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⑵ 中国化的两大表现形式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⑶ 什么是中国化
中国化是指将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语言或文化同化入中国语言或文化的过程。
⑷ 什么是中国化,具体表现在哪
中国式爱情;含蓄到无法言语,坚韧到百折不挠
中国式交往;谦虚到六亲不认,虚伪到胡言乱语
⑸ 什么是中国近代化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
(5)什么是化中国扩展阅读:
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几代人的夙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令人振奋。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中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可以以高度自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现代化的起点在西欧。西欧在中世纪是一个落后地区。从15、16世纪交接前后开始,西欧进入现代化进程。人们通常认为,西方的力量来自工业化,因此把工业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内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起点也不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西方社会已经历了许多变化,推动它走上现代化道路。
我们今天知道的许多历史事件,如城市的再生、商业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殖民扩张等,都在深刻改变西方社会的过程中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最重要的变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它结束了中世纪的分裂,完成了国家统一,清除了导致西欧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其在强大国家的保护下开始走向现代化。可以说,没有民族国家就没有西方的崛起,也没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
⑹ 中国现代化是什么概念
中国现代化的概念:中国现代化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具有四大基本因素,即现代化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中国因素、绿色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实现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中国对人类发展将做出经济、创新、绿色、文化和全球治理贡献。
中国现代化其中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第一,建成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建成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国家。
第三,建成更好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四,建成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五,建成更加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六,建成对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
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和战略部署大体可分三步走,形成了三个全面。
第一步,到2030年,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简称共富社会)。
第二步,到204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会。
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什么是化中国扩展阅读
到21世纪中叶,中国不仅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而且必将对世界发展、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贡献,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发动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具有越来越强的正外部性和积极的外溢效应,为世界做出越来越大的市场贡献、贸易贡献、就业贡献、投资贡献。
二是创新贡献,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创新之国,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引领人类科学技术进步。
三是绿色贡献,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在保护地球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工业革命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是文化贡献,中华文明、中国理念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21世纪的中国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当代“和合思想”主张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思想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五是对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坚持国家平等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南南国际合作、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南北公平发展、平衡发展。
⑺ 什么是中国化
所谓“中国化”,就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要以中国的人、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国情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中国文化思想遗产,总结中国经验和吸收外国先进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包括: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点。掌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