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了北斗七星还有什么星星可以帮助帮助人们在黑暗中前行
如果是在北半球,那么可以用北极星来确定北方。确定北极星位置的方法是,先找到大熊座,也就是常说的北斗七星,以勺子柄的两颗星星为标准长度。向勺子柄的方向量五倍标准长度,就是北极星确切位置。
如果是在南半球的话,那就要找南十字星座。很容易找到的,就是由五颗星组成的十字。基本上转个圈儿就能找到了,中间三颗星指的就是南方,不过不是很正。
2. 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北斗还有个什么
GPS,美国的。
现在全球四大导航。美国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北斗,欧洲的伽利略。
真正应用的就是GPS和北斗。
但是北斗不是全球应用,就是覆盖亚太地区。
3. 天上除了北斗七星还有什么星。
对于天文爱好者,21颗一等星中,至少会有17颗了熟于心。分别是:
春季:轩辕十四,大角星,角宿一;
夏季: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心宿二;
秋季:北落师门;
冬季:五车二,毕宿五,参宿四,参宿七,天狼星,南河三,北河三;
近南极:南门二,马腹一,十字架二,十字架三,水委一,老人星。
如果这些最亮星的名字不能脱口而出,恐怕自诩为爱好者也不会有底气吧。有没有发现,知名度最高的北斗星以及北极星,一个都没有上榜呢?
http://ke..com/view/808280.htm?fr=wordsearch
恒星命名的方法有很多,IAO(国际天文联合会)指定的标准命名,HIP(依巴谷)星表,赤经赤纬法等等。不过个人推荐的是中国古代星官体系,首先在于收录恒星数量适中,不会遗漏四等以上的亮星,同样也不会收录一大堆肉眼不可见的天体。此外在于按照图形依次排列,容易记忆(而非亮度、赤经、赤纬等)。
详细的列表附在下面的体系中,试想,一开口就说出折威七,尾宿九,轩辕十二,弧矢増二十二之类的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对吧?
http://bbs.bjp.org.cn/html/mo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6006&forum=6
剩下的,肉眼可见的也就是五行了,金木水火土,不再赘述。至于小行星,矮行星基本没有观测到的可能,不做特别的说明。彗星有一套专门的命名方式,对于公众而言,一辈子都没目睹彗星的风姿也不奇怪,呵呵。
4. 中国北斗除了定位,还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可以和他人取得联系,还可以导航,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可以进行全方位搜索,也可以传播相关的信号,还可以及时了解他人的求救信号。
5. 除了北斗七星之外,我国还有以北斗命名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6. 除了北斗七星还有什么星
天津四,M78
7. 中国有哪些卫星,有气象卫星,人造卫星,还有什么卫星
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 、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天文卫星和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
一、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
“东方红一号”(NSSDC ID: 1970-034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
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用于远距电视传输的主要卫星,该卫星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分别定位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和东径98度等处,能覆盖中国全境及周围一些地区。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
东方红四号(DJS-2/DFH-4)是一种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平台,用于替代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中国第三代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除了供中国使用外还出口到了尼日尔爾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
二、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军用与民用目的兼具。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为北斗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即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在卫星的寿命到期后(设计值8年),系统已停止工作。
正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词一般用来特指第二代系统。此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对全球提供无源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在计划中,整个系统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其中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以与使用静止轨道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兼容。
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的气象卫星为风云系列卫星,目前有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D、E、F星,风云三号A、B、C星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卫星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四、"资源"系列资源卫星
资源1号为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圆形太阳同步轨道,与赤道平面倾角为98.5度。这一代卫星综合了美国"陆地卫星"5和法国斯波特3的优点,并且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和适应变轨能力要求的轨道控制系统。资源1号为中国的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资源2号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
五、"海洋"系列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运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设计寿命2年。发射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海洋二号卫星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首制星“海洋二号A”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主要搭载微波遥感器,完成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监测。“海洋二号A”上具有四种有效载荷: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微波辐射计。卫星可完成对星下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速风向、海表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观测。
8. 全球有哪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有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精度约为10米,军民两用,目前正在试验第二代卫星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2.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有24颗卫星组成,精度在10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2009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尽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略低,但其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的。格洛纳斯项目是苏联在1976年启动的项目。
