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古代如何记年

中国古代如何记年

发布时间:2022-01-16 08:49:31

❶ 中国古代历法如何纪年

qq2010
sp2
是要开通权限才可进登录的,因为正在测试,qq2010
sp1就不用了,现在已正式发布了

❷ 中国历史纪年是怎么判定的

猜的。根本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

❸ 中国古代是怎样用年号计年的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庙号年号尊号详解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干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祖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朱棣和他们差不多,所以叫成祖,另外玄铧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后来才开始出现,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 尊号是对当代帝王尊敬的称号。以前的帝王称为天子,帝,皇,王,后,都是尊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把最高统治者的尊号定为皇帝。到了后来,觉得单称皇帝不过瘾,就又加了一些好听的字眼,到了唐高宗的时候成了制度。武则天来了五次上尊号的活动,一次比一次厉害,从圣神皇帝一直到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到了宋朝宋神宗的时候,在司马光的劝说下停止了上尊号活动。不过到了明朝,出了一位喜欢自己给自己封官的皇帝,如果不是死得早,就要自己篡了自己的皇帝位置。这就有点像面包师的孩子做皇帝一样,只知道给人封赏面包。 庙号是死了以后要入太庙吃冷猪头,才追奉给某祖某宗的名号。在以前,只有有德有功的皇帝,像开国之君和中兴之主,死后才可以入太庙,因而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西汉12位皇帝,只有7人有庙号,所以历史上称呼汉、晋、隋时的皇帝一般以谥号为主。到了唐代以后,追奉祖宗成风,是个皇帝,只要不是被废或被杀的末代皇帝都有庙号。再加上他们喜欢换年号,后人称呼汉以后的一般就称呼庙号了。再后来皇帝们懒得换年号了,就以他们的年号来称呼他们了。 谥号是皇帝死后根据他生平的业绩给予的称号。在史书上称呼皇帝,一般是先庙号后谥号。皇帝的谥号,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两个字,到了后来就多了起来,好像是不多用不足以平民愤。在死皇帝没有谥好的时候,称为大行皇帝,意思就是再也不回来了。 死皇帝躺在棺材板里,也很在乎自己的谥号的好坏,《左传》里楚国的死楚王熊恽就是这样,他儿子商臣篡了他的位置,让他上吊,伸了腿后给他了一个不好的谥号灵,他不闭眼睛,直到换了一个比较好听的成才心满意足的闭了眼睛。 开始的时候,那些混蛋的统治者们还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谥号,到了后来,拍马屁的日渐增多,做皇帝的人生前再怎么混蛋不堪,也不会得到不好听的谥号了,除非他被废掉或者是没两天就翘辫子。 皇帝谥号的拟定,先由百官开始拍马屁,百官根据新皇帝的意思,拟定好后,让新皇帝的看看,满意以后,在南郊装模作样的念一下,算是经过了老天爷的同意然后写道黄裱纸上,精心装裱一番,放到死皇帝的陵里面。到后来还未死皇帝制作一个印信。 死皇帝的谥号,一般在埋葬前奉上,也有追加更改的。不过不管改了多少次,都以最后一次的为准。同一王朝的皇帝的谥号,一般不重复。 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 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 商代亡国之君是纣王。纣王姓子名辛,《史记.殷不纪》说: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在“辛”前加一“帝”字,是后人叙史时加添的,并非谥号; “纣”可能是同人给他的恶谥。周代有谥,则确凿无疑,第一代周王姬发谥武,史称周武王: 武王之父姬昌虽未开创周朝,但武王追尊为王、加谥日文,称周文王。秦朝曾经废谥号。秦始皇认为,让谥是以子( 嗣皇帝)议父( 先帝)、以臣议君; 下议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 亦无庙号) ,对大臣也不赐谥。及至汉初又恢复谥法。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诸帝谥号都有“孝”字,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叙史作省称,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例如汉武帝的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魏安厘( 僖)王,还有三个字的,例如贞惠文子; 后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长句的。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 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 太子即改谥为成( 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另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谥为贞子、析朱鉏为成子( 子是爵位) 。二人生而得谥说,也属例外。 亲贵、大臣死后赐谥,唐宋有议驳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议上,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 明清则由礼部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 帝王美谥无过于文、武,大臣之谥极于文正。宋代夏竦死,曾惹起议谥的争论。最初太常博士拟为文正,后司马光反对而改为文庄。朝廷赐谥,很多时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例如唐代萧瑀谥号贞褊,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美谥亦可追夺,如秦桧死后,宋高宗赐谥忠献,意思是褒扬他危身奉上、智质有圣,至宋宁宗时追夺原谥论,改谥缪丑,那是指斥他名实相悖、怙威肆行。明清的情况则较为特别,规定礼部奏请才能得谥。换句话说,获得请谥者必是朝廷眷念怜惜之臣,其谥号自然没有贬意,只不过赞美程度有轻重之别。 最后,一个颇有趣的问题是,历代失政的帝王、失国者是否恶谥随身呢? 答案又未必。失政者亦有得美谥的,例如弑父的楚穆公、东汉的桓帝。假若失国者由新朝定谥,他们才较容易得到恶谥。 除了正式的谥号外,也有私谥。私谥始于东汉。私谥不出于朝廷,而由门人、故吏为着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宋明时期私谥也屡见不鲜。

