带,然后踩下去,却失去了原来的立足点。原来我左脚的地盘已经被别人占领了。踩着人家的脚背;踩在这里是一个


这些描述恰恰让李师傅想起了印度人挤火车的壮观场面。除了拥挤,生活在民国时期,春运高峰还得担心军阀混战。1929年12月14日,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作家冰心准备回家过年。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挺快,但1929年冬天军阀混战,从北京到上海要走的津浦铁路被军队临时占领。乘客不得不走海路。于是冰心买了票,先坐火车去天津,然后在那里坐船回上海。船上乘客很多,每个船舱都挤满了人。冰心的小屋只有五六平米,上下两层却有四个铺位。除了冰心,每个铺位的乘客都带着孩子,噪音,油味,污垢,烟味等等,让冰心无法休息。68个小时后,轮船终于停靠在上海浦东。如果算上冰心在天津和北京的等待时间,从北京回上海要四五天。可想而知在民国回家过年有多难!


讲了这么多春运热的故事,古人出门在外,回家不易。他们没钱没时间哀叹乡愁,只能写一首过年的诗。总而言之,回家的路从古至今都是艰难的。但不管有多难,回家过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美好的愿望。老话说“父母在人生中还是有去处的,但父母去了人生,就只有回家的路了”。我想真诚地提醒我所有的朋友,无论他们在新年期间有多忙,他们都必须回家看看!

3. 古代春节的习俗

1.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
古人相信春季万物生发,天地翠色,故属性上对应的颜色是“青”(青绿)。统治阶级为表示自己与“天”的关联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视作仪式之一。

同理,立夏红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对应的方位是“东”。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东门之外迎春。


2.饮梅花酒/椒柏酒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荆楚岁时记》

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没看错,古时候很流行喝花椒相关饮料。如《楚辞》亦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由此衍生而来又有“屠苏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确定。立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梅花尚未开放,应是上一年采摘梅花酿制而成。类似的食谱《山家清供》里有,不详述。


3.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里也有类似《圣经》中创世纪的情节,如“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七菜粥即取七种早春新鲜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为流行,曰“七草”。国内倒是式微了。


4.食春盘/咬春

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

——《四时宝镜》


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盘,相餽贶。
——《摭遗》(没查到这本书)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齐人月令》

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帝京岁时纪胜》
古人认为春日的气息是向外发散的——经过冬季蛰伏后,草木蓬勃生长,气温回升。所以流行趋势是食用有“辛味”的东西(如前面提到的椒柏酒),新生的野菜(如七菜),“春盘”“咬春”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一般是韭菜、葱、水芹、萝卜之类新生的鲜嫩蔬菜,有清新口感的。摊在盘子里,是“春盘”;卷成春卷、春饼之类吃,就是“咬春”。


5.剪彩绸为燕子,做头饰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荆楚岁时记》
彩即五色绸之意。

燕子被认为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鸟儿之一,七十二候里也有“春分,玄鸟至”的说法。彩燕迎春,大概就是想要像它们一样轻巧地迎接新春天吧;)


6.御风

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是风至则草木发生。

——《要览》


立春日,取弘农宜阳金门山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以候阳气。
——《玉泉记》

古人相信四季的“气”有所不同,春日的“气”是“阳气”,轻清上升,所以如果在竹管内放入一些草木灰,即使没有人动,春气也会带动飞灰,甚至发出声音。古时称之为“葭管”。

但有的时候“葭管飞灰”也被认为是属于冬至的——冬至一阳生,已经有阳气了。


7.簪花、采花、赐花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以上皆赐春旛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又士大夫家翦彩为春旛,或缀于花枝之下,或翦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东坡立春日,亦簪旛胜过子由,诸子侄笑指云,伯伯老人亦簪花胜耶。
——《东京梦华录》

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
——《景龙文馆记》
绍圣二年上元,幸集禧观,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
——《闻见近录》
立春在公历2月4日前后,春节也是2月。这时候盛开的鲜花并不多,所以这一习俗最初只有贵族/统治阶级才能享受。民间多是把彩纸、金箔做成花朵的样子,插戴。

唐宋以降,人们开始熟练调配鲜花的开放时间,这时候就有更多的花可供选择了。

8.剪彩纸、金箔为人

翦彩为人,或缕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花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荆楚岁时记》
这个做法好像是为了祈愿,希望自己的形貌精神都焕然一新的样子。

9.放灯、观灯

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灯数以百有八盏为率,有四十九盏者,有按玉匣记本命星灯之数者。
——《帝京岁时纪胜》
一般认为从立春后到上元节(即元宵节,正月十五),都要以彩灯装饰屋宇。初八开始就是赏灯的高潮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如何搞春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在政治上还存在哪些不足 浏览:161
越南和广州有什么合作吗 浏览:803
英国货运代理怎么样 浏览:286
越南圩有什么好吃的 浏览:353
印尼打工工资怎么样 浏览:238
伊朗为什么要射击 浏览:582
英国寄信中国多少钱 浏览:866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要联合 浏览:689
印度试射弹道导弹发射到哪里 浏览:392
发越南国际物流海关扣留怎么办 浏览:531
外资券商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浏览:803
中国移动n5手机多少钱 浏览:350
英国版的纽康特怎么查防伪 浏览:336
沙特阿拉伯离伊朗有多少公里 浏览:447
中国哪里卖羊肉最便宜 浏览:666
中国生产布娃娃的基地是哪里 浏览:644
伊朗石化投资多少美元 浏览:431
和平精英国际服苹果区账号怎么登 浏览:766
昆明到印尼有多少公里 浏览:399
印尼哪里能把印尼盾换回人民币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