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乡土中国如何对比论证乡下人不愚

乡土中国如何对比论证乡下人不愚

发布时间:2025-01-07 18:36:04

⑴ 愚的概念乡土中国

愚的概念乡土中国如下:

在汽车极少见的年代,乡下人是很难见得到这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就更不晓得“靠左边走”“靠右边走”的这类交通规则了。

所以,当老农听到后边“嘀嘀,嘀嘀”的汽车喇叭声时,就慌乱的不知往哪里躲,气恼的司机先是啐了一口“笨蛋”,然后颇无奈进而归结为“愚不可及”。

“愚”确实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是乡下人头上的一个标签。

针对这一结论,费老是这样做出驳斥的:“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却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费老的这一观点立足现实,中肯中的,也算是为乡下人头上这顶“愚”帽上放了个遮挡各种鄙视目光的宽帽沿了。

我想,费老的这一观点,并非对”文字下乡”有什么看法,而是他更熟谙乡土中国基层的实际情况,更懂得乡里乡亲的情感需求,更知道一个国家民之重要。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社会分工,各行各业在社会发展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

而在经济落后的农耕时代,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就是依靠土地来解决温饱。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费孝通老先生以悲悯苍生的大胸怀,看到了乡土中的淳朴民风,感受到了来自民俗中的善良。

他知道,乡下人这不加掩饰的“真实”,决不是“愚”,而是一种可贵的纯真。

一个村子是一个小聚居区,小的村落的仅有几户、几十户人家,大一点的村落也大都至多有三、两百户人家而已。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已熟悉到听足音能识人、嗅饭香知谁家的程度。

在这个“面对面的社群”里,人们无需“咬文嚼字”、无需“客套寒暄”,有时简单的一声“哎”“嗨”的应答已涵盖了万语千言。

费老先生认为“文字,是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细思此言,实乃至理。再美妙的文字所表的“情”,所达的“意”都是间接的。

例如与亲朋好友久别而思念,突然接收到对方的信件,会很激动兴奋,信中千言洋洋洒洒,让人确似“见信如面”。但也远不如直接“见面”更能一解相思之苦。一个眼神,胜过一千句“眉目传情”,一个拥抱,胜过一万句“如隔三秋”。

所以,在乡村这个小天地里,人情没有距离。人们虽不识文字,但人情却稠的如粘土,落在头发上、脸颊上、脖子上,沾在衣服上,嵌入鞋底里,渍进脚手的指甲里……这种浸到骨子里的”愚淳“的乡情,是任何文字都难以言表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乡下人,虽然不愿意听到城里人话里话外讥笑乡下人的“愚”,但文字下乡,扫除文盲的确是英明决策。知识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基本消除城乡区别。当年,一些农村人争先恐后奔向城市,现在很多城里人挖空心思地想在农村置办一块田园。

在这个科技文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多元时代,我们这个曾经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正以我们的方式重新回归乡土。

其实,“愚”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大智若愚”。古代有大智慧之人从不自诩自己之智高,也从不嘲讽人之不聪,而是以渔樵为友,置身山水,畅达快意人间。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悟透“愚”中真意的哲人。

如今我们都向往回归乡土,是真的出自本真之意,还是为了从土地中攫取一点私利呢?



⑵ 秀优越感的人,你们伤害了我的骄傲

1、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过城里人对乡下人的优越感。

他那些做文字下乡的工作的同事们说乡下人愚,说他们在城里见到汽车不知道躲避,给司机开车造成麻烦,所以被骂笨蛋。乡下人连躲避汽车这种常识都不知道,真是愚,而费孝通则对这种说法不服气。

他举了好几个身边的例子,他说带学生去乡下的时候,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包谷,把包谷当成了小麦,乡下人并没有骂他们笨蛋,只是笑了一笑。还有的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听到狗叫都吓哭了。他还提到,战争时期,被分散到乡下的教授们,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在读书识字上比乡下孩子学的快学的好,但是在捉蚱蜢上则比不过乡下孩子,屡屡失手。

因此费孝通说,那些在乡村的城里人和他们眼中的乡下人一样,都没有见过世面,谁都不必看不起谁。

乡下人生活在农村里,他们生活的环境里没有汽车,所以在城市里见到汽车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呢,怎么会知道闪躲。城里人经常见到汽车等现代化的设施,他们当然对如何躲避汽车熟的不能再熟,但是他们的环境没有狗叫,所以听了会吓哭,他们也没机会见到包谷,见了包谷还以为是小麦。城里的小孩子从小就穿戴整齐,没有见过蚱蜢,所以在扑蚱蜢的时候总担心弄脏了衣服,再加上技巧不足,当然比不得经常在抓乍猛的乡下小孩子了。

所以,城里人说乡下人愚,无非是说他们知识不如人。而且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上不及城里人多。而同样的,城里人在乡村生活所需的知识上则不如乡下人。

