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怎么样
报告从全球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城市评级等方面
全方位评价城市发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通过对2019年全球城市排名各大榜单的分析认为,2019年全球城市指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亚太城市较为强劲,全球实力城市指数和全球活力城市指数中欧洲城市则重现升势,全球创新城市指数中则是美国城市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球顶级城市的排名竞争极有可能在2020年出现白热化。
北京被评为“全球城市”
这次报告里还有个重磅消息:中国社科院与联合国人居署首次推出“全球城市分级新标准”,并据此对上面提到的1006个城市进行了分级。
报告将这些城市分为3层、2类、5等、10级,这将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等由高到低分别为:全球城市(A),国际枢纽城市(B),国际门户城市(C),区域枢纽城市(D)与区域门户城市(E)。
10级分别为:A+,A,B+,B,C+,C,D+,D,E+,E。
在这个榜单中,北京被评为A级,即“全球城市”,全球排名第4位。
❷ 未来社会竞争力会越来越激烈吗
肯定会的,一方面现在中国的人口增长虽然已经放慢,但人口基数大的事实表明今后咱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少的;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高教育人群的普及及外语、计算机等被我们认为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知识也在普及之中,而且接受人群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小了;再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的人才都是可以流动的,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新兴的地区,将来也是每个外国人都向往的地方,因此以后的社会竞争力是会更加激烈的
但不用怕,世界在发展,咱们也在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我们才不会落伍,我们会生活得比现在还好。
❸ 未来十年里中国的经济趋势会怎样
未来十年,中国人均收入会从3000美元变成20000美元。收入的改变带来的是行为习惯的改变。中国人会对环境很苛刻,要求环保,所以烧煤的会减少,电力的汽车会很多,风力,太阳能,核能发电会增加,对贪官会很愤怒,所以会有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政府的权力会变小,不能直接干预经济,一系列的法律能让政府做事效率更高,开支更小,还无法贪污。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所以不卫生的食品必然更难卖出去,有危险的商品也会变得难卖。对安全的要求也会增加。大家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国防,所以中国的国防开支可能会是美国的一半。人们对于出行的不便很愤怒,所以高速城际铁路会很多,地铁很多。当然私家轿车也会很多,当然还是用电的。那时,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会很多,日本和韩国会失去竞争力。当然,仍然比美国差很多。
作为一个商人,就要懂得未来的阳光产业。无疑,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未来十年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高科技的,高端的,高利润的,产业会很多。服务业的比重会增加,但不会很高。城市人口会达到60%以上。城乡差距会更大。但无疑乡村数量会变得很少,城市会变得很多。人民币会实现国际化。中国将继续高速增长。并开始大量产生服务业。然后城乡差距会开始缩小。
作为商人,要分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毫无疑问应该做高科技,高利润,变成跨国公司。作为小型企业,应该依附于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服务,就是像飞机制造公司需要的螺丝,外壳,轮胎之类的零部件就比较好。
❹ 当今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竞争力如何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1)当前世界变革发展的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多个特点,这里列举几点简要说明.
一是当前的国际竞争是包括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际格局本身也是依据实力变化的,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掌握霸主地位一直不变.现在的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过去强调硬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现在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软实力的竞争,包括文化的力量、制度的创新、国家的形象、国家的吸引力等都在软实力范围之内,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范畴.
二是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角色.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领导人之间的、官方之间的、政府之间的关系.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出现了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比如城市和城市之间可以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还有一些跨国家行为体,像一些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还有一些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比如红十字会;最后还有一些个人.
三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过去我们谈安全一般是谈军事安全,而现在更多的是非传统安全,其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生物化学武器、温室效应,甚至包括淡水资源紧缺等.
四是国际政治出现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课题,公平和正义成为世界潮流,这成为值得期待的一个重要特点.
(2)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火车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巨大,国际地位大幅提高.
