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非遗文化有哪些

中国非遗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5 21:43:59

‘壹’ 中国52个非遗是哪些

中国52个非遗为:中国52个非遗为:
世界文化遗产(36项):
1.明清皇宫。
2.秦始皇陵。
3.敦煌莫高窟。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长城。
6.武当山古建筑群。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9.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10.庐山国家公园。
11.平遥古城。
12.苏州古典园林。
13.丽江古城。
14.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15.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16.大足石刻。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8.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
19.龙门石窟。
20.青城山和都江堰。
21.云冈石窟。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23.澳门历史城区。
24.殷墟。
25.开平碉楼与村落。
26.福建土楼。
27.五台山。
28.登封“天地中心”历史建筑群。
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30.元上都遗址。
3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32.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33.大运河。
34.土司遗址。
35.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36.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世界自然遗产(12项):
1.黄龙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
6.中国南方喀斯特。
7.三清山国家公园。
8.中国丹霞。
9.澄江化石遗址。
10.新疆天山。
11.湖北神农架。
12.青海可可西里。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项):
1.泰山。
2.黄山。
3.峨眉山风景区及乐山大佛风景区。
4.武夷山。

‘贰’ 非遗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等。

吴地的民歌民谣,总称为“吴歌”,它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 ,是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 ,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历史。吴歌包括“歌”和“谣”两部分,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情歌,又包括劳动歌、时政歌等;按音乐形式进行区分,吴歌有命啸、吴声等六类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 ,发源于江苏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下层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主要依靠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代代相袭,是带有浓厚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韵文,吴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艺术特征:

吴歌以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吴歌是徒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俗称“歌头”,长篇叙事歌称“闹头”)、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几种。

‘叁’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一、缂丝简介: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肆’ 我国非遗项目有哪些

我国非遗项目有昆曲、古琴艺术、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等。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

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伍’ 非遗文化有哪些

1、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陆’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1、缂丝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

‘柒’ 非遗项目有哪些

非遗项目有昆曲、铁花、凤阳花鼓、木活字印刷术、麦西热普、福船等。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昆曲

昆曲,俗称“草昆”、“金昆”,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的支派。因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的草台和庙会,以农民为主要观众对象,故语言较通俗,追求情节曲折,唱腔也不拘泥于四声格腔,以演武戏、做工戏、大戏为主。在明代之后,一直被视为婺剧诸声腔中的正宗。

实际上是昆曲在衢州(今衢县一带)、金华的一个支流,在语言、曲调上均结合当地习惯予以简化或改变,故称“草昆”。

阅读全文

与中国非遗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斗鱼怎么养才漂亮 浏览:188
印尼汇款到中国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672
中国海警一共多少舰艇 浏览:175
意大利bb和韩国登腾哪个好 浏览:202
印尼虎苗用什么滤材 浏览:857
热搜榜中国共有多少种香烟 浏览:728
和平精英国际服怎么大厅拿枪 浏览:758
中国有多少贫困月收入 浏览:467
印度病毒delta变种有多少种 浏览:73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浏览:845
极兔国际在越南怎么样 浏览:125
意大利语我什么都没有了 浏览:841
印度有一块大洋叫什么 浏览:475
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 浏览:286
十条印尼盾是多少钱 浏览:516
英国有什么免费看球网站 浏览:727
为什么英国能成为世界大国 浏览:806
越南与太原有什么区别 浏览:743
印尼巴士怎么改小车 浏览:443
中国与英国的时间差多少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