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为啥“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这么受欢迎
疫情之后,为什么中国制造也受到国外的青睐,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规模大。
中国不像与其他国家铁路运输不方便,现在中国的铁路运输已经是四通八达,可以到每个行业,每个城市因此在制造业方面,无论是原料的采集还是产品的输出,都有极大的方便性,这是中国特有的交通便利,其他国家找不到。
第五,政策倾斜。
中国更倾向于实体经济制造业,中国不走像欧美一样的金融市场,而是重点发展实体经济。
Ⅱ 为什么很多从国外买的东西都写着“中国制造”
不光是日本的东西,世界上好多国家的东西也都是中国制造。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太便宜了,所以商家选择中国的工厂做贴牌生产。
Ⅲ 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各地热情高涨,都打算在这场制造强国的持久战中大干一场。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很多地方对“中国制造2025”仍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缺少系统规划,有的认为只要引进些“高大上”的制造业、上些新项目,就是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还有的甚至以为多重视点制造业,就是建造“制造强国”航母的主要推手了。
认知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至少有三个关键问题必须搞清楚、弄明白。
第一是发展方向问题。方向问题十分重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制造业上做文章,一些发达国家在三维打印、大数据、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取得不小突破;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是与时间赛跑。方向若弄反了或者歪了,很可能南辕北辙,让我们与机遇擦肩而过。
“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是什么?当然不能是以劳动密集为特色的传统产业。低劳动力成本曾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优势,但如今正在成为过去时,我们的劳动力开始比一些新兴国家金贵起来了。方向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引领未来。从世界工业和科技发展潮流来看,这个未来就是“智能”。一方面,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进步和集成式智能化创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三大根本动力,“智能”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而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实际上很多地方连2.0都还没有完成,很多企业还是手工在做,很多笨重的活都是工人在做。如果我们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还在进行工业2.0,就很可能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也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看,智能制造同样是其主流方向,无论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再工业战略,均是如此。在美国,以GE为核心,思科、IBM、英特尔等6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立足于全行业的信息资源,试图通过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提高设备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能耗、物耗与维护费用等,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劳动需求,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柔性与智能化水平。而德国工业4.0则是在德国高度发达的制造业、雄厚的工业软硬件系统及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基础上,着力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一种智能化的、社会化的生产模式。尽管美国更加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利用,德国更加注重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但两者最终是殊途同归,制造业最终会走向CPS即信息物理系统。CPS并不是简单的物联网,与物联网相比,CPS更强调数字世界对于物理世界的控制,本质就是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4.0,最终都会推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把握“智能”制造方向,就要清楚不是引进一套数控设备,就智能了。比如,我们的机器人产业这些年发展很快,但同时要看到,机器人企业的关键零部件普遍依赖进口,技术储备低,应用规模小,生产的机器人在精度、可靠性等指标上普遍低于国际品牌,大多数企业还只是限于组装制造环节,生产出的很多机器人产品也仍是没有“大脑”的机械手,距离“智能”仍有相当大距离。
第二是主体问题。在“中国制造2025”中,谁唱主角?政府起什么作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仍是老思维,“运动员”“裁判员”双肩挑,不仅承担起本应承担的引导、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参与具体行业企业的运营,这是很危险的。我国目前一些行业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政府和市场职能错位有关。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方式,发展中国制造业要让企业真正成为主体。对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也就是说,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征程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市场主导,并不是政府就没事做了。对一个前瞻性的产业,政府要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中,资金引导和扶持十分必要。特别对技术溢出效应明显的“四基”要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其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通过各种财税支持引导企业着力破解这些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三是合理布局问题。“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目标,也是各地方发展制造业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全国的制造业水平有整体上的提升,1.0、2.0要向4.0迈进。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人才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和区位特征不同,使得各地的制造业很难出现整齐划一的发展。更要看到,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特大城市都上马机器人、大数据等项目,建设相同的产业园区,那很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重复建设甚至产能过剩。因此,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实行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地要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不能一哄而上;全国要编制更详细的发展规划,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若干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上。
Ⅳ 连续11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为什么这么牛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国的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非常好,而且整个产业链非常完善,这一点在很多欧美国家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的这种原因。
制造业的问题也只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一个地区的制造业直接会影响到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我们作为世界的第一制造业大国,在整体的制造业能力上领先全球。
我国的制造业水平连续11年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这是一个来自新华网的数据,在这个数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制造业水平连续11年处在第一的位置,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小伙伴都特别好奇,为什么我们能够完成这样的成就?其实主要是跟我们的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有关系。
Ⅳ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那么落后呢
1、产品相互仿冒,中国制造业只能靠低成本竞争获取微利。任何新型高利润的产品出现,很快同质的产品就会蜂拥而上,企业很快回到低价竞争的起点!
