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拜登的对华政策和看法
日本《产经新闻》8月20日发表题为《美国民主党政纲渗透着对华融合成分》的文章称,若民主党的前副总统拜登当选,下一届美国政府可能回归奥巴马政府的“对华融合路线”。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美国民主党在18日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政纲。11月将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在即。如果来自民主党的前副总统拜登当选,则下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何去何从?通过对政纲等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下届政府可能回归奥巴马政府的“对华融合路线”。
关于下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政纲宣称,将明确、强有力且切实地消除中国政府在经济、安保和人权方面带来的重大担忧。政纲还指出,将在气候变化问题和核不扩散问题等美中利害一致的领域推进合作。
另一方面,政纲指出“民主党相信,来自中国的挑战基本不是军事上的”。针对特朗普政府增强与中国全面对决的姿态,政纲强调:“民主党不会诉诸自我毁灭式的单方面关税战,也不会陷入‘新冷战’陷阱。”
拜登提出的外交和安保政策目标是,重振和激活美国外交。其认识是,提出“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导致美国在世界上的立场减弱。拜登曾在采取对华融合政策的奥巴马政府担任副总统,所以他上台后“回归”对华融合路线的可能依然存在。
(1)如何评价拜登对中国态度扩展阅读:
拜登上台后对华政策的三个转变
1、中美关系将会缓和,这是拜登上台后的第一个重要转变。
首先,拜登的个人特质决定了他的对华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特朗普式的反复无常。在他超过长达41年从政生涯中,拜登有很多“高光”时刻:30岁就当选参议员;外交天才,曾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并与多国政要有广泛的个人联系;前美国副总统等。
无怪乎多家美国主流媒体认为,历史上没有哪个总统候选人比拜登的从政经验更多。丰富的参政和外交经验使拜登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将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一般的外交决策和国家互动的基本原则。这无疑将缓解中美双方的紧张关系,降低两国战略误判的风险。
2、第二个重要变化是,拜登及其对华团队将调整美国对华政策优先次序。从以经贸问题为绝对核心,到多议题并重。
特朗普一直将经贸问题作为其对华政策的核心,而对其他议题并不太看重。而拜登则明确表示要从多角度来构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拜登表示不会将气候目标排除在贸易政策之外,承诺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全球减排目标。
拜登也强调中国碳排放方面的责任,认为中国不但应保证本国的碳排放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还应使包含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
3、第三个变化对中国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拜登将更加强调传统西方联盟体系的内部团结,以及通过联盟来塑造整体性的对华战略。
拜登及其团队认为,通过削弱美国在其传统同盟体系和国际组织内的影响和地位,特朗普正在“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而他将会采取多边主义的方针,修补并强化美国在全球民主同盟中的领导地位,甚至希望重构这个联盟的关键要素,使之在面对所谓的“非民主国家”威胁时,更能促进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贰’ 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会有什么新变化
美国即将在2020年的11月开始总统大选,彼时呼声较高的拜登最近频频登上社交舞台。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上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呢?其实从今天的美国对华的态度上来看,不管是谁任总统这一职位,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不会改变,顶多是态度上不会那么激进,双方沟通会有缓和。
拜登作为美国民主党的代表人物,他历来主张和中国进行对话合作,不进行对抗。白带认为中美之间的政策应该是尽早推动中国遵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国际准则,其目的在于访中国异常侵犯美国与其同盟国的利益。拜登对于中国的态度是相对中立,他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所以他在对华关系上主张与中国对话,认为积极沟通协调才是解决中美分歧的关键因素。如果拜登上台,他的态度应该不会像时任总统那样激进,中美之间的关系会处在一个良性的发展之中,作为竞争对手和利益的共同体,拜登应该会处理“表面”的和谐。
‘叁’ 拜登好战吗
拜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战分子。
拜登曾经为美国向伊拉克发起战争投了一个很重要的一票,导致很多人在那场战争中丧命。拜登同意发起伊拉克战争,他亲自参与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让很多人的性命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光芒。
此前,拜登对中国的态度也很温和,不支持暴力相见,提倡和中国保持友好,互得互利的大国关系。但为了对抗特朗普竞争拉选票,拜登竞选团队放出消息:如果拜登成为了新一届总统,将会对中国进行制裁。竞选团队还认为特朗普现在对中国心慈手软,中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制裁。
(3)如何评价拜登对中国态度扩展阅读
拜登个人简历
1942年11月2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1970年踏入政界[1],毕业于特拉华大学及雪城大学,特拉华州律师和政治家,第46任美国当选总统。
曾任特拉华州资深联邦参议员,1972年当选美国参议员,是美国历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轻的参议员。也是特拉华州在任时间最长的参议员(1973-2009年)。
1988年和2008年两度竞选美国总统,都没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两度作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竞选搭档。曾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任美国副总统。
2020年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约瑟夫·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
‘肆’ 为什么说拜登亲华
拜登亲华这一说法可能源于他在多个场合表现出的与中国进行积极沟通和合作的意愿。然而,要全面理解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美国的国家利益、全球战略以及与其他大国的竞争关系。
首先,拜登政府在多个领域与中国开展了合作。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拜登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加强合作。此外,在公共卫生、科技研发等领域,拜登政府也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这些合作举措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其次,拜登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表现出了务实和灵活的态度。他强调,美国应该与中国进行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拜登政府也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完全亲华。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问题上,拜登政府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例如,在人权、民主、贸易等方面,拜登政府对中国持批评态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美国的利益。
总的来说,拜登亲华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过度解读和简单化的倾向。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形成的,既包含了合作与沟通的元素,也体现了竞争与防范的方面。因此,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和理性的态度看待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既看到其中的积极面,也要关注其中的挑战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