❹ 中国古代纪年法,是以年号纪年法为主么﹖

这个不全是 春秋战国的时候以国君的谥号位年 比如秦昭王 34 年 秦始皇 4年等

到了 汉朝 有高祖5年 后来又把国君在位的时间分为三部分 前元 中元 后年 比如

《细柳营》中提到的 文帝之后6年 到了汉武帝之后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到了后来

开始使用年号与天干地支 一起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

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比如戊戌变法

时间是1898 年 也是清朝光绪24年 再比如1900年 光绪26年 也叫庚子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❺ 中国古代年是怎样算

我国是用干支纪年、月、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分配到的干支 计算方法见下文 干支纪年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未申酉戊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详见下表: 年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❻ 中国古代怎么记载年份

中国古代记载年份的方法:

一、干支纪年,这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二、典籍记载北宋时女真族记年龄用自己看过几度草青为标志。这种以草木枯荣为一年的习惯很多民族都有。不过汉民族很早就发现了白天用立木测日影的方法。

古人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发现了冬至和夏至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由此延伸出春分和秋分。在两分两至之上,又发展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后发展成二十四节气。

三、中国古人认识一年的另一个途径来自于夜晚对于星星的观察。经过精密的观测,古人发现了头顶的星空上,北极星永远安定地挂在北方,而北斗七星按照季节不断地旋转,斗勺柄春天指东,夏天指南,秋天指西,冬天指北。

聪明的古人于是把星空分成了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星区,又在每个星区选出代表性的七颗星,这就是二十八星宿。如果把一年的时间比喻为一个钟表表盘,那么北极星就是钟表的表芯,北斗七星就是指针,而二十八星宿则是周围的时间刻度。

四、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但前面的五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后来才追加的,他本人亲自定的第一个年号是“元封”。

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30年的夏天封禅泰山后,下诏将第二年定为“元封元年”。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年号纪年不仅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

(6)中国古代如何记年扩展阅读:

古代人最早发明的时间刻度单位

循环是时间生活最重要的特征。昼往夜来,月升月落,春夏秋冬,时间的脚步循环往复永不停歇。而先民们对时间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最早被发现的时间刻度单位应当是“日”。太阳是全世界人认识时间的第一个标志物。先秦时代的《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的升与落是一日劳作和休息的标志。由昼与夜组成的一天,则是一年的基本单位。

汉字中,“旦”字表示太阳刚刚升起,把“旦”倒过来就是古体字的“昏”。随着先民们认识的深入,白天和黑夜又被细分。《左传》记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这种划分一日为十时的方法,应当和古代传说羲和生了十个太阳相关。

但后来普遍流行的是一日为十二时辰的分法。一日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两个小时。比日大一号的刻度是月。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月亮定期的循环变化。

王国维在释读殷商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指出,殷商时代已经分一月为四:自一日至七八日曰初吉,自八九日已降至十四五日曰既生霸,自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曰既望,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日曰既死霸。可知当时已经对月亮的变化周期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干支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年号纪年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

❼ 中国古代纪年法是怎么来的

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从耶稣诞生这一年算起的。在我国古代,却另有两种纪年方法。

一种是以封建王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这种纪年法,如果不熟悉各个朝代和年号,计算起来就很麻烦。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各有各的纪年方法,造成纪年混乱、不统一。因此,我国古代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

你一定很熟悉“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正好60年为一周,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六十甲子。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干支纪时,是将一昼夜十二等分,分别用子、丑、寅……十二地支来命名,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时间的具体划分:白天根据日影来推断时间,可用日晷测定,也可凭经验目测。以太阳为标准,太阳当空正午叫午时,此为一日的中心,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午时以后,再依次计算:14点为未时,16点为申时,18点为酉时。酉时后,太阳已没。古代普通百姓家没有滴漏等计时器,就用燃香的方法来计时,或听打更报时。人们将一个晚上分为五个更次:从20点的戌时起更,称为一更天;22点的亥时叫做二更天;零点是半夜,为子时,俗称“半夜三更”;2点称丑时,为四更天;黎明前4点称寅时,为五更天。五更过后,金鸡报晓,天渐渐放亮。上午6点称卯时;8点称辰时;10点称巳时。

