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康有为如何评价中国

康有为如何评价中国

发布时间:2022-04-12 05:13:58

Ⅰ 如何评价康有为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对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这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地方自治。他认为:“中国地方之大病在于官代民治,而不听民自治”,“立法之意但以为国,非以为民,但求不乱,非以求治。有大官而无小官,有国官而无乡官,有国政而无民政,有代治而无自治”。

康有为所主张的地方自治,类似于“古者之封建也”,“但古者,乱世封建其一人,则有世及自私争战之患,此所以不可行也。今者升平封建其众人,听民自治,听众公议,人人自谋其公益,则地利大辟,人工大进”。

康有为还提出了具体的参照系,即“因乡邑之旧俗而采英德法日之制”,以“万人以上地十里者为一局,或名曰邑,等具体设计。

Ⅱ 康有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详细评价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有关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等方不住面争论的问题很多,下面选取五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作一回顾。
第一个问题,康有为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刚由官僚、地主、富商中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反映了“正在上升的、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们要求革除旧制,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康有为早期思想的特质是什么?有的论者认为今文经学是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理论。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运用的是今文经学的躯壳,而进化论才是使其改革思想大放异彩的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康有为早期思想体系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将西学融入中学,将今文经学对抗古文经学,将明末遗民思想充实儒学,将陆王心学排斥程朱理学,将佛学扩充儒学。
第三个问题,康有为变法纲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有为提出的变法纲领是开制度局。第三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是变官制。第四种观点则把康有为变法的纲领概括为“变科举,兴学校,更旧法,变官制,削君权,伸民权,开国会,定宪法”。
第四个问题,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立宪法转变为开制度局,是不是一种“倒退”或“背叛”?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这种行为,表明了他政治上的严重倒退。有的论者指出,“改良派一争取到接近皇帝的机会,马上就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抛到一边去了”。究其原因,“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害怕‘愚民’起来造成大乱,这是康有为政治上发生倒退的根本原因”,此外与康有为的“个人的遭遇也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改变为建议设制度局,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政治信念的“背弃”或“倒退”,而是一种“策略思想”。开制度局既不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倒退,更谈不上动摇变节,称之为施政纲领的具体化倒是比较贴切的。有的学者认为康有为政策主张的转变是因为个人处境的变化,因为既受皇上青睐和重用,当然以开非民选的制度局为宜。也有的论者认为对康有为政治纲领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情势,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的转变是“减少了空想成分,增加了务实精神”。他的建立制度局的计划是比较可行的,是一种“过渡形式”。
第五个问题,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争论的问题主要在写作年代及大同思想的两个方面。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着作。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着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
康有为简要的资料
康有为(1858-1927),近代着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他出生于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一个衰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青年康有为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其间,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还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在其影响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宣布正式变法。是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等维新志士。“百日维新”湮没于血泊之中,但它作为一场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却青史长存。

此后,康有为开始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但始终没有停止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由于未能随历史潮流前行,康有为在海外组织保皇会,并在1917年直接参与“张勋复辟”的丑剧,写下一生中的最大败笔。1927年3月2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Ⅲ 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清政府应该变法,维新可救国

Ⅳ 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学富五车,主张济人经世,在列强欺侮中国的紧要关头,乘着到北京应试的机会,和梁启超等带领各省应试的一千多名读书人,联名请愿,“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建议“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且提出了具体六个方面的变法措施。中进士后,又连连向光绪帝上书,不断提出改革思路,得到光绪的高度重视,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组织推动了戊戌变法。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3.康有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以后还死抱住保皇的主张不放,坚决反对革命,最后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其失败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他们主张变法,但却反对革命。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这时康有为的思想和举措就已经与社会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了,可以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仍执迷不悟,回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后期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更是成为一场闹剧。

综上所述,康有为当时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思想和举措对于当时的社会是有推进作用的,康有为也及时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康有为没有及时的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思想顽固陈旧,在辛亥革命后仍以保皇派自居,这就明显的与时代相脱节了。

