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荷壳牌公司壳牌中国
壳牌公司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始于19世纪90年代,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率先将煤油引入中国,他们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设立油库。1894年,他们的油轮开始将"Crown"牌煤油运往上海,这个品牌在内地被称为"僧帽牌",在香港则叫"宝盖牌"。起初,壳牌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是竞争对手,但1903年,双方合作成立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在1906年和1908年在港、沪设立办事处,随后发展成为华南和华北的总办事处。
1907年,壳牌与荷兰皇家合并,成立了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尽管如此,其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运营。二战前,壳牌已在中国建立了50多家附属公司,经营广泛,但在战争期间,设施遭到日军破坏,业务几乎停滞。战后,壳牌迅速恢复,员工超过1000人,包括外籍和华籍经理,成为唯一在华经营的西方油公司。
1950年后,壳牌继续拓展业务,参与广州交易会并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开展化工产品贸易。与埃克森和菲利普斯合作后,壳牌在中国南方海域进行石油勘探,与中国政府合作设立合资油库,投资扩大。壳牌在中国的目标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支持煤炭行业环保与能源效率提升,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建立合作关系。
壳牌在中国的投资丰富多样,包括南海石化项目、长北天然气项目、油品零售、收购统一石化和科氏材料中国等,以及在各地的石油勘探、生产、煤气化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至今,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超过400亿美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员工超过7000人,其中97%为中国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