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今天,积极“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一项战略选择。但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刚刚揭晓的《美国商业周刊》全球IT百强评选中,中兴通讯公司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IT和通讯制造企业成功入选。在强手如林的全球IT和通讯市场,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已拥有一席之地,并开始赢得世界的瞩目和尊敬。这是值得中国企业自豪的。同时,人们也希望从中兴通讯的成功实践中,获得一些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益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 中兴通讯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如:“走出去”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把自主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走出去”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扩展,不能一哄而起,要有效控制风险;“走出去”必须依靠人才;“走出去”必须做好市场服务。高尚全认为,为了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还要加快建立为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应由审批管理为主,转向提供服务为主,弱化政府在“走出去”中的行政审批职能,减化审批程序,从以前投资审批管制为主,转为投资保护、投资监管和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主。第二,利用政府优势提供公共信息。可以考虑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交的渠道,完善对外经济合作义务信息系统,建立义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较大范围国内外投资,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减少企业盲目投资。第三,为本国企业在国外经营活动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深入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组织特点,同时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框架下对外经济合作的磋商机制,积极与有关国家签订经济合作方面的政府间的双边协定,通过加强多边和双边的交流磋商,依靠外交手段促进并保护境外投资,减少和排除企业合作中的壁垒。第四,加强境外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并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 认为,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要处理好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制造和研发国际化等方面的关系。她强调,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国内国外要综合考虑,先后轻重要摆布得当。要清醒地认识自身特点和国际环境,找好三个结合点: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的结合点,发挥比较优势和提升竞争优势的结合点,自身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结合点。不谋近利而求战略性发展空间是长期眼光,但如果长期不能带来收益,就不是真正成功的投资行为。通过海外投资达到提升综合竞争力目标的企业,是那些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又通过海外投资提升竞争优势的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扩大规模和现身海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市场地位和增强品牌影响力。海外投资行为一定要立足于与东道国共同发展获得双赢,否则,“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会碰到重重困难,甚至举步维艰。 江小涓认为,海外投资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讲求实效。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的素质要求较高,做出决策要积极而慎重,充分准备,制定周密的投资战略。政府要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便利各种要素跨境流动和配置。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协调海外投资行为。 中兴通讯公司董事长侯为贵 在发言中谈及中兴通讯的实践体会时说,国际市场是一个需要高投入和风险巨大的市场,在国际化竞争中必须把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控制作为头等重要的问题来考虑,所以,在国际化模式上,中兴通讯主要选择稳步积累式的发展模式,没有选择大规模购并的方式。他说,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我们仍然把现金流、利润列为优先于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不希望在海外打价格战,更主张理性的竞争。第二,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上还没有很大的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总体上在全球还是比较薄弱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还有其必然性。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也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兴通讯比较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合资也是一条路,但是要获得外面的技术真正成为自己的技术,最终还要靠自己的努力。第三,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创造多种竞争优势,整体推进。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进步,所以我们把国际化定义为系统战,从2000年开始我们明确提出,三个国际化的组合战略,也就是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中兴通讯国际化就向这几个方面同时迈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 认为:广义的“走出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产品“走出去”,也可以是产能“走出去”,也可以是资本“走出去”,也可以是品牌“走出去”。现在人们讨论的“走出去”是狭义的含义,主要指我们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至少是直接在国外进行长期持续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企业“走出去”才刚刚开始,是一个初级阶段。 他认为,在“走出去”方面,国家的目标可以是多种的,可以是参与国际竞争,也可以是输出过剩资本,可以是增加中国国际经营的利润,也可以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定位,决定了政府对于不同的企业“走出去”行为可以实行允许、鼓励、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一般来说企业“走出去”首先表现国内资本向国外流动,如果在这个意义上看,显然企业“走出去”对本国经济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国家必须要明确关于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主要目标,应该一个是获得更多国际资源,一个是增强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说我们国家现在要输出剩余资本追求更大利润。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也先后发言,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对策建议。
㈡ 我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摘要:中国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关键的一步。本文在对新形势下“走出去”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条件和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成功走出去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对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关键词:走出去;国际化;战略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64-01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于是,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对称性的问题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那就是,当中国降低壁垒、承担WTO有关义务以后,外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会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企业却不能很好地利用WTO的有关规则,成功地、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剩余2799字)
㈢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中国企业必要从经营规划和人才布置上国际化,为争取互利的利润"走出去";
在运营上要针对全球特定市场客户需求才能"走进去";
在规划上应该杜绝代工思维,以结合创意和资金,加上人才,就可以往上进步"走上去";
㈣ 如何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着重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重要领域和产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与中国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近期结束的亚洲博鳌论坛上,中国向世界宣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态度。“降低门槛”的“引进来”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倡导的“走出去”相结合,构成了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两个支柱。
2017年世界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达到3%,较2016年的2.2%有了很大提升,但整体上看,世界经济增长依然未能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加上自2016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反弹,全球贸易面临巨大挑战,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太稳定。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扩大开放,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来有所选择地引进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外资外企,也要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
2017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一定的回调,并获得了相应的巩固。从长远看,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加快在海外落地发展,不但可以通过落地投资来帮助所在国就业稳定,从而减少投资阻力,而且可以帮助平衡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减少中国的贸易压力。
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显示,海外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劳动纠纷风险、安全审查或政府阻挠风险等,是中国海外投资者面临的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加强在这些领域的防范和应对,是保证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
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集群抱团”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利用规模优势实现在海外的成功落地和发展。例如,我国正在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的方式,来构建企业“抱团出海”模式。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36个国家建海外园区77个,其中56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外,谋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寻求在第三国发展的一条“捷径”。通过与这些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合作,可以有效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毕竟相比中国的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经营了数十年,甚至有一些是百年老店。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当前,国际化人才不足是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我们一方面应继续放开国际人才政策,为进一步吸引国际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具备国际化人才意识,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掌握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行业规则的专业化人才,重构传统的人才培养战略。
