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奇谋异士有哪些我要偏方!
奇谋异士当然是首推曹操手下的两位鬼才——郭嘉、贾诩
郭嘉,字奉孝,他一生都为曹操出尽诡奇的计谋,从郭嘉其一生中,针对吕布、孙策、袁绍残党及鸟桓等四大谋略,可析论其中奥妙。
一、水淹吕布
(一)背景
建安三年,曹操虽三战三破吕布,令吕布撤退防守,但曹军士卒也很疲倦,本来曹操欲想退军息兵,但是郭嘉与荀攸一同说服曹操趁胜追击,曹操接受,结果擒捕吕布。
(二)曹操欲退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吕布本非轻易取胜,在曹军疲惫及吕布仍强时,曹操要冒险驱迫累伤之残兵,对抗以骁猛善战的吕布。而吕布当时若是精兵反扑曹操,再呼结臧霸等淮泗豪杰,在曹操本有张绣及刘表在背后的远因威胁,以及曹军眼前虽有小胜而实犹疲惫的近因艰难,曹操的胜算不比吕布有利。这也是曹操为何急于退兵,以俟休养充实,再战吕布。
(三)把握时机、稍纵即逝
郭嘉及荀攸献策:吕布有勇无谋,又失锐气,陈宫虽聪明,但无法迅速作出谋略,现在应趁吕布士气仍衰未复、陈宫谋略未定时,急攻围打,可一举成功。这正是吕布的弱点,没有智慧配合的武勇,符合兵法“必死可杀”之道,领导若是气衰,士卒则无奋意。后来曹操引沂水及泗水而灌城,水淹下邳之下,吕布士卒饱受饥饿的煎熬:城内积粮有限,坐吃山空,若没有新粮补给,只能坐以待毙;城外则是汪洋波涛,已无去路可逃。因此吕布最后被出卖而灭亡,正因被曹操包围而形成坐困愁城。若是吕布能拿出击退夏侯敦及三击刘备的勇猛,辅以陈宫献智计谋,未必遭败,可惜时机先手已落人后。
力擒强敌吕布,洞悉最佳时机,正是谋略过人之处。
二、预料孙策
(一)背景
官渡之战,曹操正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而孙策却扬言北伐许昌,当时众人悉皆恐惧,只有郭嘉独排众议。
(二)孙策正强
孙策渡江击破刘繇、消灭严白虎、诈取刘勋、攻溃黄祖及绞杀许贡后,除自领会稽太守外,又另立丹杨太守、庐江太守、豫章太守、庐陵太守及吴郡太守,可说是尽有江东六郡,势如同旭日东升。孙策站稳江东后,再来就是逐鹿中原,曹操首当其冲。
(三)轻挑必败、不足为惧
预言孙策被暗杀,不是郭嘉会算命,更不是郭嘉所指派,但是孙策仍以盛年之姿,却被刺客所暗杀,此乃英雄所见略同,出于偶然的巧合。
若从郭嘉谋略的内容细论,孙策死的一点都不冤枉。郭嘉认为孙策虽能平定江东豪杰,但是被击败的豪杰像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人心尚未归顺,孙家仍需耗时费力以安稳民心士气。而孙策一向行事轻率而没有防备,虽然在江东领导人民军队众多,但是好像一人独行,若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刺客偷袭,孙策一个人很容易因落单而被解决。郭嘉从孙策的大意,判断孙策将因骄傲而死于匹夫之手。
虞翻就曾劝谏孙策:“白龙若变身为鱼身,一个普通渔夫也能轻易捕捉。”孙策又曾恁意命令左右分别逐贼,自己却独骑入山,只有虞翻一人步行护卫,尾随在孙策马后。可见孙策轻挑,事出有因,酗酒终日难保不醉,耍诈老千终被识破,郭嘉确认情报研判出必然性,这与臆测铁口直断的猜想,有所不同。
孙策若死,江东必乱,等到稳定,又是几年光景,此时曹操早已结束官渡之战,因此孙策不足为惧。
三、缓攻袁绍残党
(一)背景
虽然官渡战胜袁绍、又讨伐青州袁谭及袁尚,诸将皆欲乘胜追击,但是郭嘉却不认同。
(二)打铁趁热
曹操擒吕布、灭袁术及讨刘备等,皆以闪电袭击奏效,袁绍才于官渡新败,袁谭及袁尚(袁绍诸子)又于黎阳再败,正是曹军一鼓作气,斩草除根的最好时机。
(三)军有所不击
优势因利而制权,若墨守成规,不知因时机而变通,纵使有利也可遭不利。官渡之战虽重创袁绍,但是郭图、逢纪却各拥袁谭及袁尚,两袁仍能聚军抵抗。郭嘉献策曹操,与其急攻两袁而令其合作相抗,不如缓攻而待其互斗生变,此为“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对付二虎相斗之后的残余一虎,比起同时力拼二虎要省力,特别是二虎又可能合作时,最好再助其一虎挑拨互斗。
曹操接纳,甚至与袁谭结为婚姻,后来还为袁谭击败袁尚,最后再消灭袁谭,循序渐进的顺序,正按郭嘉安排,不但攻破邺城斩审配,又能攻破南皮平冀州,郭嘉因此而受封为“洧阳亭侯”。
虽然拙仆能慢慢蚕食,但因势而取巧更妙,在“有所攻”与“有所不攻”之际的拿捏,更是战争的艺术。
四、北伐乌桓
(一)背景
刘表与刘备正在荆州蠢蠢欲动,曹操却想长征袁尚及三郡鸟桓,这是一种北伐与南征的两难。
(二)斩草除根
乌桓自以为路离中原遥远,不会严加防范,曹操若能乘人不备,突然用兵,必能击破。袁绍曾有恩于乌桓,所以袁尚及袁熙兄弟才会逃命投靠,昔日袁绍“冀、青、幽、并”四州人民只因畏惧曹军势力而臣服,尚未心服,如果袁尚藉乌桓的资源而来,招募死忠臣属,万一起兵而四州人民响应,恐怕青州及冀州将脱幅而走。刘表与刘备有天生的矛盾:刘表若是重用刘备,恐怕无法领导或控制刘备,刘备可能反客为主;刘表若是轻用刘备,又不能善用刘备的才能,不足为惧。因此郭嘉建议曹操,就算倾巢而出,也不用担心刘表,曹操听从。
(三)千里奇袭
郭嘉随军至易县,建言“兵贵神速”的重要:军队连同辎重一齐行军,速度缓慢而无法掌握主动,而且容易被发觉行踪,一但被敌发觉,就会加强防御。不如留下辎重,轻装疾行而出奇不意。
因为丘牛大车粮秣兼行,浩浩荡荡的补给的队伍,行动必定缓慢,千里袭击却采徐行,敌人必先得知,等到曹军人马到齐时,鸟桓的边塞防御工事等也完成的差不多,而难攻不下,然后曹操纵使再来“六出乌桓”(参考六出祁山),可能先因防御坚强而屡攻难拔,再因粮尽无援而不得不退兵。
曹操后来在白狼山遭遇鸟桓:当时乌桓军兵多,曹操军兵少;乌桓军被甲者多,曹操军被甲者少。不论从兵力或从装甲,曹操皆居下风,所以曹操左右皆恐惧。若不是先前曹操采用奇袭,出乎敌人意料之外,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兵法虽云“百里争利而失三将军”、“五十里争利而蹶上将军”,虽然“劲者先而疲者后”是原则,但郭嘉因势而权变,作出“其疾如风、动如雷霆”的谋略,而免于“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窘迫。
