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蒸腾作用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改善环境有很大的作用,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来树冠阻挡了阳光的直接暴晒,二来由于水的比热值很高,当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很大一部分热量,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同时经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提高大气中的湿度,让人们感觉舒服一些。
⑵ 关于蒸腾作用
问题1:
给根部浇冷水,有以下几方面将会造成根部水分吸收的变化:
1. 冷水温度低,将影响根部外界局部微环境温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与水通道蛋白等相关蛋白及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根对水的吸收。
2. 冷水中含氧量较少,水境中根部接触细胞所处的溶解氧环境不利,影响根的呼吸作用,根部细胞代谢收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同理,冷水中大部分离子浓度也会因溶解度的下降而减小,对于离子通道的水运输也是不利的。
问题2:
种树时给树缠绳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起绷带固定防止树木歪斜的作用,增强树木的抗机械剪接力的能力。另一个方面就是问题所提到的保水,因为大多数栽种树木具有皮孔,肉眼可见,是枝干上植物内部与外界重要的连通通道,水分可由此处散失,紧密地缠上麻绳等较粗的绳子,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隔绝皮孔,防止水分散失。
P.S.
针对二楼的回复,我部分同意,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答案,可能是由于我没能将细胞呼吸、蛋白载体等这些看似与水分吸收无关的生物因素与水分吸收联系起来,造成了误解的谬误,请原谅我言语的不严谨。
下面我将就以上问题作简要的阐释:
首先,根对水的吸收主要是靠渗透作用吸水,这是当植物细胞形成液泡之后参会产生的。植物的根分为以下部分:根冠(具液泡)、分生区(液泡尚未形成),伸长区(液泡由小变大,由多变少),成熟区(具液泡,具根毛吸收面积大),其主要吸水方式依次为: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以吸胀为主—以渗透为主、渗透吸水。
其次,请正确理解扩散与渗透的区别。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扩散。如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运动(如蔗糖放入清水后的运动)等。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渗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须有半透膜。据此,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亦是选择透过性膜,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最后回到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吸收水分的关系上,这一点将提示我所说的细胞呼吸等代谢作用以及蛋白酶蛋白载体等对根吸收水分的作用。从而理解温度(包括外界水温)对根吸收水分的作用。根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细胞与环境之间的溶液浓度差构成的渗透压,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动力主要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载体消耗能量做功。矿质元素离子一般先溶于水呈离子状态,以离子状态被吸收;而且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植物体后也是随着水分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矿质元素离子被细胞吸收后,又会影响到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从而影响根细胞的吸水量。
如果还有什么意见,恳请大家一同来探讨。
⑶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带走了植物体的大部分水分,对当地气候有什么影响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带走了植物中95%以上的水分,使周围环境湿度增加.若是一片森林的话,大量的水汽进入大气,会形成云,增加该地区的降水量.
⑷ 蒸腾作用的定理是什么蒸腾对我们有哪些好处是
蒸腾作用的定理是:植物体内的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中出去。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蒸腾对人类的好处:
一、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二、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假如没有蒸腾作用,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便不能产生,植株较高部分也无法获得水分。
由于矿质盐类(无机盐)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
三、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而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水蒸气需要能量,在20℃时是2444.9J,30℃时是2430.2J),因此,蒸腾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⑸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带走了植物体中大部分水分,你认为这对当地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植物的水分蒸发后进入云层,水分聚集多了就变成雨水落下来,使气候更加湿润
⑹ 蒸腾作用是怎么回事
请参考本站链接http://ke..com/view/73863.htm
或维基网络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植物表面散失。
水分在植物的表面由液体变成气体,这过程需要能量,这能量称为蒸发潜热,在大自然中这能量是由太阳供应的。
蒸腾作用会在三个地方进行:
气孔:气孔分布在叶片及绿茎上,水分从植物细胞蒸发,水汽透过气孔向外界扩散,在茂密的植物大概有90%的水分是透过这途径散失的。
