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为全球抗疫做了哪些贡献
中国为全球抗疫做的贡献有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中国用8天时间确定病原体,16天研发成功检测试剂盒;2020年,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截至目前,中国正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
连日来,中国新冠疫苗运抵多个国家,受到热烈欢迎。中方积极兑现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正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外国政府和人民纷纷对中国表示感谢,认为中方提供的疫苗对其抗击疫情非常重要,中国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中国什么时候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扩展阅读
蒙古国对中方助力抗疫和恢复经济表示感谢:
4月2日晚,蒙古国政府采购的首批中国新冠疫苗运抵蒙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在交接仪式上致辞说,在蒙古国抗疫严峻时期,中国先是无偿援助蒙方疫苗,为蒙古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中方又在短时间内提供蒙方所购的首批中国疫苗,助力蒙古国抗疫和恢复经济,蒙方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Ⅱ 新型肺炎简称为什么是“COVID-19”
这个名字COVID-19来源于corona(冠状)、virus(病毒)以及disease(疾病)三个词,而19则代表这个疾病出现的年份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在2019年12月31日上报至世界卫生组织的。
新冠疫情之初,世卫组织曾建议使用2019-nCov(2019 novel coronavirus),但被不少媒体吐槽过于拗口。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助理教授克里斯汀·沃森(Crystal Watson)告诉BBC,“2019-nCov用起来一点也不方便。没有正式名称的危险是,人们就会开始使用诸如‘中国病毒’之类的术语。在社交媒体上,一旦一个名称流传开来,很快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难收回。”
Ⅲ 中国会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被确定为疫区吗
截止至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没有把中国列入疫区,但是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布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疫区国”。
世卫组织早就取消了“疫区国”的概念,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经济制裁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世卫组织此次在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来说是警报机制,用以预警其他国家加强防控,而且发布后有效期为3个月,可根据疫情发展随时撤销或修改。一个不远的例子是,2016年2月,巴西寨卡病毒疫情也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没有影响8月巴西奥运会的正常举办。
(3)中国什么时候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扩展阅读
PHEIC历次事件
2009年以来,WHO共宣布了六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一次是在2009年,随着H1N1猪流感大流行的爆发。
第二次是在2014年5月,当时小儿麻痹症似乎再次激增,威胁着根除工作。
第三次是2014年8月,当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逐渐失控。
第四起事件与2016年的寨卡病毒有关。
第五起事件发生于2019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爆发的另一起埃博拉疫情。
第六起事件发生于2020年1月,中国境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