结果曹操大胜,击溃斩敌,不但歼灭鸟桓主力,还逼迫袁氏兄弟流亡到辽东,无法再影响中原。
结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郭嘉谋略神机妙算,正是因不墨守成规而能变通胜算。
接下来说说贾诩,字文和,他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中最后一个投靠曹操的,之前还帮助他的前主公张绣两次大败曹操……他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的品质里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当年陈寿撰《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满。此事见仁见智,我觉得若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在贾诩投靠曹操之前,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新旧都城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像一只不祥的猫头鹰,在累累尸骨上盘旋。
当年董卓伏诛,司徒王允专权。王司徒虽然才能有限,且有不知体恤,滥开杀戒之弊,但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毕竟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董卓手下原有两个莽野的部将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协从不问的态度,网开一面,则这两个手上握有兵权的家伙极有可能归化朝廷,如此,乱局初定,因董卓而起的关东诸雄因一时丧失了矛头所向,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权且罢兵。中国历史在步入这一章时,虽然会略嫌平淡,但于国于民,实属大幸。刚愎无比的王司徒,本着决不姑息的态度,对李傕、郭汜下达了追杀令。这有点逼人造反的意味了。然而奇怪的是,李傕、郭汜本来也想认命了,他们决定解散部队,自己再分头向大西北逃亡。
倘如此,则王允虽然极为不明智,却毕竟没有种下恶果,东汉政权暂时还能迁延些时日。
贾诩单人匹马,挡在道上,"二位,急个啥呀?"李傕、郭汜对贾诩素来敬重,便洗耳恭听。"王允正要捉拿你们,你们若解散部队,路上随便一个小亭长都有能耐把你们绑起来,送给王司徒邀功。横竖是个死,何不先聚集军队,干脆反上长安,为董卓报仇。如侥幸事成,则挟天子以令天下,何其威风;万一事不成,那时再逃向西北故土,也未见得晚呀。"这一番充满流氓智慧的开导,李傕、郭汜听得不住地点头。
当年陈胜、吴广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与贾诩此时的教唆相同。区别是,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李傕、郭汜,他们都属当事者,而贾诩则完全是局外人,换言之,这一番建议,虽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于一时,对贾诩则没有丝毫好处。不然,当李、郭二人成功后欲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他也就不会坚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
于是,李傕、郭汜的命暂时虽被救下,汉朝的命却更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顺着贾诩那番开导走下去,诸如"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之类强盗逻辑,已无可避免。
帝国都城长安的城头,刹那间便阴暗了下来。随着李傕、郭汜的反戈一击,东汉再也没有喘过气来。
李傕、郭汜所带的凉州兵,凶悍无比,暴虐非常,端的乃"虎狼之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堂堂汉家朝廷,就此落入两个无赖军棍之手。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 ",好一片凄惨。两人沆瀣一气,作恶多端,这时突然又因一个妇人的嫉妒,陡然翻脸,彼此厮杀起来。世事遂进一步动荡,百姓遂进一步遭殃。贾诩虽曾对两人有所规劝,但正所谓"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面对这一最初由自己造成的局面,当它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贾诩事实上已一筹莫展。他看李傕、郭汜越来越像两个不成器的野孩子,只知在院子里打架。然而,这是你家的院子么?这可是整整一个王朝啊!
贾诩,字文和,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没什么关系。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
他厕身在杀人如麻的强盗身后,貌似蔼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游士的身份,时而避难乡间,时而闪身在某个诸侯的厅堂,匹似流窜作案。说计道谋,甚至敢让曹操甘拜下风;逮至晚年,竟又在曹丕的朝廷里充任太尉,权势蒸蒸日上,一派德高望重的模样。这是一个怎样的奇人?
