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立信是什么意思

中国立信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6-07 23:35:16

⑴ 立信是什么意思

1927年元月,潘序伦先生创办会计师事务所,他借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其定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公正服务、建立信用为宗旨。
然后又办了学校,办了出版社,印刷厂。。。。。。

⑵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国企单位还是私企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国内第一家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算私企。如果你是财会专业毕业,或想从事会计、审计行业等可以选择这里。当然想进入会计事务所也不是随便就被录取的,需要经过多伦面试, 主要看面试者能力是否突出,建议考取一些高端财会类证书比较好,例如CPA、ACCA都是偏会计、审计的证书,适合想进入会计事务所工作的人群。

⑶ 上海立信好吗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挺好的。

1、学校建设: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有浦东、松江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2019年12月,浦东新校区建设顺利开工。

2、就学情况: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3、学生就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达93.66%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4、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合作院校和机构范围涵盖五大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院校和国际组织、中国港澳台地区的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设立专项国(境)外学习奖学金,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学校历史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始创于1928年,1992年更名为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2016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200多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38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200余人;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

⑷ 立信会计事务所怎么样

立信会计事务所还不错。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立信”)由中国会计泰斗潘序伦先生于1927年在上海创建,是中国建立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1986 年复办,2000年成立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立信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从业资格。2010年,立信获得首批H 股审计执业资格。2010年12月改制成为国内第一家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管理公司成立后,主打“立信”品牌,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北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羊城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广东立信羊城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管理公司对立信旗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经营管理,为旗下成员所提供协调性服务。

⑸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介绍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中国会计泰斗潘序伦博士于1927年在上海创建,是中国最早建立和最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于1986年复办。2000年6月由朱建弟、李德渊、周琪、戴定毅、郑帼琼、王德霞、钱志昂、施国梁、孟荣芳等人发起设立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原名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经国家批准,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格。根据美国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之规定,非美国审计机构如需对美国上市公司之海外子公司进行审计,需要在PCAOB(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进行注册,立信已于2004年8月获得该资格。

⑹ 立信为什么叫shulunpan

BDO是跟美国那边的事务所的联盟,现在立信变成了像四大那样的管理模式了
SHU LUN PAN是指立信的创建人----中国会计泰斗潘序伦博士,所以立信的英文名是没有LI xin而是用SHU LUN PAN代替。

但是现在立信羊城还不是跟立信一回事的,还是分开的,不直接是立信的分所,但是也属于立信管理的一员吧~

我刚好在立信实习,所以比较清楚~哈哈~

⑺ 立信之魂 怎样理解

在上海滩,无论老少,恐怕没有谁不知道“立信会计”的。然而,也许有人不知道,“立信”发展至今与一位终身为会计学事业奉献的前辈密不可分,这位前辈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学之泰斗的潘序伦。

今年是潘老诞辰120周年。自1928年他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至今的80多个岁月中,他不仅创立了以立信命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校和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事业链,“立信”还培养出了无数的财会人才。我们很难想象,潘老初办会计学校时全中国只有区区20余人领有会计师执照,而到今天,“立信”向国家输送了20多万专业人才,这是学校的底气和豪气使然,更与潘老长年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关。

会计师事务所:现代账房先生

那么,潘老是如何创办“立信”的呢?还得从九十多年前的1921年他远赴美国留学说起。

那年夏天,潘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这时的他已届而立之年。大龄学生的想法很实际,只希望早日就业,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也就在这时,他从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招考留学生,一旦录取,公司将会担负起留学生每月的膳宿费80美元以及往返的车旅费和服装费。不过,留学生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报考却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须有国内着名大学的保送。

对潘序伦来说这信息不啻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立刻向学校申请了,结果他如愿以偿,以名列榜首的考试成绩获得圣约翰大学的保送。不久,他便告别家人,奔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

在潘老的回忆文章中,说起这段留学的经历,他调侃道:“说起来很惭愧,现在我被人称为‘会计专家’,甚至过誉为‘会计界泰斗’,但在30岁以前我还不知道‘会计’是什么样的学科呢?直到我进入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才在学习会计学的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那时,我国赴美留学生大多数是选学‘银行货币学’一科的,因为当时银行业一时勃兴,遍设于全国各大城市。选学这一科不仅就业机会多,还可以谋取高薪俸。可我采取了‘人弃我取’的方针,选定了会计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觉得会计是一门应用面很广泛的学科,我认定日后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定会逐年增加,现在看来我的选择还是对的……”