Ⅳ 历史上的康有为应该怎样评价

康有为是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之所以有名,除了他本身非常有学问之外,还有就是在历史非常重要的戊戌变法,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一般来说,比较着名的人物都是充满着争议的,所以从近代到现在,在整个学术界当中,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那么目前人们对康有为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康有为作为近代历史的着名人物,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有两种,一种说的是他的思想是,对当时的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还是抱有幻想的,所以因为这样对康有为的评价就是说他成为了一种工具,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另外一种对康有为的评价说的是,在他的变法失败之后的这段时间,这个时候的康有为思想有了变化,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变得开始反对民权,对于之前的君权是崇拜的,所以最终的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成了保皇党,所以人们对这个时候的康有为的评价就是绊脚石了,因为他阻碍了社会的前进。
对于康有为的评价,马克思在他的书中指出过,中国的近代历史是比较封建的,第一个对这种旧的制度提出质疑并且通过行动对它进行挑战的学者就是康有为,尽管在最后的时候,他的改革是失败的,他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他依然是近代中国宪法思想启蒙的第一人。

Ⅵ 康有为、梁启超 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及改革建议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精简人员,提倡廉政,提倡进言,废旗人特权; 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铁路采矿业,设立相应总局分局和商会组织,开办商学、商报,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学习西方农业,广办邮政,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书院改高等学堂,设立中、小学堂,倡西学、废八股,开经济特科,设局译书,遣人留学,奖励新着、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Ⅶ 历史上的康有为应该怎样评价呢

康圣人,可以说是仅次于孔圣人的第二个儒家代表人物。

而他自己则四处买房,三妻四妾。这完全是邪教教主作风。但就是这么一个跳梁小丑,很多不明所以的,依旧供着他,好像近代史,他是开创者!

康有为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大,早些年间他主张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反对专制政体,提倡三权分立、权利制衡。并且实行地方自制。

康有为作为晚清的社会活跃分子,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

不过晚年的康有为却尊孔保皇,却站在了历史进步的对立面,成为了了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所以说,晚年的康有为所作所为得不偿失,时至今日,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Ⅷ 康有为700字评价。。。急需

康有为晚年时资产阶级文化政策、教育体制逐渐确立,新的文化方针、教育方针也逐渐得到贯彻,但守旧势力如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旧学名流、前清遗老以及新旧军阀仍顽强地坚守自己的阵地,维护他们久所尊奉的传统文化,对新教育极端仇视。他们将力量集结起来,疯狂地反扑新文化、新教育。而康有为就是其中的重量级人物。康有为对于民国政府推行新式教育,先是表露出极大的失望与悲愤,继而向教育部表示抗议,并予质问,观点鲜明,口气冷峻。康有为说:“今吾国生民涂炭,国势抢攘,道揆凌夷,法守扫荡,廉耻靡尽,教化榛芜,名为共和,而实共争共乱,日称博爱,而益事残贼虐杀,口唱平等,而贵族之阶级暗增,高谈自由,而小民之压困日甚,不过与多数暴民以恣睢放荡,破法律,弃礼教而已。……顷乃闻部令行饬各直省州县,令将孔庙学田充公,以充小学校经费,有斯异政,举国惶骇,既已废孔,小学童子,未知所教,俟其长成,未知犹得为中国人否也?拟将为洪水猛兽也?呜呼哀哉!”(康有为:《复教育部书》)如果这仅仅是康有为个人的哀鸣,倒也不足为奇。事实是,在民国初年的尊孔复古活动中,康有为急不可待地以精神领袖面目登台。有了康有为的再三鼓噪,孔教会在陈焕章的策划下,又是“请愿”,又是“上书”,闹得泥动水响。在孔教会的联络、呼吁下,政界要员如黎元洪、冯国璋等人也积极响应。在尊孔守旧、反对新式教育的一片唱和声中,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孔子祭奠会、尚贤堂、国教维持会、全国公民尊孔联合会、四存学会等一些保守的文化社团组织纷纷出笼,随之兴起的尊孔活动便是春丁祀孔、秋丁祀孔、孔子诞辰纪念会等。思想界的尊孔回流与守旧派发动的尊孔活动,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