他出生在武威,俗称"金武威,银张掖",也算是大西北一个重镇。年轻时虽也曾被人评为"有良、平之奇",但因僻处偏远,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在那个天高地远、充满犷悍之气的地方,少年贾诩濡染其中,斯文气中难免也会夹杂若干匪气。与豪爽武夫打交道,与土匪豪强相周旋,这份本领贾诩生而具备。靠一袭长衫,一把折扇就能行走江湖,在四百年后的中国也许可行,当时免不了就会步步涉险。贾诩有一次就在道上遇到强盗,同行数十人同时被擒,一张百人坑已经挖就。要活埋吗?看来是的,这些强盗,把人活埋也许比打牌还要轻松。贾诩面不改色,镇定从容地对强盗说:"先别急着埋我,我是段太尉的外甥,太尉肯定会出重金来赎我,保你们赚一笔。"——诸位,这里的奥妙在于,若强盗当真等着段大人拿钱来换人,西洋镜准会被戳穿,因为太尉段颎并没有这样一个外甥。贾诩拿准了他们没这份胆量,当时,段颎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最强蛮的家伙都不敢贸然招惹。结果,贾诩一面看着这拨强盗将其余众人悉数活埋,一面自己却与强盗首领推杯换盏,"我会在舅舅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说完这话,贾诩抹了抹嘴边的美味,在强盗们点头哈腰的欢送之中,骑马扬长而去。
骗人骗到这个份上,我只能遥遥地想着:贾诩是深不可测的。让满脑子想着活埋人取乐的强盗俯首帖耳,单靠智慧肯定于事无补,靠胆量也过于笼统。我的解释是:贾诩身上同样洋溢着一股匪霸之气,正是它让强盗相形见绌,气为之夺。话说回来,注定要呼风唤雨,荼毒江湖的贾文和先生,怎么也不会在寻常沟壑里翻船。他的目标是长安,他相信在那里会有自己的机会。什么机会?如果你这么问,贾诩只会诡秘地抿嘴一笑,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远方。那里,秦始皇建造的巍峨长城上,正幽幽地转出烽火。
似花还似非花,摧国不忘护国,正可见贾诩本色。在挑动李傕、郭汜反上长安、又间接导致李、郭二人在长安城外自相残杀,京畿震荡之后,他又在皇帝面前扮演起护花使者的角色来,弄得皇帝对他又恨又爱,又嫌又忌。为了拉拢他人联合对付郭汜,无法无天的李傕曾对凶悍的凉州兵大言不惭地许诺:"一旦攻破郭汜,皇帝宫中的美女,可任意使用。"结果,这些莽汉便天天在长安城外高叫:"李将军答应的宫人美女在哪,快快送出来!"皇家威望,扫地无光。汉献帝可怜巴巴地看着贾诩,希望他能拿个主意,至少别让这些家伙再这么在城外乱叫了。好个贾诩,当即秘密地将强盗首领全部召来赴宴。不就是一些空洞许诺吗?区区李傕能许你宫廷美女,我受皇帝重托的贾诩,就不能许你更具诱惑力的高官厚禄?几桶美酒喝完,凉州兵当晚便奇迹般地撤离长安。李傕由此受到重创。
贾诩偷偷离开长安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处处以汉室忠臣自居,此前有人劝他离开,他还曾掷地有声地说道:"我深受国恩,义不可背。"后来当皇帝被迫逃离长安时,贾诩也颇有护驾之功。关于贾诩,在洛阳颓败的"杨安殿"里,皇帝也许会想到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尽管有些不伦不类。萧何之败,无关乎皇朝兴替,贾诩之谋,实已致汉朝江山于万劫不复之境。
和吕布一样,当西北的战火逐渐向中原燎原的时候,贾诩的身影也随之在中原出没,贾诩的计谋也随之在中原吹奏出杀伐之气。贾诩的谋士品格,只在一点上得到确认,即他从来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实际上却往往收到替将军作主的效果。
诚如伏波将军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作为中国历史的"后战国时代",三国士大夫的择主标准,与天下辐裂的先秦知识分子本无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谋士纷纷弃袁投曹,关羽义不背主,诸葛兄弟在东吴、蜀汉各事其主,俱忠诚不二。若此乃通例,贾诩便提供了一个例外:他先后投靠的段煨、刘表和张绣,竟然都是自己内心颇为鄙视的。段煨对贾诩表面敬重,内心忌惮,因为贾诩"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极高,段煨怕贾诩喧宾夺主。贾诩离开段煨的时机和理由亦很微妙,"我若呆在段将军身边,说不定会遭到陷害;而我一旦离开,由于段将军既希望我外结强敌,又怕我反戈一击,所以反而会厚待我的妻子家人。"结果丝毫不差。至于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贾诩与张绣的关系最好,早在长安时,张绣就有意将贾诩拉拢至帐下,一俟贾诩秘密来投,立刻便对他言听计从。奇怪的是贾诩之所以投奔张绣,不仅因为张绣的张臂欢迎,更在于这样一个判断:"张绣,一个没脑袋的主儿。"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如果谋略是一种美,联系到他当年不可思议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馊主意,则贾诩正好被我们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看出这一点,贾诩投靠张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其本人又计谋百出,贾诩在那里注定难呈鹤立鸡群之势;袁绍貌似强大,但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刘表可不去说他了,而好做皇帝梦的袁术,刚愎自用,缺少虚怀下士的品德,贾诩注定没法活得从容。贾诩与吕布有仇,当时尚力单势薄的刘备当然更入不了贾诩法眼,何况刘备还一直和吕布勾勾搭搭,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之时",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曹军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张绣的枕芯脑袋难免会想:与曹操交战,而竟能逼得他退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乘胜追击,痛下杀手,更待何时。然而,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没多久,张绣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后部队杀得大败亏输,狼狈逃回。"文和,我后悔没听你的话,"张绣诚恳地向贾诩道歉。"先不忙后悔,请将军重新整顿军马,再追一次曹操。""什么?"张绣大惊失色,"我得胜之军追曹操败退之兵都没有胜算,你竟然让我再将失败之军追曹操得胜之旅?"贾诩有点不耐烦了,"将军莫迟疑,只管去追,如不胜,把贾某的头拿去。"张绣此时的心情肯定古怪至极,不过他还是去追了,即使心里一百个不相信。
第二次追击,张绣大有斩获,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