为了这个选择,潘老付出的是全部身心。在哈佛的两年时间里,他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居然从没看过一场电影,也没到餐馆吃过一顿饭,除了上课时间之外的业余时间,他几乎都是带上几块硬面包和一瓶清水,从清晨到深夜在自己的宿舍或是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度过的。

潘老就这样咬着牙勤学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美国的留学生涯中,在取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4年,阔别上海3年的潘序伦回到了祖国,他先后被聘为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以及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之职……潘老在这两所大学执教期间,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正是我国的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延续了千年的“账房先生”用楷书直排书写的上收下付、项目简略的记账手法已经应付不了日益繁复的财务报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拖工商业发展的后腿呢。

也正是这个原因,会计界也有改革“中式簿记”的要求。然而,呼声虽高,可熟悉新式簿记的会计人才和制度却十分缺乏。这种现象让潘老陷入了沉思:他想,自己在教学期间已经引进并讲授起西方新式会计学来了,也培养了学生,可对社会上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啊。思前想后,他觉得应该拓展会计师业务,改变观念,培养现代会计人才,逐步提升中国会计工作的落后局面。

1927年1月,“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东路)39号成立了。在成立会上,潘老强调自己的理念:“信用乃会计之本,要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民无信不立’,信用二字,是比生命还要可贵的信条,我们务必建立它、敬重它、追随它。 ”

为了这个神圣的信念,第二年的1928年潘老毅然将已在社会上有些名气的 “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他的目的很明确,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为座右铭。取名“立信”便是再次重申“信”为生命线,只有重信用,取信社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树人,立信为本

自从开办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潘老他们忙得整天脚不沾地。一开始,事务所的业务只是为有需求的工商企业担任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恰恰是这种新式的簿记会计方式让老板们尝到了甜头,他们的事业在发展,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于是纷纷要求“立信”为他们培训新一代的“账房先生”。

这让事务所的信心大增,专为这些人设立的补习班势在必行。可渐渐的,“立信”的口碑越传越远,报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供不应求的局面,潘老再一次思考起求新求变的“立信”之路。

经过缜密慎重的考虑,潘老决定开办会计补习学校,他说:“居常以为会计事务所业务,对于社会各界虽有其重大之价值,然提倡学术,培养人才,则为百年树人之计,其意义更为远大。唯有优越之会计人才,庶政府与企业之会计能日臻于完善,间接足以促进国家社会之进步,收效迅速而宏大。 ”

因为学生的人数逐日增长,事务所原先在爱多亚路的教室已装不下补习的学生了,事务所不得不在河南中路的吉祥里又买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屋改作校舍。与此同时,潘老还发现前来补习的学生中一般家境都比较清寒,多系失学、失业青年。为了让这样的年轻人拥有同样的学习机会,潘老要求补习班除了吸收在业青年外,还录取失学及失业青年。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家境贫寒的失业青年为取得一技之长后谋求到职业,他们勤奋苦学,学习成绩大都优良,在以后的工作单位里普遍获得了好评。

从1928年到1947年的20年间,立信会计补习班总计举办了40届。全盛时期,仅上海一个地方就设有11所分校,每学期招生都在2000人以上。补习班能办到如此受欢迎的程度,这在全国还不多见。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如潮好评之中,潘老又做出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成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会计人才。

在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潘老环顾台下那些眼睛中满是求知欲望的新生们,内心起伏。在他的心目中“立信”是会计人神圣不可动摇的精神,是人的脊梁骨,是比生命还要可贵的境界。潘老自幼熟读《论语》,儒家的“诚”与“信”思想是他终身崇尚的目标,一个“信”字让他丝毫不敢松懈意志,潘老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这24个字掷地有声,理所当然成为“立信”的校训。

想到这里,潘老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一件曾经发生在我们事务所的事情。当年,有工商单位委托我们会计所办事,可同时他们希望我们违背职业道德,做对他们有利的假账。还说会给我们高报酬。其实,我们早就知道有个别会计师是会帮着他们造假账的,结束时还会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他们是迎合了委托人的需求,但这种所谓的业务我们事务所绝对不接受。我们宁可放弃这种委托也不能丧失事务所的信用。我们不肯有悖良心,却被人说成是脑瓜子不转弯,不讲究灵活性,还说我们这么做太吃亏了,以后谁会来找我们做业务?事情真是这样吗?不然!日子一长,我们的事务所反倒给社会人士产生了一种好印象,他们认定‘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以后,来找我们的事务所做业务的一批又一批。实践证明,诚信是会计之本,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你就枉为会计师这个称号……”

