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既不同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但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一刻也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们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艰难地生存和发展着。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性并存。许多货币持有者在经营工商业获利没有保障的前提下,都热衷于兼并土地,很少有投资工业的兴趣。资本家中有不少人将利润转化成土地,农民土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特别严重且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广大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就生活中占据显着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这种以封建剥削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只能形成封建势力占支配地位的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贰’ 如何正确理解近代中国国情
先分析中国周边地区情况, 在东南亚,中国与美国在争夺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在东亚,中国在扩大影响力, 如日本民间要求撤军事基地,韩国也一样。在南亚,巴基斯坦是铁兄铁弟,尼泊尔,不丹等等小国都在向中国靠拢。中亚,与中国的传统关系更好,有些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中国在与土耳其争夺影响力。 再分析中国较远的地区情况,中东地区,有伊朗,虽然之间有所分歧,但关系不错,在中美洲,有古巴,委内瑞拉的传统关系,在非洲有肯尼亚,尼日尔爾利亚等等国家,关系非常好,中国在非洲的一些矿石开采,非常优惠的。 最后分析中国与大国的关系, 与美国,不用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与俄罗斯,是有共同利益的,也有相互制约的成分, 与欧洲的关系,主要是经济的关系,政治关系也正在快速发展, 与日本的关系,正在由于中日经济的关系发展而发展, 与南美洲的关系,虽然没有传统关系,但近年来的经济来往,政治关系也正发展, 与非洲的关系,主要是出于非洲的资源与国家战略而发展的。 现在我们再分析我国的国际地位,能控制周边地区,能影响较远地区,能与大国 谈判,改变他国的预期,与强国博弈。 经济的发展,强大了国家实力。 现在的报告,有的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全球第二,军事排名为3--7名,创新能力 前15名。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 个人认为是世界第六,前五名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
‘叁’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源于我们已经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表明我国将由大国成为强国;又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3)中国近代国情如何认识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着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肆’ 近代中国的国情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他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中国近代国情如何认识扩展阅读:
面对国情,中国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伍’ 对中国近现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算起,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经过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外汇储备、工农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进入世界前列,粮、棉、钢、煤、肉类、水泥、电视机等产品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迅速增长。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发展接近小康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2000年实现小康社会,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将为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提供一个新的起点。
(5)中国近代国情如何认识扩展阅读:
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跨世纪宏伟大业,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五大重新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深刻,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