不仅曹操对自己的失败极为纳闷,张绣回营后见到贾诩,恐怕也得把他好好地重新打量一番,以确定他是人是鬼。就像华生医生总要让福尔摩斯解释一下破案原因一样,张绣此时最想做的,就是让贾诩说个明白。"这还不简单,"贾诩摆了摆手,"曹公与将军作战,并没有占丝毫下风,突然撤退,肯定是后方有事。将军不察,误将曹公的主动退军视为不敌,盲目进击,必无胜算。曹公用兵何等精明,必有精兵良将为之殿后,以防追军。待将军败走,曹公因急着赶路,不再设防,便会调整步伍,将后军挪为前军。此时将军纵用败兵追击,亦必能奏效。"三国之所以多智,端赖贾诩者流出没其中。
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局势却已明朗不少。在曹、袁两只巨螯的钳制下,暴露在外的张绣,势必沦为瓮中之鳖。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之仇。于是,当袁绍主动派使者前来招降时,张绣恨不得立刻跪下身来,唯袁绍之命是从。谁知贾诩从幕后倏然闪身,以疾言厉色之态,对袁绍使者痛加训斥:"替我谢谢袁本初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连自家兄弟袁术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张绣大惊:"文和,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不然",贾诩平静地说:"投降曹操吧。将军虽与曹操有过节,但依我看来,曹操有雄杰之气,肚量宽宏,肯定不会为难将军。再说,袁强曹弱,将军这点兵马袁本初未必看得上眼,对曹公却不失为雪中送炭。请将军再听我一回。 "果然,曹操竟好像完全忘记了当年与张绣结下的深仇,亲自率众出城迎接,给予张绣极高的礼遇。私底下,曹操也紧握着贾诩的手,一脸诚恳地谢道:"使曹某信义着于天下,正是阁下呀!"——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正因为他看透了曹操的心。
至此,东汉元恶之一的贾诩,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虽然作为曹操谋士之一,他仍不时献计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贾诩功不可没。但总体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对曹氏父子,贾诩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大伤。我们发现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
贾诩知道自己的过去并不光彩,所以一直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虽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曹丕一边的贾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的回答竟是那样地冠冕堂皇,霁月光风:"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养,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奇怪的是,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曹操再问,"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谁?""袁绍和刘表,"贾诩答道。曹操哈哈大笑,轻拍着贾诩的肩膀:"先生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权问题,死后遂使得兄弟阋墙。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
在魏文帝曹丕当政之时,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贾诩老矣,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依照当时"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贾诩真可谓寿比南山。
2. 中国古代奇人异士50字以内
明朝年间,有一个叫谷才的人,他收了很多个弟子,形成了一个集团,都男扮女装,以教授妇女手工活,晚上在把女子那个,当然,这代表谷才的化妆技术真的非常好,让人家真的以为是女子,而谷才有一个弟子,叫桑冲,一次,他又去行骗,以怕被老公打来借宿之名,住在晋州聂村生员高宣家,刚好高宣有个女婿,叫赵文举,看上了这个男扮女装的桑冲,而桑冲呢,是看中高家小姐,晚上正在打高家小姐的主意时,竟反被赵文举给压住,想对他那个,结果事情才这麼东窗事发,桑冲当场被送去官府,据桑冲的口供,他已经犯案成功了182次了!!
也因为这起事件,导致这整个集团被连根挖起,当时,谷才已经去世了,最终桑冲下场也是遭受凌迟酷刑。这件事在当时可是轰动全国的大事,还被记载在邸抄(官报)上,连着名名着聊斋也有写下这件奇文轶事。
3. 三国时期的奇人异士都有哪些
第一就是左慈。
《后汉书·方术列传二》:“赞曰:幽贶罕征,明数难校。不探精远,歇感灵效?如或迁讹,实乖玄奥。”后人尊称他为“雅帝”。
左慈精通五经,晓房中术,也懂得占星术,从星象中预测出汉朝的气数将尽,国运衰落,天下将要大乱,就感叹地说:“在这乱世中,官位高的更难保自身,钱财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间的荣华富贵绝不能贪图啊!”于是左慈开始学道,对“奇门遁甲”也很精通,能够驱使鬼神,坐着变出美味佳肴。左兹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三国演义中为《遁甲天书》),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辟谷术,法术很多记也记不过来。
东汉末年的曹操听说后,把左慈召了去,关在一个石屋里,派人监视,一年没给他饭吃,过了一年才把他放出来,见他仍是原来的模样。曹操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不吃饭的道理,左慈竟然一年不吃饭,一定是妖邪的旁门左道,非要杀掉他。曹操一起杀左慈的念头,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请求放他一条老命,让他回家。曹操说:“为什么如此急着走呢?”左慈说:“你要杀我,所以我请求你放我走。”曹操说:“哪里哪里,我怎么会杀你呢。既然你有高洁的志向,我就不强留你了。”曹操为左慈设酒宴饯行,左慈说:“我就要远行了,请求和您分杯喝酒。”曹操同意了。当时天气很冷,酒正在火上浸着,左慈拔下头上的道簪搅和酒,片刻间道簪都溶在了酒中就像磨墨时墨溶入水中一样。一开始,曹操见左慈要求喝“分杯酒”,以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后再给左慈喝自己剩的半杯,没想到左慈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划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两半, 两半中都有酒,相隔着好几寸。