潘老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一片响亮的掌声。

那年月,潘老虽然涉足于旧官场,但无论公务再繁杂,他依然亲自主持着校务。潘老的“认真”让“立信”的师生丝毫不敢马虎,因为他随时要检查老师有没有认真备课?有没有认真批改作业?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很严格,考试成绩以70分为及格线,至于考试作弊者必须开除学籍,那些一学期里缺课三分之一的学生,便不能参加期终考试了……

多年后,潘老总结自己在办学方式上的成功经验时,他很欣慰地表示“立信”采取的是事务所、学校、图书社三位一体的方式办学,它们是密切配合的伙伴和战友——事务所可以为学校提供师资;图书社可以为学校提供教材和补充经费;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参加工作后,又回过来协助事务所和图书社发展业务。这样滚雪球般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立信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风亮节,宗师风范

临终前的潘老曾写下这样的遗嘱:“一不发讣告,二不收骨灰,三不开追悼会,四不收任何形式的奠仪……我一生最喜欢节约一切物力、人力、财力,为建设新中国服务。 ”

在潘老的心中,“立信”就是他亲爱的孩子,他甘心情愿地为之倾情付出。而他,却不带走一片云彩。潘老的人生告白不过区区几行字,但句句发自肺腑,而为了“立信”这个孩子,生性节俭的他几乎把一生积累的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悉数用于孩子的身上。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以大爱积聚的境界!

在那一刻,潘老生前在“立信”的点点滴滴不时涌现在师生们的脑海之中,令人嘘唏感叹。

潘老的学生何佩莉说潘老的家比普通人的还不及,一间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书橱一隔为二,住着他们老夫妇和2位老保姆共4个人。老保姆在潘家服务了几十年,年纪比潘老还要大,潘老把他们当亲人,大的一半让她们睡,还要为她们养老送终。

不仅住房简陋,潘家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更看不到什么电器。有一年冬天,学校考虑到潘老年事已高,怕冻坏了他们老夫妇,要买一台取暖器送来。潘老得知后断然拒绝,他绝不肯学校在他身上花费钱财,连市政府要为他解决住房也被他多次婉言谢绝了。他说上海住房困难的人家还很多,我已经有房子住了,还是先解决困难住房的人家吧……

潘老的小女儿回忆说,潘老的饭食极其简单。有一次她去探望父母,见饭桌上有几只河虾。她问阿姨,父亲常吃虾吗?阿姨回答不常吃,潘老规定如果要买虾,每次只许买8只。菜市场里卖虾的一脸不屑地问阿姨,8只虾?你来称称看。不仅如此,爱吃鱼的他每次吃鱼都舍不得一顿吃完,总是中午吃这面,另一面留到晚上才舍得吃完。

小女儿还说了件令人酸涩的“笑话”,潘家有次被小偷光顾了。抽屉、橱柜被撬开后翻得一团糟。父母检查完物品后发现,小偷只偷走了潘老存放多年的几套旧西装。他们家既没古董,也没金银首饰,小偷实在无物可偷。

曾在立信工作的孙庆元校长也说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改革开放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在上海举办了一个招待会,那天,潘老也受邀出席,正装坐在前排。听报告时,大厅里极其闷热,孙校长和潘老的脸上身上早已渗出了汗水。于是,孙校长脱去外套,也让潘老脱掉凉快凉快,可潘老就是不脱。当时孙校长还有些奇怪呢,这个谜团直到招待会结束后他跟潘老去洗手间才解开:他见潘老脱下外套在擦汗,他的衬衫的袖子破旧不堪,还打了补丁。原来,再旧的衣服只要能穿上身,潘老绝不舍得扔掉啊。

潘老并不缺钱,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我和那时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仁筹办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我们除把所编 《立信会计丛书》的版权(每年可收版税约四万余银元)全部捐赠与立信会专外,我自己也把历年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职业收入中积累的银元6万元,捐给会专作为建校基金。 ”

潘老为“立信”捐钱捐物何止这一笔?抗日战争结束,“立信”从重庆迁返上海,由于当时的校舍还在筹建,潘老毅然把他在上海长乐路一幢三层楼的住宅捐赠给学校作临时校舍。新校落成后,他又捐出一万元美元建造了体育馆,让学生有个体育锻炼的场所。