简言之,国际形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世界经济探底企稳,但复苏艰难
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
三、国际体系深刻调整,金融变革取得进展
四、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互动频繁
五、全球性问题突出,引发大国博弈
六、全球思想大反思,发展模式多样化
七、中国地位明显提升,中国因素广受关注
❺ 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那里
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家动员能力、完整的工业体系、合法拥有核武器。
国家动员能力
国家对人力、物力、财力、精神力量等潜力用于战争的号召力、转化力、组织力。
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那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举国上下令行禁止的行动,是上千万人口的武汉“封城”、6000多万人口的湖北“封省”,是全国各地人员、物资的大规模调集支援,是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免费治疗,是全国城乡所有社区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是14亿人自觉自愿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完整的工业体系
除已建成独立完整的全国工业体系之外,我国在东北、华北、华东也已形成具有一定实力、部门相对完整而又具有特色的大区工业体系。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来说,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联合国所列举的所有工业类别,世界上任何一样产品中国都有能力生产出来,只不过不是各种都是最顶尖的。
美国其次,工业的完整度可以达到80%左右。
如果以60%的具备基本的完整度来说,那么工业体系较为完善的还有:日本、德国、印度、法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韩国以及巴西,当然如果整个欧盟联合起来的话,应该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合法拥有核武器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公认拥有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的国家是美国与俄罗斯。中国为下一个具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其拥有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和094型核潜艇、轰6K轰炸机分别具有核武器投送能力。
❻ 大预测:未来20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
按中国现在的形势发展的话,相比现在有重大的政治改革,GCD执政没有变化,经过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三十年,人们已经对稳定有坚定的共识,但人大和政协的影响远比现在大得多。中国的政治会进入一个更开明的时期。
经济上内需的增强,和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注定了二十年后的中国是和美国靠得最近的追赶者。到目前所见,年轻一代虽然脑残者众多,但是主流依然是上进的!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虽然有些残酷,但只有强者才能成为统治者!!不论是任何方面中国都将人才辈出。
国际环境上,阿富汗进入国家建设,不管是谁上台,至少不打仗了。经过西部大开发,一旦新疆和中亚国家建立良性经济互动,中国战略后方即可安稳。西藏居高临下,印度不足为虑。俄罗斯人口稀少,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俄军是没有力量在远东形成威胁的。南海从民国开始就是当成后院来经营的。在东部,湾湾有没有回归就真不好说,这个变数太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中共海军的不断壮大,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冲突美军是要主动退出第一岛链的。但中共是怎么进入第一岛链的就难说,最靠谱的就是台湾回归,不靠谱的就是收回琉球,更不靠谱的就是占领日本。还有一个可能,日本岛发生重大灾害,日本名存实亡。这样第一岛链也将不复存在...
军事上,这个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世界第二,和美帝伯仲之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应该在月球上有第一个人类的长期的基地,有一个深海基地。
美国二十年后的政治变数不多,除非美国国体有变。可能性不大。
经济上会比现在糟糕,高科技带来的红利惯性有可能慢慢的减少,但依然是老大。特别是在军工领域。所以需要更多的移民带来资金,而不是智慧。有可能会对中国人更宽松的移民政策,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移居美国,即延缓了美国的衰落也减轻了中国的压力。
美国的势力范围在太平洋受到压缩,会将更多的军事力量放在太平洋地区,大西洋还不会出现能对抗美帝的力量。南美还不会出现强大的军队。欧洲还是要和美国捆在一起才能维持。俄罗斯继续唱独角戏,由于人口少,只是出口资源就足够维持国民的福利。
军事上,王师终于走下神台了。
❼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会怎样
经济有波动,行业有兴衰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人这么勤劳朴实,未来几年经济肯定会好起来的,只不过要经历些波折,而且还要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经济会转型成功的。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未来中国竞争力如何扩展阅读: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和调整。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性调整:
1、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级;
2、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一步着手高科技成果的应用;
5、大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6、大力发展自主民族品牌,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号召力。
❽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未来10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现已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十五”计划和其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成为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积极而又健康地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 差距与转变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1999年排在世界货物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2.4%、德国9.6%、日本7.5%、法国5.3%、英国4.8%、加拿大4.2%,而我国仅为3.5%。排在世界服务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8.8%、英国7.6%、法国5.9%、德国5.7%、意大利4.8%、日本4.5%,而我国仅为2.0%。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美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其全部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约为52%、德国51%、日本69%、法国43%、英国48%、意大利39%。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到40%,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也比上述国家低得多。 从资本流动情况看,我国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均小于居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1999年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2755亿美元,美国对外直接投资1509亿美元;流入英国外资821亿美元,英国对外直接投资1992亿美元;流入德国外资268亿美元,德国对外直接投资505亿美元;流入法国外资391亿美元,法国对外直接投资1079亿美元;流入荷兰外资337亿美元,荷兰对外直接投资458亿美元。