知名主持人孟非有过在印刷厂当工人的经历,那时候他悟到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劳动人民嗓门儿大?他工作的车间里,工作时机器轰隆作响,即使面对面的两个人,不扯开嗓子喊叫根本听不到对方说什么。所以他认为,劳动人民无论是在农田里干活儿,还是在噪音巨大的工厂里工作,声音小了,别人都听不见,大嗓门才是保证沟通顺畅的武器。

很多城市里的人对农村人的大嗓门反感,他们把这当成是素质低下,他们可能并没有如孟非那样身临其境过。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爆棚,以为自己在公开场合不大声说话就是讲文明有公德,对于农村人的大嗓门一副嫌弃的样子指指点点,殊不知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大家都沾亲带故的,熟悉得很,有啥说啥,说话声音小才不方便交流呢。

那些被嘲笑的乡下人并不愚,也不是没有社会公德,而是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没有机会或者也没有必要去了解那些他们用不到的知识,做没有实际效果的事。如果环境改变,他们也能迅速学会另一种技能以更好的生活。所以,城里人对乡下人产生的那种优越感无非是对自己所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沾沾自喜而已,和公民素质与社会公德没有多大关系。

2、

前阵子我所在的书评群正热火朝天的在微博上认证书评人,我也被催着找到已经荒芜已久的微博,打算把以前的书评贴到微博的书评区。

作为一个对社交网络无感的原始人,我注册微博纯属冲动,可怜到连一条微博都没发过,对如何玩转微博一窍不通,怎么发书评更是一头雾水。

提交申请后我就被邀请加入到某个微博书评群,为了不露怯,我一直保持潜水,看其他人作何反应。看到群里几个人交流经验,我就按照他们说的操作,可是忙了半天仍没有结果。

可能不会用微博发书评的人有点多,群里不断有人问这个问题,所以群主做了两个文档,用图片辅以文字说明,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发书评。

有的朋友进群晚,没有看到那些文档,仍不停的问东问西。不久就有个朋友发微博,大概内容是注册书评人这事很简单,她一会儿就会了,有的人都三天了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人和人的真是不一样。

她发什么内容的微博和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我总觉得她情商有待提高。大家都在同一个群,且互相关注过,她发的内容大家都看的到,她含沙射影讽刺的那些朋友看了微博会作何感想,她可能都没有考虑过。说话的时候考虑不周,明嘲暗讽,还透着股优越感,自视甚高,这就有些令人讨厌了。

她的优越感是这个样子的:看,注册书评人这事这么简单,我一会儿就搞定了,你们怎么那么笨,都三天了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哎呀,我太聪明了,赶紧对我顶礼膜拜吧。

从她的话语中大体能确定她是经常玩微博的年轻人,对微博再熟悉不过,发个书评是小菜一碟,所以看别人那么长时间还没搞明白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但是她可能没想过那些她讽刺的人可能一直生活在微博辐射不到的环境里,对于微博一知半解,玩不转也是正常的。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来熟悉,他们也能成为玩转微博的达人也说不定呢,人总要慢慢适应。

3、

我以前有个爱秀优越感的同事,她自视甚高,以打击我为乐,而她的优越感就来自于她比我结婚早,比我胖,比我有钱。

她结婚早,22岁就早早跳入婚姻围城,过着幸福的已婚人士的生活,天天跟我秀恩爱,所以看到一直嫁不出去的我不免优越感爆发,总是给我上课,以过来人的身份说的头头是道,不把我说的点头称是不罢休。

她说我不要太挑剔,要认清现实,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没有那么多高富帅供我挑拣,即使有也会选择她那样的,肯定看不上我。女人就该以家庭为重,要趁着年轻结婚生孩子,年龄大了就成高龄产妇很危险等等。说的那些话都像是为我考虑,可是我明明感觉她就是看我不起,好像我没结婚就低她一等,别的地方再好也找补不回来。

等到我也结婚的时候,她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女王派头,看我哪里都看不顺眼。

一块逛街的时候,我看到苗条的女孩就心生羡慕,总是迫不及待的指给她看,她则嗤之以鼻的说瘦女人是没有未来的。丰满的女人才有旺夫相,生孩子也容易,男人才不会喜欢瘦子。然后就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说自己有旺夫相,一看就知道出身富贵人家,她老公就喜欢她这珠圆玉润的身材,每天都把她夸的心花怒放。最后的结论是要我以她为榜样,不要继续瘦下去,不然被老公甩了就得不偿失了。

她家境富裕,吃穿用度不一般,全身大牌。和她相比我就太寒酸了,灰头土脸的,和她在一起就像她的丫鬟。

她知道我用国产护肤品的时候,噼里啪啦说了我一顿,那个气势简直像是责备我。她说我这么年轻就自暴自弃了,结婚不等于万事大吉,用那便宜货只会加速衰老的进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被老公甩了。