3.欧洲“伽利略”系统。有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2005年首颗试验卫星已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前开通定位服务;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4.中国“北斗”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定位精度10米。计划2008年左右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然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9. 世界上有几种卫星导航系统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却不知道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严格说,北斗系统还不能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能称卫星定位系统),和欧洲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历史渊源
GPS: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美国的军事领域迫切需要能够在世界范围精确定位的系统。美国国防部不惜斥资120亿美元研制军用定位系统。1978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用于GPS系统的卫星,经过20多年的建设,1994年建设完毕。
格洛纳斯:几乎和GPS同时开始同时建成。
北斗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2003年建成。
伽利略:99年提出计划,05年末头一颗卫星升空,预计2008年投入初步使用。
2)覆盖范围
GPS:全球全天候
格洛纳斯:全球
北斗系统:覆盖我国本土及周边国家。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
伽利略:全球(未建成)
3)卫星数量
GPS:24颗
格洛纳斯:24颗(因经费问题,经常运行的数量达不到设计数量,最少时仅仅有6颗在运行,目前有17颗正在运行)
北斗系统:3颗
伽利略:27颗运行卫星和3颗预备卫星(未建成)
4)定位精度
GPS:定位精度10米
格洛纳斯: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
北斗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
伽利略: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
5)可容纳用户容量
GPS:GPS 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可容纳无限多用户
格洛纳斯:无限多
北斗系统:由于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用户数量不能超过100万
伽利略:无限多(未建成)
6)用户范围
GPS:军民两用,军用为主
格洛纳斯:军民两用,军用为主
北斗系统:军民两用,民用为主
伽利略:军民两用,民用为主
7)商业开发情况
GPS:较早,非常充分
格洛纳斯:不充分,在中国几乎没有
北斗系统:刚起步,预计到2008年有三十万用户
伽利略:刚开始建设,因合作者众多,前景看好
另外还有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使用目的也有细微的差别,各自都有一些独自的特点。因太过专业就不多做介绍了。
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是各个大国和地区实力的象征,到现在还只有美俄中欧有这种实力,另外日本也有研发计划。它除了在军事上的应用以外还能为拥有国带来巨额的财富和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就成为了大家争相投资的对象,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全球定位技术还是以美国最为先进和全面;俄国由于经费和民用市场开发较晚紧随其后;中国由于战略目的和美俄的不同仅限于东亚的局部;欧洲不甘落后,不愿受制于美国,以及想成长为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极的愿望使欧洲采取更为开放的理念更为先进的技术迎头赶上。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全球定位系统不单单只限于技术的层面,更是各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层面的较量和竞争。现在欧洲的“伽利略”还没建成,美国已经开始着手“GPS”的升级换代,俄罗斯开始与印度合作对格洛纳斯进行修补,中国也在秘密进行“北斗系统”扩充研究。就连日本也偷偷的在搞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当我们已经依赖于老美的卫星信号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提防突然有一天它对我们不开放了,这就是我们自己研制“北斗系统”和加入“伽利略”计划的原动力。当然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考虑的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如果有朝一日四大系统实现相互兼容,GPS装置就象今天的手机一样普及的时候,你也不要吃惊。
10. 目前世界上全球定位系统有哪些
截止2020年12月17日,全球四大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伽利略导航系统。
1、GPS卫星导航系统
研制国家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开发,1994年建设完毕,覆盖全球,共有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定位精度10米。
2、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系统
研制国家为俄罗斯,从80年代初开建,1995年投入使用,与GPS系统原理、功能都十分类似,覆盖全球,卫星数量24颗(因经费问题,经常运行的数量达不到设计数量,最少时仅仅有6颗在运行,目前有17颗正在运行)。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
3、北斗导航系统
研制国家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2003年建成第一代;第二代正在建设中,第一代只有3颗卫星(两颗工作,一颗备用) ;第二代建成后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第一代仅覆盖我国本土及周边国家;第二代将覆盖全球,第一代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第二代定位精度10米。
4、伽利略导航系统
由欧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2002年正式批准 ,2008年4月开建27颗运行卫星和3颗预备卫星(未建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
(10)中国除了北斗还有什么扩展阅读:
我国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可系统服务于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发展,而北斗产业链的延伸,也将间接带动产业百亿,形成一批龙头和上市企业。除城市燃气、城镇供热、供水排水、电力电网、交通运输、建筑物形变监测等市政管网领域可成熟应用北斗精准服务以外,也可实现其它类似应用,由此可逐步形成超过1500亿元的北斗精准位置服务新兴蓝海市场。
此外,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性能与GPS相当,将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令其在为国家高精度时空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的同时,为广大民众带来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