角质层:水分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蒸发,并穿过覆盖着叶片及绿茎的角质层,视乎角质层的厚度,大约有10%的水分是透过这途径散失的。
皮孔:水汽透过木质茎上的皮孔散失,纵使这是树木在落叶后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占水分散失的比例很小。
在不寻常的炎热天气下,蒸腾作用可使得植物免于被灼伤,但适应了炎热天气的植物会有其他更有效的抗热手段。
在叶片中,水分可以沿三个途径移动:
无生质体路径:无生质体是指植物体内相邻不绝的细胞壁所构成的系统(除了根部细胞内的凯氏带)。细胞壁由纤维组成,有大约50%的空位可以容纳水分。当水分从由叶肉细胞向气室蒸发,在无生质体的水分就会产生张力,透过水分子间的拉力使水分在细胞壁间移动,叶片散失的水分最终由木质部内的水分补充。
共质体路径:植物细胞透过胞间连丝彼此相互连接,其详细机理尚未清晰,但可以肯定水分及溶质可以透过这系统移动而无须穿越层层的细胞膜。
液胞路径:水分在植物细胞间穿过无生质体、共质体及液泡而移动,当水分从叶肉细胞(细胞A)蒸发,细胞内的水势就会下降,相邻的叶肉细胞(细胞B)的水势就会比该细胞为高,从而使水分由细胞B移动向细胞A,此亦会使细胞B的水势下降,令相邻的叶肉细胞(细胞C)的水势比细胞B为高,如此类推,使叶片中由高水势的木质部至低水势叶肉细胞间形成水势梯度,水分就会从木质部移动向叶肉细胞。顺带一提,在此情况下令水势下降的主因是压力势的下降,而非溶质势的下降。
植物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大约只有1%留在体内,用于各种生理过程,而其他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而且数量很大,一株玉米到结实位置大约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00公斤的水。
蒸腾牵引力(Transpiration pull)是大多数植物水分往上运输的动力。原因是水分的散失使得这些部位的胞液浓度上升,水分沿浓度梯度逆重力在木质部中往上运输。详见植物体无机盐运送途径
植物通过气孔的开合可以有效控制蒸腾作用对自身的影响。
蒸腾作用在调节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方面影响很大。总的说来,树木茂密的地方,降雨量比较大,温差也会相对于树木稀疏的地区少。
⑺ 蒸腾作用对降水的影响占几成
不同地区,蒸腾作用对降水影响的占比不同,比如热带雨林地区占比可以达到50%。就全球水循环来说,蒸腾作用对降水的影响占比只有[9/(9+63+505)]%=1.56%。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⑻ 蒸腾作用
叶面的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叶面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一般水生植物和幼嫩的叶片的角质蒸腾量较大,可占总蒸腾量的1/3~1/2,而成熟叶片的角质蒸腾仅占总蒸腾量的5%~10%;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成熟的叶片主要通过气孔进行蒸腾。
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植物叶片吸收阳光辐射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热量,蒸腾作用会使叶片降温,避免叶片受到伤害,使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蒸腾作用使得植物内部出现水分减少,所产生的水势梯度,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向上输送水分的主要驱动力,该过程有助于植物吸收无机物离子,并将根合成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CO2,释放出多余的O2,必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也要防止水分的散失。叶面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角质层,既防止叶内水分散失,同时也阻碍了O2、CO2 的交换。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孔是叶表皮细胞分化形成的小孔,可根据环境条件变化来调节开合程度,达到在水分损失最小的条件下,获取足够的CO2。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最强,气孔张开度大,可从空气中吸取所需的CO2,并蒸腾出足够的水分,来降低叶子的温度。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无需从外界得到CO2,气孔就会关闭,以防水分散失。另外,当土壤中水分发生亏缺时,气孔也会关闭,以防过度失水对植物造成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孔犹如一个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来调节植物自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精巧自控阀门。
气孔是叶皮组织上的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大部分植物叶片上下表面都有气孔,其数量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禾本科植物叶片上、下表面都有气孔,且数目接近;双子叶植物,下表面气孔数较多,如向日葵、豌豆等;而许多木本植物的气孔只分布在叶片下表面上,如桃、桑等;而一些水生植物气孔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面。气孔数目和分布特征是植物长期适应生存环境进化的结果。
叶片上气孔的直径很小,虽然数目较多,总面积还不到叶面积的1%,但蒸腾量却能相当于与叶片等面积的水面蒸发量的15%~50%,甚至与叶片蒸发量相当。这是因为水分通过小孔蒸发时的气体扩散依小孔定律进行。气体通过小孔扩散的过程中,边缘部分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的概率小,扩散速度快,而中间部分气体分子碰撞概率高,扩散速度慢,因此气体扩散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这就是小孔扩散定律(图1-1)。
图1-1 水分通过多孔表面(1-3)和自由水面(4)的蒸发情况图解
气孔的张开程度对蒸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单位为mmol· m-2 ·s-1或m·s-1。Fredrik等(2002)指出,气孔导度是日平均饱和差和单位叶面积蒸腾量的函数:
生态水文地质学
式中:TC为气孔导度(m·s-1);λ为蒸发潜热(2465J·g-1);γ为干湿表常数(65.5Pa·K-1);ρ为空气密度(1225g·cm-3);Cv为空气比热(1.01J·g-1· K-1);E为单位叶面积蒸腾量(g·m2·s-1);D为日平均饱和差(Pa)。
气孔导度可以用气孔计和红外气体分析仪来测定。气孔计可测量个体叶片的导度。红外气体分析仪则能测量叶片的CO2交换和个体叶片的导度。所测得的叶片导度可用于估计植物冠的蒸腾量。若将气孔导度乘以叶面指数便可得到面的导度或植物冠的导度。