然后呢,又是一番自我陶醉,说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她用的护肤品都是几千块钱的专柜货,所以她连皱纹都没有,比我年轻好几岁。

买了新衣服她也会专门找我展示一番,顺便对我的穿衣品味指指点点,说我像个中年大妈,小心老公找年轻漂亮的小三。最后又是让我学着她,因为她的衣服都是上千块钱的,名牌加身,气质不一般。

听她说话,我的头上冒出三条黑线。比我大好几岁,体重也多了30多斤,身高还比我矮半头,顶着一脸的粉刺,以前经常跟我抱怨家庭如何不和谐,到了教训我的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了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女王,这转变也太戏剧性了。

作为单位年纪最小,家庭又一般,哪里都不出彩的小职员,谁都能跟我秀一把优越感,这个吧我能承受,因为早习惯当绿叶了,可是像她这么个秀法,还真是太奇葩了。

像这种暴力蛮横的秀优越感,秀来秀去,就成了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自己在那里美得得意忘形,却罔顾事实,这就不是简单的秀优越感了,这是人品不好,谁都不待见。

4、

三毛有篇文章叫《芳邻》,写她在沙漠里的邻居。擅长占便宜的邻居们知道三毛脾气好,所以隔三差五跟三毛借东西,但是经常借了不还或者还回来的东西由于不加爱惜而变的脏兮兮的,当她们无理的要求被三毛拒绝后,她们还理直气壮的指责三毛伤害了她们的骄傲。

我觉得那些秀优越感的行为跟三毛的那些邻居也差不多,她们向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一心想的都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别人都得伏低做小有求必应。只不过她们向人索取的倒不是什么物件,而是别人的肯定或恭维,但这种肯定或恭维是索取者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而获得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一多,各自优劣势在比较中也就一目了然了,部分占据更多资源或者在某一方面有优势的人更加引人注目,也有更多的话语权,言语中透出轻微的优越感很正常。

但是秀优越感这事得拿捏好分寸,朋友间无伤大雅的秀一秀,能活跃气氛,可是如果没有分寸,靠打击别人来彰显自己的优越,那就太不地道了。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那些大肆秀优越感的人缺的恰恰是健康的自信。他们或者极度自信,自我膨胀,谁都不看在眼里,或者身无所长毫无亮点,内心空虚而自卑,所以只好拼命的打压别人来衬托自己,将别人踩低才能显得自己高高在上。有时候甚至为了衬托自己,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故意歪曲事实,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所以说到底他们其实是一群心理不健全的人,值得同情。

那些对乡下人秀优越感的城里人,他们秀的不是自己多么有素质,而是在秀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个因为微博玩的好而看不起别人的姑娘,她的优越感不是来源于自己多么聪明,而是别人在使用微博上的笨拙;我那个没有分寸的同事经常秀的也不是自己智慧能干,而是家庭条件优越和结婚比我早而已。

他们的优越感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少关系,大部分是和自己的外部条件密切相关。他们像是外表好看,内心空洞的葫芦,来自外部的风一吹,他们就洋洋自得的飘起来了。如果环境改变,他们的优越感可能荡然无存。

内心空虚导致他们一味的从外部寻求优越感和认同,所以他们的优越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内心空虚的表现而已。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祖父谆谆告诫他,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别人不一定拥有如你一样优越的条件。这句话对那些爱秀优越感的人也同样适用。也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秀优越感的时候,秀的到底是你们自己,还是你们的优越条件。

作为一个经常被人当做绿叶的人,我想告诉那些闲的没事就喜欢跟别人秀优越感显得自己特有本事的那些朋友们,你们适可而止吧,你们秀的时候伤害了别人的骄傲,不仅拉低了自己的形象,也暴露了你们余额不足的情商。

把别人踩低并不能显得你们高大,只有你们自己真正的优秀了强大了,别人才会真心奉上欣赏与赞美。秀优越感这癖好,收敛收敛吧。

文章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阅读全文

与乡土中国如何对比论证乡下人不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英国给小费怎么给 浏览:655
中国铁路有多少个集团公司 浏览:88
伊朗人为什么吃猪肉 浏览:15
中国有多少外国飞行员 浏览:190
中国的文明行为有哪些 浏览:121
中国人不改国籍怎么办 浏览:377
中国女企业家都在哪个城市 浏览:20
在英国如何吸烟 浏览:203
英国总统在位多少年 浏览:494
在歌尔怎么去越南 浏览:997
我的世界如何把中国版mod拆下来 浏览:838
意大利的北部有哪些城市 浏览:756
德国柏林到中国哪个城市最近 浏览:205
伊朗买支水多少钱 浏览:695
印度软银投资哪个最值 浏览:291
一个人穷游中国信阳之前去了哪里 浏览:23
英国mt30多少马力 浏览:452
英国人如何看待紫石英事件 浏览:84
越南姑娘从事什么工作 浏览:290
怎么用电视看越南电视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