左慈先喝了一半,把另一半杯子给了曹操。曹操不太高兴,没有马上喝,左慈就向曹操要过来自己都喝了。喝完把杯子往房梁上一扔,杯子在房梁上悬空摇动,像一只鸟将向地上俯冲前的姿势,要落又不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抬头看那酒杯,好半天杯子才落下来,但左慈也不见了。一打听,说左慈已回了他自己的居处,这一来曹操更想杀掉左慈,想试试左慈能不能逃过一死。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钻进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数,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左慈变成了羊 。追捕的人就传达曹操的意思,说曹操只是想见见左慈,请左慈不要害怕。这时有一只大羊走上前跪着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追捕的人们互相说:“这个跪着的羊一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这羊抓走。但这时所有的羊都跪下说:“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呢?”这样一来追捕的人真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了,只好作罢。后来有知道左慈去处的人密告给曹操,曹操又派人去抓,一抓就抓到了。
其实并不是左慈不能隐遁脱逃,是故意要给曹操见识一下他的变化之术。于是左慈让抓他的人绑上投入监狱。典狱官打算拷问左慈,却发现屋里有个左慈,屋外也有个左慈,不知哪一个是真左慈。曹操知道后更加怀恨,就命令把左慈绑到刑场杀掉。左慈却突然在刑场上消失了。于是命令紧闭城门大肆搜捕。有些搜捕者说不认识左慈,官员就诉说左慈一只眼是瞎的,穿着青色葛布衣扎着葛布头巾,见到这样的人就抓。不一会儿,全城的人都变成了瞎一只眼穿青葛布衣扎葛巾的人,谁也无法分辨哪个是左慈。曹操就下令扩大搜捕的范围,只要抓住就杀掉 。后来有人见到了左慈,就杀了献给曹操,曹操大喜,尸体运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 再到杀左慈的地方找尸体,已经不见了。
后来有人说在荆州看见了左慈,当时当荆州刺史的刘表也认为左慈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刘表带着兵马出来炫耀 ,左慈知道刘表是想看看他有什么道术,就慢慢走到刘表面前说:“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刘表说:“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左慈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 ,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左慈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没少,肉干也没吃光,刘表的一千多宾客也都喝得大醉。刘表大吃一惊,打消了杀害左慈的意思。几天后,左慈离开刘表走了。他到了东吴的丹徒县,听说丹徒有个有道术的人叫徐堕,就去登门拜访。徐堕门前有六七个宾客,还停着六七辆牛车。宾客骗左慈说徐堕不在家。左慈知道宾客骗他,就告辞走了。左慈走后,宾客们就看见牛车在杨树梢上走,爬到树上再看,牛车却没有了。
下了树,就见牛车又在树上走。还有的牛车轮子中心的圆孔里长出了一尺长的荆棘,砍都砍不断,推车又推不动。宾客们大惊失色,急忙跑去报告徐堕,说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头来访,我们见他是个凡俗之辈,就骗他说主人不在,老头走后,牛和车就发生了这种怪事,不知是怎么回事。徐堕一听说:“啊呀,这是左慈公来拜访我,你们怎么能骗他呢!快点追也许能追回来的。”于是宾客们分散开去追,追上左慈后都向他磕头谢罪。左慈消了气,就让客人们回去,他们回去一看,牛和车都恢复了原样。左慈拜见了吴国君主孙策,孙策也想杀左慈。孙策有一次想从后面给他一刀。左慈穿着木鞋拿着个竹杖慢慢地走,孙策在后面手持兵器追赶却总也追不上,这才知道左慈有道术,不敢再杀他 。后来左慈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后来终于成仙而去。
华佗
《隋书·经籍志》记有“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已佚。《医心方》所引《华佗针灸经》可能是该书的佚文,《太平圣惠方》引有“华佗明堂”之文。从现存佚文看,《华佗针灸经》所载腧穴名称及定位均与《黄帝明堂经》有较大不同。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亳芍”、“亳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中年以后,华佗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医学精湛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师高徒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着作,可惜失传。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麻沸散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杜夔
杜夔善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汉灵帝时任雅乐郎。汉末天下大乱,杜夔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让他与孟曜为汉帝和雅乐。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让杜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并令他创制雅乐。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晓知先代诸舞。《魏志》记载:“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发掘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和《文王》至晋犹存。杜夔的弟子中,邵登、张泰、桑馥等人,各官至太乐丞。弟子陈颃官至司律中郎将。左延年等人虽然妙于音律、善于郑声,但对于古代音乐的爱好及成就都不如杜夔。所传歌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
朱建平