气孔的开合运动实质上是由构成气孔的一对保卫细胞内水分得失引起的体积变化,而导致的两细胞间空隙大小的变化。当保卫细胞得到的水分较多时,体积膨胀,两个细胞间的空隙变大,气孔便张开;保卫细胞失去部分水分时,情况则相反。保卫细胞具有特殊的结构,保卫细胞是一对体积很小的肾形细胞,外壁薄、内壁厚;细胞壁中径向排列着辐射状微纤束,并与内壁相连;细胞质中有一整套细胞器,数目较多,叶绿体具基粒构造,常有淀粉积累,白天淀粉积累量减少,夜间增多。保卫细胞结构对细胞体积膨胀与收缩十分有利。
目前关于气孔运动机理主要有两种学说:K+累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学说。
K+累积学说:在阳光照射下,保卫细胞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合成ATP,活化了质膜H+-ATP酶,使K+主动吸收到保卫细胞中,K+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势下降,水势降低,促使保卫细胞吸水,细胞膨胀,气孔张开。阴离子苹果酸根平衡K+电性,H+与K+发生交换,H+被转换到保卫细胞之外,而Cl-则进入保卫细胞内,在这一过程中,保卫细胞已丧失非渗透性物质(H+),换取渗透活性物质(小分子有机酸根、K+和Cl-)的增加,来降低细胞水势。在黑暗中,则从保卫细胞中扩散出去,细胞水势提高,失去水分,气孔关闭。
苹果酸代谢学说:在阳光照射下,保卫细胞内的CO2 被利用时,pH值上升至8.0~8.5,从而活化了PEP羧化酶,它可催化淀粉降解,产生的PEP和,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被NADPH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离解为两个H+和苹果酸根,在H+/K+泵的驱使下,H+与K+交换,同时,苹果酸根也进入液泡,与Cl-一起平衡K+电性,使保卫细胞内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使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光照消失,过程便会逆转。见图1-2。
图1-2 鸭跖草(Commelina cammunis)气孔开放或关闭状态下气孔复合体各细胞中浓度(单位,mmol/L)和pH的变化
保卫细胞的生理特点在于,当条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条件时,使光合作用处于最佳状态;当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时,尽量减少水分损失量(Andrew,1999)。
植物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在这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与外界进行CO2和O2的交换,并进行蒸腾,使冠部水势降低。当水势降低影响到根部时,水势较高的土壤水便会进入根内,同时携入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和养分,随水分一起,沿木质部的输水管道,配送到茎叶,以满足体内细胞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需求。整个过程中,气孔是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理需求,通过调节开合状态,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植物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
虽然裸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同是将土壤水(地下水)蒸散到大气中,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裸地蒸发仅是土壤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蒸散;而蒸腾作用,是植物利用土壤水完成了光合作用后向大气排出水分,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一切。
⑼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带走了植物体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水分。你认为对当地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1.增加空气湿度。
2.因为蒸发吸热,可以适当降低局部地区温度。
3.植被丰富地区(丛林)可以增强水的循环,即使降水增多。
⑽ 蒸腾作用的详细介绍
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生理意义:
(1)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于高大的植物,没有蒸腾作用,高处的茎叶就无法得到水分。
(2)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高温灼伤(1g水20℃下蒸发,要吸收2.44KJ能量)。
(3)蒸腾引起的上升液流有助于矿质元素和根系中合成的有机物运输,气孔开放有助于呼吸和光合作用。
蒸腾部位
(1)叶片:通过叶片表面上的气孔进行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stommatal trspiration):约占总蒸腾量的90%以上。通过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进行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cuticular trspiration ):约占5%~10%
(2)茎枝:从茎表皮 的皮孔进行蒸腾称为皮孔蒸腾(lenticular stommatal trspiration ):约占0.1%)。
幼小 植物地上部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1)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也称为蒸腾强度,是植物在一定时间之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 常用的单位:g /m2-h
一般植物蒸腾速率为:白天:15~250 g / m2-h 夜间:1~20 g / m2-h
(2)蒸腾效率( transpiration ratio):也称蒸腾比率,是植物每消耗1000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或植物在一定时间之内干物质累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
植物的蒸腾效率一般在1~8之间
(3)蒸腾系数( 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也叫需水量,是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是蒸腾效率的倒数。
植物的蒸腾系数一般在100~8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