令人钦佩的是,尽管潘老在十年浩劫中遭受冲击,但是,“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初,上海市会计学会成立,他把落实政策后发还给他的现金捐赠给了学会作为基金。198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办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他又立即将6万元存款捐出,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其实,当时潘老的生活十分窘迫,他完全可以用这些钱解燃眉之急,可他觉得春天到了,嫩芽需要养料的浇灌,和改善生活相比,学会和学校的发展更需要支持。

事后有许多人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及家人留点呢?潘老呵呵笑说:“立信学校就是我的 ‘儿子’,我的财产不会给任何人,今后都将留给‘儿子’啦! ”

潘老爱校且爱才,他经常用“才华出众”来形容顾准。当年顾准进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时,不过是一个初中商科毕业的练习生。正是看准了他的才能,潘老倍加爱护,不拘一格地重用顾准,16岁就委任他上课做老师。事实证明,潘老的眼光没错,顾准从一个打杂的练习生升任会计员、会计教师和夜校部主任,一步一个脚印地锤炼了自我,他在实践中边教边改教材,编撰成《银行会计》,此书一出版,就受到社会的称许和赞誉,并采用为大学教本,当时他只有19岁。

韩曼涛也是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的学生,潘老发现他反应敏锐、头脑缜密,是会计中的“聪颖之才”,便重用他担任教师兼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查账主办。当时,上海租界搜捕革命者的风声紧张,谁收留革命党就得受牵连,而潘老恰恰在这时得知了韩曼涛的地下党身份。爱才的潘老冒着风险派他到外地去查账,避过了这阵风头。

像潘老这般人格,正如马寅初先生的由衷之言:“不要说潘先生邀请我教书,就是要我替他倒夜壶,我也愿意。 ”马先生的有感而发是因为国民党发行“关金券”时,他公开在学生大会上揭露了这是个骗局。国民党当局为了打压马寅初,不准各大学留用。但潘老却不畏压力,聘用马寅初先生为立信学生授课。这事被陈立夫知道后把潘老叫去训斥了一顿,还命令他解聘马先生,潘老却不予理睬,这位会计之父最能掂量势利和人才之间孰重孰轻。

在潘序伦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潘老的这段话语倍觉无穷回味——“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这24字是潘老留给“立信”的遗志,更是“立信”永远的魂魄!细想之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做人之道呢?

⑻ 立信用户是什么意思

“立信”即主动建立信用档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立信商户的意思是这家店属于立信示范单位。
立信示范单位证书,是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发放给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证明,证书内容包括企业信用编码、单位名称、信用二维码、发放日期,发放机构等内容,用手机扫一扫立信单位证书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该单位企业信用档案。

⑼ 会计师事务所前加注的BDO是什么意思

会计师事务所前加注的BDO是指: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BDO International 。

BDO International是世界第五大会计网络,也是一家世界性的专业服务事务所,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全年综合总收入录得89.9亿美元/75.6亿欧罗。

以美元结算的话,增幅较去年上升10.7%。(如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为8.3%),客户BDO的成员事务所遍布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雇员80087人,分布在1591个办公地点。

(9)中国立信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BDO在中国的发展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中国会计泰斗潘序伦博士于1927年在上海创建,是中国最早建立和最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9年1月14日,中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公司与BDO签署协议,立信旗下中国大陆的五家成员所正式加盟“BDO国际”成为其全球成员。

2012年,BDO在中国快速发展业务,在内陆和香港有7,500-8,000名员工,成为继美国11,500名员工之后第二大分部。通过全球总裁预计,中国员工人数将会在3-4年间超过美国员工人数。

阅读全文

与中国立信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化怎么讲中国历史 浏览:698
中国疫情冠状肺炎多少例 浏览:394
为什么意大利是鼠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浏览:872
印尼首都到巴厘岛多少公里 浏览:685
委内瑞拉为什么要援助意大利 浏览:539
伊朗为什么向美国投导弹 浏览:384
印度小金刚菩提子如何盘玩 浏览:996
印尼紧急避孕药怎么吃 浏览:842
百度8月1日印尼新增多少例 浏览:187
中国电信20m宽带多少钱 浏览:549
中国部队有多少万军人 浏览:469
越南四驾马车权力分别是什么 浏览:401
南宁到越南怎么搜索火车票 浏览:189
与英国算账怎么算 浏览:42
印度的中文叫什么 浏览:724
美国名字和英国名字怎么区分 浏览:24
意大利语和俄语哪个好 浏览:444
伊朗女人抽什么香烟 浏览:367
印度希爱力和希爱力选哪个 浏览:645
韩国泡菜有多少是中国泡菜 浏览:85