而中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同上述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从贸易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看,我国与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相比,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这些国家的关税税率都比较低,非关税措施相对透明和稳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本国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比较少,存亡成败主要取决于自身竞争能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 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排位落后世界水平。从国内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服务、基础建设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科学与技术实力、人口素质等指标所反映的综合竞争力看,目前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其排位也都居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仅居于世界第29位,单项排位我国际化程度排第20位、金融服务水平排第42位、基础建设状况排第40位、企业管理水平排第30位、科学技术实力排第13位、人口素质排第24位,总的看来都比较落后。 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除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影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迄今为止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从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看,这样一种粗放型、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不可能长久维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首先,国际间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以廉价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增长更多地受到市场规模限制。在过去若干年中,我国许多出口产品成为众矢之的,遭遇到激烈竞争和反倾销威胁。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才有可能保持和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其次,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其它要素成本低廉优势正在递减,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已经有限。只有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增加出口商品中的技术、服务含量,才能保持和强化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第三,我国外经贸主体结构不够合理,国有外贸企业竞争乏力,除外商投资企业外的其他非国有企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只有大力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才能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积极性。第四,粗放型外贸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今后将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中环保要求的制约。只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多地“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才能缓解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等的矛盾,实现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告别短缺经济阶段,外贸的地位、作用已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进出口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相协调,使国民收入实现最大化。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进出口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外贸宏观调控和管理必须以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最基本要求,依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来实现外贸的更大发展。由外经贸大国向外经贸强国转变,是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5年到1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也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争取更大民族利益的需要。 中国迈向外贸强国应坚持的基本方针: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
❾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这个议题一共安排了四位代表发言。第一位发言人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如果没有资金,科技很难腾飞。有理有据,我十分赞同。 第二位发言人是来自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着名律师。他精辟地论述了健全法制对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打击盗版,不能保证专利发明人、技术拥有人的合法权利,创新的科技是很难持续发展的,更不可能引领世界。的确,法律不健全,科技是很难起来的,我同意。 第三位发言人是政府官员,重庆市委副秘书长,他以具体数字为事实依据,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幽默,讲述了政府对科技的强大的宏观调控功能,非常精彩。我很认可:一个国家健康的发展和美好的明天,包括创新科技的未来,如果没有明智的政府决策,根本不可能实现。 前面提到的三点,资金、法律、和政府,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难道是资金、法律和政府吗?在我看来,尽管这三者必不可少,但它们同时也是世界上许许多多其它国家共同拥有的基础,并非中国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也只能是人才。特别想强调一下,我这里说的人才,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高层次的世界级人才,那些在本研究领域、本行业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端领军人才。这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创造的两弹一星的奇迹。如果没有这些高端人才,那么中国在尖端技术、乃至国家安全方面该会蒙受多大的损失!当然,我也能联想到当时的中国在资金、法律、和政府这三方面的状况。可见,高层次人才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2. 中国人才形势严峻 根据中国科协2007年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我国的科技人才总数已达 4246万之多,超过美国的4200万居世界第一。非常遗憾的是,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远非人才强国。高端人才在我国相当匮乏,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差距巨大。在我所熟悉的生命科学领域,如果以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高水平文章为标准,中国的高端人才及创新能力很可能只有美国的百分之五或更少。从熟悉中国的华裔专家朋友那里了解到,许多其它领域的地位也与生命科学相差无几。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支持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无法保障中国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层面上意识到这种危机感,才可能理解为什么钱学森先生临终前还一直放心不下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 中国的科技人才现状与中国足球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足球运动群体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我们仍然停留在希望冲出亚洲的水平上,参加世界杯的比赛是我们多年奋斗的目标。