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古代有哪些国家

中国古代有哪些国家

发布时间:2025-04-12 15:42:13

‘壹’ 中国古代16个国家分别是什么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1、成汉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

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亡。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

之后李特之子李雄成为首领,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

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2、前赵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

公元319年赵国分裂为二赵:关中的刘氏“赵帝”和关东的石氏“赵王”两个独立政权。史家为加以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国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国,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国称为后赵。

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

308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迁都平阳。310年病卒。长子刘和即位,后庶弟刘聪弑篡。316年晋愍帝降汉,西晋亡。

318年七月,刘聪(汉昭武帝)死,其太子刘粲继立,八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粲。镇守长安的汉中山王刘曜发兵攻靳准。十月刘曜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前赵)。

之后石勒反刘而自称赵王(后赵),前赵丧失东土,赵帝刘曜独存西境。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

由于刘曜在关中地区对各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上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日颓,石勒则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公元328年,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

3、后赵

后赵(公元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帝,享国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330年)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称居摄天王。335年,迁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337年称大赵天王,349年复称帝。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尖锐。

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坐大把权,并于350年改国号为“卫”,不久杀皇帝石鉴,并屠杀石氏子孙及羯胡,同时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之后刘显也被冉闵攻杀,后赵最终覆灭。

石勒开拓疆土,灭汉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

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

4、前凉

前凉(公元318-376),是东晋十六国中的北方大国,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前凉是对北魏产生深远影响的北方大国。

西晋覆灭后,张氏仍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24年,汉赵封茂为凉王。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公元353年,张祚即位称凉公,次年复称凉王,并给前任诸王追加谥号。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前凉极盛,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但自353年张重华病死后前凉就内乱不止,国势大衰。张天锡时已失去甘肃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覆灭。

386年,张天锡世子张大豫自称凉王,欲复国,旋被前秦攻灭。

5、北凉

北凉(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

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时。

北凉都城先为张掖,蒙逊自称张掖公。412年迁都武威,称河西王,凉州牧。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之后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前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后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前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六国

‘贰’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都有那些国家

1、南北朝(386-589)时期出现了9个国家。
2、南朝(420-589)(4个国家)
(1)宋(420-479)(共59年)
(2)齐(479-502)(共23年)
(3)梁(502-557)(共55年)
(4)陈(557-589)(共32年)
3、北朝(386-581)(5个国家)
(1)北魏(386-534)(共148年)
(2)东魏(534-550)(共16年)
(3)西魏(535-557)(共22年)
(4)北齐(550-577)(共27年)
(5)北周(557-581)(共24年)
4、(2)中国古代有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1)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士族或次级士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士族拥护,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2)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3)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

‘叁’ 中国古代西域有多少个国家

中国古代西域有三十六个国家。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卑陆后国、尉头国。

《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

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最早为五十国,后各国之间吞并为三十六国)。

其具体位置,《汉书·西域传》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来后,按董琬的理解,他将“西域”分为“四域”:一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二域:“自葱岭以西、河曲以东”;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四域:“西海之间,水泽以南”。

(3)中国古代有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肆’ 中国古代有哪六国

中国古代六国是指齐、楚、燕、赵、魏、韩,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体系(楚文化、齐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燕文化)。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秦并六国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有哪些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古印度是哪个州的 浏览:901
在越南如何看待中国房产 浏览:775
云南越南交界多少公里 浏览:746
在家怎么自制意大利面酱 浏览:164
意大利哪个银行比较好 浏览:21
印度人为什么喝玛莎拉 浏览:420
中国目标是什么 浏览:221
印尼买船多少钱一只 浏览:224
海湾战争和越南战争哪个规模大 浏览:883
印度学生便当怎么样 浏览:51
北海至越南河内多少公里 浏览:415
伊朗高层感染意味着什么 浏览:484
中国人在英国公司工作可以呆多久 浏览:767
中国银行柜员岗位有哪些 浏览:513
非印尼籍华人多少 浏览:590
印度怎么过牛粪节 浏览:826
中国人在国外穿什么 浏览:24
中国哪里制造牛气 浏览:114
意大利visa是什么 浏览:565
越南部队有多少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