没有足够的利润率,只能靠量来降低成本,进一步使产能过剩,价格和利润率进一步降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成了低成本竞争,进而转化成低质量竞争,中国制造业怎么先进的起来!
2、中国制造业不可能有强大的科研投入。因为产品相互仿冒,投入大量成本的科研成果,是在给别人做嫁衣!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没有大的科研投入,不可能有先进的实验设施,也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制造工艺,先进的高质量的材料。
3、产品相互仿冒,制造业关键岗位人员成了同行挖墙脚的对象,导致企业无法培养高技术人才!如果培养高技术人才,也是给同行做嫁衣,和大量投入的科研成果一样,很快流失。同时高技术人才获得高报酬,有一定资金积累后,也会快速仿冒复制相同的企业!
4、高速发展的中国,产品相互仿冒,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只能靠廉价的劳动力,大量的生产低级同质产品,大量企业效益低下、人员素质低下、人员待遇低下。不单是企业发展受限,而且导致职工收入低下,给整个社会稳定带来压力。不走出这个怪圈,就无法改变普通人群低收入的现状。
(5)为什么中国制造扩展阅读:
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设备组装、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中国制造由落后向进步发展
Ⅵ 谈谈为什么要倡导中国制造举例说明
谈谈为什么要倡导中国制造举例说明?因为以前咱们国家有很多高尖端设备都需要进口。但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在高尖端武器和设备发展。所以我们国家要倡导自己研发。摆脱西方国家的遏制。例如我们国家的高铁,航母,无人航天器。还有最近发射覆盖全球的通讯卫星。等等。
Ⅶ 为什么是“中国制造”,什么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并不单纯指制造产品的企业家。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企业界和普通民众,一谈起“中国制造”,就是做杯子的,做床垫的,高级点的说做电子产品的,再高级点的说做汽车的,有觉悟的说“嫦娥一号”就是“中国制造”啊。
“中国制造”是一种精神,是中国融入世界趋势的一个代名词。我们曾经说的“MadeinJapan”,并不代表某个具体产品是日本人生产的,而是日本的产业文化和经济渗透能力进入世界之后一种彰显的表现,现在“中国制造”正在承担和继承这样一个地位。
Ⅷ 为什么说中国制造强国地位世界其他国家已经难
原题为:为什么说中国制造强国地位世界其他国家已经难以撼动?
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学界和商界普遍认为全球供应链已经越来越集中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半导体芯片和高端零部件在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国正向智造强国迈进,衣食住行新动能还在更多领域培育,老牌家电企业经过产业升级,现在每10秒就有一台个性定制冰箱下线。
每10秒就有一台定制冰箱下线
新技术,成就中国流水线上的含金量,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的智能工厂已经遍布146个行业领域,今天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科技应用方面中国创新令世界惊艳,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正在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105秒就有一辆轿车下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课题22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重点专项42个、科技项目1163个。各项科技计划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和前沿技术,对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做出了统筹部署。
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据最新统计,2016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2.5%,年均增长11.1%;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
Ⅸ 为什么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你好,因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制造工艺更是传统的积淀,
我们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人力上的优势,因此制造业大国名副其实。
Ⅹ 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原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穿上行头了”。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10)为什么中国制造扩展阅读:
以苹果公司为例,我国的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就说明了一切,中国人制造了苹果手机,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大量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物质,但最后我们分配利润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