2002年终于冲出亚洲,却铩羽而归,三场小组比赛全部告负,一球未进。 在当今中国,各级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但是,在努力促进GDP增长,追求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的时候,常常会忽略高端人才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作用,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很难在短期内成为某些领导的政绩工程。 中国发展很快,充满希望。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挑战和极大的困难。我们国家总体来说还处在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我们的亲人朋友父老乡亲在尽力工作的同时还承受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中国以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必然会遇到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已经在悄然到来,今后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会愈加明显,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如何将我们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智力密集型?靠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此,我强烈呼吁: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各阶层,包括各级领导和普通老百姓,现在是应该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人才问题的时候了! 3. 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 许多人对高端人才的理解颇有误区,把项目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混为一谈。建国六十年来,我们的教育科技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项目人才,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这些项目人才往往只在狭小的本专业项目上有独到见解,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甚至集体攻关,但他们不是在较大的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型人才,不是大师级的高层次人才。我们过去及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过多偏重于培养这些项目人才,缺乏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过多偏重于具体项目中实用问题的解决,缺乏对基础及应用科学的前沿研究。这样下来,也就很难培养出高层次人才。尤其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培养方式对学生、乃至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影响至深。 举一个我的研究领域内的例子,很多青年学生立志将来从事创新制药研究,于是在硕士、博士毕业后立即加盟药厂或跨国制药公司,以为这样才能成为高端制药人才。其实,事实远非如此,这些学生往往发展成了项目人才。Merck公司的研发总裁叫 Peter Kim,直接从麻省理工生物系的着名教授成为领导一万多人研发团队的总裁;Amgen公司的研发总裁Roger Perlmutter受聘前是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着名生物学教授;Novartis公司的研发总裁Mark Fishman上任前则是哈佛医学院的着名教授,等等,数不胜数。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的优秀教授,往往既可以从事最前沿的基础或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可以担当最重要的技术总监、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这些高端人才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掌管全局。相比之下,国内非常重视项目人才,往往把青年人培养成专攻一面的项目人才。可惜!这些项目人才尽管在狭小的本专业项目上还算优秀,他们没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一旦离开本专业项目也不能担当重任。原则上,项目人才很难成为高层次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是中国下决心真正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时候了。政府应该在政策制定、实施,包括人才发挥能力的保障等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不可为平衡而不改革,不能为和谐而不进取。我也衷心希望全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一些政策、做法,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支持。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权限:公开来自:网页
❿ 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录取的时候,现在中国的孩子都以能考上清华、北大为 荣,认为他们是最有出息的孩子。可是很少有家长知道,清华和北大都未进亚 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名,在全球可能要排在200 名以后。而在排名前40 所大学中 美国占了近30%。斯坦福大学校长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 年。"对于前几年大学流行扩招和合并、建新校区的现象,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 施密德特这样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课程多、教 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把经济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 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 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可是当大学失去了 理想主义和独立思想,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们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 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时至 今日,有人评价中国的大学是官场、商场、免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 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利润的坏公司,是潜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 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大学"。 2010 年,至少有100 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据报道在北 京有不少于 10 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这个结局, 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是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大学生被看作是教 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在和近年毕业的在些大学生交谈中,尤其在 三本的一些学生中,他们基本都说四年大学只上三年课程,大四在完成简单的 实习后,都在为就业奔波。而且有的学校用一年时间专门为考公务员培训学生。 最近我镇事业单位要招2 名会计,竟有130 人报名,觉得有点可悲。 再看看现在清华、北大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又都大多在国外学习和工作, 大量国内的精英人才流失。近年获得诺贝奖的有好几个是华裔,他们本是中国 人,却在为外国作贡献。而我们一直都在说,人才就是生产力,试想在精英人 才大量流失的中国,还能跟美国说中国的未来有很强的竞争力吗? 我的孩子在读初中,看到她学习努力,作父母的很高兴,但同时又为她着 急。在社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飞速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为孩子能考上 本省的重点大学"浙江大学"而庆幸,因为这在国际上这是毫无竞争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