曹操当魏公时,听闻了朱建平的事迹,便召他为郎官。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有一次宴请三十余人共坐,曹丕问起自己能活多大岁数,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又令他为在座的众宾一一看相。朱建平对夏侯威说:“您四十九岁时将能位至州牧,但也会遇上灾厄,若能挨得过此厄,你的寿命可活到七十,而且仕途上更能到达公辅。”又对应璩说:“您的寿命是六十二岁,那时可以官做到常伯(皇帝的近臣),将有灾难发生。您去世的前一年,会看见一只白狗,只有您能看见,别人却看不见。”又对曹彪说:“您将统领藩邦,五十七岁时有刀兵之灾。要妥善预防。”朱建平与颍川荀攸、钟繇结交好友。荀攸早死,儿子尚幼。钟繇帮助打理荀家,欲让荀攸的妾改嫁。在写给别人的信上说:“我和公达都曾让建平相过面。建平说:‘虽然荀君比较年轻,但是后事却要托付给钟君。’我当时说了句玩笑话:‘那时我可要把你的阿骛嫁掉。’想不到他真的早逝了,戏言就要成真了!现在我要让阿骛改嫁,使她能有个好归宿。回想建平的妙语,不在唐举、许负以下。”226年,曹丕四十岁,得了重病。曹丕告诉身边的人说:“建平所说的八十岁,说的是白天和晚上吧,我的命快走到头了。”不久,就驾崩了。夏侯威在四十九岁时的确出任为兖州刺史,同时,他在那年的十二月上旬果然患了恶疾。夏侯威记起朱建平当年的批言,自以为难逃此厄,所以预先写下遗嘱及安排丧事。到了下旬,情况有所变化,病差不多好了。他的病情在同月下旬时忽然转坏,不料又突然好转,更渐趋平复。夏侯威认为自己已经渡过危难,在12月30日黄昏,延请郡中官僚大吏至其府中设筵摆酒,说到:“吾所苦渐平,明日鸡鸣,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过矣。(我的痛苦已渐渐平稳,当明日鸡鸣时,我便五十岁,朱建平的戒言,我必定可以渡过了。)”但当筵席散去之后,夏侯威忽然闭上双目,原来身上恶疾竟然再次发作,于当晚夜半逝世。应璩六十一岁时当了宫内省的侍中。后来有一次他果然独自看见一只白狗,别人都看不见。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就抓紧时间吃喝玩乐,比预期的多过了一年,应璩六十三岁时去世。曹彪被封为楚王,五十七岁时犯了与王凌通谋的罪,被皇帝赐死。当年被朱建平相过面的那些人的结果,都像朱建平说的那样一一应验。只有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与实际情况有差别。王肃六十二岁时得了病,医生都说治不好了,王肃的夫人问他有什么遗言。王肃说:“建平曾说我会活到七十多岁,官位至三公,现在都还没达到,有什么担忧的呢!”可是王肃最终还是死了。朱建平也擅长相马。一次,曹丕要外出,一匹马从外面被牵进来,朱建平在路上碰到了,说:“从这匹马的相来看,它今天就要死了。”曹丕要去骑马,这匹马被衣服的香味所惊扰,咬了曹丕的膝盖,曹丕大怒,立刻就把马杀了。朱建平于黄初年间去世,着有《原君书》 。
周宣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他做了郡吏。太守杨沛梦见有人对他说:“八月一日曹公会到来,一定会给您一根杖,还把药酒给您喝。”杨沛让周宣占这个梦.这时黄巾贼寇起事,周宣回答说:“杖能支撑起体弱的人,药能医治人的疾病,八月一日,贼寇一定会被消灭.”到了那个日子,贼寇果然被消灭了。
后来东平的刘桢梦见蛇生了四只脚,将门中的洞窟做窝,刘桢让周宣占这个梦,周宣说:“这是关于国事的梦,不是您家中的事。应当有做贼寇的女子被杀。”不久,女贼郑、姜都被征讨消灭,因为蛇是女子的征兆,而脚不是蛇所应该有的缘故。
魏文帝问周宣说:“我梦见宫殿上的两片瓦落到地上,变成一对鸳鸯,这是什么意思呢?”周宣回答说:“后宫里会有突然死去的人。”文帝说:“我骗卿罢了。”周宣回答说:“梦表示人的意愿,如果用言辞表达出来,就能够预测吉凶。”话没说完,而黄门令报告有宫女互相残杀而死。
没过多久,文帝又问道:“我昨天夜里梦见青气从地上连接到天空。”周宣回答说:“天下会有显贵的女子受冤死去。”这时,文帝已派遣使者赐给甄后一道要她自尽的诏书,听了周宣的话而感到后悔,派人追回使者已来不及了。文帝又问道:“我梦见磨钱上的花纹,想让它消失,可是花纹却更加明显,这是什么意思呢?”周宣神情怅然不回答。文帝又问他,周宣回答说:“这是陛下自己家中的事,虽然您心里想这样做而太后不答应,因此您想要磨掉花纹却更明显了。”当时文帝想治弟弟曹植的罪,但被太后逼迫,只是贬了他的爵位。文帝任命周宣为中郎,属太史。
曾经有人问周宣说:“我昨天夜里梦见草扎成的狗,这预示着什么呢?”周宣回答说:“您将要得到美味的食物了!”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外出,果然遇到丰盛的饭菜。后来又问周宣说:“昨天夜里又梦见草扎成的狗,是什么意思?”周宣说:“您将会从车上掉下来摔断腿,应该警惕谨慎。”不多久,果然像周宣所说的那样。后来他又问周宣说:“昨天夜里又梦见草扎成的狗,是什么意思?”周宣说:“您家会失火,应当妥善防护。”不一会儿火就烧起来了。这个人对周宣说:“前后三次,我都没有梦见草扎成的狗。只是姑且试试您而已,为什么都应验了呢?”周宣回答说:“这是神灵引动您使您这样说的,所以和真的梦没有两样。”这个人又问道:“三次梦见草扎成的狗而它们预示的情况却不同,为什么呢?”周宣说:“草扎成的狗,是祭祀神灵的东西。所以您开始做的梦,是预示您会得到祭祀后留下的食物。祭祀已经完毕,那么草扎成的狗就会被车轮辗轧,所以第二个梦预示您会从车上掉下来摔断腿。草扎成的狗被车轮辗轧以后,一定会装在车里带回去当作柴火,所以最后的梦是担忧您家要失火。”周宣的说梦,都是像这一类的。十次能说准八九次,世人把他的说梦和朱建平的看相相提并论。其余应验的事就不一一依次列举。明帝末年周宣去世。
管辂
三国时术士,容貌粗丑,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人皆爱之而不敬之。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每与小儿做游戏,就在地上画天文,人们叹为奇才。成人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远近扬名。老生常谈故事 译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 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飏耳里。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儿,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 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 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啊!” 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 邓飏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 没什么意思。”(“此老生之常谈。”)晏脸上铁青,一语不发。 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晏、邓飏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
4. 列举历史上的能人异士!!