干支纪日,相传很古老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每天都有一个日序,含天干一个字,地支一个字,如甲子为第一日,第二日即为乙丑,第三日为丙寅……60日为一周,一周完毕再由甲子口起。

干支纪月,以十二地支命名,冬至所在月为子月,下一月为丑月,等等。但干支纪月现在已经不用了。

干支纪年,天干地支依序搭配,甲子为第一年,乙丑第二年……六十年为一周,再循环往复。比如1924年是甲子年,60年后的1984年又是甲子年。

❽ 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

1、干支纪年。如甲子年,甲午年等。
2、年号纪年。如贞观二年。干隆二十五年等。
3、帝王纪年。汉武帝以前是没有年号的。只能用干支纪年或者说帝王纪年。如秦始皇八年。汉高祖三年。周武王十二年等。
4、黄帝纪年,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中的纪年。黄帝二十七年等。

❾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

为什么叫做“干支”纪年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现在的纪年方法谈起。我们现在用的是公元纪年,是目前世界上一般通行的纪年方法,它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在中国古代,有两种纪年的方法。一种是以封建王朝的年份来纪年的。例如,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就叫贞观元年。玄奘赴西域取经在公元629年,这一年便是贞观三年。又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的年号是崇祯,崇祯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这样的纪年法,必须非常熟悉封建王朝的各个朝代和年号,计算起来很麻烦。而且遇有纪年方法不统一的时候,例如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各有各的年号,照哪一个纪年好呢?因此,这种纪年方法很不方便。

中国古代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叫做“干支”纪年。“干支”就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叫“地支”。天干的十个字和地支的十二个字,依次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这样配合成六十组,循环使用,就叫做“六十花甲子”。用这样的方法来纪年,每六十年循环一次,再配以一定的王朝年号等等,前后所隔年份,就比较清楚,容易计算。比如,1898年的维新运动,叫做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通常叫辛亥革命;1894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侵略的海战,称甲午海战。

1961年是辛丑年,1971年是辛亥年,1981年是辛酉年……从它们的排列可以知道,凡是表示“天干”的前一个字相同时,一定是相隔10年的整倍数;而表示地支的后一个字相同时,如甲子与丙子,一定是相隔12年的整倍数。因为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天干、地支两字完全相同的年份,一定相差60年的整倍数。这种纪年法,虽然还不及公元纪年法方便彻底,但由于中国历史上用得很多,所以我们应该了解。

中国习俗上的生肖,就是以地支来计算的。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子—鼠,亥—猪,戌—狗,酉—鸡,申—猴,未—羊,午—马,巳—蛇,辰—龙,卯—兔,寅—虎,丑—牛。所以在实际生活习惯上,“干支”纪年也还有用处。

其实,十二生肖不独在中国流行,在印度、希腊、埃及等文明古国里也有,只是由于国家不同,十二种动物有所不同罢了。如希腊十二生肖为:牡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鼠、鳄、红鹤、猿和鹰。

❿ 中国古代纪年的年号是怎么起的

年号是古代皇帝发布用来方便纪年的,一个年号的使用时间是没有规定的,像唐太宗“开元”年号用了好些年,尔武则天几乎一年换一个,没有关系的。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干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如何记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有哪些拳击事业 浏览:301
中国单日疫情新增最多多少 浏览:744
在印尼的华人都是什么人 浏览:717
意大利有哪些生产电动车发动机公司 浏览:958
意大利的全称都是什么 浏览:342
印尼mate40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849
我想你意大利文怎么写 浏览:513
中国哪里生猪多 浏览:95
英国隔离检测包多少钱 浏览:949
印尼在中国的什么方向 浏览:100
越南姓什么名字好 浏览:603
大学生如何评价中国女篮 浏览:125
一个人去越南旅游需要注意些什么 浏览:377
越南奇迹手游装备怎么打 浏览:993
英国回上海航班取消怎么办 浏览:369
意大利考雅思怎么准备 浏览:563
越南帽子是干什么的 浏览:900
中国客机最多坐多少客人 浏览:111
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哪个位置 浏览:362
中国男足世界杯怎么进伊朗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