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主人是如何准备和供应食物的
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饮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当你作为一名游客或者客人在中国的家庭或是饭馆用膳时,你会发现,用膳仪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表现出得体的礼遇,会大大的增加你用膳的乐趣,并且,会令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首先要会尊重人 在用膳时,晓得先尊重人是一个非常值得钦佩的传统习惯,包括尊重晚辈、老师、客人,同时还要关照到孩子。中国人一直都很强调孝道。把最好的食物先留给家庭中更年长的成员这种行为已经在无数代人中约定俗成。在远古的时代,一般人生活的物资都比较紧缺,但是,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供养他们的那些认为被儿孙供养是理所当然的老母亲或老父亲。
虽然,中国的主人家都是很热情好客的,但是,你也必须先向他们显示你的敬意。在用膳之前,主人家一般都会先说一些客气话。在主人说“不客气,尽情享用”之类的话前,客人不应该私自开始用膳,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恭,并且会令主人不高兴。
主人在饭桌上放置剩菜的盘子,都会把主菜放在饭桌的中间,其他的菜均匀的围着主菜的。如果主菜是以裁减或其他方式来装饰准备过的,主人会把主菜对着主要客人或者长辈放在饭桌上。这也是一种美德的表现。
筷子的学问 中国是筷子的故乡。筷子的文化在中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以筷子作为餐具的传统还被推广到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譬如:越南、北韩、南韩。筷子的发明反应了中国人的智慧。一双筷子,看上去很普通,却能拨动、夹住、搅拌食物。现今,筷子还被认为是一种结婚或其他重要仪式的吉祥礼物。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长时间离家远行之后回到家,是意义非凡的。同时,也有一些食物与这个相关。远行回家一般是以面条作为迎接的食物;而当有家人准备出门远行,对一些小康家庭来说,则会以饺子作为饯行。这种风俗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流行。在龙舟节期间,虽然很多人都不能去到河岸的旁边观看龙舟比赛,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吃一种很特别的食物――粽子,一种用糯米做的,用竹或者芦苇叶子包裹着的金字塔形状的饺子。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人们担心他在黄泉下缺少粮食,所以,特别做了这种食物给他。现在,这种食物已经演变成了很多其他的形状和种类。
在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人们会吃一种叫做“腊八粥”的粥。在远古时代,就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和尚们会友善的和人们分享各种粮食,并以这些粮食做出这种美味的粥。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传统。除了这些之外,在除夕晚的年夜饭中,鱼一直被用作象征繁荣和富裕。
② 家里来客人应该怎么做
1. 客人抵达后,应热情引导他们入座,确保他们感到舒适。
2. 主动为客人提供饮品,如水或水果,表达主人的细心关怀。
3. 坐下后,要真诚地与客人交谈,展现友好态度,积极聆听他们的谈话。
4. 若客人留下来用餐,应安排家庭成员轮流陪伴客人,确保交流不断,气氛融洽。
5. 用餐时,要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出对客人的欢迎和感激,营造温馨的共餐环境。
6. 客人准备离开时,应适当表达希望他们再次光临的愿望,并表示真挚的留恋。
在接待客人时应注意:
1. 对于到访的客人,不论是熟悉的还是初次见面,不论其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都应热情接待,主动迎接。
2. 当家中已有客人时,如有新客人到来,应进行适当的介绍,并确保平等对待,避免给任何一方造成冷落的感觉。
3. 家中如有客人,应避免大声播放电视或音乐,不要在客人面前责骂孩子,避免家庭内部的争吵,以免影响客人的情绪。
4. 对于客人带来的礼物,应真诚地表示感谢,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应明确并礼貌地解释原因,避免误会。
5. 客人告辞时,应等到客人起身,主人再起身相送,并握手道别,避免在客人离开后立即关门,以示尊重。
6. 在共同进餐时,如有同学或朋友来访,应主动邀请他们一同用餐,并为他们提供阅读材料,使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7. 客人来访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保持房间的整洁,并准备适当的接待物品,如茶点水果等,以展现主人的周到和热情。如父母不在家,应自觉承担起主人角色,妥善接待客人。
③ 家中待客礼仪
家中待客礼仪
家中待客礼仪1
家里来客人了,你懂得如何招待吗?下文就介绍一下在家中招待客人的一些基本礼仪:
1.客人敲门或门铃响时,应尽快答应,开门后应对客人说“请进”。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是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若是吃饭时来客人,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4.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5.和客人喝茶时,敬茶须用双手端送,并放在客人右边。
6.介绍客人时,须先将家属向客人介绍。
7.客人要回时,应挽留,客人如坚持要回去,则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分手告别时,应招呼“慢走”“再见”。
家中待客礼仪2
一、准备
