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因为中国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列强的压迫,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斗争,所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贰’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屈辱史:由于统治者的无知,把超过世界1/4人口的大国关在文明世界之外,妨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因此招致了先进文明的冲击。不知道“改革开放”把自己融入文明世界,文明的冲突就是所谓“屈辱史”的本质。
抗争史:以太平天国、义和团为代表的所谓“抗争”其实就是愚昧落后的民族的一次大表演,对社会、民生的破坏力极强,应该受到严厉批判。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变法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驱除鞑虏运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洋务运动没有从制度层面考虑改革因此遭致以甲午战败为标志的彻底失败;最为正确的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变法运动,但因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书生康梁考虑欠佳也归于失败;孙中山领导的共和民主运动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达到了终于达到了“驱除鞑虏”的目的,但以三民主义为目标的“恢复中华”则没有实现。后来的历史正如康有为所预言,中国不保留一个虚君“共和”就滑入了军阀混战境地。最后,其中一派借助居心不良的洋人势力,加上善于利用谎言蒙骗民众,终于取得了相对强势的地位,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地,然而,国家并未统一,内斗并未停止。至今还有不少民众在抗争之中。
探索史:洪秀全试图借助西方宗教的一些皮毛口号达到自己当皇帝的目的,给中华大地(特别是南方 地区)造成重大灾难后终于自取灭亡。洋务派想通过技术引进而不考虑政治改革终于无果而终。变法立宪派书生意气,谋略不足,虽然找到了在当时情况下最适合中国进步的道路但免不了失败告终。民主共和派想模仿美国来建国,但忘了中国有几千年的君主的历史原因,去了一个皇帝就冒出了许多争当皇帝的军阀,国家无法统一。在百年前,中国最适合的道路还是康梁提出的日本式、英国式的“虚君共和制”,但历史却走上了歧途。当然,目前“虚君共和制”已经不再适合了,唯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了,因为探索百多年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任何人想明目张胆当皇帝一定会被打倒,除非你能把黄袍换成干部服或西装、把后宫改称“文工团”之类的称呼,再加上对内强力压制、对外卑躬屈膝或许能苟延残喘一些时日。
‘叁’ 近代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抗争历史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1、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我们要藐视强敌, 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要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2、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 民族。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3、我们当代青年要立志报国,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奋发 进取,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肆’ 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开始了对外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争和对自己国家内部矛盾的斗争,其中包括清政府时期对外的抗争,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所以纵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伍’ 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以及中华儿女抗争的历史有哪些
一、屈辱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弥偿而告终。中英双方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掠夺土地,对外关税进行赔偿和谈判,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推动自然经济解体。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5月28日,的武装侵略战争包括八大国,包括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
入侵中国的联合国部队总数约为5万人。设备齐全,功率非常大。 1900年8月14日,北京市被彻底摧毁。八国联军的任何地方,谋杀,纵火和抢劫!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有无数珍宝被盗和抢劫!
八国联军的总指挥韦德韦斯特后来承认,中国所遭受的所有损失和抢劫的细节将永远无法被发现,但这一数字将极为重要。 1901年9月7日,由于签署了“辛丑条约”,中国从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3、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4、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二、中华儿女抗争史
1、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2、刘胡兰
1946年秋, 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3、赵登禹
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
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4、狼牙山五壮士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5、张自忠
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军杀害,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陆’ 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
中国人民抗击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法西斯世界大战的主要推手。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战后曾任日本防卫大学校长的猪木正道指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并非纯粹的军国主义国家,而是应该称之为超军国主义的极权主义。传统的军人贵族的大多数成了对希特勒展开抵抗运动的中心。”他的结论:“把大日本帝国定义为军国主义是毋庸置疑的。”在猪木正道看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好战性,较纳粹德国更具有典型意义。一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历史可资佐证。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至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每5至10年即进行一场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用兵之频繁、规模之巨大,在世界近现代史罕见其匹。对这样的侵略战争史,日本右翼着者却大言不惭,粉饰为“百年战争”。
20世纪20年代,由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北伐战争推倒了北洋军阀统治。日本军国主义恐惧中国的发展与统一,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预测,“中国国民之民族运动与恢复国权运动实属自然”。其结果,“统一必定成功,其国力亦将渐次集结”。
日本军国主义视中国东北地区为“日本生命线”,又将中国东北问题同其世界政策联结一体,认为该地区“四周有天然地障,自成一战略据点”“退可保养国力,整顿兵马,待时机成熟,即可猛然跃起,越过天险,侵入中原”。要与美、英“三分天下霸业”,夺得满蒙即可奠下“稳固不拔之基础”。按日本战争预算,控制鞍山钢铁、抚顺煤和油页岩及林木等财源,每年可“绰绰有余地提供3亿日元”,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支援帝国战争”。
基于上述战略形势判断与日本军部的扩张需求,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侵华战争的发动,刺激了日本国内战争体制的强化。1936年二二六事件发生,日本国家权力最终落入法西斯统制派军部手中。军部再次修改了《帝国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通过“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规定“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相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从而确定了全面侵华以及针对亚太地域的北、南并进的侵略国策。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招致了世界范围的连锁反应。其后,日本于1933年退出国联,1934年废除华盛顿条约。1936年日、德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及附属协定书,1937年11月意大利签字加入。日本军国主义与德、意法西斯联手,成为横跨东西方的最危险的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因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世界公理正义的崇高意义。
‘柒’ 结合百年屈辱历史和百年抗战历史,谈谈你的感悟
做人要敢打,要不怕挨打,要打的坚决、天下是打出来的,何止这一百年始这样,几千年来都这样!
‘捌’ 如何看待与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2、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
3、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8)如何看待中国百年抗争史扩展阅读:
从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1、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他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的斗争,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才使帝国主义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是无法征服的。
2、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玖’ 中华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拾’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同,“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是由社会的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一个是外国帝国主义,一个是国内的封建主义。
所以,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的民主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上述两大革命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的,不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就不能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主要社会基础。
由于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中国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可称之为“民族民主革命”,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