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一词的由来,从哪个朝代开始叫中国的
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8]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
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1)什么叫中国的由来扩展阅读: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5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
⑵ 中国为何叫做“中国”,究竟是怎么由来的呢
何为“中国”,现在的理解为“中央之国”。但是在古代,“中国”一词最早并非指国家,而是指一个地域。那么中国什么时候才成为了我国的正式国名的呢?
一,“中国”的第一次扩张:从都城发展到了中原
“中国”一词最早指都城之意,“国”在中国最开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时期有“万国”,而“中国”也就是中间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时期,“中国”指周王朝的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两座都城,“中国,京师也”。
“中国”一次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中写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里的“中国”指洛阳附近地区。而古文献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出现在《尚书·梓材》,其原文为:“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此处的“中国”指镐京地区。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时期,西方人的“中国”(China)一词形成,其愿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镇),因为该地区盛产瓷器而名扬天下。最开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后来演化为了瓷器和中国的意思。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并没有称呼当时的中国是蒙古(Mongolia),而是称为中国(China),这也说明当时蒙古统治者对外所宣传的国名可能是中国。
元朝末年,朱元璋为了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又搬出了华夷之辨这一套,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作为口号。但是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立即承认元朝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将之正统化,他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但是明朝深陷于华夷之辨的老套传统中国,未能继承元朝将中国作为正式的国名,而是作为地区概念。
朱元璋
真正继承元朝将“中国”演化为国名的是清朝。清朝入关后,极力弱化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因此反对华夷之辨,提出中国不仅指的是汉族地区,还包括清朝内部的所有民族地区。清朝迁都北京,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清世祖实录》中记载顺治对琉球的国书中写道“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
在雍正时期,正式将中国的概念上升为了国名,他认为中国就包含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到了干隆皇帝时期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也就是国名。
⑶ 中国的历史由来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发达。
⑷ “中国”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二字在古代其实是指代中原,而这二字的由来则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刻于“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根据《周礼》这一古籍的记载,古人建立邦国主要是通过土圭法来择选地域。借助土圭法,古人能够确定地中所在。所谓“地中”,在古人看来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为此适合用于建立邦国。而于地中建立的邦国,其实也就是中国。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到大一统封建王朝阶段,而“中国”二字所指代的对象也逐渐变更为了中原地区。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的中心为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一处发源地。处于天下中心的中原长久以来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因为这方面原因中国古代诸多王朝曾建都于中原。除此之外,华夏民族所处的中原地区也被称为“中华”,而生活于非中原地区的部族在古时候则被称呼为“四夷”。
待脱离封建王朝的统治之后由于中华民国的建立,作为简称出现的“中国”二字开始正式转变为拥有近代国家概念的一个名词。待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二字也一直作为简称存在。
⑸ 中国的由来是怎么来的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封弟弟原叔于原国(今河河南济源市)),,原叔后人便以国为氏,别为原氏。因原国居天下之中,故有中原之称,原国亦被称为中国,后来中国一词涵盖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华夏民族活动区域的总称。原黯别为荀氏,荀林父首食釆于智,故以智氏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