袁世凯当时一意复辟帝制,数次致电康有为,请他进京主持名教。一个要提倡名教,一个要复辟帝制,于是,他们很快走到一起来。日后的岁月证明,康有为提倡名教,支持尊孔复古,并不是要为中国文化谋新路,也不是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满,而是意欲恢复大清王朝。有些论者依据康有为在民国元年12月22日所作的《〈不忍〉杂志序》中提出的“十不忍”,认为他反对袁记中华民国这个-实体、“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同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真是这样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一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不值一辩。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康有为呼应袁世凯复辟帝制,在理论上推波助澜,毫无疑问都是其晚年的一大污点。我们没有必要为贤者讳。

认真推究起来,康有为晚年之所以有此失误,既有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时代条件形成的局限。

首先,不存在康有为只反对所谓“袁记中华民国”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的问题。戊戌变法以后,康有为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历史进步的步履而前进。辛亥革命之前,他作为保皇党领袖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向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难并予以恶毒攻击。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又满怀不安,“惴惴恐惧”。辛亥革命一个月后,他不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欢呼革命的胜利,而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哀叹“亡国”。可见,他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始终就没有好感,怎么可能有拥护之情?

其次,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以“亡国臣民”自居,对新生的中华民国充满敌意。辛亥年除夕前六日,康有为“感赋一首”。诗云:“绝域深山看瀑云,故京禅让写移文。玉棺未掩长陵土,版宇空归望帝魂。三百年终王气尽,亿千界遍劫灰焚。逋臣党锢随朝运,袖手河山白日曛。”诗中充分流露出康有为的故国之思。缘于此,他才会有“十不忍”:“睹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忍也;哀国土之沦丧,吾不能忍也;痛人心之隳落,吾不能忍也;嗟纲纪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之窳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纷亡,吾不能忍也。”可见,他的“十不忍”表露的是他对清帝失位、朝廷被废、孔子学说退出历史舞台的残酷现实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心态;他数落中华民国“十大罪状”,根本就不是对“袁记中华民国的黑暗统治”表示抗议,而是对革命派推翻清朝强烈不满,同时也是为复辟运动寻找借口。由此也可看出,康有为对于“袁记中华民国”掀起的尊孔复古运动有的只是惶恐之余的欣慰、失落之后的感激,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满。

再次,正是因为康有为与袁世凯的合作,充当民国初年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才导致康有为与梁启超这对莫逆师徒反目,分道扬镳。梁启超发现袁世凯在利用尊孔复古运动搞帝制复辟、妄图再建一个封建王朝的阴谋后,幡然悔悟,毅然发起护国运动。在看到袁世凯复辟帝制运动与康有为种种助桀为虐的表演后,梁启超不无嘲讽地说,他的老师康有为已经由一个历史巨人蜕变为一个历史侏儒了。

Ⅸ 康有为怎么认识中国局势

康有为的话,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出过国,看到了国外的形式,所以他对于中国的形势还是比较有认识的。

Ⅹ 对康有为的好与坏的评价100字

很多人知道康有为这个人是因为历史书上的“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但是谁都知道历史士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原来没有那么漂亮,几经倒持变得花枝招展,今天就来说一下那个你所不知道的康有为。
“他每天戒杀生,而日日食肉;每天谈一夫一妻,而自己却因无子而娶妾;每天讲男女平等,而其本家之女子未尝独立;每天说人类平等,而自己却男仆女奴……”这是康有为的弟弟对他言行不一给予的评价,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康有为了。

