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现代史上总共几次土地改革
中国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条件。
一、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斗争时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1)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有哪些扩展阅读:
土地改革的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4、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2. 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2. 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但失败。
3.改革开放:1978年,邓小平是总设计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使中国走向富强。
3. 中国近代史四次变革是什么
一是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一个落后又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三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主要矛盾为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成为反对外国侵略者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3)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有哪些扩展阅读
1、中国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封建主义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主义国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2、虎门硝烟是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导火索。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需要广阔的市场作为货源出口地,中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当时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人民对英国生产的羊毛等工业产品不感兴趣,反倒是英国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等有需求量,造成了英国的不满。
4.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次社会变革
5.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大的改革
改革开放
6. 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哪些改革,有哪些成功,哪些失败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一场经济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结果失败;维新变法,
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结果失败;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2000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可以说是成功的。
7.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重要的改革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戊戌变法,第三次是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