如果知道有客人来访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以免客人到来时,手忙脚乱。如果客人突然临门,室内来不及清扫,应向客人致歉,但不宜急忙打扫。
二、迎接问候
客人在约定时间到达,主人应提前到门口迎接,见到客人后,应热情打招呼,以示欢迎。
三、让座与介绍
1、如果是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2、或者如果客人突然造访,也要尽快整理一下房间、办公室或书桌,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3、客人进门后,要及时请客人就坐,如果是长者、上级或平辈,应请其坐上座;如果是晚辈或下属则请随便坐。
4、如果客人是第一次来访,或接待现场有家人、亲朋好友或同事,也应一一给予介绍,以制造友好的气氛,并互致问候。
四、敬茶递烟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传统习俗,敬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上方,如果客人不止一位时,第一杯茶应敬给德高望重的长者,当然,熟人可以不必过于讲究。
递烟也是我国待客的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情况下,来客坐下后应马上递烟,尤其是男士。
递烟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指直接接触烟嘴,如果客人不吸烟,不必强行递送。
五、陪客交谈
客人坐下,递烟敬茶后,应立即与客人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来访者的目的、身份、职业、兴趣而定,不要谈些对方不太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不能让客人独坐一隅,有冷清之感。
六、客人坐定后上茶
1、注意喝茶时不要使用一次性纸杯,而应尽量在客人视线之内把茶杯洗净。即使是平时备用的洁净茶杯,也要再用开水烫洗一下,使客人觉得您很注意讲卫生,避免因茶具不洁而出现不愿饮用的尴尬局面。
2、端茶时,应双手给客人端茶。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随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人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3、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4、茶杯要轻放,不要莽撞,以免茶水泼洒出来。
5、斟茶时动作要轻,要缓。不要一次性斟得太满。
6、斟茶应适时,客人谈兴正浓时,不要频频斟茶。
7、客人停留时间较长时,茶水过淡,要重新添加茶叶冲泡,重泡时最好用同一种茶叶,不要随意更换品种。
8、如果家中准备的是水或饮食,可以使用一次性纸杯,但一定要准备好漂亮的杯座托儿,这样正式一些,也能显示出对客人的尊敬。
七、共同进餐
如果到了进餐的时候,要请客人一起进餐,客人同意后,主人及其家属要进行合作,一人陪客,一人准备饭菜。在进餐时,可以根据条件听听音乐等,以增加欢快气氛。
八、客人准备告辞应婉言相留
这虽是客套辞令,但也必不可少。客人告辞时,要在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然后,最好叫家中成员一起送客人出门。分手时应充满热情地招呼客人“慢走”、“走好”、“再见”、“欢迎再来等等。切忌强行挽留客人。
九、送客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若客人执意要走,也要等客人起身告辞时,再站起来相送。送客时要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亲切道别,待客人走远后,再回身关门或上楼。
十、送毕返身进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
那种在客人刚出门的时候就“砰”地关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砰”掉客人来访期间培养起来的所有情感。
爱家提醒:对来访客人,无论职位高低、是否熟悉,都应一视同仁,热情相迎,亲切招呼。也许有些来访者并不是主人所欢迎的对象,但就礼仪或美德而言,来者都是客,主人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下逐客令,而必须采取一些合乎礼貌的做法。否则,不仅对方怨恨,自己也会丢失道义和身份。
;
④ 中国人有哪些待客之道
中国的传统待客之道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礼仪,以下是一些显着的特点:
1. 对亲朋好友的客人,中国人讲究以礼相待,力求营造一个宾至如归的氛围。尊重和温暖是待客的根本,旨在让客人感到舒适和重视。
2. 对于有业务往来的客人,如商人、媒体人士或执法人员,中国人会表现出职业的友好和合作态度。在交流中寻求互利共赢,同时尽力为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对于素不相识的临时访客,中国人会根据情况灵活应对,但总体原则是保持礼貌和热情,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友好。
在待客的具体实践中,还有几个注意事项:
1. 细心周到的安排:得知客人来访后,主人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接待过程中无疏漏,让客人感到方便和被重视。
2. 迎送礼节:对待客人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主人的教养和修养。客人到来时,应热情迎接;客人离开时,应礼貌送行,体现主人的尊重和感激。
3. 热情周到的款待:在餐饮环节,主人应尽显地主之谊,注意茶水或酒水的适量供应,体现出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例如,倒茶时不宜过满,以免烫伤客人;敬酒时则应斟满,以示尊敬。同时,应避免将茶壶嘴对准客人,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现。
中国素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这一美誉并非空穴来风。在待客之道中,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体现了国人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