㈤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我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继续推进“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同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些企业内在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和外部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使得它们有参与国际跨国经营的动力和积极性。因而,“走出去”应当首先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从管理、技术、融资模式上有所创新,步步为营,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成。第一,初期考虑在小规模市场中实施并购,待积累一定和相当的并购能力之后再进入较大规模的市场。第二,优先从合作伙伴中选择并购对象。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就不要急于并购。第一步必须要做好内向国际化,与外国企业合作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当合作伙伴较多时,收购机会出现的概率就大。第三,优先以获取技术为收购目的,选择规模实力相对较小、存在盈利状况的业务为收购标的物。如果收购资产能达到目的就不必采取股权收购方式。第四,有效利用国际化专业团队的能力,尤其是公共关系公司。还可考虑联合其他机构,共同完成并购交易。第五,并购是一种必须亲身历练才能获得的能力,稳定的核心人物是关键。这个人选必须在并购初期就确定并且全程主持、参与交易过程和交易后的经营管理。第六,要调动目标公司原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如升职为董事)。不要一味追求“主人”的感觉,把未经全球市场检验的中国企业“真经”传至各地。
㈥ 在现在的环境下中国出海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现在对于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已经十分的明显,那么企业走出去应该怎么样做呢?作为一个理财师我的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注意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了解国外的消费环境,这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不知道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那么去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二、正确判断国际宏观经济的形势,发现国际市场经济的具体规律,市场的行为是一定会波动的发展,波动是一定会带来风险的,所以了解投资的国家和产品出口的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是必须做的事情。
第三、中国企业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标国家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个国家的供需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旦你的产品出现失衡,那么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第四、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强大起来,那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生产优势,发挥自己的自身主观能动性,抓住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把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充分的显示出来。
第五、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跟目标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点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大方针,要实事求是的发现自己的企业服务方面的弊端,提高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
综合上面的几个观点,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企业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对各个国家的政策、人文、经济环境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好的发展起来,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做的事情。
㈦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的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
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没有“一带一路”这样的契机,做为一个国内的企业如何走出去?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很多企业想都不敢想。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地方,对当地的法律,当地的风俗人情一点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开企业,开矿,开工厂。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有国家牵头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与商人走出去,就会容易得多。特别是在当地的政策支持下,也会有方便得多。那么中国企业与中国商人怎么走出去呢?企业有大小,技术有不同,针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走出去的方法。
第一种:整体技术资源的输出,做为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在一些大型的码头的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上,可以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签约来约束。实现整体技术的输出。埃塞俄比亚与布吉提两个国家之间的铁路就是一个生动的列子。中国企业不仅帮助建造了铁路,还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技工,包括服务员。这才是一个大国的体现。不仅建设还有服务,这样才可以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㈧ 我国企业怎样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一)练好内功,培育自身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进一步坚持自主创新精神,自主研究、开发出高质量的自主品牌,加大技术人才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学法、懂法,并克服“走出去”的文化障碍。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处处都须依法行事,应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准则开展经营生产活动;同时,妥善处理好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关注当地的社会公益、税收、环保等事业,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三)必须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任何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都离不开国家支持和保护
(四)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应该先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目标不清晰,经营策略难免混乱。
(五)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一旦决定“走出去”,就必须决定应该从世界哪个地区、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是全面开花,以多元化策略来试探市场,摸索出经验后再加大力度强攻,还是选定一个目标市场,然后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六)选择适合的方式落实战略目标。确定了目标市场之后,还需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
(七)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针进行目标市场拓展。
㈨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的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
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应具备以下五点要求:
第一,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
“走进去”,即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得不做。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优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的说服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经济手段更有效,因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民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的确,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理念。核心价值就是企业员工的信仰。有远见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它们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毫不动摇。
第二,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做大,做强,基业长青。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
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文化。
第三,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目前,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没有品牌价值,是中国经济的“顽疾”。缺乏品牌价值往往同缺乏大师和大家是分不开的,一想到中国企业,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师和大家,缺乏对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人文理解,这样的产品是不深刻的,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征服人心的。
第四,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受欢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续的商业帝国。
打造商业帝国的中国企业,要朝三大方向努力:第一基础要素方向,具体包括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拥有知名品牌,高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强。第二国际要素方向,即拥有国际化竞争力。第三主观要素方向,主要包括领导及员工的高素质,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等。
第五,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讲入耳、入心的企业故事,更要用能够打动自己的优秀案例去征服人心。
㈩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现在对于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已经十分的明显,那么企业走出去应该怎么样做呢?作为一个理财师我的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注意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了解国外的消费环境,这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不知道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那么去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二、正确判断国际宏观经济的形势,发现国际市场经济的具体规律,市场的行为是一定会波动的发展,波动是一定会带来风险的,所以了解投资的国家和产品出口的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是必须做的事情。
第三、中国企业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标国家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个国家的供需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旦你的产品出现失衡,那么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第四、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强大起来,那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生产优势,发挥自己的自身主观能动性,抓住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把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充分的显示出来。
第五、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跟目标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点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大方针,要实事求是的发现自己的企业服务方面的弊端,提高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
综合上面的几个观点,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企业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对各个国家的政策、人文、经济环境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好的发展起来,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