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民工”该叫“新产业工人”,你如何评价这个新名字
农民工还是那个群体,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有,只不过工作的区域可能不太一样,现在同样也有,然后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新产业工人。其实这个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换了个名字就不做原来那些工作了吗?换了个名字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了吗?全然都不能。
要逐渐改变人们的印象,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农工的收入问题,这个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毕竟这个行业很复杂,涉及到建筑行业钱怎么分配的,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问题,既然这个工资短期内改变不了,但是人们的印象能不能改变呢,让人们不再觉得农民工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便宜的职业。因为这个工作赚不到太多的钱,因为这个工作接触的环境比较差,但这样并不妨碍人们尊重这个职业呀。
‘贰’ 农民工现象是指什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民工现象
指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直至2005年,这一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据估计2005年有1.5亿人。
人类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解决城市产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农民离开土地,一方面有自耕农要解决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东亚,包括日本、韩国、台湾,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经历了自耕农转为产业工人这一阶段。只是由于中国大陆特殊户籍制度的残存,才产生了特殊的“农民工”状况。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后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现状
‘叁’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到多少万人
200万人左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数量达到200万人左右。
据1919年统计,上海工人总数达513768人,其中产业工人181485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以此计算,全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应有两百万人左右。
从阶级基础来看,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和工人阶级的摇篮。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其中,上海工人数量超过50万,是我国工人阶级人数最为集中的城市。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率先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引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国家政治舞台。
详细介绍:
在 1919 年 1 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1919 年 5 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肆’ 近代产业工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核心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是正确的,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是工人阶级。
‘伍’ 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不高,但是贵,请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2)贱买贵卖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因为流通中不能增加价值总量,有的人多得了,别的人就少得了。(3)实际上,利润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本质上和剩余价值是一样的。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食欲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陆’ 如何看待推进新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重要一年里。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且全国工会应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特别是重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人才保证。
一、得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组织广大职工特别是非公企业职工积极投身“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二、探索素质提升激励机制。一是物质激励。实施职工学历教育提升补贴计划,对劳模及一线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定额补助。二是荣誉激励。授予重点工程创新竞赛功臣集体和功臣个人“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健全“大国工匠”培养、选树和激励机制,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四、推动依法维权方式手段升级。提升扩展“三庭合一争议调处机制”效能。
五、推动双培训,打造新平台 。采取“工会+”模式,依托高校、企业等设立职工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形成以品牌培训机构为引领、专业培训机构为基础,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的网络培训新模式。
六、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则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2017年全国工会应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显着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最重要的是要创新产业工人发挥骨干作用的载体方式,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
‘柒’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重视培养产业工人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工人正是促进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里要培养产业工人往往需要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精炼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检验,产业工人是难以成熟的。
而我国要培养产业工人就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是重视职业技术培养,鼓励社会大众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重视,改变长期以来的轻视产业工人的观念。国家要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职业技术教学。
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企业用工制度进行改革,通过长期的聘用制稳定产业工人队伍,真正给予他们相应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让他们肯于钻研、精于技能,投身于“中国制造”,铸就工匠精神。
‘捌’ “农民工”的叫法被禁止,你如何看待“新产业工人”这个名字
我认为这个做法就是换汤不换药,即便是更换了名字又能如何?除了名字之外,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改变。相关部门决定把传统的农民工叫法改为新产业工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问题是这项规定有何意义呢?与其想尽办法为他们改名字,还不如多想想如何为他们讨回应有的薪资。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不管哪个行业,只要靠自己双手赚钱的都不丢人。身上穿的衣服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文化和他的素质不可能成正比,我认为叫农民工并没有什么不好,是他们美化了我们的城市,我们要做的是尊重这份工作,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农民工。
‘玖’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不重视培养产业工人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珠三角,试图通过这里洞察到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生存状况。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东莞工厂里存在数量不少的“学生工”,成为当地缓解“用工荒”的一个重要方法。
积极推行的当地就业优惠政策吸引很多人留在当地创业,导致前来上述地区的工人数量减少。
于是,一些制造业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前来实习,实则是顶岗工作,当然他们所获得的报酬要低于正常的工人。尽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上述“学生工”可能并不违法,但是从实践来看,他们往往工作不足六个月,只能是熟悉一下岗位技能。一方面对于他们专注于制造业企业发展无益,一方面对于企业培养产业工人无益。无独有偶,上述制造业企业大多采取的通过劳务公司代理招聘的工人通常情况下工作时间也不会超过六个月。
短短六个月时间,对于上述工人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其他打工者,都只能是刚刚熟练掌握一些技能就马上离岗,对于他们真正的技能提升很难实现,而对那些制造业企业来讲,经常流失的工人一方面浪费了他们的人力资源支出一方面影响了正常的产业升级换代。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工人正是促进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里要培养产业工人往往需要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精炼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检验,产业工人是难以成熟的。而我国要培养产业工人就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是重视职业技术培养,鼓励社会大众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重视,改变长期以来的轻视产业工人的观念。国家要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职业技术教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企业用工制度进行改革,通过长期的聘用制稳定产业工人队伍,真正给予他们相应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让他们肯于钻研、精于技能,投身于“中国制造”,铸就工匠精神。
‘拾’ 什么什么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三大特征
1、产业工人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的主力和骨干;
2、产业工人是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群体;
3、产业工人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人群体。
马克思则从阶级构成角度出发,认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0)如何评价中国产业工人扩展阅读:
产业工人技能的获取及提升绝对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涉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技能传递及形成过程,属于集体意义上的社会行为。
在这样一种社会行为背后必然涉及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主体以及劳动者个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及责任分担问题。产业工人技能投资制度实际上就是要厘清不同主体的利益补偿及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