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原本姓张,平原羌次(今山东陵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一生着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名《颜字碑》。日本侵华期间,此碑曾被日本当地驻军当做军营门前水沟上的石板,马踏车碾,致字迹局部损毁。目前《颜字碑》的真迹和仿制品都存放在陵县人民公园的“颜碑亭”里
5. 中国古代的能人异士
据说孔子的名字因病得名。“生而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说他脑袋长得像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山叫“宛丘”。另有一说是孔子的妈到尼丘山求神得子,就叫了孔丘,字仲尼。
行为艺术家龚自珍
龚自珍大名士也,大行为艺术家也。跟人聊天高兴了就跳桌子上,认不认识都拉过来喝酒。据说一次他摆一桌酒宴,就他一个人,坐下对着空气说:某某,喝酒,某某某,赶紧吃菜。再加上他的长相“有异表,顶棱起……额凹下而颏上。目炯炯如岩下电,眇小精悍,作止无常。”估计服务员吓坏了。
刘邦和刘秀的隆准
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鼻子,胡子好看,左腿有72个雀斑——画上方格能当围棋谱用。范增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五采指青、黄、赤、白、黑——意思是刘邦常年背个喷绘背景板。有资料说他身高“七尺八寸”,用汉尺算他最高184cm。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这里又出现了“隆准”——还是个大鼻子。朱元璋也是日角,日角说的是额头大。七尺三寸的身高记录,用汉尺21-23.7cm算,他最高175cm,最矮153cm。
“马肚哥”徐敬业
唐朝徐敬业十几岁就功夫了得,可是他爷爷徐茂公说这小子长得不像好人,以后会遗祸全家,于是在一次打猎时让徐敬业进林子里赶兽,老徐见孙子进去后放火打算烧死他。徐敬业避火方式诡异又搞笑——把马肚子破开钻进去!“火过,浴血而立”。“猪肚鸡”是道名菜,原来还有“马肚哥”。
胳膊过膝的皇上
三国时胳膊过膝的人有两个,都是皇上。一个是刘备,另一个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先生的头发还长得到脚,梅超风都要自愧不如地含恨跑掉……
白脸何晏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娶了老曹的亲姑娘金乡公主。这小子喜欢化学,实验合成了最牛的嗨药“五石散”,嗨大了,根本不爱和金乡聊天。他长得漂亮脸白,魏明帝曹叡曾给他吃面条发汗,想知道脸白是不是擦粉——结果是真白。
好看有啥错
张献忠在蜀地开科取士,得到一个姓张的状元。状元长得好看,张献忠对他非常宠爱,24小时形影不离。这一天张忽然对随从说:“我爱这个状元,一刻舍不得他离开,整天牵肠挂肚。不如……杀了他吧!”(北京晚报)
6.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在中国历史记录中,三国时期是最为严重的时代。这个时期人们处于一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模式。为了能够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好汉开始纷纷崛起。一位元末明初的作家,根据历史上的记录,写出了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同时也让我们对于三国时期所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而今天,小编想和大家来回忆起三国最为有名的谋士。
回想起三国时代,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多名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生所做出来的事迹,对于后世之人的思维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一名优秀的军师。军师在团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是这个团队中第二个核心的人物。在三国时期谋士数不胜数,然而最为厉害的要数郭嘉、诸葛亮、司马懿三人是三国最为优秀的军师。给三人排个号的话:第一名是司马懿、第二诸葛亮、第三郭嘉。
首先是司马懿,在三国时代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受到曹操的赏识,便担任魏国的大臣。此人足智多谋,聪明大略,博学洽闻,重用人才,怀有忧天下之心。同时,一生功绩无数,最后一统三国。就连诸葛亮都败在他的手里。对于此人的评价,人们各抒己见,例如:唐朝的唐太宗认为此人是不可多得的能人异士。
展开剩余49%
其次是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等,此人天赋极高、博学五车等。当年,刘备听说此人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为了能够得到这位人才,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帮助之下,刘备建立了蜀国。提起他便想到的是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譬如说:赤壁大战、先主托孤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蜀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是郭嘉,先前是袁绍的手下,后来一次无意之间,受到了曹操的重视,便投奔到魏国,在这里他一展宏图,并且帮助曹操取得多次胜利,同时成为曹操心中最为信任之人。然而就是这样优秀之人,却咋三十八岁时过世了。也许真是映照的那就古话:天妒英才。经小编在历史书册中找到人们对他的评价——''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仅三国时期就出现这么多的能人异士,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人才那真是数不胜数,所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更是我们的骄傲。
7. 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哪些奇人异士,都做过什么事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奇人异士,根据史书记载和世人流传,大家对这些奇人异士中有许多人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在这其中诸葛亮的名号算是非常响亮的了,但是如果要对这些人排个名,诸葛亮说不定只能排倒数。