康有为一生中很多次遭到清政府缉杀,数次流亡国外,中学西学在他思想内激荡,因此他身上折射出诸多矛盾,往往言行不一。比如,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在辛亥革命后,他宣称“冒万死以保旧俗语”的五俗之一便是纳妾。

康有为19岁结婚,结发妻子张云珠大他三岁,是他外舅张玉樵的女儿,因为喜欢康有为好学聪慧,便将女儿许配给他,这桩婚事是由双方父母包办的。康有为和张云珠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因为没有儿子,49岁的康有为纳了18岁的梁随觉为妾,康有为提倡的一夫一妻制,就这样被他抛诸脑后了。

后来,梁随觉生下了康有为的儿子,按理说这个纳妾行为应该终止了,但是这才仅仅是拉开了序幕而已。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国外,在美国为华侨发表演说时需要一位翻译,由何旃理担任,那时候康有为49岁,何旃理才17岁,康有为也港纳完梁随觉,何旃理被康有为的慷慨陈词打动,违拗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康有为,与他旅居日本,不久生下儿子,但红颜薄命,后来,一场病故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1911年流亡日本的康有为雇佣16岁的日本人市冈鹤子为仆,康对其日久生情,56岁时娶了市冈鹤子为第四房小妾。鹤子后来却与年龄相当的康有为长子康同箴有了感情,28岁时怀了他的孩子,鹤子回到日本产下一女取名凌子。1974年2月19日,七十多岁的市冈鹤子在须磨距“奋豫园”不远处的郊外卧轨自杀。

三姨太何旃理去世后,康有为万分悲痛,精神恍惚,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于1915年又娶第五房姨太廖定征。康有为时年58岁,廖定征18岁。

复辟失败后,1918年,他去杭州游玩,带着妓女游湖赏景不忘即兴作诗一首,前两句是:“南妆西子泛西湖,我亦飘然范大夫”把妓女当成了西施,而自诩范蠡,一个天大的笑话,被世人所耻笑。

在他眼中漂亮的姑娘都可以称为西施,同样是在西湖,他看见一个浣纱的少女,觉得是西施在世,遂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个妙龄少女叫张光,知道人家没有结婚马上找了媒婆去提亲,张光父亲见康有为已是花甲之年根本就不同意,在康有为的死缠烂打下张家也念自己家境贫寒,最后竟然同意,1919年,康有为和年仅18岁的张光在上海大婚,而他的妻妾子女一个都没有来。

康有为死时张光年仅二十七岁,终身为他守寡。常伴随张光身边的是一个箱子,箱内康有为的字画。难的在生计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出售一幅,后来却被人全部盗走,她悲伤过逝。

真是薄命女偏逢无情郎,不知道鼓吹“先知先觉”以圣人自居的康先生是否想过这些年轻女子的未来,是否有过一丝悔悟?

阅读全文

与康有为如何评价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战争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浏览:441
中国捐款越南多少 浏览:421
印尼bappebti是什么机构 浏览:546
印尼10000顶中国多少 浏览:298
越南边境国家哪个城市好 浏览:571
印尼养虾前景怎么样 浏览:12
意大利电动压面机怎么样 浏览:741
越南水果麦片哪个牌子好吃 浏览:227
印尼游戏市场有多少 浏览:315
大皮尼亚塔罗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741
美国跟伊朗中间有哪个国家 浏览:29
今天是印尼人的什么节日 浏览:377
中国今天新型冠状病新增多少例 浏览:471
英国征税人强迫波士顿人民喝茶的讽刺什么 浏览:19
越南服装厂有多少 浏览:500
伊朗坚果多少钱一斤 浏览:688
印尼巴士模拟器皮肤怎么改格式 浏览:568
伊朗的英语普及率为什么那么高 浏览:670
河源中国黄金店的黄金多少钱一克 浏览:540
中国核工业二二公司电话号码多少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