姜子牙,相信很多人对姜子牙都非常熟悉,在封神演义当中,姜子牙接到元始天尊的命令,为其商周的三百六十五路将士封神,只不过姜子牙自己最后却没封神,这是封神榜之中最大的遗憾。在历史上,姜子牙本身同样精通天地异术,对于西周的贡献非常之大。姜子牙,第一他出山的时候就80多岁了,你说80多岁的人能干什么,还真别说,高人就是高人。他出山就辅佐周文王而后武王,在他的治下西周逐渐强大,一举灭掉了当时的暴政王朝殷商,开创周朝800年天下,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8. 三国时期的奇人异士都有哪些
兀突骨。乌戈国国王,受孟获邀请攻打诸葛亮,结果中火计被活活烧死。身长丈二(288厘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李意 ,一个预言家,住在成都青城山之西,传说已经活三百余岁,能知人之生死吉凶。 书载,其居住之地,“清云隐隐,瑞气非凡”,其长相“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 刘备伐吴前,问卜于他,他不答,只是要了纸笔,画了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完又一一扯碎。接着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即稽首而去。隐喻着刘备此次出征失败,并且亡在白帝城。 司马昭受封为晋王后,立司马炎为世子。 当进有大臣上奏道:“襄武县,从天而降一个神人,身长二丈有余,脚迹长三尺二寸,白发苍髯,着黄单衣;裹黄巾,挂藜头杖,自称道:‘吾乃民王也。’我是上天派来的,特地来告诉你们:‘天下换主,立见太平。’就这样,在市集逛游了三天,并白吃白喝了一顿,忽然就不见了。”
紫虚上人 刘璋派了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四个大将点,以抵御刘备的进攻。行到锦屏山时,四将闻说上面有一高人,道号“紫虚上人”,能知人生死贵贱,便往而问之。那紫虚上人,便命道童取出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交给四将,其文如此:“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这些话后来,都应验了。 左慈其人:“眇一目,跛一足,头戴白藤冠,身穿青懒衣,曾于西川嘉陵峨嵋山中,学道三十年,忽闻石壁中有声呼其名;及视,不见。如此者数日。忽有天雷震碎石壁,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看其在曹操宴会上的所作所为,取龙肝、开牡丹、钓鲈鱼、种生姜等等,皆是幻术,似极了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魔术,并没有左慈自己所夸耀得那么神。
于吉孙策聚会诸将在城楼上,设宴款待陈震。 饮酒之时,这些将领好似碰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纷纷地下楼。 孙策连问:“发生了什么事?” 边上失,告诉他道:“有一个于神仙,从楼下经过。” 孙策凭着栏杆,向外观望,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孙策的心深深的刺伤了,这自尊伤得,比要了命还难受,于是,他就命左右将那道人抓了上来。 这个道士,就是于吉。原是琅琊宫道士,因入山采药,得神书《太平青领道》,于阳曲泉水上,从此就“普施符水,救人万病”,当时的人们呼其为“神仙”。 孙策可不管这些,就要动手砍掉于吉,后来经边上失劝解,决定给其一次机会,向上天求雨。 那天果然求来了雨,可孙策却是以“晴雨乃天地之定数,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乱”之说,一意孤行,将于吉斩杀。 这下,孙策麻烦大了,每天早中晚三次,于吉的鬼魂定会访问他一回,比他们工厂三班制的工人还要准时,活活得将孙策整了个九死不生。 这是一次政治武装领袖与宗教精神领袖的对抗。结果,权力方面占了优势,武力胜了神力。
南斗、北斗 本是短命鬼的赵颜,听了管辂的话,准备好了酒水与鹿脯,来到南山之中。不出所料,在一棵大松树之下,果然有两个人在石上弈棋:“一个人向南坐,穿着白袍,其貌甚恶;一人向北坐,穿红袍,其貌甚美。”两个人只顾着下棋,欣然接受了赵颜拿来的酒与鹿脯,大吃大喝,不一会儿,就消灭得干干净净。 赵颜哭着跪拜在地上希望这两人给自己增寿,两人十分吃惊。 那穿红袍的说:“必定是管辂那小子,搞鬼。我们吃了他的,就拉他一把吧。” 那穿白袍的,从身边取出一本簿籍查看后,对赵颜说:“你今年十九岁,本来应该死的。我现在就在这十字前添上一个九字,你的寿命可以到九十九。你***,这比我俩还长命。回去后,告诉管辂,别再瞎说了,为人处事,要低调,再低调。我们虽然有通天参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仙术,可我们何时对人乱宣扬了。” 那穿红袍的,添加完毕后,又是“一阵香风过处”(为什么我要说“又”呢,参看“南华老仙”条),两个人化作两只白色的仙鹤,冲天而去。 赵颜归来后问管辂:“这两人是什么东东?” 管辂答道:“穿红袍的,南斗是;穿白袍的,北斗是也。” 赵颜又问道:“听说北斗有九颗星(是的,不是七星),怎么是一人呢?” 管辂道:“分散时为九,结合时就是一。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你可大发了,***,比我还长命。” 仙人就是仙人,总是搞得神神秘秘的,就是让人摸不透里而后玄机。 南华老仙 张角本是一个名落深山的不第秀才,因生活所迫,入山采药,(又是采药,看来这是一条遇神的捷径。)赚几个小钱,以弥补家用。一次,在山中偶遇一位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将他唤到一个神秘的山洞中,并将三卷天书给了他,说道:“这本书,名叫《太平要术》,是我多年来的心血之作,各地出版社都想抢着出版。我看你是个人才,就送给你吧,好好地使用,你会将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张角询问老人的姓名:“神仙,妖怪,谢谢!” 老人说道:“我就是南华老仙,当年让张良捡鞋的黄石公是我哥们。”说完了,他就好似变魔术似的,化作一阵清风而去,再也没有出现过。 张角自从得了这《太平要术》后,便开始了“推翻封建社会旧政权”的造反生涯,各地诸侯割据,互相吞并,连年征战,也从此拉开序幕。饮水思源,烧火不忘祝融,寻其始作甬者,当为这南华老仙。 其实你只要细心看,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玄奇的了。
9.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奇能异士,每个人有什么能力写清楚
南华老仙:给张角三兄弟传授太平要术,也就是说张角会的他都会,比如撒豆成兵,召唤天雷
于吉:能力不详,不过孙策把他关起来后自己就死了。。。
刘伯温:传说这货能定风水,斩龙脉
戴宗:日行八百里
诸葛亮:经天纬地,无所不能。。。
达摩:禅宗大祖,一苇渡江,将禅宗传入中国
10. 中国古代有哪些出类拔萃的智将
十大智将有:
1、姜尚:谋略鼻祖; 2、孙武:兵法始祖;3、白起:屠戮无数;4、项羽:以少胜多;5、韩信:惯用谋略;6、霍去病:骑兵专家;7、赵云:勇冠三军;8、慕容恪:战无不胜;9、岳飞:百战不殆;10、戚继光:未曾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